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出海!”
安徽桐城的一个商人家中,商人正准备辞别老父北上采买货物,为出海贸易做准备。
“爹。”商人跪下,“大明禁海多年,海外渴求大明货物久矣。这是最好的机会。抓住了,咱们家就能一飞冲天。”
老父亲颤颤巍巍的站起来,“那是海外,海外有倭寇……”
“倭寇已经被灭了。”
“什么?被灭了?”老父亲先是不敢置信,随即怒不可遏,举起拐杖劈去。
商人不敢躲,龇牙咧嘴的准备挨一棍子,可最终拐杖却轻轻落在了他的肩头,老人骂道:“那是倭寇!百余年了让中原焦头烂额的倭寇。从蒙元开始就无可奈何,谁能把他们灭了?”
“是长威伯。”
“长威伯?”
“是。消息已经传开了,长威伯已经灭了倭寇,如今沿海一带海清河晏。长威伯准备回京,他放话说,自己再度南下时,便是商船出海之日。爹,浙江那边不少商人都说要抵制。”
“那……那你去了,岂不是要得罪那些人?”老人担忧的道。
“爹。”商人笑道:“商人是干啥的?挣钱才是王道。那些商人说抵制,不过是想观望,顺带给那些读书人一个交代罢了。”
“为何要给读书人交代?咦!老夫想起来了,那位伯爷是什么巨子,说是读书人的死对头。”
“那是哄人的呢!”商人笑道:“爹,什么墨家巨子,那些是糊弄人的。原先咱们桐城有了功名的读书人,还有那些豪强人家都不交税,爹你当时还羡慕来着,说孩儿无用,若是孩儿能读书有成,如今咱们家也能呼奴唤婢,坐拥良田无数。”
“可不是。”老人叹息,顿顿拐杖,“当年为父花了大价钱给你请了先生,谁曾想你却不是这块料。哎!这都是命哟!咱们家出不了读书人的命。”
“爹,如今那些人都慌了。”
“他们慌什么?闹饥荒也慌不到他们。”老人羡慕的道:“那些人家钱粮堆积如山,吃十辈子都吃不完嘞!”
“爹,浙江那边的读书人和豪强此后都要交税。”
“啥?”
“都要交税。”商人眼中有幸灾乐祸之色,“咱们这边也开始了。昨日我去县衙寻了个相熟的小吏,说是户部官员正在桐城坐镇,秋收之前,务必要将桐城那些人家的田地人口尽数申报了。”
“这……这是好事儿啊!”老人抚须。
“可不是,以往咱们被官吏勒索,那些官吏开口就是赋税不足以养活他们,不从咱们身上刮油,难道去寻那些读书人?”
“这世道,要变了啊!”老人唏嘘着,“不对,倭寇就算是没了,可不是还有海贼?隔壁村就有个逃亡的出海,说是做了海贼,专门劫掠过往商船。”
“爹,您那是啥时候的事儿。”商人说:“那些海贼如今都上岸了。”
“啥?”老人被这消息弄懵了,“为何上岸?”
“长威伯灭了倭寇之后,便令人出海招安海贼。您想想,那些倭寇何等凶横,依旧被长威伯一巴掌拍死。那些海贼岂有不怕的道理?这不,都上岸了。”
“哎哟!这世道,这世道越发令人头晕了。老大,给为父来点酒,晕,晕的厉害。”老人扶额。
商人板着脸,心不甘情不愿都去弄了一杯酒来,老人接过,嗅了嗅,然后一饮而尽,“哎!就是这个味儿,再来一杯。”
商人接过酒杯,把脸虎着,“郎中说了,您不该饮酒,一杯就破例了。”
“哎!这不是欢喜吗。”老人抚须,砸吧着嘴,回味着酒水的味儿,“那些海贼归顺了,大概也会被罚做苦力吧?”
“您猜错了。”商人说。
“发配?太重,此后没人愿意归顺。”老人说:“那茶馆里的说书先生都说了,前宋受招安的贼人都能发给田地,让他们为什么军……厢军。”
“那些海贼都成了水师了。”
“啥?”老人觉得今日自己的心脏有些不听话,他捂着胸口。“水师?”
“原先水师不中用,说是走私贩卖兵器的事儿没少干,长威伯一怒之下,便清洗了水师,正好那些海贼归顺,便从中挑了不少人入了水师。对了爹,那些没被选中的海贼还有不少,我准备北上回来后,便去杭州碰碰运气,若是能招募一两个,这出海贸易也就有了向导不是。”
“那得不少钱吧!若是不小心……”
“爹,要做就做头茬,宁为鸡头,不为凤尾。我琢磨了一番长威伯这几年做的事儿,一旦他要做什么,开头最为紧要。谁一开始就跟随他,他绝不会亏待那些人。”
老人默然良久,“为父就担心海上风浪大。”
商人说:“爹您放心,如今倭寇海贼被清扫一空。他们说南京那边正在打造宝船。当年三宝太监下西洋多次,何曾惧怕过风浪?”
