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德好连忙磕头请罪,发誓自己以后绝对不会再喊错话,见他知趣袁崇煜这才神色缓和,抬手让他起来。
“老爷,您要问的事小的打听到了。”朴德好恭敬说道。
“哦,打听到什么了?仔细说说。”袁崇煜急忙追问。
朴德好当即就汇报了起来,他告诉袁崇煜这几日他一直在宁波府的各处转悠,不仅去了茶楼,还在宁波府文人聚集的地方冒充别人的家仆混了两日,终于给他打听到了袁崇煜想要的信息。
他在外面打听的就是袁崇煜的哥哥袁崇焕和自己的事,袁崇焕早在己已之变后就被朝廷处死了,而且处死袁崇焕的时候京师上下对袁崇焕是恨之入骨,京师无数百姓争相花钱买袁崇焕的血肉,买来后边吃边骂,看着袁崇焕在哀嚎之中被活剐。
在大明北方,袁崇焕的名声已臭到了家,尤其是京师这边更是如此。毕竟皇太极能带兵入关,直接打到京畿之地就是因为袁崇焕的缘故,如果不是袁崇焕先杀了毛文龙,又卖了大批粮食给皇太极,建奴怎么可能在大明的封锁之下缓过气来,更有机会绕路攻明呢?
等皇太极从蓟州那边长城破关攻进大明后,作为蓟辽督师的袁崇焕非但不拦住皇太极的军队,反而跟在后面“护送”皇太极一路南下烧杀抢掠,直至京师。
在京师的大战中,袁崇焕还“害死”了宣大的满桂,导致宣大明军在城下惨败,反观辽军非但没有和皇太极的八旗结结实实打,袁崇焕反而以一路远来军队疲惫的理由意图想把军队拉进京师修整,这一切的一切上到崇祯皇帝朝廷众臣,下到京师百姓全都是看在眼里的。
等到袁崇焕被下狱后,作为辽军大将的祖大寿甚至连京师安危都不顾,直接脱离战场带兵返回山海关,这更让所有人认定袁崇焕的“卖国”行径了。正是因为这些原因,袁崇焕的名声在北地已臭到了家,除了辽军那边还有人念着袁崇焕的好,普通老百姓都把他骂成卖国贼。
从实际上来,说袁崇焕“卖国”倒也有几分冤枉,虽然袁崇焕这人私心甚重,而且做错了不少事,更重要的是忽悠了崇祯皇帝,他提出的所谓五年平辽就是个笑话,再加上毛文龙的死难辞其咎,还有己已之变的根源算起来也是他的缘故,可要说袁崇焕真想投靠皇太极那就是瞎扯了,他袁崇焕在大明位高权重,蓟辽督师当的好好的为何要投靠皇太极?根本就没这个必要啊。
袁崇焕的悲剧来源于他的个人野心,除了私心太重外就是他的实际能力和职务的不匹配,再加上夸夸其谈又张扬性格,最终导致了悲剧收场。
可在南方却不同,相比北方袁崇焕糟糕的风评,在南方袁崇焕的名声却好许多,非但大多数人没把袁崇焕当成卖国贼,甚至还有人一直在吹捧袁崇焕是一个大英雄,是大明的忠臣。
甚至还有传言说袁崇焕是大明的擎天之柱,正是有了袁崇焕在大明,大明的辽东才能稳如泰山,这点从皇太极不敢从山海关出关,只敢绕路走蒙古就能看出袁崇焕的厉害。
而且还有人在说,袁崇焕之所以会被崇祯皇帝处死,那是因为崇祯皇帝中了皇太极的离间计,借皇太极之手解决了一个大敌。
这些传闻传的有鼻有眼,让不少人确信无疑袁崇焕是忠臣不是奸臣,更是大明的英雄。甚至有人还说,如果不是崇祯皇帝中了离间计杀了袁崇焕,后来大明也不会发生朱慎锥入京取而代之的事,之前锦州之围战争也打不起来,要知道皇太极听到袁崇焕的大名就吓得瑟瑟发抖,有袁崇焕在辽东坐镇,八旗怎么敢来进攻?
