邺城的夜色凝重如墨,仿佛一块沉甸甸的幕布,将这座城市紧紧笼罩。
刘禅临时居住的行宫内,灯火通明,却无法驱散那弥漫在空气中的紧张与肃杀之气。
刘禅身着一袭玄色常服,端坐在书房的案几前,眉头紧锁,目光冷峻地盯着面前摊开的卷宗。
烛光摇曳,映照着他刚毅的脸庞,将他脸上的疲惫与忧虑钩勒得愈发清晰。
案几上,一支毛笔随意地搁在一旁,旁边是一迭写满字的竹简,记录着此次邺城叛乱的种种线索与证据。
“陛下,禁军统领求见。”门外传来太监尖细的通报声。
“宣。”刘禅沉声道,声音中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禁军统领大步走进书房,身上的铠甲在烛光下闪烁着冰冷的光芒。
他单膝跪地,抱拳行礼,朗声道:“陛下,今夜抓捕行动已结束,特来向陛下禀报详情。”
刘禅微微点头,目光落在禁军统领身上,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回陛下,此次抓捕,多数叛乱分子府邸选择束手就擒,但仍有几家负隅顽抗,给禁军造成了些许死伤。”禁军统领的声音低沉而有力。
“不过,叛乱分子皆已落网,这是抓捕名单。”
说着,他双手呈上一份竹简制成的名单。
刘禅接过名单,展开细细查看。
名单很长,密密麻麻地列满了名字。
他的眼神愈发冰冷,照着记忆,将那些被间军司证实谋反的名字一一划出来。
“这些人,当夜处死。男丁充军,女子充为军妓。”刘禅的声音没有一丝温度,仿佛在说着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
禁军统领闻言,心中猛地一凛。
他偷偷抬眼,看了看刘禅冷峻的面容,感受到了天子此刻的决绝。
“臣,领命!”
他重重地磕了个头,起身准备离去。
禁军统领走后,一阵轻柔的脚步声从身后传来。
刘禅回头,只见一个身着华丽宫装的绝美女子缓缓走来,正是他的妃子周彻。
周彻肌肤胜雪,双眸如星,一头乌黑的长发如瀑布般垂落在身后,宛如仙子下凡。
然而,此刻她的脸上却布满了担忧之色。
“陛下,如此处置,可会太仓促了些?”周彻轻声问道,声音如同春日里的微风,带着一丝温柔的劝诫。
“那些人不少都是昔日的功臣啊。”
刘禅看着周彻,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
他伸出手,一把将周彻揽入怀中,微微叹了口气。
“彻儿,功臣又如何?如今他们挡在大汉前进的路上,便要想到有这个结果。”
刘禅的声音低沉,透着深深的无奈与坚定。
周彻依偎在刘禅怀里,感受着他的气息。
她抬起头,望着刘禅的眼睛,说道:“陛下,臣妾明白您的苦心,只是这杀戮太重,恐会寒了人心。”
她的眼神中满是关切,纤细的手指轻轻抚摸着刘禅的手背。
刘禅轻轻抚摸着周彻的秀发,目光望向窗外漆黑的夜空,思绪飘远。
“彻儿,朕何尝不知。但度田一事,关乎大汉兴衰,这些人妄图破坏,朕若姑息,何以面对天下百姓,何以告慰祖宗社稷?”
刘禅的声音中带着一丝疲惫。
“朕不能因一时的妇人之仁,毁了大汉的未来。”
周彻沉默片刻,微微点头。“陛下圣明,臣妾只是担心陛下的安危。如此重惩,怕是会招来更多人的怨恨。”
她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担忧,紧紧握住刘禅的手。
刘禅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自信的笑容。
“朕身为天子,自当为天下负责。若因惧怕怨恨而退缩,何以为君?”