“要重建宝船?”
“对,说是要什么……纵横七海。”
父子二人商议了一番,第二日,老人杵着拐杖送走了儿子,他站在家门外,看着天边的照样,唏嘘良久,说道:
“这个大明啊!要变天了。”
……
整个浙江都被蒋庆之的超常规动作震动了。
水师是开海禁的重中之重,也是根基。外界一直认为蒋庆之不敢,也不能对水师大动干戈。所以,开海禁之后,水师会成为唯一的变数。
多年来那些官兵通过走私和贩卖兵器挣的盆满钵满,如今却要辛苦操练,冒着风浪出海为商船保驾护航,他们会心甘情愿?
到时候撺掇一番……在海上可由不得你蒋庆之说了算不是。
但没想到的是,蒋庆之竟然动手了。
水师上下被清洗大半,就在外界觉得他疯了时,一个消息传来。
——蒋庆之从归顺的海贼中招募了一批加入水师。
“有人说海贼匪气十足,水师怎能要这等人。长威伯说,就是要那股子匪气。”
南京,议事厅。
徐承宗和五部尚书正在议事。
守备太监汪岩也在,他笑吟吟的道:“那些人可是怕了?”
徐承宗说:“出海贸易是大头,如今浙江那边不少商人放话,说是要抵制。”
“嗬嗬嗬!”汪岩笑了起来,“那些人为了挣钱连爹娘都能买,怎地,这是要为那些士大夫火中取栗?咱敢说,他们若是真要抵制,咱便买块豆腐一头撞死!”
俺们也是士大夫,你这话不是一杆子扫倒一船人吗?
五部尚书都有些不自在。
汪岩看能量他们一眼,“如今也入秋了,长威伯要回京,南边后续如何,靠的是各位尚书。若是长威伯前脚刚走,后脚就有人闹事,那是谁的罪责?”
这个死太监,今日怎地如此咄咄逼人?
众人腹诽着,但却不敢不表态。
“此事南京责无旁贷。”
“派人下去告诫各处,谁若是出幺蛾子,拿下再说。”
“特别是浙江和福建两地。一旦开海,这两个地方就是重中之重。对了,还得中间市舶司,这里面的道道可不少……”
话题迅速跑偏。
市舶司可是个肥得流油的衙门,不说贪腐,每日去码头转转,收些海商的孝敬,一年下来,比做一任知府弄到的钱财还多。
五部尚书在勾兑人选,汪岩给徐承宗一个眼色,二人出了议事厅。
阳光依旧炽热,不过比夏季多了几分干燥。
“咱得了消息,如今朝中那些人正摩拳擦掌,说是要阻截长威伯征伐倭国。”汪岩看了里面一眼,鄙夷的道:“这才是大事,这些蠢货鼠目寸光,只知晓盯着好处。也不想想,那市舶司何等要紧的地方,陛下岂会让他们染指?”
“大明立国多年,从未主动攻伐一国,长威伯此议在朝中怕是难以通过、”徐承宗沉声道:“京师对此事的舆论一直延续至今,如今有一种声音,说墨家以攻伐为道,长威伯执掌新政,必然会走墨家穷兵黩武的老路,把大明拖入深渊。”
“这话说的,不过,倭国好端端的,长威伯为何想着去攻打呢?”汪岩百思不得其解。
“我也不清楚,等长威伯来了,试探试探。”
第二日,数百骑来到了南京城外。
“见过伯爷!”
守门的军士们行礼。
蒋庆之颔首,看着城门,说:“虎踞龙盘之地,随着京师迁徙至北方后,秦淮河上的靡靡之音软了多少人的骨头。再无当年的豪气。可惜了。”
蒋庆之一进南京城,就召集了众人议事。
“龙江这里是重中之重,本伯放句话在此。、”蒋庆之目光炯炯的道:“但凡龙江出了事儿,本伯不寻谁,只寻你等。”
众人心中一凛。
“长威伯,要紧是提防各处反复吧?”汪岩说。
“本伯就希望反复!”蒋庆之笑了笑,落在众人眼中格外狰狞。
想到这位过往的手段,众人不禁为那些蠢蠢欲动的家伙默哀一瞬。
徐承宗说:“若是地方反复当如何?”
若是等京师指示再出手,特么黄花菜都凉了。
所以蒋庆之必须要表态,给这几人一个基调,依此处置。
蒋庆之举起手,猛地反掌。
“镇压!”
