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城,大汉皇宫的太极殿内,气氛凝重得近乎窒息。
殿内雕梁画栋,金碧辉煌,然而此刻,却无法驱散弥漫在空气中的忿怒与压抑。
大汉天子刘禅,身着明黄色龙袍,头戴冕旒,端坐在龙椅之上,脸色铁青,犹如暴风雨来临前的天空。
一封快报,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他手中微微颤抖。
快报上的字迹,仿佛化作了尖锐的针,刺痛着他的双眼。
“刘封被刺,度田民册被烧!”
这几个字,在他脑海中不断回响,让他怒不可遏。
“简直是无法无天!”刘禅猛地站起身来,双手用力将快报狠狠地摔在地上,怒声吼道。
他的声音在空旷的殿内回荡,震得殿内的大臣们纷纷低下头,不敢直视他的目光。
“陛下息怒。”一位年迈的大臣,身着绯红色朝服,胡须花白,战战兢兢地出列,拱手说道。
他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显然被刘禅的怒火所震慑。
“当务之急,是尽快派人前往邺城,彻查此事,安抚民心,重新恢复度田与编户齐民之事。”刘禅深吸一口气,努力压制着心中的怒火,眼神中透着坚定与决绝。
他缓缓扫视着殿下的大臣们,一字一顿地说道:“传朕旨意,派得力官员即刻前往邺城,务必将此事查个水落石出。不管是谁,胆敢阻挠度田,一律严惩不贷!”
他的声音坚定有力,仿佛在向那些黑暗中的势力发出最严厉的警告。
然而,此时的邺城,早已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
这座曾经繁华的城市,如今仿佛被一层阴霾所笼罩,失去了往日的生机与活力。
在邺城的街头巷尾,人们三五成群,议论纷纷。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佝偻着身躯,拄着一根破旧的拐杖,满脸忧愁地摇头叹息。
他的脸上刻满了岁月的沧桑,浑浊的双眼透露出深深的迷茫。
“这可怎么办啊?刘封将军一死,度田的事也没了,我们的日子又要回到从前了。”
老人的声音沙哑而无力,仿佛被抽去了所有的精气神。
旁边,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剑眉倒竖,双眼通红,愤怒地挥舞着拳头。
他的脸庞因为愤怒而涨得通红,额头上青筋暴起。
“肯定是那些士族干的好事,他们不甘心利益受损,才下此毒手。这些黑心的家伙,只想着自己的私利,全然不顾我们百姓的死活!”
小伙子的声音充满了愤怒与不甘,在街头回荡。
新晋士族和地主们的府邸内,表面上一片哀伤。
他们身着素服,脸上做出悲痛的神情,然而,在那低垂的眼眸中,却不时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得意与窃喜。
在一座豪华的府邸中,几个士族老爷围坐在一张巨大的檀木桌旁,桌上摆满了美酒佳肴,然而他们却无心享用。
“那刘封一死,度田之事便夭折了,我们的好日子又回来了。”
一位身材肥胖的士族老爷,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得意的笑容,轻声说道。
他的脸上肥肉随着笑容一颤一颤,显得格外油腻。
“是啊,不过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洛阳那边肯定不会善罢甘休。”另一位身着绸缎的中年男子,眼神中透着狡黠,提醒道。
他一边说着,一边轻轻转动着手中的酒杯,仿佛在盘算着什么。
“怕什么,只要我们做得干净,他们能奈我们何?”肥胖的士族老爷满不在乎地说道,眼中闪过一丝狠厉。
而在邺城的百姓家中,弥漫着一片绝望的气息。
百姓们坐在昏暗的屋内,看着空荡荡的米缸,心中充满了忧虑。
他们不知道,未来的生活该如何继续,失去了度田带来的希望,他们仿佛迷失在了黑暗之中。
街道上行人寥寥,偶尔有几个人走过,也是神色匆匆,满脸愁容。
城门口,士兵们手持长枪,神色警惕地站岗。然而,他们的眼神中也透露出一丝迷茫。
他们不知道,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会给邺城带来怎样的未来。