他将周彻搂得更紧,仿佛要从她身上汲取力量。
就在这时,窗外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
刘禅和周彻对视一眼,刘禅松开周彻,整了整衣衫,恢复了天子的威严。
“进来。”他高声说道。
一名侍卫匆匆走进书房,跪地禀报:“陛下,间军司又传来新消息,发现有部分漏网之鱼正逃往城外,似是要与城外的残余势力会合。”
刘禅眼神一凛,寒声道:“绝不能让他们逃脱。传令禁军,即刻追击,务必将这些乱臣贼子一网打尽。”
“遵旨!”侍卫领命,迅速退下。
刘禅转身,对周彻说道:“彻儿,你先回寝宫休息,朕还有要事处理。”
他的眼神中透着疲惫,但更多的是坚定。
周彻轻轻点头,眼中满是关切。
“陛下,您也要注意龙体,莫要太过操劳。”她柔声道,然后微微欠身,转身离去。
刘禅望着周彻离去的背影,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他深吸一口气,重新坐回案几前,继续审阅着关于叛乱的卷宗。
在这漫长的黑夜里,他知道,自己肩负着大汉的命运,不能有丝毫退缩。
邺城的夜晚,本应是宁静而祥和的,月光如水,洒在古老的城墙上,给这座城市披上了一层银白的纱衣。
然而,今夜却不同寻常,行宫外,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和铠甲碰撞声打破了夜的寂静。
禁军们迅速集结,他们身着黑色的铠甲,在月光下闪烁着冷冽的光芒。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严肃的神情,眼神中透着坚定与决绝。
为首的将领,骑在一匹高大的黑色骏马上,身姿挺拔如松。
他手持长枪,枪尖上的红缨在微风中轻轻飘动,宛如燃烧的火焰。
“弟兄们,奉陛下旨意,追捕逃犯。此次任务,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将领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在夜空中回荡。
禁军们齐声高呼:“愿为陛下效命!”
声音整齐而洪亮,震得周围的空气都为之颤抖。
马蹄声如雷,禁军们在月光下整齐列队,向着城外疾驰而去。
他们的身影在月光下显得格外高大,仿佛一道黑色的洪流,滚滚向前。
与此同时,那些出逃的新进士族们,此刻正慌不择路地朝着城外奔去。
他们有的骑着快马,有的坐着马车,身边簇拥着庄卫佃户。
这些新进士族们,平日里养尊处优,此刻却满脸惊慌,头发凌乱,眼神中透着恐惧与绝望。
“快,快,一定要在禁军追上之前逃出去!”一位士族老爷,坐在马车里,大声叫嚷着。
他的脸上满是汗水,肥胖的身躯在马车里不停地颤抖。
“要是被抓住,我们都得死!”
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哭腔。
“老爷,您放心,我们一定会保护您的。”
一位庄卫头目,骑着马跟在马车旁,信誓旦旦地说道。
他手持长刀,眼神中透着凶狠,但实际上,他的心中也充满了恐惧。
有的新进士族则打算入山为匪,先保住小命。
他们望着远处连绵的山脉,仿佛看到了一丝生机。
“只要能逃进山里,就安全了。”一个年轻的士族,一边策马狂奔,一边自言自语道。
他的眼神中透着一丝侥幸,但他不知道,等待他们的将是怎样的命运。
然而,大汉天子刘禅早有预料。禁军们如同训练有素的猎豹,飞驰而过。
他们熟悉这片土地的每一条道路,每一个角落。
很快,他们便发现了那些逃窜的士卒和庄卫部曲。
“冲!”将领一声令下,禁军们如同一股黑色的旋风,朝着目标冲去。
他们的长枪闪烁着寒光,刺向敌人。
庄卫部曲们虽然试图抵抗,但在禁军的强大攻势下,很快便土崩瓦解。
“你们这些朝廷的走狗,凭什么抓我们!”一个庄卫挥舞着手中的木棍,对着禁军叫骂道。
他的脸上满是愤怒,但声音中却透着一丝颤抖。
“哼,你们妄图谋反,背叛陛下,罪该万死!”一位禁军士兵,冷冷地说道。
