“徐兄,你说朝廷那边接下来会如何处置?”孙元化忍不住问徐宪成,他也是不久前刚得知朱慎锥和徐宪成的关系,当听说围攻京师的宗室朱慎锥居然是徐宪成的姐夫时,孙元化惊得下巴差一点就掉落了,整个人更是目瞪口呆。
孙元化这人其实不善做官,更不善主政一地,对于军事方面也没什么太多的才能。说白了,孙元化只是一个技术官员,让他搞搞技术,或者当当参赞捡漏拾遗是绝对没问题的,可如果当一个巡抚或者布政使什么的,孙元化就不成了。
当年山东兵变一事虽因为种种原因,可其中孙元化的责任却是不小。假如不是因为孙元化过于相信辽军,更不顾地方实际情况强硬安置辽军辽民,又在出兵增援辽东的时候没有做好准备,预判其他问题,也不会导致后来的兵变发生。
兵变发生后,孙元化甚至还对辽军抱有一线希望,甚至差一点用错了人酿成大祸,亏得当时徐宪成作为钦差带着李信来到莱登,果断接管了莱登军政,先一举拿下在莱登的辽将,控制军队,然后再联合总兵张可大,调兵击溃叛军,生俘孔有德话,说不定不光是莱登会落入叛军之手,就连孙元化本人也会成为叛军的阶下囚。
从这点来说,徐宪成不仅是他的好友,更是他的救命恩人,要是没有徐宪成,孙元化早就不在人世了。
所以当得知朱慎锥和徐宪成的姐夫后,孙元化虽惊愕万分,却没有想举报徐宪成的打算,反而劝说徐宪成早做准备,实在不行当果断大义灭亲,以求得朝廷原谅,保全自身。
虽然徐宪成没有听孙元化这么做,可孙元化对自己的好意却是记在了心里。之后徐宪成私下告诉孙元化,这件事不急一时,暂且看看再做决定,而且眼下最重要的是撤回皮岛军民,至于京师那边等有了结果再说也不迟。
见徐宪成如此,孙元化也是无奈,虽说他觉得徐宪成这么干风险未免太大,以他的看法最好是马上和朱慎锥划清界限为上策,要不然等朱慎锥兵败身死,连累到徐宪成一切就晚了。
可后来的发展实在是出乎意料,没过几日先是京营主力覆灭,接着昌平援军被灭,随后京师居然没能守住,直接被朱慎锥打破,而朱慎锥入主京师后没多久就摇身一变成了监国,还有了交城王的爵位。
这样的变化实在是出乎孙元化的预料,更让他无法想象。此时孙元化才彻底明白为何徐宪成如此笃定,更不着急着表明态度了。回过神后,孙元化对徐宪成佩服的五体投地,一时间更期待起朱慎锥成为监国后大明的变化来了。
“这个暂且不知,眼下局势还未稳定,至少也要等各地表态后才能有所动作吧。”徐宪成想了想坦然说道。
李信在一旁点头道:“这话说的没错,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大明沉疴已久,如下猛药恐怕适得其反,既然监国已掌朝政,朝廷也稳定下来,等地方表态,政令畅通后自有变化。你我做好本分,静观其变即可,不急这么一时半会儿。”
孙元化默默点头,道理他明白,可有时候心态却是不同。正如李信说的那样,大明已是沉疴已久,内忧外患问题众多,朱慎锥虽已是监国,可他不是神仙,不可能马上就让大明有变化,更不可能一夜之间就解决那么多问题。
就算是治病救人也得徐徐图之呢,何况一个庞大的国家?
“对了,辽东军民的安置准备如何?”徐宪成不想多讨论这个问题,中枢那边不是他们能够猜测的,而且多猜无益。眼下还是做好自己的事最为重要,从皮岛撤军已有几日了,第一批从皮岛撤回的军民已登上了派出去的海船,等人接到山东,人员安置是重中之重,之前就是因为辽东军民的安置出现问题导致了后来孔有德的山东叛乱,这一次绝对不能再发生类似的情况。
孙元化苦笑了一声:“此事大可放心,吃一堑长一智,有孔有德之事前车之鉴,我如何还能在这事上跌跟头?”