邺城的天空,阴沉沉的,乌云密布,仿佛随时都会有一场暴风雨降临。
街道上的石板路,湿漉漉的,仿佛在为这座城市的遭遇而哭泣。
街边的树木,枝叶低垂,毫无生气。
在这片混乱与迷茫之中,洛阳派来的官员,正马不停蹄地朝着邺城赶来。
他们肩负着皇帝的重托,怀揣着揭开真相、恢复秩序的使命,然而,等待他们的,将是重重的困难与挑战。
当官员们踏入邺城的那一刻,他们便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异样。
城门口,百姓们用复杂的眼神看着他们,有期待,有怀疑,也有恐惧。
官员们深知,要想重新恢复度田与编户齐民之事,要想让邺城重新走上正轨,他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邺城的一座临时府邸内,官员们聚集在一起,商讨着应对之策。
“这邺城的情况比我们想象的还要糟糕,百姓人心惶惶,士族们又在暗中搞鬼。”
一位官员皱着眉头,忧心忡忡地说道。
“不管有多困难,我们都不能退缩。这是陛下的旨意,也是为了邺城的百姓,为了大汉。”
另一位官员坚定地说道。
然而,他们清楚,要想打破这重重困境,绝非易事。
度田与编户齐民,这个本应给邺城带来希望的政策,如今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挫折,未来的路,充满了荆棘与坎坷,变得更加艰难和迷茫。
洛阳皇宫,阳光透过琉璃窗洒在金砖地上,映出一片金黄。
然而,刘禅的心情却如同阴霾笼罩,丝毫感受不到这阳光的温暖。
自从刘封被刺杀后,邺城的度田事宜便陷入了泥沼,进展缓慢,几乎停滞。
作为冀州的州府之地,邺城的一举一动都备受瞩目,如今它的度田受阻,冀州其他地方纷纷观望,这无疑给大汉在冀州的度田大业带来了巨大的打击。
刘禅坐在御书房内,手中的毛笔在纸上无意识地划动着,纸上满是凌乱的线条,正如他此刻纷乱的思绪。
他眉头紧锁,眼神中透着焦虑与愤怒。“来人,宣甄宓。”
刘禅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打破了书房内的寂静。
不多时,一道身影从长廊的尽头缓缓走来。
那便是甄宓,她身姿婀娜,步履轻盈,每一步都仿佛踏在时光的琴弦上,奏响一曲无声的旋律。
虽已徐娘半老,但岁月似乎格外眷顾她,并未在她身上留下过多的痕迹。
她的面容依旧姣好,肌肤如雪般细腻光滑,在阳光的映照下,泛着淡淡的光泽,宛如羊脂玉般温润。双眸明亮而深邃,犹如夜空中闪烁的寒星,藏着无尽的智慧与柔情,仿佛能洞悉世间万物。
她身着一袭淡紫色的宫装,这颜色恰到好处地衬托出她优雅的气质。
宫装的裙摆随着她的走动轻轻摇曳,宛如一朵盛开的紫罗兰,在微风中翩翩起舞。裙摆上绣着精致的花纹,皆是用金线细细勾勒而成,在阳光下闪烁着璀璨的光芒,彰显着皇家的尊贵与奢华。
甄宓微微抬起头,目光望向御书房的方向,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
她深知陛下此番宣她前来,定是为了邺城度田之事。
这度田一事,关乎国家兴衰,却在邺城遭遇了重重阻碍,如今局势复杂,陛下想必也是焦头烂额。
想到此处,甄宓轻轻叹了口气,心中默默祈祷,希望自己能为陛下排忧解难。
来到御书房门前,甄宓停下脚步,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衫,让自己的神色看起来更加从容。
她微微欠身,轻声说道:“陛下,臣妾拜见。”
声音轻柔悦耳,如同春日里的微风,轻轻拂过,带着一丝安抚人心的力量。
刘禅抬起头,看着甄宓,眼中闪过一丝期许。
“爱妃,如今邺城度田之事陷入困境,朕不知该如何是好,你可有解决之道?”刘禅的声音中带着一丝疲惫与无奈。
甄宓微微皱眉,沉思片刻后,并没有直接回答刘禅的问题。
她缓缓说道:“陛下,邺城的人如此猖獗,皆因无人能镇住他们。他们大多是功勋之后,自持功劳,便肆意妄为。”
甄宓的声音平静,但每一个字都如同重锤,敲在刘禅的心上。
刘禅的面色冷峻,眼神中透着寒意。
“无人能镇住他们?哼,那朕便亲自前往邺城,朕倒要看看,他们还敢不敢如此猖獗!”
