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庆之抄家抄出了巨量钱财,令道爷也难免欢喜,感慨这笔横财来的正是时候,与此同时,弹劾他的奏疏再度进宫。
严嵩看着堆满了桌子的弹章,叹道:“这人一回来,京师纸贵呐!”
严世蕃说:“爹,蒋庆之和那些人再无转圜的余地,不是你死便是我亡,我看此次弄不好便是两败俱伤。”
“什么意思?”严嵩缓缓问道,他揉揉小腹,觉得有些饿了,可最近不知怎地,原先消瘦下去的身体渐渐又膨胀了起来。严嵩遗憾的放弃了加餐的打算。
严世蕃端起茶杯喝了一口,“那些人用伯府护卫做文章,蒋庆之是个护短的,定然不肯收手。可那是杀人案,杀人偿命,天经地义。一旦压不住此事,蒋庆之恼羞成怒之下,按照他过往之事来分析,他定然会在那些人中寻几个闹得最凶的开刀。”
“杀猴儆鸡!”严嵩喝了口茶水,觉得越发饿了,可才将吃饭一个时辰不到,而且吃了不少啊!
“嗯!”
严嵩默然良久,“前宋王安石强项,可也没法和当下的蒋庆之相提并论。他这般肆无忌惮,就不怕没个好下场吗?”
“爹,如今蒋庆之是身不由己。”严世蕃笑的很是惬意,“您想想,他在南边杀了多少人?多少人家因他而破家?”
田地申报,随后就是收税,这是所有人的共识。
对于那些特权阶层来说,失去了免税的特权,和破家并无区别。
“那些人家习惯了坐收田地人口,一朝被断掉,就得考虑一事,如何谋生。”严世蕃笑的很是讥讽,“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说的便是那些蠢货。蒋庆之一刀切断了他们的特权,此后他们能靠什么为生?”
严嵩叹息,“种地不能,经商没本钱,唯有做官。”
“是啊!十年寒窗苦读,不就是为了做官吗?可官就那么多,无数人去争抢,幸运儿走过那座独木桥,剩下的就靠着特权,也能过着人上人的日子。这是多年来儒家庞大的根基。蒋庆之举着锄头挖断了儒家的根基……这当初谁能想到?”
严世蕃叹息,“当初他自承乃是墨家巨子,多少人都说他是疯了,自不量力。我也觉着他撑不过三年。这厮还信誓旦旦的说要把儒家从神坛上给拽下来,彼时被嘲笑为痴人说梦。如今呢?”
“如今那梦……在一步步变为现实。”严嵩突然有些茫然,“老夫的梦……”
他也曾有过梦想,彼时年轻的严嵩科举之路还算是顺遂,意气风发,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他发誓要干一番事业,让这个大明因自己而改变。
时过境迁,他身为首辅,执掌大权。
可梦想呢?
“小阁老!”
一个随从进来,行礼,“德昌侯府那边出结果了。”
“如何?”严世蕃眸色一冷,丢下手中奏疏问道。
蒋庆之但凡找不到德昌侯府的重大罪证,随后的攻击就算是道爷也护不住他。
南下归来后,蒋庆之挟势压制严党的味儿很浓。
原先严党还能靠着人多势众反击蒋庆之,令他忌惮不已。可如今南方在蒋庆之的‘淫威’之下瑟瑟发抖,而且不少人转变了立场,为新政呐喊助威,为蒋庆之大声叫好。
清洗南方官场,清洗南方官兵,重振龙江造船厂,重建永乐时的那支舰队,南方无数人正等着蒋庆之再度南下,跟随他出海贸易……
整个南方都在躁动之中。
当第一批出海贸易的船队满载归来,便是蒋庆之的声望彻底碾压严嵩之日。
严嵩父子自然不能坐以待毙,和那些人眉来眼去。
公开反对他们不敢,但背地里给那些人递刀子,乃至于暗搓搓的给蒋庆之使绊子的事儿他们会不遗余力。
德昌侯被杀一事便是严嵩父子等待许久的机会。
至于罪证,但凡是权贵,哪家的屁股是干净的?
只要不是那等十恶不赦的罪行,严嵩父子就能据此发动反击。
随从说:“蒋庆之抄没了侯府,抄出了许多钱财,如今正一车车往外拉,不知还有多少。有人打探到了消息,说德昌侯府这些年开赌坊赚了百万身家。”
卧槽!