“那就好。”徐宪成也只是一问,大致的计划已经给了孙元化,接下来就是他具体的安排,如果这些孙元化也干不好,那也太小看孙元化了。
“不如我这几日帮一下初阳兄吧,反正京师那边大局已定,我手上暂时也无事。”李信想了想建议。
“如何?”徐宪成没有马上答应,而是问孙元化。
孙元化当即点头赞同:“有李兄帮忙我是求之不得,如此就谢过李兄了。”
李信笑着点头,就把这件事定了下来,三人就着此事继续聊了一会儿,随后分头去忙了,接下来的几日里,从皮岛撤回的军民陆续登陆山东,并由地方安置。
当皮岛的军民撤回的消息传到皇太极的耳朵里时,皇太极大为惊讶,他没想到大明这一次如此果断,居然不顾皮岛的重要性守也不守直接就放弃了皮岛要地,直接把岛上十数万军民全部撤走,这完全不符合皇太极对大明的预料。
自从万历年间,努尔哈赤起兵以来,皇太极就跟着努尔哈赤和大明不知道打了多少仗。对于大明这个老对手,皇太极实在是太了解了,和之前的后金,现在的大清相比,虽然和大明交手中自己胜多败少,可毕竟大明国力强盛,人口众多,远不是自己能比的。
用一句话来形容,大明可以败许多次,但皇太极却不行。哪怕大明再败上几次,只要依旧占据中原,就能很快恢复过来。而皇太极却不能败,尤其是大败,他的八旗充其量就那么几万人,整个大清人丁中满人只有几十万,这点人数还比不上半个京师的人口。
皇太极上位后,采取各种政策,一方面四处掠夺人口,另一方面安抚辽东的汉人为己所用,这才使得治下的人口数量渐渐突破了百万。可就算这样,整个大清从实力对比大明却远是不如,其中光是人口数量就相差悬殊,要知道崇祯初年大明可是拥有近两万万人口,这些年大明内部叛乱流寇导致人丁锐减,可再怎么样依旧有一万万五千万以上的人口,足足是大清的百倍之多。
大明可以败多次,可皇太极却不能。一旦败了,他好不容易打下的基业就会崩盘,八旗所向披靡,天下无敌的神话也会被打破。这也是当初多尔衮兄弟在草原上大败后,皇太极为之恼怒的缘故,亏得不是和大明作战,暂时输给蒙古人还能糊弄过去,一旦让旗人得知真相,弄不好就会产生严重后果。
这一次进攻朝鲜,皇太极是打着进一步增强自己实力的目的。而朝鲜拿下后不仅消除了后顾之忧,更有借朝鲜国力为己所用的打算。
此外,拿下朝鲜后,皇太极接下来重要的一步就是消灭在皮岛的明军,皮岛这颗眼中钉在毛文龙时期就让努尔哈赤头痛不已,如果不是当年袁崇焕干了一件蠢事,居然杀了毛文龙的话,皇太极根本不可能有那么大的胆子领军绕过山海关去打大明京师,更不可能发生己巳之变。
可皇太极万万没想到,就在他拿下朝鲜,准备利用朝鲜水师进攻皮岛,一举消除这个隐患的时候,大明那边却做出了从皮岛撤军的举动。如此意外的举动让皇太极实在是摸不着头脑,更让皇太极诧异万分。
以他对大明的了解,大明不应该这么干啊,不是应该明知守不住也要死守的么?主动放弃皮岛这个战略要地,难道皮岛的将士就不怕大明朝廷问罪?更有胆量面对崇祯皇帝的怒火?对于大明的那位崇祯皇帝皇太极很是知道是什么货色,志大才疏又优柔寡断,而且目光短浅性格多疑,这样的一个主子会有如此魄力,实在是让人无法想象。
明军的动作实在太快,皇太极还没来得及出兵呢,皮岛那边的军民就撤的差不多了。等到皇太极调集朝鲜的水军,带着八旗进攻皮岛的时候,皮岛的军民已先一步撤走了。
当皇太极登上皮岛,看着岛上一片狼藉,明军不光把皮岛上的军民全部撤走,就连那些破烂家当也没留下,除了房子带不走外,做饭的铁锅,喝水的瓦罐也没留给皇太极,一个光秃秃的皮岛就这样丢给了皇太极,让皇太极气得不知说什么好。
“大汗!”