他手中的长枪一闪,便将庄卫手中的木棍击飞,然后一脚将庄卫踹倒在地。
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那些逃窜的士卒和庄卫部曲都被禁军一网打尽。
新进士族们,也纷纷被擒。
他们被押解着,垂头丧气地走在回邺城的路上。
“我不甘心,我不甘心啊!”一位士族老爷,被两名禁军押着,嘴里不停地叫嚷着。
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怨恨,但此刻,他已经无力回天。
到了次日,天刚蒙蒙亮,邺城的百姓们才心有余悸地打开家门。
他们小心翼翼地探出头来,望着街道上的一切。
此时,间军司的人已经开始在城中散播消息。
“昨夜乱党作乱,刺杀皇帝,大汉天子英明神武,镇压了叛乱,度田正常进行,邺城百姓无需要惊慌。”间军司的人一边走,一边大声说道。
百姓们听了,纷纷交头接耳。
“真的吗?天子没事吧?”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拄着拐杖,忧心忡忡地问道。
“放心吧,老人家,天子福泽深厚,岂会有事。那些乱党真是不知好歹,吃里扒外。”一个年轻的小伙子,气愤地说道。
“是啊,度田可是好事,要是能多分些土地,我们日后的日子就会更好了。”一位妇女,抱着孩子,脸上露出了期待的笑容。
百姓们纷纷称赞大汉天子,怒斥那些叛乱的人。
他们知道,天子的决策是为了国家的繁荣,为了百姓的福祉。
度田的顺利进行,将给他们带来新的希望。
在邺城的街头巷尾,人们的脸上逐渐露出了笑容。
阳光洒在大地上,驱散了昨夜的阴霾。
邺城,这座经历了风雨的城市,在大汉天子的统治下,重新恢复了生机与秩序。
而度田之事,也将继续推进,为大汉的繁荣富强奠定坚实的基础。
刘禅站在行宫的城楼上,目光远眺,看着城中百姓往来如常,心中却在盘算着度田的下一步计划。
接下来的十日,他派遣了一批精明强干的胥吏前往邺城各地,负责度田与统计名册。
这些胥吏身着统一的服饰,手持丈量工具,神色严肃,步伐坚定。
他们深知此次任务的重要性,也明白天子的决心,因此每到一处,都认真履行职责,丝毫不敢懈怠。
在邺城的乡间小道上,胥吏们穿梭其中。
他们来到一片片农田前,与当地的百姓耐心沟通,然后开始仔细丈量土地。
百姓们看着这些胥吏,眼神中虽还有些畏惧,但更多的是期待。
经历了之前的风波,他们深知度田对于自身生活的改变有着重要意义。
“大爷,您这片地,我们得仔细量量,可不能有差错。”一位年轻的胥吏,微笑着对一位老农说道。他的眼神专注,手中的丈量工具在阳光下闪烁着金属的光泽。
老农微微点头,说道:“官爷,您尽管量,咱都配合。这度田是好事,能让咱日子过得更踏实。”
他的脸上布满皱纹,却洋溢着朴实的笑容。
有这么多血淋淋的人头教训在前,邺城各地根本不敢抵抗度田。
此次度田,可谓十分彻底。
胥吏们将每一寸土地都丈量得清清楚楚,每一个人口都统计得明明白白。
当统计结果呈到刘禅面前时,他的眼中闪过一丝惊喜。
所增加的土地和人口,竟然比刘封统计的时候还多了一倍。
这让刘禅深刻意识到,之前的度田工作,被隐藏了多少内幕,那些士族们从中获取了多么丰厚的油水。
“哼,这些人,为了一己私利,竟如此胆大妄为。”刘禅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愤怒。
“不过,此次度田,也算是给他们一个教训。”邺城度田完成之后,刘禅马不停蹄,当即派遣天使前往冀州各郡督查屯田。
这些天使身着华丽的服饰,手持天子的诏令,威风凛凛。
他们每到一郡,便召集当地的官员,宣读诏令:“若有抗拒屯田者,杀无赦!”诏令一出,如同一颗颗重磅炸弹,在冀州各郡引起了轩然大波。
官员们听着诏令,脸色各异。有的面露惊恐,深知天子此次是动了真格;有的则暗自庆幸,自己之前没有参与抵制。
在冀州的某郡,一位太守接到诏令后,脸色苍白,额头上布满了汗珠。
他深知自己郡中也有一些势力试图抵制屯田,如今天子诏令已下,他必须做出抉择。