安徽桐城的一个商人家中,商人正准备辞别老父北上采买货物,为出海贸易做准备。
“爹。”商人跪下,“大明禁海多年,海外渴求大明货物久矣。这是最好的机会。抓住了,咱们家就能一飞冲天。”
老父亲颤颤巍巍的站起来,“那是海外,海外有倭寇……”
“倭寇已经被灭了。”
“什么?被灭了?”老父亲先是不敢置信,随即怒不可遏,举起拐杖劈去。
商人不敢躲,龇牙咧嘴的准备挨一棍子,可最终拐杖却轻轻落在了他的肩头,老人骂道:“那是倭寇!百余年了让中原焦头烂额的倭寇。从蒙元开始就无可奈何,谁能把他们灭了?”
“是长威伯。”
“长威伯?”
“是。消息已经传开了,长威伯已经灭了倭寇,如今沿海一带海清河晏。长威伯准备回京,他放话说,自己再度南下时,便是商船出海之日。爹,浙江那边不少商人都说要抵制。”
“那……那你去了,岂不是要得罪那些人?”老人担忧的道。
“爹。”商人笑道:“商人是干啥的?挣钱才是王道。那些商人说抵制,不过是想观望,顺带给那些读书人一个交代罢了。”
“为何要给读书人交代?咦!老夫想起来了,那位伯爷是什么巨子,说是读书人的死对头。”
“那是哄人的呢!”商人笑道:“爹,什么墨家巨子,那些是糊弄人的。原先咱们桐城有了功名的读书人,还有那些豪强人家都不交税,爹你当时还羡慕来着,说孩儿无用,若是孩儿能读书有成,如今咱们家也能呼奴唤婢,坐拥良田无数。”
“可不是。”老人叹息,顿顿拐杖,“当年为父花了大价钱给你请了先生,谁曾想你却不是这块料。哎!这都是命哟!咱们家出不了读书人的命。”
“爹,如今那些人都慌了。”
“他们慌什么?闹饥荒也慌不到他们。”老人羡慕的道:“那些人家钱粮堆积如山,吃十辈子都吃不完嘞!”
“爹,浙江那边的读书人和豪强此后都要交税。”
“啥?”
“都要交税。”商人眼中有幸灾乐祸之色,“咱们这边也开始了。昨日我去县衙寻了个相熟的小吏,说是户部官员正在桐城坐镇,秋收之前,务必要将桐城那些人家的田地人口尽数申报了。”
“这……这是好事儿啊!”老人抚须。
“可不是,以往咱们被官吏勒索,那些官吏开口就是赋税不足以养活他们,不从咱们身上刮油,难道去寻那些读书人?”
“这世道,要变了啊!”老人唏嘘着,“不对,倭寇就算是没了,可不是还有海贼?隔壁村就有个逃亡的出海,说是做了海贼,专门劫掠过往商船。”
“爹,您那是啥时候的事儿。”商人说:“那些海贼如今都上岸了。”
“啥?”老人被这消息弄懵了,“为何上岸?”
“长威伯灭了倭寇之后,便令人出海招安海贼。您想想,那些倭寇何等凶横,依旧被长威伯一巴掌拍死。那些海贼岂有不怕的道理?这不,都上岸了。”
“哎哟!这世道,这世道越发令人头晕了。老大,给为父来点酒,晕,晕的厉害。”老人扶额。
商人板着脸,心不甘情不愿都去弄了一杯酒来,老人接过,嗅了嗅,然后一饮而尽,“哎!就是这个味儿,再来一杯。”
商人接过酒杯,把脸虎着,“郎中说了,您不该饮酒,一杯就破例了。”
“哎!这不是欢喜吗。”老人抚须,砸吧着嘴,回味着酒水的味儿,“那些海贼归顺了,大概也会被罚做苦力吧?”
“您猜错了。”商人说。
“发配?太重,此后没人愿意归顺。”老人说:“那茶馆里的说书先生都说了,前宋受招安的贼人都能发给田地,让他们为什么军……厢军。”
“那些海贼都成了水师了。”
“啥?”老人觉得今日自己的心脏有些不听话,他捂着胸口。“水师?”
“原先水师不中用,说是走私贩卖兵器的事儿没少干,长威伯一怒之下,便清洗了水师,正好那些海贼归顺,便从中挑了不少人入了水师。对了爹,那些没被选中的海贼还有不少,我准备北上回来后,便去杭州碰碰运气,若是能招募一两个,这出海贸易也就有了向导不是。”
“那得不少钱吧!若是不小心……”
“爹,要做就做头茬,宁为鸡头,不为凤尾。我琢磨了一番长威伯这几年做的事儿,一旦他要做什么,开头最为紧要。谁一开始就跟随他,他绝不会亏待那些人。”
老人默然良久,“为父就担心海上风浪大。”
商人说:“爹您放心,如今倭寇海贼被清扫一空。他们说南京那边正在打造宝船。当年三宝太监下西洋多次,何曾惧怕过风浪?”