突然,一人急急赶来,离着老远就喊皇太极,皇太极闻声顿时皱起了眉头,打量着来人。
正要开口,见皇太极的表情不对,来人这才反应过来现在应该称皇太极为“皇上”而不是大汗了,在打朝鲜之前,皇太极就正式下诏改大金为大清,并登基称帝,眼下怎么能再称大汗呢?
“皇……皇上……奴才叩见皇上……。”那人一个机灵连忙改口,毕恭毕敬朝着皇太极跪了下去,连磕了三个响头。
“起来吧。”皇太极神色略微缓和,抬手说道。
那人心里这才松了口气,从地上爬起身取出一份信双手递上道:“皇上,范先生从盛京来的急信。”
“范先生的急信?”皇太极微微一愣,连忙伸手接过。
范文程是皇太极最重要的谋臣,眼下不仅是大清的内秘书院大学士,还在皇太极称帝后,皇太极效仿大明设立了六部官制,其中范文程担任吏部左参政,这官职的地位仅次于吏部满洲承政,也就是说现在范文程等于大学士兼吏部左侍郎,如果不是因为他的身份限制,以皇太极对范文程的信任和重用,其官职会更高不少。
打开信,一目三行扫过,当看清楚信中的内容时,皇太极整个人呆在了当场,脸色更是阴晴不定带着诧异,旁人也不知这信中究竟说了些什么,居然让皇太极如此动容。
“硕托!”
“奴才在!”
“你部千人并同尚可喜部,再领朝鲜水军五千人,暂留皮岛,扫荡周边,务必肃清明军残余!”
“奴才遵旨!”
皇太极没有多言,直接下令后让硕托留守,而他本人在皮岛连一日都没呆满,坐船就返回了陆地。等回到岸上,皇太极让岳托率部分兵力驻扎朝鲜,监视朝鲜王,而他本人带着主力直接返回盛京,十多日后,皇太极风尘仆仆抵达盛京,回来后第一件事就把范文程给找了过来,直接询问大明的情况。
孙元化这人其实不善做官,更不善主政一地,对于军事方面也没什么太多的才能。说白了,孙元化只是一个技术官员,让他搞搞技术,或者当当参赞捡漏拾遗是绝对没问题的,可如果当一个巡抚或者布政使什么的,孙元化就不成了。
当年山东兵变一事虽因为种种原因,可其中孙元化的责任却是不小。假如不是因为孙元化过于相信辽军,更不顾地方实际情况强硬安置辽军辽民,又在出兵增援辽东的时候没有做好准备,预判其他问题,也不会导致后来的兵变发生。
兵变发生后,孙元化甚至还对辽军抱有一线希望,甚至差一点用错了人酿成大祸,亏得当时徐宪成作为钦差带着李信来到莱登,果断接管了莱登军政,先一举拿下在莱登的辽将,控制军队,然后再联合总兵张可大,调兵击溃叛军,生俘孔有德话,说不定不光是莱登会落入叛军之手,就连孙元化本人也会成为叛军的阶下囚。
从这点来说,徐宪成不仅是他的好友,更是他的救命恩人,要是没有徐宪成,孙元化早就不在人世了。
所以当得知朱慎锥和徐宪成的姐夫后,孙元化虽惊愕万分,却没有想举报徐宪成的打算,反而劝说徐宪成早做准备,实在不行当果断大义灭亲,以求得朝廷原谅,保全自身。
虽然徐宪成没有听孙元化这么做,可孙元化对自己的好意却是记在了心里。之后徐宪成私下告诉孙元化,这件事不急一时,暂且看看再做决定,而且眼下最重要的是撤回皮岛军民,至于京师那边等有了结果再说也不迟。
见徐宪成如此,孙元化也是无奈,虽说他觉得徐宪成这么干风险未免太大,以他的看法最好是马上和朱慎锥划清界限为上策,要不然等朱慎锥兵败身死,连累到徐宪成一切就晚了。
可后来的发展实在是出乎意料,没过几日先是京营主力覆灭,接着昌平援军被灭,随后京师居然没能守住,直接被朱慎锥打破,而朱慎锥入主京师后没多久就摇身一变成了监国,还有了交城王的爵位。
这样的变化实在是出乎孙元化的预料,更让他无法想象。此时孙元化才彻底明白为何徐宪成如此笃定,更不着急着表明态度了。回过神后,孙元化对徐宪成佩服的五体投地,一时间更期待起朱慎锥成为监国后大明的变化来了。
“这个暂且不知,眼下局势还未稳定,至少也要等各地表态后才能有所动作吧。”徐宪成想了想坦然说道。
李信在一旁点头道:“这话说的没错,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大明沉疴已久,如下猛药恐怕适得其反,既然监国已掌朝政,朝廷也稳定下来,等地方表态,政令畅通后自有变化。你我做好本分,静观其变即可,不急这么一时半会儿。”
孙元化默默点头,道理他明白,可有时候心态却是不同。正如李信说的那样,大明已是沉疴已久,内忧外患问题众多,朱慎锥虽已是监国,可他不是神仙,不可能马上就让大明有变化,更不可能一夜之间就解决那么多问题。
就算是治病救人也得徐徐图之呢,何况一个庞大的国家?