百万身家。
“兴许不止。”随从说:“咱们的人就在外面盯着,按照大车数目计算,德昌侯府当有数百万身家。”
“富可敌国!”严嵩捂额,“难怪陛下一直想对权贵下狠手。”
“任由这些人啃噬民脂民膏,对大明没有半分好处。朝中缺钱,彼辈家中钱财却堆积如山,换了谁能忍?”严世蕃觉得自己就不能忍。
“另外,长威伯令人拷打孙营的几个儿子,据说问出了些了不得的事儿。”
“去打探!”
“是。”
等随从走后,严嵩摇头,“仅凭着开赌坊之事,蒋庆之无法让此案翻盘。”
开赌坊是违律了,但和被杀是两码事儿吧!
“元辅,蒋庆之进宫了。”
严嵩起身,“事儿出结果了,为父去看看。”
严世蕃想了想,“爹,小心些。”
“为父知晓。”
严嵩拿着一份奏疏急匆匆去求见道爷。
严世蕃定定的看着窗外的秋色,轻声道:“这个漩涡越来越大了,许多人身不由己被卷入。谁会粉身碎骨?是你蒋庆之,还是那些人。又或是……我!”
……
蒋庆之看到画像,心中莫名就有些亲切的情绪,“姑母看着很是慈祥。”
“在安陆时,母亲没事就会带着人织布,每逢天灾,母亲便会令人施粥,她曾说,每个人一辈子能享用的福就那么多,要惜福。”
“臣也听闻过类似的话。说是每个人能吃的饭有定数,提早吃完了,人也就没了。”
后世有一种言论,少吃长寿,营养学家们从科学的角度剖析此事,说少吃对身体如何如何有利。另一种说法是,每个人一生能吃的饭菜有定数,此刻少吃了,便能留到以后。
也就是你此刻吃的越少,寿命就越长。
就像是积蓄,花完人也就嘎了。
而节省便是延寿的唯一法子。
“当年崔元去安陆告知朕被选中之事,从那一刻开始,朕就在琢磨这个大明。彼时大明看似国泰民安,可朕在安陆市井中看到的却是危机四伏,暗流涌动。朕深知,这一切若是不变,大明国祚必然不久……”
正德皇帝被斥之为胡闹天子,整日躲在豹房里吃喝玩乐,还特么开集市,这是帝王能干的事儿?
有先例吗?
还真有,前汉时就有一位。
“仁宣后,帝王威权江河日下,土木堡之变,英宗被俘。被俘也就罢了,若是一切不变,帝王威权尚有可为。”
嘉靖帝的声音有些低沉,“夺门之变后,英宗复辟。一个曾被俘的帝王能有多少威望?且此次复辟是靠着那些臣子之力。”
英宗复辟后,其实地位有些尴尬。作为帝王本该威福自用,深不可测。可他是败军之将,是靠着外力才再度翻身。
“臣子摇身一变,变成了主人。英宗后来利用臣子之间的矛盾分而治之,诛杀石亨,曹吉祥,徐有贞等人。可那是权谋,是术。帝王要用的是道。”
道爷摇摇头,“自此,帝王就成了臣子的傀儡。先帝继位也曾想有一番作为,多番挣扎,换来的只是一句胡闹。”
呵呵!
蒋庆之无声笑了。
老朱家的帝王说实话还真没有蠢的。若是换在汉唐乃至于前宋尚有可为,可这是大明。
儒家势力在前宋时突然勃发,在大明时已然成为一个庞然大物。
他们一起发力,把江山变成了一个漩涡,帝王和万民在漩涡中或是挣扎,或是认命,随波逐流……
“朕不甘心。”
道爷看着画像,“知子莫如母,母亲知晓朕的心思,便倾力相助。她是客,那位在宫中经营多年,且有杨廷和等人为奥援,又有那两个蠢货为之奔走。朕整日忙着和臣子们争斗,回来还让母亲费心谋划,朕,却忘了母亲在宫中更为艰难。”
蒋庆之心头一震,想到了蒋太后的死。
按理身为皇太后,生活条件和医疗条件冠绝天下,不该这么早早就去了。
“母亲一边为朕忧心忡忡,绞尽脑汁为朕谋划,一边还得在这危机四伏,并无帮手的宫中和那人抗衡,为朕分忧。其实……”
道爷闭上眼,“母亲身子一直很好,是从进宫后才开始……”
一边和张太后针锋相对,一边还得为儿子出谋划策,这样的蒋太后,换在别的时代妥妥的就是个女强人。
“母亲临去前最担心的便是朕。她知晓那些人不会善罢甘休。她握着朕的手,说……”
道爷顿了一下,走到了画像之下,仰头……
“我儿,娘在,莫怕……”
……
外面许多人都在等着德昌侯府的抄家结果。
他们准备好了各种证据,比如说老孙家当年立下了多少功勋,这些年是如何兢兢业业的为陛下分忧。
“九月飘雪啊!”