“这些可是真的?”听完朴德好的话,袁崇煜两眼有些发直,忍不住追问道。
自己哥哥袁崇焕是什么样的人,他这个当弟弟的还能不清楚?他怎么就不知道哥哥袁崇焕有这样伟大?在南方居然有如此评价,难不成他认识的袁崇焕和别人口中的袁崇焕是两个人?
“自然是真的,小的这几日厮混在宁波府,类似的话可听了不少,整个江南还有诸多士子为袁督师鸣不平呢。”
“嘿嘿嘿……哈哈哈……嘎嘎嘎……。”袁崇煜忍不住就笑了起来,这件事还真是好笑,自己哥哥袁崇焕在北地名声臭成这样,而在南方却成了大忠臣大英雄,天下还有什么事比这个更离奇呢?
不过不管怎么说,这件事对袁崇煜来讲却是再好不过,他原本以为自己作为袁崇焕的弟弟回到大明会举步艰难,就算现在人到了大明,也得藏着躲着,遮遮掩掩生怕别人知道他的身份。
可现在袁崇焕成了大忠臣大英雄,自己作为他的弟弟不也是如此么?有这么一层光环庇护着,北方暂且不说,在南方只要他袁崇煜做事小心些,就算被人知道了身份估计也没问题,毕竟他可是姓袁啊!袁崇焕的袁,而且有了这个便利,自己许多事也能做得更顺利了。
至于为什么会有这样两极分化的评价,袁崇煜琢磨下来觉得很有可能是因为南方对北方的不满所至,尤其是大明南方的文官集团和士绅阶级对掌控大明的北方之间矛盾所至,突出袁崇焕的功劳,贬低崇祯皇帝的能力,从而告诉大家朝廷的无能。
此外还有两点,一点是袁崇焕属于文官集团的一员,又是南方人,从这点来说算是自己人。给袁崇焕洗白这是很必要的,要不然当初建议崇祯皇帝重用他的文官集团怎么和天下交代?
至于其二就是朱慎锥的原因了,朱慎锥取代崇祯登上了皇帝之位,虽大明各省地方已承认了此事,可对朱慎锥不满的人却有许多,而且这些人总想着用各种方式来贬低中枢,找理由确认朱慎锥上位不符,那么拿袁崇焕来说事恰好可以解释朱慎锥为什么会这么容易掌控京师最终登上帝位的原因,这种说法在南方也很流行,一来二去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想明白这些,袁崇煜心中极为高兴,既然袁崇焕在南方的名声这么好,那么他还有什么顾虑呢?范文程让他做的事接下来就能放开手脚去干了,不过袁崇煜做事一向小心,觉得仅此还不够,他打算再摸一摸其他情况,最好找到几个确定对朝廷不满又有能力的人物,从其下手,这样更能事半功倍。
袁崇煜精神抖擞说干就干,让朴德好去把朴德九、朴德欢两人找来,等他们三人到齐,袁崇煜仔细和他们交代了一番,随后把人打发走。
几日之后,穿着如同员外一般的袁崇煜来到位于宁波府东渡口的海神庙附近,亲自登门拜访宁波杨家一脉东门杨家家主。
这个杨家可不简单,是宁波府的世家大族,杨家自从大明景泰年间开始发迹,到成化年短短二十七年的时间里一共出了六个进士,一个家族二十七年六进士,这个比例在整个大明都是极其罕见的。