刘禅的声音坚定而决绝,仿佛下了某种不可动摇的决心。
甄宓听了这话,心中一惊,连忙说道:“陛下不可!他们连刘封都敢刺杀,自然也敢对陛下不利。陛下乃一国之君,万金之躯,怎能轻易涉险?”
甄宓的眼中满是担忧,声音也微微颤抖。
刘禅微微摇头,说道:“爱妃,朕意已决。度田之事关乎我大汉的兴衰,如今邺城受阻,冀州观望,朕若不出面,如何能让度田顺利推行?朕身为天子,理应为百姓谋福祉,若连这点风险都不敢承担,何以服众?”
刘禅的眼神中透着坚定与执着,让甄宓一时语塞。
当日,朝堂之上,气氛紧张得如同暴风雨来临前夕。
刘禅身着龙袍,头戴冕旒,端坐在龙椅之上,面容严肃。
殿下,一众大臣整齐排列,神色恭敬。
“今日,朕有一事要宣布。”刘禅的声音在殿内回荡。
“朕决定北巡冀州,前往邺城,亲自督促度田之事。”
刘禅的话一出口,朝堂上顿时一片哗然。
“陛下不可啊!”一位年迈的大臣,身着绯红色朝服,胡须花白,率先出列,双手抱拳,一脸焦急地说道。
“邺城局势复杂,危机四伏,陛下万金之躯,怎能轻易涉险?请陛下三思啊!”
老臣的声音略带颤抖,满是担忧。
“是啊,陛下。刘封将军乃勇猛之士,尚且遭遇不测,陛下若前往邺城,恐有性命之忧。还望陛下以江山社稷为重,莫要冲动。”
另一位大臣也站出来,言辞恳切地劝阻道。
一时间,大臣们纷纷跪地,齐声劝阻:“请陛下收回成命!”
声音此起彼伏,在殿内回响。
刘禅看着跪地的大臣们,眼神中透着一丝无奈,但更多的是坚定。
“诸位爱卿的心意,朕明白。但度田之事,关乎我大汉的未来。如今邺城受阻,冀州观望,朕若不出面,度田之事恐将功亏一篑。朕身为天子,当为百姓谋福祉,为社稷谋长远。邺城虽险,朕亦无所畏惧。”
刘禅的声音坚定有力,如同洪钟般响亮。
“陛下,臣以为可派得力干将前往邺城,代替陛下督促度田。陛下只需在洛阳坐镇,遥控指挥即可。如此,既能保证度田之事的推进,又能确保陛下的安全。”
一位年轻的官员出列,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刘禅微微摇头,说道:“朕意已决,无需再劝。朕此去邺城,定会做好周全的安排,确保自身安全。诸位爱卿,只需做好本职工作,为度田之事提供支持即可。”
刘禅的语气不容置疑,大臣们见状,知道再劝也无用,只能无奈地起身。
退朝后,刘禅回到寝宫,开始着手准备北巡之事。
他坐在书桌前,仔细地审阅着一份份关于邺城局势的奏章,眼神专注而坚定。
他深知,此去邺城,必将面临诸多挑战,但他毫不退缩,决心要为度田之事开辟一条道路。
几日后,洛阳城外,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整齐排列。
队伍前方,一面面旗帜迎风飘扬,上面绣着大汉的图腾与象征皇权的图案。
一辆装饰华丽的马车缓缓驶来,车帘轻轻飘动,隐约可见车内端坐着的正是刘禅。
他身着一袭黑色的龙袍,面容庄重,眼神中透着坚定与自信。
在队伍的护卫下,刘禅踏上了前往邺城的道路。
一路上,他望着车窗外的景色,心中古井无波,希望此行能够顺利解决邺城的问题,让度田之事在冀州乃至整个大汉顺利推行下去。
只有彻底度田,才能释放大汉的实力,才能有实力将大汉的影响力,撒播到整个世界!