酒楼里,几个士子正在为孙营惋惜。
“蒋庆之跋扈太过,迟早会有报应。”
“马上就是朝会,那些人已经在磨刀霍霍了。”
“蒋贼倒行逆施,此次南方多少人家遭了他的毒手。只要他被拉下来,我敢说他活不过半月。”
“半月?我看最多十日。”
这时有人进来,“诸位,诸位!”
来人是他们的好友,满头大汗。
“马兄,你这是……”
“蒋贼去了刑部大牢。”
“好贼子,这是要徇私!走,咱们去堵他!”
众人起身,可却见马兄不动。
“马兄……”
“刑部那边对外传话,孙营谋逆,罪在不赦。窦珈蓝……有功!”
严嵩看着堆满了桌子的弹章,叹道:“这人一回来,京师纸贵呐!”
严世蕃说:“爹,蒋庆之和那些人再无转圜的余地,不是你死便是我亡,我看此次弄不好便是两败俱伤。”
“什么意思?”严嵩缓缓问道,他揉揉小腹,觉得有些饿了,可最近不知怎地,原先消瘦下去的身体渐渐又膨胀了起来。严嵩遗憾的放弃了加餐的打算。
严世蕃端起茶杯喝了一口,“那些人用伯府护卫做文章,蒋庆之是个护短的,定然不肯收手。可那是杀人案,杀人偿命,天经地义。一旦压不住此事,蒋庆之恼羞成怒之下,按照他过往之事来分析,他定然会在那些人中寻几个闹得最凶的开刀。”
“杀猴儆鸡!”严嵩喝了口茶水,觉得越发饿了,可才将吃饭一个时辰不到,而且吃了不少啊!
“嗯!”
严嵩默然良久,“前宋王安石强项,可也没法和当下的蒋庆之相提并论。他这般肆无忌惮,就不怕没个好下场吗?”
“爹,如今蒋庆之是身不由己。”严世蕃笑的很是惬意,“您想想,他在南边杀了多少人?多少人家因他而破家?”
田地申报,随后就是收税,这是所有人的共识。
对于那些特权阶层来说,失去了免税的特权,和破家并无区别。
“那些人家习惯了坐收田地人口,一朝被断掉,就得考虑一事,如何谋生。”严世蕃笑的很是讥讽,“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说的便是那些蠢货。蒋庆之一刀切断了他们的特权,此后他们能靠什么为生?”
严嵩叹息,“种地不能,经商没本钱,唯有做官。”
“是啊!十年寒窗苦读,不就是为了做官吗?可官就那么多,无数人去争抢,幸运儿走过那座独木桥,剩下的就靠着特权,也能过着人上人的日子。这是多年来儒家庞大的根基。蒋庆之举着锄头挖断了儒家的根基……这当初谁能想到?”
严世蕃叹息,“当初他自承乃是墨家巨子,多少人都说他是疯了,自不量力。我也觉着他撑不过三年。这厮还信誓旦旦的说要把儒家从神坛上给拽下来,彼时被嘲笑为痴人说梦。如今呢?”
“如今那梦……在一步步变为现实。”严嵩突然有些茫然,“老夫的梦……”
他也曾有过梦想,彼时年轻的严嵩科举之路还算是顺遂,意气风发,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他发誓要干一番事业,让这个大明因自己而改变。
时过境迁,他身为首辅,执掌大权。
可梦想呢?
“小阁老!”