这还不算,自嘉靖年之后到现在,杨家陆续又出了四个进士,整个杨家足足出过十个进士。如果说一个家族出过两个进士就能被称为进士之家,出五个进士可以被称为进士大族的话,那么杨家前后出了十个进士,可谓是进士世家大族了。
而且杨家后人中还有三人当过尚书,可谓一家三尚书,一门十进士,在宁波府地位举足轻重。
杨家因为后来家族过于庞大,杨守陈三兄弟分成了三家,再加上杨家祖宅,一共有四家,分别为府学边、日湖边、月湖边和东门口,东门杨家就是其中之一。
相比其他几家,东门杨家这些年略差些,东门杨家的当家人杨德化科举不畅,屡考不中,最终只是补了一个秀才。自知自己没有科举能力,杨德化就此退而求次,放弃了走科举仕途,转而给人当起了师爷,杨德化这二十多年里当过三人的幕僚,这三人分别是高弘图、郑三俊和徐石麒。
高弘图在天启元年当过陕西巡抚,后入京为太仆寺少卿。当时魏忠贤正和东林党争斗,魏忠贤为了拉拢高弘图,让其加入阉党,但高弘图这个人虽和东林党的赵南星有很深矛盾,在魏忠贤整东林党的时期大肆诋毁赵南星,帮了魏忠贤不小的忙。
可高弘图同样也看不惯魏忠贤的所作作为,认为魏忠贤作为太监权势过大,多次提出批评和反对,还特意上书建议天启皇帝约束魏忠贤,这就把魏忠贤也给得罪了,不久后在魏忠贤打击下高弘图辞官离任,等崇祯三年后再一次被启用,崇祯五年当工部侍郎的高弘图再一次得罪了人,最终被削籍归里。
杨德化给高弘图当幕僚的时候正是高弘图为太仆寺少卿的时候,后来高弘图被魏忠贤罢官,杨德化就在高弘图的介绍去了好友郑三俊那边继续当幕僚。
郑三俊当时为太常寺少卿,可后来不久他也得罪了魏忠贤,丢了官回乡,崇祯年后再被起复为南京户部尚书,不过这时候杨德化已到了徐石麒那边,相比前两人徐石麒的运气不错,先在京师为官,后调任南京尚宝卿、应天府府丞之职,眼下已是南京左通政加光禄卿、通政使之职。
“老爷,您要问的事小的打听到了。”朴德好恭敬说道。
“哦,打听到什么了?仔细说说。”袁崇煜急忙追问。
朴德好当即就汇报了起来,他告诉袁崇煜这几日他一直在宁波府的各处转悠,不仅去了茶楼,还在宁波府文人聚集的地方冒充别人的家仆混了两日,终于给他打听到了袁崇煜想要的信息。
他在外面打听的就是袁崇煜的哥哥袁崇焕和自己的事,袁崇焕早在己已之变后就被朝廷处死了,而且处死袁崇焕的时候京师上下对袁崇焕是恨之入骨,京师无数百姓争相花钱买袁崇焕的血肉,买来后边吃边骂,看着袁崇焕在哀嚎之中被活剐。
在大明北方,袁崇焕的名声已臭到了家,尤其是京师这边更是如此。毕竟皇太极能带兵入关,直接打到京畿之地就是因为袁崇焕的缘故,如果不是袁崇焕先杀了毛文龙,又卖了大批粮食给皇太极,建奴怎么可能在大明的封锁之下缓过气来,更有机会绕路攻明呢?