而在洛阳的朝堂上,大臣们依旧忧心忡忡,他们不知道,天子的这一决定,将会给大汉带来怎样的影响。
殿内雕梁画栋,金碧辉煌,然而此刻,却无法驱散弥漫在空气中的忿怒与压抑。
大汉天子刘禅,身着明黄色龙袍,头戴冕旒,端坐在龙椅之上,脸色铁青,犹如暴风雨来临前的天空。
一封快报,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他手中微微颤抖。
快报上的字迹,仿佛化作了尖锐的针,刺痛着他的双眼。
“刘封被刺,度田民册被烧!”
这几个字,在他脑海中不断回响,让他怒不可遏。
“简直是无法无天!”刘禅猛地站起身来,双手用力将快报狠狠地摔在地上,怒声吼道。
他的声音在空旷的殿内回荡,震得殿内的大臣们纷纷低下头,不敢直视他的目光。
“陛下息怒。”一位年迈的大臣,身着绯红色朝服,胡须花白,战战兢兢地出列,拱手说道。
他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显然被刘禅的怒火所震慑。
“当务之急,是尽快派人前往邺城,彻查此事,安抚民心,重新恢复度田与编户齐民之事。”刘禅深吸一口气,努力压制着心中的怒火,眼神中透着坚定与决绝。
他缓缓扫视着殿下的大臣们,一字一顿地说道:“传朕旨意,派得力官员即刻前往邺城,务必将此事查个水落石出。不管是谁,胆敢阻挠度田,一律严惩不贷!”
他的声音坚定有力,仿佛在向那些黑暗中的势力发出最严厉的警告。
然而,此时的邺城,早已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
这座曾经繁华的城市,如今仿佛被一层阴霾所笼罩,失去了往日的生机与活力。
在邺城的街头巷尾,人们三五成群,议论纷纷。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佝偻着身躯,拄着一根破旧的拐杖,满脸忧愁地摇头叹息。
他的脸上刻满了岁月的沧桑,浑浊的双眼透露出深深的迷茫。
“这可怎么办啊?刘封将军一死,度田的事也没了,我们的日子又要回到从前了。”
老人的声音沙哑而无力,仿佛被抽去了所有的精气神。
旁边,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剑眉倒竖,双眼通红,愤怒地挥舞着拳头。
他的脸庞因为愤怒而涨得通红,额头上青筋暴起。
“肯定是那些士族干的好事,他们不甘心利益受损,才下此毒手。这些黑心的家伙,只想着自己的私利,全然不顾我们百姓的死活!”
小伙子的声音充满了愤怒与不甘,在街头回荡。
新晋士族和地主们的府邸内,表面上一片哀伤。
他们身着素服,脸上做出悲痛的神情,然而,在那低垂的眼眸中,却不时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得意与窃喜。
在一座豪华的府邸中,几个士族老爷围坐在一张巨大的檀木桌旁,桌上摆满了美酒佳肴,然而他们却无心享用。
“那刘封一死,度田之事便夭折了,我们的好日子又回来了。”
一位身材肥胖的士族老爷,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得意的笑容,轻声说道。
他的脸上肥肉随着笑容一颤一颤,显得格外油腻。
“是啊,不过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洛阳那边肯定不会善罢甘休。”另一位身着绸缎的中年男子,眼神中透着狡黠,提醒道。
他一边说着,一边轻轻转动着手中的酒杯,仿佛在盘算着什么。
“怕什么,只要我们做得干净,他们能奈我们何?”肥胖的士族老爷满不在乎地说道,眼中闪过一丝狠厉。
而在邺城的百姓家中,弥漫着一片绝望的气息。
百姓们坐在昏暗的屋内,看着空荡荡的米缸,心中充满了忧虑。
他们不知道,未来的生活该如何继续,失去了度田带来的希望,他们仿佛迷失在了黑暗之中。
街道上行人寥寥,偶尔有几个人走过,也是神色匆匆,满脸愁容。
城门口,士兵们手持长枪,神色警惕地站岗。然而,他们的眼神中也透露出一丝迷茫。
他们不知道,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会给邺城带来怎样的未来。