“对了,辽东军民的安置准备如何?”徐宪成不想多讨论这个问题,中枢那边不是他们能够猜测的,而且多猜无益。眼下还是做好自己的事最为重要,从皮岛撤军已有几日了,第一批从皮岛撤回的军民已登上了派出去的海船,等人接到山东,人员安置是重中之重,之前就是因为辽东军民的安置出现问题导致了后来孔有德的山东叛乱,这一次绝对不能再发生类似的情况。
孙元化苦笑了一声:“此事大可放心,吃一堑长一智,有孔有德之事前车之鉴,我如何还能在这事上跌跟头?”
“那就好。”徐宪成也只是一问,大致的计划已经给了孙元化,接下来就是他具体的安排,如果这些孙元化也干不好,那也太小看孙元化了。
“不如我这几日帮一下初阳兄吧,反正京师那边大局已定,我手上暂时也无事。”李信想了想建议。
“如何?”徐宪成没有马上答应,而是问孙元化。
孙元化当即点头赞同:“有李兄帮忙我是求之不得,如此就谢过李兄了。”
李信笑着点头,就把这件事定了下来,三人就着此事继续聊了一会儿,随后分头去忙了,接下来的几日里,从皮岛撤回的军民陆续登陆山东,并由地方安置。
当皮岛的军民撤回的消息传到皇太极的耳朵里时,皇太极大为惊讶,他没想到大明这一次如此果断,居然不顾皮岛的重要性守也不守直接就放弃了皮岛要地,直接把岛上十数万军民全部撤走,这完全不符合皇太极对大明的预料。
自从万历年间,努尔哈赤起兵以来,皇太极就跟着努尔哈赤和大明不知道打了多少仗。对于大明这个老对手,皇太极实在是太了解了,和之前的后金,现在的大清相比,虽然和大明交手中自己胜多败少,可毕竟大明国力强盛,人口众多,远不是自己能比的。
用一句话来形容,大明可以败许多次,但皇太极却不行。哪怕大明再败上几次,只要依旧占据中原,就能很快恢复过来。而皇太极却不能败,尤其是大败,他的八旗充其量就那么几万人,整个大清人丁中满人只有几十万,这点人数还比不上半个京师的人口。
皇太极上位后,采取各种政策,一方面四处掠夺人口,另一方面安抚辽东的汉人为己所用,这才使得治下的人口数量渐渐突破了百万。可就算这样,整个大清从实力对比大明却远是不如,其中光是人口数量就相差悬殊,要知道崇祯初年大明可是拥有近两万万人口,这些年大明内部叛乱流寇导致人丁锐减,可再怎么样依旧有一万万五千万以上的人口,足足是大清的百倍之多。
大明可以败多次,可皇太极却不能。一旦败了,他好不容易打下的基业就会崩盘,八旗所向披靡,天下无敌的神话也会被打破。这也是当初多尔衮兄弟在草原上大败后,皇太极为之恼怒的缘故,亏得不是和大明作战,暂时输给蒙古人还能糊弄过去,一旦让旗人得知真相,弄不好就会产生严重后果。
这一次进攻朝鲜,皇太极是打着进一步增强自己实力的目的。而朝鲜拿下后不仅消除了后顾之忧,更有借朝鲜国力为己所用的打算。
此外,拿下朝鲜后,皇太极接下来重要的一步就是消灭在皮岛的明军,皮岛这颗眼中钉在毛文龙时期就让努尔哈赤头痛不已,如果不是当年袁崇焕干了一件蠢事,居然杀了毛文龙的话,皇太极根本不可能有那么大的胆子领军绕过山海关去打大明京师,更不可能发生己巳之变。