“快,召集所有官员,商议应对之策。”太守焦急地对身边的侍从说道。
在另一个郡,百姓们听闻诏令,纷纷议论起来。
“这度田屯田,看来是势在必行了。咱可得配合,不然,那可是要掉脑袋的。”
一位年轻的小伙子,神色紧张地说道。
“是啊,有邺城的教训在前,谁敢违抗啊。再说了,这度田屯田,对咱老百姓也是好事。”一位老者,捋着胡须,缓缓说道。
原本停滞的冀州屯田,在刘禅的强势推动下,总算是重新进行下去了。
刘禅临时居住的行宫内,灯火通明,却无法驱散那弥漫在空气中的紧张与肃杀之气。
刘禅身着一袭玄色常服,端坐在书房的案几前,眉头紧锁,目光冷峻地盯着面前摊开的卷宗。
烛光摇曳,映照着他刚毅的脸庞,将他脸上的疲惫与忧虑钩勒得愈发清晰。
案几上,一支毛笔随意地搁在一旁,旁边是一迭写满字的竹简,记录着此次邺城叛乱的种种线索与证据。
“陛下,禁军统领求见。”门外传来太监尖细的通报声。
“宣。”刘禅沉声道,声音中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禁军统领大步走进书房,身上的铠甲在烛光下闪烁着冰冷的光芒。
他单膝跪地,抱拳行礼,朗声道:“陛下,今夜抓捕行动已结束,特来向陛下禀报详情。”
刘禅微微点头,目光落在禁军统领身上,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回陛下,此次抓捕,多数叛乱分子府邸选择束手就擒,但仍有几家负隅顽抗,给禁军造成了些许死伤。”禁军统领的声音低沉而有力。
“不过,叛乱分子皆已落网,这是抓捕名单。”
说着,他双手呈上一份竹简制成的名单。
刘禅接过名单,展开细细查看。
名单很长,密密麻麻地列满了名字。
他的眼神愈发冰冷,照着记忆,将那些被间军司证实谋反的名字一一划出来。
“这些人,当夜处死。男丁充军,女子充为军妓。”刘禅的声音没有一丝温度,仿佛在说着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
禁军统领闻言,心中猛地一凛。
他偷偷抬眼,看了看刘禅冷峻的面容,感受到了天子此刻的决绝。
“臣,领命!”
他重重地磕了个头,起身准备离去。
禁军统领走后,一阵轻柔的脚步声从身后传来。
刘禅回头,只见一个身着华丽宫装的绝美女子缓缓走来,正是他的妃子周彻。
周彻肌肤胜雪,双眸如星,一头乌黑的长发如瀑布般垂落在身后,宛如仙子下凡。
然而,此刻她的脸上却布满了担忧之色。
“陛下,如此处置,可会太仓促了些?”周彻轻声问道,声音如同春日里的微风,带着一丝温柔的劝诫。
“那些人不少都是昔日的功臣啊。”
刘禅看着周彻,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
他伸出手,一把将周彻揽入怀中,微微叹了口气。
“彻儿,功臣又如何?如今他们挡在大汉前进的路上,便要想到有这个结果。”
刘禅的声音低沉,透着深深的无奈与坚定。
周彻依偎在刘禅怀里,感受着他的气息。
她抬起头,望着刘禅的眼睛,说道:“陛下,臣妾明白您的苦心,只是这杀戮太重,恐会寒了人心。”
她的眼神中满是关切,纤细的手指轻轻抚摸着刘禅的手背。
刘禅轻轻抚摸着周彻的秀发,目光望向窗外漆黑的夜空,思绪飘远。
“彻儿,朕何尝不知。但度田一事,关乎大汉兴衰,这些人妄图破坏,朕若姑息,何以面对天下百姓,何以告慰祖宗社稷?”
刘禅的声音中带着一丝疲惫。
“朕不能因一时的妇人之仁,毁了大汉的未来。”
周彻沉默片刻,微微点头。“陛下圣明,臣妾只是担心陛下的安危。如此重惩,怕是会招来更多人的怨恨。”
她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担忧,紧紧握住刘禅的手。
刘禅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自信的笑容。
“朕身为天子,自当为天下负责。若因惧怕怨恨而退缩,何以为君?”