等皇太极从蓟州那边长城破关攻进大明后,作为蓟辽督师的袁崇焕非但不拦住皇太极的军队,反而跟在后面“护送”皇太极一路南下烧杀抢掠,直至京师。
在京师的大战中,袁崇焕还“害死”了宣大的满桂,导致宣大明军在城下惨败,反观辽军非但没有和皇太极的八旗结结实实打,袁崇焕反而以一路远来军队疲惫的理由意图想把军队拉进京师修整,这一切的一切上到崇祯皇帝朝廷众臣,下到京师百姓全都是看在眼里的。
等到袁崇焕被下狱后,作为辽军大将的祖大寿甚至连京师安危都不顾,直接脱离战场带兵返回山海关,这更让所有人认定袁崇焕的“卖国”行径了。正是因为这些原因,袁崇焕的名声在北地已臭到了家,除了辽军那边还有人念着袁崇焕的好,普通老百姓都把他骂成卖国贼。
从实际上来,说袁崇焕“卖国”倒也有几分冤枉,虽然袁崇焕这人私心甚重,而且做错了不少事,更重要的是忽悠了崇祯皇帝,他提出的所谓五年平辽就是个笑话,再加上毛文龙的死难辞其咎,还有己已之变的根源算起来也是他的缘故,可要说袁崇焕真想投靠皇太极那就是瞎扯了,他袁崇焕在大明位高权重,蓟辽督师当的好好的为何要投靠皇太极?根本就没这个必要啊。
袁崇焕的悲剧来源于他的个人野心,除了私心太重外就是他的实际能力和职务的不匹配,再加上夸夸其谈又张扬性格,最终导致了悲剧收场。
可在南方却不同,相比北方袁崇焕糟糕的风评,在南方袁崇焕的名声却好许多,非但大多数人没把袁崇焕当成卖国贼,甚至还有人一直在吹捧袁崇焕是一个大英雄,是大明的忠臣。
甚至还有传言说袁崇焕是大明的擎天之柱,正是有了袁崇焕在大明,大明的辽东才能稳如泰山,这点从皇太极不敢从山海关出关,只敢绕路走蒙古就能看出袁崇焕的厉害。
而且还有人在说,袁崇焕之所以会被崇祯皇帝处死,那是因为崇祯皇帝中了皇太极的离间计,借皇太极之手解决了一个大敌。
这些传闻传的有鼻有眼,让不少人确信无疑袁崇焕是忠臣不是奸臣,更是大明的英雄。甚至有人还说,如果不是崇祯皇帝中了离间计杀了袁崇焕,后来大明也不会发生朱慎锥入京取而代之的事,之前锦州之围战争也打不起来,要知道皇太极听到袁崇焕的大名就吓得瑟瑟发抖,有袁崇焕在辽东坐镇,八旗怎么敢来进攻?
“这些可是真的?”听完朴德好的话,袁崇煜两眼有些发直,忍不住追问道。
自己哥哥袁崇焕是什么样的人,他这个当弟弟的还能不清楚?他怎么就不知道哥哥袁崇焕有这样伟大?在南方居然有如此评价,难不成他认识的袁崇焕和别人口中的袁崇焕是两个人?
“自然是真的,小的这几日厮混在宁波府,类似的话可听了不少,整个江南还有诸多士子为袁督师鸣不平呢。”
“嘿嘿嘿……哈哈哈……嘎嘎嘎……。”袁崇煜忍不住就笑了起来,这件事还真是好笑,自己哥哥袁崇焕在北地名声臭成这样,而在南方却成了大忠臣大英雄,天下还有什么事比这个更离奇呢?
不过不管怎么说,这件事对袁崇煜来讲却是再好不过,他原本以为自己作为袁崇焕的弟弟回到大明会举步艰难,就算现在人到了大明,也得藏着躲着,遮遮掩掩生怕别人知道他的身份。
可现在袁崇焕成了大忠臣大英雄,自己作为他的弟弟不也是如此么?有这么一层光环庇护着,北方暂且不说,在南方只要他袁崇煜做事小心些,就算被人知道了身份估计也没问题,毕竟他可是姓袁啊!袁崇焕的袁,而且有了这个便利,自己许多事也能做得更顺利了。
至于为什么会有这样两极分化的评价,袁崇煜琢磨下来觉得很有可能是因为南方对北方的不满所至,尤其是大明南方的文官集团和士绅阶级对掌控大明的北方之间矛盾所至,突出袁崇焕的功劳,贬低崇祯皇帝的能力,从而告诉大家朝廷的无能。
此外还有两点,一点是袁崇焕属于文官集团的一员,又是南方人,从这点来说算是自己人。给袁崇焕洗白这是很必要的,要不然当初建议崇祯皇帝重用他的文官集团怎么和天下交代?
