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晚,罗斯福再次在白宫召集了他的主要助手们开会,以期对日本舰队马上就要发动的袭击作出正确的判断。
参会人员有国家安全顾问艾尔斯、军事顾问莱希上将、国务卿赫尔、法律顾问佩纳、陆军部长史汀生、海军部长诺克斯、陆军参谋长马歇尔上将。
其中的马歇尔上将刚从中国考察回来,还带回来一份中国政府交给他的破译电文——日本国内发给其驻美大使、要求其在华盛顿时间12月7日下午13点之前递交的国书,其实就是正式的宣战文书。
各种迹象和各方汇总的情报已经证实:日本海军的一支舰队正在兼程驶向夏威夷群岛,目的就是突袭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的基地珍珠港,甚至连时间也基本确定了,此时,摆在罗斯福及其助手面前还有三个选项:
第一,他们可以向全世界宣布日本舰队即将来袭,战争迫在眉睫。这种“披露”极可能阻止此次战争的爆发;
第二,他们可以在日本舰队继续向目标前进时,通知珍珠港基地和舰队司令金梅尔上将,让其向部队发出警报,把军舰疏散到远海,或者先发制人、粉碎日本海军的突然袭击;
第三种选择则是罗斯福本人曾经在今年初私下与英国首相丘吉尔说过的话:只有柏林-东京轴心国之一突然侵略美国领土、例如夏威夷时,美国才有理由参加战争。
与会众人的面前,除了各种关于日本舰队来袭的情报汇总之外,还有潘森准将一个月前就撰写的分析报告,其中对这次危机早已经作了准确预言,现在看起来,情况惊人的符合,不禁怀疑在日军大本营或是军令部的高层中安插了内线,否则实在难以相信其会得到如此准确的情报。这一点让参会众人无不惊叹!
惊讶过后,罗斯福拿出了总统的魄力,表示:尽管风险巨大,但美国只能在遭到侵犯的情况下才会有机会参战,这样才能避免在国内引起政治和道义上的分裂,获得国民的广泛支持。
参会众人闻言都是沉默,他们知道这是事实,但是如果就这样在明知道风险的情况下,坐视珍珠港被袭击,不知道有多少官兵和舰艇会遇袭遇害,他们谁也说不出同意的话来!
就这样,这天晚上的会议仍是没有形成一致意见!——
第二天,艾尔斯向巴尔的摩的李君豪通报了昨晚会议的情况,询问了他的意见。
李君豪只能告诉他:无论如何,这个决定都是很难以下达的,而且,除了罗斯福总统本人之外,别人不可能替其决定,这事还是要交给总统自己来解决。
对此,艾尔斯无言以对,只能默默的挂上电话。道理他当然明白,但话却不好直接说啊!
——
12月6日晚,白宫会议再次举行,在会前,因为罗斯福的主动询问,艾尔斯把李君豪的话转达给了他,所以会议开始后不久,看到大家没有新的建议,罗斯福直接作出了决定:不通知珍珠港守军,让珍珠港遭受日军攻击!
这天晚上,罗斯福和所有参会的人员都彻夜难眠,谁都没有离开,就在白宫的总统客厅里等待着,以期第一时间得知夏威夷的情报。
这个晚上,在巴尔的摩的李君豪同样有些紧张,却在小雨的主动安慰下早早的上床休息了,没有像总统先生等人那样熬夜……
——
因为时差的关系(华盛顿比夏威夷快5个小时),白宫收到夏威夷发来的第一份紧急电报是在12月7日中午的13点45分——太平洋舰队的一位后勤官发给海军部的电文声称:一个小时前,夏威夷时间早上7点45分,珍珠港受到了日军大批飞机的突袭,损失惨重!
随后,各种报警、报讯的电报开始接踵而来……
虽然没在华盛顿,但李君豪还是第一时间就知道了这些,但此时他也只能摇头叹息,根本无力改变什么!最后,实在内心有些煎熬的他只能下令:电报先接收吧,不用马上报给自己,晚上一起吧!至于电话,今天一概不接!