他将周彻搂得更紧,仿佛要从她身上汲取力量。
就在这时,窗外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
刘禅和周彻对视一眼,刘禅松开周彻,整了整衣衫,恢复了天子的威严。
“进来。”他高声说道。
一名侍卫匆匆走进书房,跪地禀报:“陛下,间军司又传来新消息,发现有部分漏网之鱼正逃往城外,似是要与城外的残余势力会合。”
刘禅眼神一凛,寒声道:“绝不能让他们逃脱。传令禁军,即刻追击,务必将这些乱臣贼子一网打尽。”
“遵旨!”侍卫领命,迅速退下。
刘禅转身,对周彻说道:“彻儿,你先回寝宫休息,朕还有要事处理。”
他的眼神中透着疲惫,但更多的是坚定。
周彻轻轻点头,眼中满是关切。
“陛下,您也要注意龙体,莫要太过操劳。”她柔声道,然后微微欠身,转身离去。
刘禅望着周彻离去的背影,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他深吸一口气,重新坐回案几前,继续审阅着关于叛乱的卷宗。
在这漫长的黑夜里,他知道,自己肩负着大汉的命运,不能有丝毫退缩。
邺城的夜晚,本应是宁静而祥和的,月光如水,洒在古老的城墙上,给这座城市披上了一层银白的纱衣。
然而,今夜却不同寻常,行宫外,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和铠甲碰撞声打破了夜的寂静。
禁军们迅速集结,他们身着黑色的铠甲,在月光下闪烁着冷冽的光芒。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严肃的神情,眼神中透着坚定与决绝。
为首的将领,骑在一匹高大的黑色骏马上,身姿挺拔如松。
他手持长枪,枪尖上的红缨在微风中轻轻飘动,宛如燃烧的火焰。
“弟兄们,奉陛下旨意,追捕逃犯。此次任务,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将领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在夜空中回荡。
禁军们齐声高呼:“愿为陛下效命!”
声音整齐而洪亮,震得周围的空气都为之颤抖。
马蹄声如雷,禁军们在月光下整齐列队,向着城外疾驰而去。
他们的身影在月光下显得格外高大,仿佛一道黑色的洪流,滚滚向前。
与此同时,那些出逃的新进士族们,此刻正慌不择路地朝着城外奔去。
他们有的骑着快马,有的坐着马车,身边簇拥着庄卫佃户。
这些新进士族们,平日里养尊处优,此刻却满脸惊慌,头发凌乱,眼神中透着恐惧与绝望。
“快,快,一定要在禁军追上之前逃出去!”一位士族老爷,坐在马车里,大声叫嚷着。
他的脸上满是汗水,肥胖的身躯在马车里不停地颤抖。
“要是被抓住,我们都得死!”
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哭腔。
“老爷,您放心,我们一定会保护您的。”
一位庄卫头目,骑着马跟在马车旁,信誓旦旦地说道。
他手持长刀,眼神中透着凶狠,但实际上,他的心中也充满了恐惧。
有的新进士族则打算入山为匪,先保住小命。
他们望着远处连绵的山脉,仿佛看到了一丝生机。
“只要能逃进山里,就安全了。”一个年轻的士族,一边策马狂奔,一边自言自语道。
他的眼神中透着一丝侥幸,但他不知道,等待他们的将是怎样的命运。
然而,大汉天子刘禅早有预料。禁军们如同训练有素的猎豹,飞驰而过。
他们熟悉这片土地的每一条道路,每一个角落。
很快,他们便发现了那些逃窜的士卒和庄卫部曲。
“冲!”将领一声令下,禁军们如同一股黑色的旋风,朝着目标冲去。
他们的长枪闪烁着寒光,刺向敌人。
庄卫部曲们虽然试图抵抗,但在禁军的强大攻势下,很快便土崩瓦解。
“你们这些朝廷的走狗,凭什么抓我们!”一个庄卫挥舞着手中的木棍,对着禁军叫骂道。
他的脸上满是愤怒,但声音中却透着一丝颤抖。
“哼,你们妄图谋反,背叛陛下,罪该万死!”一位禁军士兵,冷冷地说道。
他手中的长枪一闪,便将庄卫手中的木棍击飞,然后一脚将庄卫踹倒在地。
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那些逃窜的士卒和庄卫部曲都被禁军一网打尽。
新进士族们,也纷纷被擒。