邺城的天空,阴沉沉的,乌云密布,仿佛随时都会有一场暴风雨降临。
街道上的石板路,湿漉漉的,仿佛在为这座城市的遭遇而哭泣。
街边的树木,枝叶低垂,毫无生气。
在这片混乱与迷茫之中,洛阳派来的官员,正马不停蹄地朝着邺城赶来。
他们肩负着皇帝的重托,怀揣着揭开真相、恢复秩序的使命,然而,等待他们的,将是重重的困难与挑战。
当官员们踏入邺城的那一刻,他们便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异样。
城门口,百姓们用复杂的眼神看着他们,有期待,有怀疑,也有恐惧。
官员们深知,要想重新恢复度田与编户齐民之事,要想让邺城重新走上正轨,他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邺城的一座临时府邸内,官员们聚集在一起,商讨着应对之策。
“这邺城的情况比我们想象的还要糟糕,百姓人心惶惶,士族们又在暗中搞鬼。”
一位官员皱着眉头,忧心忡忡地说道。
“不管有多困难,我们都不能退缩。这是陛下的旨意,也是为了邺城的百姓,为了大汉。”
另一位官员坚定地说道。
然而,他们清楚,要想打破这重重困境,绝非易事。
度田与编户齐民,这个本应给邺城带来希望的政策,如今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挫折,未来的路,充满了荆棘与坎坷,变得更加艰难和迷茫。
洛阳皇宫,阳光透过琉璃窗洒在金砖地上,映出一片金黄。
然而,刘禅的心情却如同阴霾笼罩,丝毫感受不到这阳光的温暖。
自从刘封被刺杀后,邺城的度田事宜便陷入了泥沼,进展缓慢,几乎停滞。
作为冀州的州府之地,邺城的一举一动都备受瞩目,如今它的度田受阻,冀州其他地方纷纷观望,这无疑给大汉在冀州的度田大业带来了巨大的打击。
刘禅坐在御书房内,手中的毛笔在纸上无意识地划动着,纸上满是凌乱的线条,正如他此刻纷乱的思绪。
他眉头紧锁,眼神中透着焦虑与愤怒。“来人,宣甄宓。”
刘禅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打破了书房内的寂静。
不多时,一道身影从长廊的尽头缓缓走来。
那便是甄宓,她身姿婀娜,步履轻盈,每一步都仿佛踏在时光的琴弦上,奏响一曲无声的旋律。
虽已徐娘半老,但岁月似乎格外眷顾她,并未在她身上留下过多的痕迹。
她的面容依旧姣好,肌肤如雪般细腻光滑,在阳光的映照下,泛着淡淡的光泽,宛如羊脂玉般温润。双眸明亮而深邃,犹如夜空中闪烁的寒星,藏着无尽的智慧与柔情,仿佛能洞悉世间万物。
她身着一袭淡紫色的宫装,这颜色恰到好处地衬托出她优雅的气质。
宫装的裙摆随着她的走动轻轻摇曳,宛如一朵盛开的紫罗兰,在微风中翩翩起舞。裙摆上绣着精致的花纹,皆是用金线细细勾勒而成,在阳光下闪烁着璀璨的光芒,彰显着皇家的尊贵与奢华。
甄宓微微抬起头,目光望向御书房的方向,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
她深知陛下此番宣她前来,定是为了邺城度田之事。
这度田一事,关乎国家兴衰,却在邺城遭遇了重重阻碍,如今局势复杂,陛下想必也是焦头烂额。
想到此处,甄宓轻轻叹了口气,心中默默祈祷,希望自己能为陛下排忧解难。
来到御书房门前,甄宓停下脚步,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衫,让自己的神色看起来更加从容。
她微微欠身,轻声说道:“陛下,臣妾拜见。”
声音轻柔悦耳,如同春日里的微风,轻轻拂过,带着一丝安抚人心的力量。
刘禅抬起头,看着甄宓,眼中闪过一丝期许。
“爱妃,如今邺城度田之事陷入困境,朕不知该如何是好,你可有解决之道?”刘禅的声音中带着一丝疲惫与无奈。
甄宓微微皱眉,沉思片刻后,并没有直接回答刘禅的问题。
她缓缓说道:“陛下,邺城的人如此猖獗,皆因无人能镇住他们。他们大多是功勋之后,自持功劳,便肆意妄为。”
甄宓的声音平静,但每一个字都如同重锤,敲在刘禅的心上。
刘禅的面色冷峻,眼神中透着寒意。
“无人能镇住他们?哼,那朕便亲自前往邺城,朕倒要看看,他们还敢不敢如此猖獗!”