期间,艾尔斯打来电话,听到小雨的转达之后,轻叹一声,没再说什么就挂断了;其他如莱希上将、海军部长诺克斯等人也是如此,而CIA的几位高层则是早就接到了通知,没有拿这些事情来打扰他。
——
这次的“珍珠港事件”与李君豪前世历史上一样,日本驻美大使馆又闹出了乌龙——按照计划,日本大使本应该在袭击发生前的下午13时将宣战文书送交到美国国务院,却因为解码及打印问题问题,在下午14点多时才将国书送到!
这个结果就是日本实际上是对美国进行了一次偷袭,成了不宣而战!这个不应该有的失误增加了美国上下对这次袭击的愤怒,它是罗斯福总统将这天称为“一个无耻的日子”的主要原因。
其实,在事后对整个袭击过程进行检讨时,人们发现,其实在夏威夷时间的早上7点40分,第一波日本飞机已经飞临到了夏威夷的瓦胡岛——也就是说,就算是日本大使在华盛顿时间下午13点时递交宣战书,珍珠港事件也已经实际上发生了!
从这方面来说,日本海军很符合他们军队的传统——制造乌龙事件是强项!
——
夏威夷时间下午13点30分,最后的一波日机飞离,日军对珍珠港的袭击算是结束了!
在美国本土各部门急着与夏威夷及太平洋舰队确定损失情况之时,日本迫不及待的宣布,同时对美国、英国、澳洲、加拿大、南非宣战。
其后,反应最快的英国、澳洲、新西兰对芬兰、匈牙利和罗马尼亚宣战:
加拿大对芬兰、匈牙利、日本和罗马尼亚宣战:
巴拿马、南斯拉夫对日本宣战。
在这方面,李君豪觉得美国的政治体制确实有些僵化了,对自身遇袭后的反应速度还比不上一众盟国们!
(本章完)
参会人员有国家安全顾问艾尔斯、军事顾问莱希上将、国务卿赫尔、法律顾问佩纳、陆军部长史汀生、海军部长诺克斯、陆军参谋长马歇尔上将。
其中的马歇尔上将刚从中国考察回来,还带回来一份中国政府交给他的破译电文——日本国内发给其驻美大使、要求其在华盛顿时间12月7日下午13点之前递交的国书,其实就是正式的宣战文书。
各种迹象和各方汇总的情报已经证实:日本海军的一支舰队正在兼程驶向夏威夷群岛,目的就是突袭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的基地珍珠港,甚至连时间也基本确定了,此时,摆在罗斯福及其助手面前还有三个选项:
第一,他们可以向全世界宣布日本舰队即将来袭,战争迫在眉睫。这种“披露”极可能阻止此次战争的爆发;
第二,他们可以在日本舰队继续向目标前进时,通知珍珠港基地和舰队司令金梅尔上将,让其向部队发出警报,把军舰疏散到远海,或者先发制人、粉碎日本海军的突然袭击;
第三种选择则是罗斯福本人曾经在今年初私下与英国首相丘吉尔说过的话:只有柏林-东京轴心国之一突然侵略美国领土、例如夏威夷时,美国才有理由参加战争。
与会众人的面前,除了各种关于日本舰队来袭的情报汇总之外,还有潘森准将一个月前就撰写的分析报告,其中对这次危机早已经作了准确预言,现在看起来,情况惊人的符合,不禁怀疑在日军大本营或是军令部的高层中安插了内线,否则实在难以相信其会得到如此准确的情报。这一点让参会众人无不惊叹!