他们被押解着,垂头丧气地走在回邺城的路上。
“我不甘心,我不甘心啊!”一位士族老爷,被两名禁军押着,嘴里不停地叫嚷着。
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怨恨,但此刻,他已经无力回天。
到了次日,天刚蒙蒙亮,邺城的百姓们才心有余悸地打开家门。
他们小心翼翼地探出头来,望着街道上的一切。
此时,间军司的人已经开始在城中散播消息。
“昨夜乱党作乱,刺杀皇帝,大汉天子英明神武,镇压了叛乱,度田正常进行,邺城百姓无需要惊慌。”间军司的人一边走,一边大声说道。
百姓们听了,纷纷交头接耳。
“真的吗?天子没事吧?”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拄着拐杖,忧心忡忡地问道。
“放心吧,老人家,天子福泽深厚,岂会有事。那些乱党真是不知好歹,吃里扒外。”一个年轻的小伙子,气愤地说道。
“是啊,度田可是好事,要是能多分些土地,我们日后的日子就会更好了。”一位妇女,抱着孩子,脸上露出了期待的笑容。
百姓们纷纷称赞大汉天子,怒斥那些叛乱的人。
他们知道,天子的决策是为了国家的繁荣,为了百姓的福祉。
度田的顺利进行,将给他们带来新的希望。
在邺城的街头巷尾,人们的脸上逐渐露出了笑容。
阳光洒在大地上,驱散了昨夜的阴霾。
邺城,这座经历了风雨的城市,在大汉天子的统治下,重新恢复了生机与秩序。
而度田之事,也将继续推进,为大汉的繁荣富强奠定坚实的基础。
刘禅站在行宫的城楼上,目光远眺,看着城中百姓往来如常,心中却在盘算着度田的下一步计划。
接下来的十日,他派遣了一批精明强干的胥吏前往邺城各地,负责度田与统计名册。
这些胥吏身着统一的服饰,手持丈量工具,神色严肃,步伐坚定。
他们深知此次任务的重要性,也明白天子的决心,因此每到一处,都认真履行职责,丝毫不敢懈怠。
在邺城的乡间小道上,胥吏们穿梭其中。
他们来到一片片农田前,与当地的百姓耐心沟通,然后开始仔细丈量土地。
百姓们看着这些胥吏,眼神中虽还有些畏惧,但更多的是期待。
经历了之前的风波,他们深知度田对于自身生活的改变有着重要意义。
“大爷,您这片地,我们得仔细量量,可不能有差错。”一位年轻的胥吏,微笑着对一位老农说道。他的眼神专注,手中的丈量工具在阳光下闪烁着金属的光泽。
老农微微点头,说道:“官爷,您尽管量,咱都配合。这度田是好事,能让咱日子过得更踏实。”
他的脸上布满皱纹,却洋溢着朴实的笑容。
有这么多血淋淋的人头教训在前,邺城各地根本不敢抵抗度田。
此次度田,可谓十分彻底。
胥吏们将每一寸土地都丈量得清清楚楚,每一个人口都统计得明明白白。
当统计结果呈到刘禅面前时,他的眼中闪过一丝惊喜。
所增加的土地和人口,竟然比刘封统计的时候还多了一倍。
这让刘禅深刻意识到,之前的度田工作,被隐藏了多少内幕,那些士族们从中获取了多么丰厚的油水。
“哼,这些人,为了一己私利,竟如此胆大妄为。”刘禅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愤怒。
“不过,此次度田,也算是给他们一个教训。”邺城度田完成之后,刘禅马不停蹄,当即派遣天使前往冀州各郡督查屯田。
这些天使身着华丽的服饰,手持天子的诏令,威风凛凛。
他们每到一郡,便召集当地的官员,宣读诏令:“若有抗拒屯田者,杀无赦!”诏令一出,如同一颗颗重磅炸弹,在冀州各郡引起了轩然大波。
官员们听着诏令,脸色各异。有的面露惊恐,深知天子此次是动了真格;有的则暗自庆幸,自己之前没有参与抵制。
在冀州的某郡,一位太守接到诏令后,脸色苍白,额头上布满了汗珠。
他深知自己郡中也有一些势力试图抵制屯田,如今天子诏令已下,他必须做出抉择。
“快,召集所有官员,商议应对之策。”太守焦急地对身边的侍从说道。
在另一个郡,百姓们听闻诏令,纷纷议论起来。
“这度田屯田,看来是势在必行了。咱可得配合,不然,那可是要掉脑袋的。”
一位年轻的小伙子,神色紧张地说道。
“是啊,有邺城的教训在前,谁敢违抗啊。再说了,这度田屯田,对咱老百姓也是好事。”一位老者,捋着胡须,缓缓说道。
原本停滞的冀州屯田,在刘禅的强势推动下,总算是重新进行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