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我的权臣父亲 308 河东三姓

小说:东晋:我的权臣父亲 作者:钓鱼能手 更新时间:2024-03-29 17:48:34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盐池并非一座大的湖泊,而是由许多的湖泊群组成,其中最大的两处,一为解县盐池,位于解县县城以东三里,二为安邑盐池,位于安邑西南二十里。

  解县盐池东西二十五里,南北二十里,又名女盐池。

  安邑盐池长达五十一里,宽则六里,周回一百一十四里,又名盐盐池。

  桓熙的营寨便设立在安邑盐池西端,距离安邑五十余里。

  “若能全据盐池之利,足以供军国所需,再无财政之忧患。”

  桓熙看着波光粼粼的湖面,不仅感慨道。

  站在他身后的不仅有梁国的将佐,还有许多新面孔,正是前来投奔桓熙的河东郡士人,其中尤以解县柳氏居多。

  解县柳氏,据传是春秋时期鲁国人柳下惠的后裔,在秦朝统一天下之后,被迁来了河东郡解县(今山西运城解州镇)。

  东汉末年,解县人柳轨官至吏部尚书,成为解县柳氏兴起的关键人物。

  在后世,解县柳氏被誉为河东三姓之一,与闻喜裴氏、汾阴薛氏并列。

  当然,如今并没有三姓的说法。

  此番进攻河东郡,河东三姓都有士人前来投奔,而桓熙最为关注的,并非号为河东郡第一大族的闻喜裴氏子弟,也不是人数最多的解县柳氏子弟,而是出自汾阴薛氏的薛强。

  桓熙看向身后一名气宇轩昂的中年男子,说道:

  “威明(薛强字),先生常常向我称赞你有拨乱济时的才能,桓某仰慕已久,如今你总算是来到了我的帐下效力。”

  中年男子正是薛强,而桓熙口中的先生,自然便是王猛。

  薛强闻言笑道:

  “强与景略常有书信往来,听他提起梁公圣明,强亦心向往之,恨不能与景略一起辅佐明主,开创盛世,只是宗族皆在河东,故而踟蹰不前罢了。”

  薛强是西晋梁州刺史薛涛之子,自幼与王猛深交,二人可谓挚友。

  原时空中,王猛拜谒桓温,桓温询问王猛:在北方,像你这样的人物还有多少?

  王猛答曰:友人薛威明其人也。

  他对这位挚友,可谓是推崇备至。

  桓熙获得王猛的辅佐之后,曾经数次派遣使者秘密前来河东郡,邀请薛强出山,只是薛强顾忌到宗族的安危,迟迟不肯响应桓熙的征辟。

  直至桓熙二度出兵河东郡,有望全取河东郡,薛强才在王猛亲笔书信的劝说下,带领宗族部曲袭取汾阴县,占据龙门渡,归附于梁国。

  西晋时的河东郡九县,至今已有蒲坂、汾阴、河北、大阳、解县、猗氏等六县被桓熙掌控。

  其中,河北、大阳是桓熙自风陵渡登陆以后,向东攻取。

  而解县、猗氏县,一如汾阴,也是当地士族出力,自发归附。

  这里面,解县柳氏可谓是居功至伟。

  现如今,西晋时的河东郡大部分已经落入了桓熙之手,仅存的安邑、闻喜、东垣三县还在虞国的掌控之中。

  闻喜裴氏因为闻喜县位于安邑东北,又正位于李威南下的必经之路,自然不敢旗帜鲜明的反叛虞国,据城而降,只在暗中派遣子弟前来桓熙的军前效力。

  两头下注,本就是士族在乱世之中的生存法则。

  回到军营,帅帐内,桓熙独独留下权翼一人。

  虽说薛强与王猛关系密切,而桓熙也十分重视这位被王猛所推崇的名士,但是衣不如新,人不如故,目前军营之中,只有权翼才称得上是桓熙的心头好,谋主地位无可动摇。

  “子良,安邑来了消息,李威已经与吕婆楼汇合,也不知道这引蛇出洞的法子是否能够奏效。”

  桓熙担忧地说道。

  他如此兴师动众,自然是要全取河东郡,之所以让王猛在关中征发徭役,做出要在盐池修筑围墙的架势,也是为了要引诱李威、吕婆楼前来。

  桓熙虽然从未遭遇败绩,可他并没有因此小觑天下人物,更不会蠢到在李威大举南下,而慕容恪的援军也正在赶来的情况下,前去强攻守备森严的安邑城。

  因此,桓熙决定转变攻守态势,迫使李威、吕婆楼主动放弃防守姿态,将他们从安邑城里勾引出来。

  权翼宽慰道:

  “盐池之利,对于梁公,不过是锦上添花,得之自然万幸,失之亦无关存亡。

  “可是对于苻氏来说,盐池一旦有失,财赋不足,必然举步维艰。

  “臣以为,李威、吕婆楼必定率兵而来,只不过暂且不知道他们何时会出兵罢了。”

  桓熙微微颔首,他也觉得权翼所言颇有道理。

  梁国在过去这么些年里,不曾占据盐池,日子虽然过得紧巴,但也照样撑了过来,而苻氏之所以能够以并州一州之地,维持这么大规模的军事力量,全靠盐池带来的收益。

  如今解县盐池已经因为解县柳氏等当地士族的倒戈,而被桓熙所占据,安邑盐池也被桓熙所染指。

  桓熙在安邑盐池修筑防御工事,做出要将安邑盐池作为今后梁、虞冲突的最前沿,等同于是明摆着告诉李威、吕婆楼,这安邑盐池我不开采,你们也别想开采。

  毕竟双方在此交兵,必然是要影响到当地的生产秩序。

  梁国可以放弃安邑盐池带来的利益,因为这在过去本来就不属于他们,但虞国却不能坐视桓熙在安邑盐池附近大肆修筑工事,影响到他们未来对盐池的开采。

  至于李威、吕婆楼何时出兵,桓熙目前也不清楚,但正如权翼所言,对方一定回来。

  只要能迫使他们主动前来,哪怕是与慕容恪联兵而来,桓熙也无所畏惧。

  毕竟所谓燕虞联军,各怀鬼胎,虞国自然想要将桓熙驱逐离开,莫非燕国对于盐池的丰厚收益就能够不为之心动。

  只怕在与桓熙交战之时,都要想着尽可能的保存自己的实力,而让对方与梁军硬碰硬,打得两败俱伤。

  桓熙此番带来河东郡的兵马不多,除了布防在各地的州郡兵外,只有步卒三万,骑卒一万五千,其中一万关陇突骑还在赶来的路上。

  但这四万五千步骑,无一不是真正的精锐,也是桓熙不惧燕、虞联军的底气所在。

  (本章完)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东晋:我的权臣父亲,东晋:我的权臣父亲最新章节,东晋:我的权臣父亲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