可皇太极万万没想到,就在他拿下朝鲜,准备利用朝鲜水师进攻皮岛,一举消除这个隐患的时候,大明那边却做出了从皮岛撤军的举动。如此意外的举动让皇太极实在是摸不着头脑,更让皇太极诧异万分。
以他对大明的了解,大明不应该这么干啊,不是应该明知守不住也要死守的么?主动放弃皮岛这个战略要地,难道皮岛的将士就不怕大明朝廷问罪?更有胆量面对崇祯皇帝的怒火?对于大明的那位崇祯皇帝皇太极很是知道是什么货色,志大才疏又优柔寡断,而且目光短浅性格多疑,这样的一个主子会有如此魄力,实在是让人无法想象。
明军的动作实在太快,皇太极还没来得及出兵呢,皮岛那边的军民就撤的差不多了。等到皇太极调集朝鲜的水军,带着八旗进攻皮岛的时候,皮岛的军民已先一步撤走了。
当皇太极登上皮岛,看着岛上一片狼藉,明军不光把皮岛上的军民全部撤走,就连那些破烂家当也没留下,除了房子带不走外,做饭的铁锅,喝水的瓦罐也没留给皇太极,一个光秃秃的皮岛就这样丢给了皇太极,让皇太极气得不知说什么好。
“大汗!”
突然,一人急急赶来,离着老远就喊皇太极,皇太极闻声顿时皱起了眉头,打量着来人。
正要开口,见皇太极的表情不对,来人这才反应过来现在应该称皇太极为“皇上”而不是大汗了,在打朝鲜之前,皇太极就正式下诏改大金为大清,并登基称帝,眼下怎么能再称大汗呢?
“皇……皇上……奴才叩见皇上……。”那人一个机灵连忙改口,毕恭毕敬朝着皇太极跪了下去,连磕了三个响头。
“起来吧。”皇太极神色略微缓和,抬手说道。
那人心里这才松了口气,从地上爬起身取出一份信双手递上道:“皇上,范先生从盛京来的急信。”
“范先生的急信?”皇太极微微一愣,连忙伸手接过。
范文程是皇太极最重要的谋臣,眼下不仅是大清的内秘书院大学士,还在皇太极称帝后,皇太极效仿大明设立了六部官制,其中范文程担任吏部左参政,这官职的地位仅次于吏部满洲承政,也就是说现在范文程等于大学士兼吏部左侍郎,如果不是因为他的身份限制,以皇太极对范文程的信任和重用,其官职会更高不少。
打开信,一目三行扫过,当看清楚信中的内容时,皇太极整个人呆在了当场,脸色更是阴晴不定带着诧异,旁人也不知这信中究竟说了些什么,居然让皇太极如此动容。
“硕托!”
“奴才在!”
“你部千人并同尚可喜部,再领朝鲜水军五千人,暂留皮岛,扫荡周边,务必肃清明军残余!”
“奴才遵旨!”
皇太极没有多言,直接下令后让硕托留守,而他本人在皮岛连一日都没呆满,坐船就返回了陆地。等回到岸上,皇太极让岳托率部分兵力驻扎朝鲜,监视朝鲜王,而他本人带着主力直接返回盛京,十多日后,皇太极风尘仆仆抵达盛京,回来后第一件事就把范文程给找了过来,直接询问大明的情况。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苟在明末当宗室,苟在明末当宗室最新章节,苟在明末当宗室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苟在明末当宗室,苟在明末当宗室最新章节,苟在明末当宗室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