至于其二就是朱慎锥的原因了,朱慎锥取代崇祯登上了皇帝之位,虽大明各省地方已承认了此事,可对朱慎锥不满的人却有许多,而且这些人总想着用各种方式来贬低中枢,找理由确认朱慎锥上位不符,那么拿袁崇焕来说事恰好可以解释朱慎锥为什么会这么容易掌控京师最终登上帝位的原因,这种说法在南方也很流行,一来二去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想明白这些,袁崇煜心中极为高兴,既然袁崇焕在南方的名声这么好,那么他还有什么顾虑呢?范文程让他做的事接下来就能放开手脚去干了,不过袁崇煜做事一向小心,觉得仅此还不够,他打算再摸一摸其他情况,最好找到几个确定对朝廷不满又有能力的人物,从其下手,这样更能事半功倍。
袁崇煜精神抖擞说干就干,让朴德好去把朴德九、朴德欢两人找来,等他们三人到齐,袁崇煜仔细和他们交代了一番,随后把人打发走。
几日之后,穿着如同员外一般的袁崇煜来到位于宁波府东渡口的海神庙附近,亲自登门拜访宁波杨家一脉东门杨家家主。
这个杨家可不简单,是宁波府的世家大族,杨家自从大明景泰年间开始发迹,到成化年短短二十七年的时间里一共出了六个进士,一个家族二十七年六进士,这个比例在整个大明都是极其罕见的。
这还不算,自嘉靖年之后到现在,杨家陆续又出了四个进士,整个杨家足足出过十个进士。如果说一个家族出过两个进士就能被称为进士之家,出五个进士可以被称为进士大族的话,那么杨家前后出了十个进士,可谓是进士世家大族了。
而且杨家后人中还有三人当过尚书,可谓一家三尚书,一门十进士,在宁波府地位举足轻重。
杨家因为后来家族过于庞大,杨守陈三兄弟分成了三家,再加上杨家祖宅,一共有四家,分别为府学边、日湖边、月湖边和东门口,东门杨家就是其中之一。
相比其他几家,东门杨家这些年略差些,东门杨家的当家人杨德化科举不畅,屡考不中,最终只是补了一个秀才。自知自己没有科举能力,杨德化就此退而求次,放弃了走科举仕途,转而给人当起了师爷,杨德化这二十多年里当过三人的幕僚,这三人分别是高弘图、郑三俊和徐石麒。
高弘图在天启元年当过陕西巡抚,后入京为太仆寺少卿。当时魏忠贤正和东林党争斗,魏忠贤为了拉拢高弘图,让其加入阉党,但高弘图这个人虽和东林党的赵南星有很深矛盾,在魏忠贤整东林党的时期大肆诋毁赵南星,帮了魏忠贤不小的忙。
可高弘图同样也看不惯魏忠贤的所作作为,认为魏忠贤作为太监权势过大,多次提出批评和反对,还特意上书建议天启皇帝约束魏忠贤,这就把魏忠贤也给得罪了,不久后在魏忠贤打击下高弘图辞官离任,等崇祯三年后再一次被启用,崇祯五年当工部侍郎的高弘图再一次得罪了人,最终被削籍归里。
杨德化给高弘图当幕僚的时候正是高弘图为太仆寺少卿的时候,后来高弘图被魏忠贤罢官,杨德化就在高弘图的介绍去了好友郑三俊那边继续当幕僚。
郑三俊当时为太常寺少卿,可后来不久他也得罪了魏忠贤,丢了官回乡,崇祯年后再被起复为南京户部尚书,不过这时候杨德化已到了徐石麒那边,相比前两人徐石麒的运气不错,先在京师为官,后调任南京尚宝卿、应天府府丞之职,眼下已是南京左通政加光禄卿、通政使之职。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苟在明末当宗室,苟在明末当宗室最新章节,苟在明末当宗室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苟在明末当宗室,苟在明末当宗室最新章节,苟在明末当宗室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