刘禅的声音坚定而决绝,仿佛下了某种不可动摇的决心。
甄宓听了这话,心中一惊,连忙说道:“陛下不可!他们连刘封都敢刺杀,自然也敢对陛下不利。陛下乃一国之君,万金之躯,怎能轻易涉险?”
甄宓的眼中满是担忧,声音也微微颤抖。
刘禅微微摇头,说道:“爱妃,朕意已决。度田之事关乎我大汉的兴衰,如今邺城受阻,冀州观望,朕若不出面,如何能让度田顺利推行?朕身为天子,理应为百姓谋福祉,若连这点风险都不敢承担,何以服众?”
刘禅的眼神中透着坚定与执着,让甄宓一时语塞。
当日,朝堂之上,气氛紧张得如同暴风雨来临前夕。
刘禅身着龙袍,头戴冕旒,端坐在龙椅之上,面容严肃。
殿下,一众大臣整齐排列,神色恭敬。
“今日,朕有一事要宣布。”刘禅的声音在殿内回荡。
“朕决定北巡冀州,前往邺城,亲自督促度田之事。”
刘禅的话一出口,朝堂上顿时一片哗然。
“陛下不可啊!”一位年迈的大臣,身着绯红色朝服,胡须花白,率先出列,双手抱拳,一脸焦急地说道。
“邺城局势复杂,危机四伏,陛下万金之躯,怎能轻易涉险?请陛下三思啊!”
老臣的声音略带颤抖,满是担忧。
“是啊,陛下。刘封将军乃勇猛之士,尚且遭遇不测,陛下若前往邺城,恐有性命之忧。还望陛下以江山社稷为重,莫要冲动。”
另一位大臣也站出来,言辞恳切地劝阻道。
一时间,大臣们纷纷跪地,齐声劝阻:“请陛下收回成命!”
声音此起彼伏,在殿内回响。
刘禅看着跪地的大臣们,眼神中透着一丝无奈,但更多的是坚定。
“诸位爱卿的心意,朕明白。但度田之事,关乎我大汉的未来。如今邺城受阻,冀州观望,朕若不出面,度田之事恐将功亏一篑。朕身为天子,当为百姓谋福祉,为社稷谋长远。邺城虽险,朕亦无所畏惧。”
刘禅的声音坚定有力,如同洪钟般响亮。
“陛下,臣以为可派得力干将前往邺城,代替陛下督促度田。陛下只需在洛阳坐镇,遥控指挥即可。如此,既能保证度田之事的推进,又能确保陛下的安全。”
一位年轻的官员出列,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刘禅微微摇头,说道:“朕意已决,无需再劝。朕此去邺城,定会做好周全的安排,确保自身安全。诸位爱卿,只需做好本职工作,为度田之事提供支持即可。”
刘禅的语气不容置疑,大臣们见状,知道再劝也无用,只能无奈地起身。
退朝后,刘禅回到寝宫,开始着手准备北巡之事。
他坐在书桌前,仔细地审阅着一份份关于邺城局势的奏章,眼神专注而坚定。
他深知,此去邺城,必将面临诸多挑战,但他毫不退缩,决心要为度田之事开辟一条道路。
几日后,洛阳城外,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整齐排列。
队伍前方,一面面旗帜迎风飘扬,上面绣着大汉的图腾与象征皇权的图案。
一辆装饰华丽的马车缓缓驶来,车帘轻轻飘动,隐约可见车内端坐着的正是刘禅。
他身着一袭黑色的龙袍,面容庄重,眼神中透着坚定与自信。
在队伍的护卫下,刘禅踏上了前往邺城的道路。
一路上,他望着车窗外的景色,心中古井无波,希望此行能够顺利解决邺城的问题,让度田之事在冀州乃至整个大汉顺利推行下去。
只有彻底度田,才能释放大汉的实力,才能有实力将大汉的影响力,撒播到整个世界!
而在洛阳的朝堂上,大臣们依旧忧心忡忡,他们不知道,天子的这一决定,将会给大汉带来怎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