“要重建宝船?”
“对,说是要什么……纵横七海。”
父子二人商议了一番,第二日,老人杵着拐杖送走了儿子,他站在家门外,看着天边的照样,唏嘘良久,说道:
“这个大明啊!要变天了。”
……
整个浙江都被蒋庆之的超常规动作震动了。
水师是开海禁的重中之重,也是根基。外界一直认为蒋庆之不敢,也不能对水师大动干戈。所以,开海禁之后,水师会成为唯一的变数。
多年来那些官兵通过走私和贩卖兵器挣的盆满钵满,如今却要辛苦操练,冒着风浪出海为商船保驾护航,他们会心甘情愿?
到时候撺掇一番……在海上可由不得你蒋庆之说了算不是。
但没想到的是,蒋庆之竟然动手了。
水师上下被清洗大半,就在外界觉得他疯了时,一个消息传来。
——蒋庆之从归顺的海贼中招募了一批加入水师。
“有人说海贼匪气十足,水师怎能要这等人。长威伯说,就是要那股子匪气。”
南京,议事厅。
徐承宗和五部尚书正在议事。
守备太监汪岩也在,他笑吟吟的道:“那些人可是怕了?”
徐承宗说:“出海贸易是大头,如今浙江那边不少商人放话,说是要抵制。”
“嗬嗬嗬!”汪岩笑了起来,“那些人为了挣钱连爹娘都能买,怎地,这是要为那些士大夫火中取栗?咱敢说,他们若是真要抵制,咱便买块豆腐一头撞死!”
俺们也是士大夫,你这话不是一杆子扫倒一船人吗?
五部尚书都有些不自在。
汪岩看能量他们一眼,“如今也入秋了,长威伯要回京,南边后续如何,靠的是各位尚书。若是长威伯前脚刚走,后脚就有人闹事,那是谁的罪责?”
这个死太监,今日怎地如此咄咄逼人?
众人腹诽着,但却不敢不表态。
“此事南京责无旁贷。”
“派人下去告诫各处,谁若是出幺蛾子,拿下再说。”
“特别是浙江和福建两地。一旦开海,这两个地方就是重中之重。对了,还得中间市舶司,这里面的道道可不少……”
话题迅速跑偏。
市舶司可是个肥得流油的衙门,不说贪腐,每日去码头转转,收些海商的孝敬,一年下来,比做一任知府弄到的钱财还多。
五部尚书在勾兑人选,汪岩给徐承宗一个眼色,二人出了议事厅。
阳光依旧炽热,不过比夏季多了几分干燥。
“咱得了消息,如今朝中那些人正摩拳擦掌,说是要阻截长威伯征伐倭国。”汪岩看了里面一眼,鄙夷的道:“这才是大事,这些蠢货鼠目寸光,只知晓盯着好处。也不想想,那市舶司何等要紧的地方,陛下岂会让他们染指?”
“大明立国多年,从未主动攻伐一国,长威伯此议在朝中怕是难以通过、”徐承宗沉声道:“京师对此事的舆论一直延续至今,如今有一种声音,说墨家以攻伐为道,长威伯执掌新政,必然会走墨家穷兵黩武的老路,把大明拖入深渊。”
“这话说的,不过,倭国好端端的,长威伯为何想着去攻打呢?”汪岩百思不得其解。
“我也不清楚,等长威伯来了,试探试探。”
第二日,数百骑来到了南京城外。
“见过伯爷!”
守门的军士们行礼。
蒋庆之颔首,看着城门,说:“虎踞龙盘之地,随着京师迁徙至北方后,秦淮河上的靡靡之音软了多少人的骨头。再无当年的豪气。可惜了。”
蒋庆之一进南京城,就召集了众人议事。
“龙江这里是重中之重,本伯放句话在此。、”蒋庆之目光炯炯的道:“但凡龙江出了事儿,本伯不寻谁,只寻你等。”
众人心中一凛。
“长威伯,要紧是提防各处反复吧?”汪岩说。
“本伯就希望反复!”蒋庆之笑了笑,落在众人眼中格外狰狞。
想到这位过往的手段,众人不禁为那些蠢蠢欲动的家伙默哀一瞬。
徐承宗说:“若是地方反复当如何?”
若是等京师指示再出手,特么黄花菜都凉了。
所以蒋庆之必须要表态,给这几人一个基调,依此处置。
蒋庆之举起手,猛地反掌。
“镇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