惊讶过后,罗斯福拿出了总统的魄力,表示:尽管风险巨大,但美国只能在遭到侵犯的情况下才会有机会参战,这样才能避免在国内引起政治和道义上的分裂,获得国民的广泛支持。
参会众人闻言都是沉默,他们知道这是事实,但是如果就这样在明知道风险的情况下,坐视珍珠港被袭击,不知道有多少官兵和舰艇会遇袭遇害,他们谁也说不出同意的话来!
就这样,这天晚上的会议仍是没有形成一致意见!——
第二天,艾尔斯向巴尔的摩的李君豪通报了昨晚会议的情况,询问了他的意见。
李君豪只能告诉他:无论如何,这个决定都是很难以下达的,而且,除了罗斯福总统本人之外,别人不可能替其决定,这事还是要交给总统自己来解决。
对此,艾尔斯无言以对,只能默默的挂上电话。道理他当然明白,但话却不好直接说啊!
——
12月6日晚,白宫会议再次举行,在会前,因为罗斯福的主动询问,艾尔斯把李君豪的话转达给了他,所以会议开始后不久,看到大家没有新的建议,罗斯福直接作出了决定:不通知珍珠港守军,让珍珠港遭受日军攻击!
这天晚上,罗斯福和所有参会的人员都彻夜难眠,谁都没有离开,就在白宫的总统客厅里等待着,以期第一时间得知夏威夷的情报。
这个晚上,在巴尔的摩的李君豪同样有些紧张,却在小雨的主动安慰下早早的上床休息了,没有像总统先生等人那样熬夜……
——
因为时差的关系(华盛顿比夏威夷快5个小时),白宫收到夏威夷发来的第一份紧急电报是在12月7日中午的13点45分——太平洋舰队的一位后勤官发给海军部的电文声称:一个小时前,夏威夷时间早上7点45分,珍珠港受到了日军大批飞机的突袭,损失惨重!
随后,各种报警、报讯的电报开始接踵而来……
虽然没在华盛顿,但李君豪还是第一时间就知道了这些,但此时他也只能摇头叹息,根本无力改变什么!最后,实在内心有些煎熬的他只能下令:电报先接收吧,不用马上报给自己,晚上一起吧!至于电话,今天一概不接!
期间,艾尔斯打来电话,听到小雨的转达之后,轻叹一声,没再说什么就挂断了;其他如莱希上将、海军部长诺克斯等人也是如此,而CIA的几位高层则是早就接到了通知,没有拿这些事情来打扰他。
——
这次的“珍珠港事件”与李君豪前世历史上一样,日本驻美大使馆又闹出了乌龙——按照计划,日本大使本应该在袭击发生前的下午13时将宣战文书送交到美国国务院,却因为解码及打印问题问题,在下午14点多时才将国书送到!
这个结果就是日本实际上是对美国进行了一次偷袭,成了不宣而战!这个不应该有的失误增加了美国上下对这次袭击的愤怒,它是罗斯福总统将这天称为“一个无耻的日子”的主要原因。
其实,在事后对整个袭击过程进行检讨时,人们发现,其实在夏威夷时间的早上7点40分,第一波日本飞机已经飞临到了夏威夷的瓦胡岛——也就是说,就算是日本大使在华盛顿时间下午13点时递交宣战书,珍珠港事件也已经实际上发生了!
从这方面来说,日本海军很符合他们军队的传统——制造乌龙事件是强项!
——
夏威夷时间下午13点30分,最后的一波日机飞离,日军对珍珠港的袭击算是结束了!
在美国本土各部门急着与夏威夷及太平洋舰队确定损失情况之时,日本迫不及待的宣布,同时对美国、英国、澳洲、加拿大、南非宣战。
其后,反应最快的英国、澳洲、新西兰对芬兰、匈牙利和罗马尼亚宣战:
加拿大对芬兰、匈牙利、日本和罗马尼亚宣战:
巴拿马、南斯拉夫对日本宣战。
在这方面,李君豪觉得美国的政治体制确实有些僵化了,对自身遇袭后的反应速度还比不上一众盟国们!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