一个随从进来,行礼,“德昌侯府那边出结果了。”
“如何?”严世蕃眸色一冷,丢下手中奏疏问道。
蒋庆之但凡找不到德昌侯府的重大罪证,随后的攻击就算是道爷也护不住他。
南下归来后,蒋庆之挟势压制严党的味儿很浓。
原先严党还能靠着人多势众反击蒋庆之,令他忌惮不已。可如今南方在蒋庆之的‘淫威’之下瑟瑟发抖,而且不少人转变了立场,为新政呐喊助威,为蒋庆之大声叫好。
清洗南方官场,清洗南方官兵,重振龙江造船厂,重建永乐时的那支舰队,南方无数人正等着蒋庆之再度南下,跟随他出海贸易……
整个南方都在躁动之中。
当第一批出海贸易的船队满载归来,便是蒋庆之的声望彻底碾压严嵩之日。
严嵩父子自然不能坐以待毙,和那些人眉来眼去。
公开反对他们不敢,但背地里给那些人递刀子,乃至于暗搓搓的给蒋庆之使绊子的事儿他们会不遗余力。
德昌侯被杀一事便是严嵩父子等待许久的机会。
至于罪证,但凡是权贵,哪家的屁股是干净的?
只要不是那等十恶不赦的罪行,严嵩父子就能据此发动反击。
随从说:“蒋庆之抄没了侯府,抄出了许多钱财,如今正一车车往外拉,不知还有多少。有人打探到了消息,说德昌侯府这些年开赌坊赚了百万身家。”
卧槽!
百万身家。
“兴许不止。”随从说:“咱们的人就在外面盯着,按照大车数目计算,德昌侯府当有数百万身家。”
“富可敌国!”严嵩捂额,“难怪陛下一直想对权贵下狠手。”
“任由这些人啃噬民脂民膏,对大明没有半分好处。朝中缺钱,彼辈家中钱财却堆积如山,换了谁能忍?”严世蕃觉得自己就不能忍。
“另外,长威伯令人拷打孙营的几个儿子,据说问出了些了不得的事儿。”
“去打探!”
“是。”
等随从走后,严嵩摇头,“仅凭着开赌坊之事,蒋庆之无法让此案翻盘。”
开赌坊是违律了,但和被杀是两码事儿吧!
“元辅,蒋庆之进宫了。”
严嵩起身,“事儿出结果了,为父去看看。”
严世蕃想了想,“爹,小心些。”
“为父知晓。”
严嵩拿着一份奏疏急匆匆去求见道爷。
严世蕃定定的看着窗外的秋色,轻声道:“这个漩涡越来越大了,许多人身不由己被卷入。谁会粉身碎骨?是你蒋庆之,还是那些人。又或是……我!”
……
蒋庆之看到画像,心中莫名就有些亲切的情绪,“姑母看着很是慈祥。”
“在安陆时,母亲没事就会带着人织布,每逢天灾,母亲便会令人施粥,她曾说,每个人一辈子能享用的福就那么多,要惜福。”
“臣也听闻过类似的话。说是每个人能吃的饭有定数,提早吃完了,人也就没了。”
后世有一种言论,少吃长寿,营养学家们从科学的角度剖析此事,说少吃对身体如何如何有利。另一种说法是,每个人一生能吃的饭菜有定数,此刻少吃了,便能留到以后。
也就是你此刻吃的越少,寿命就越长。
就像是积蓄,花完人也就嘎了。
而节省便是延寿的唯一法子。
“当年崔元去安陆告知朕被选中之事,从那一刻开始,朕就在琢磨这个大明。彼时大明看似国泰民安,可朕在安陆市井中看到的却是危机四伏,暗流涌动。朕深知,这一切若是不变,大明国祚必然不久……”
正德皇帝被斥之为胡闹天子,整日躲在豹房里吃喝玩乐,还特么开集市,这是帝王能干的事儿?
有先例吗?
还真有,前汉时就有一位。
“仁宣后,帝王威权江河日下,土木堡之变,英宗被俘。被俘也就罢了,若是一切不变,帝王威权尚有可为。”
嘉靖帝的声音有些低沉,“夺门之变后,英宗复辟。一个曾被俘的帝王能有多少威望?且此次复辟是靠着那些臣子之力。”
英宗复辟后,其实地位有些尴尬。作为帝王本该威福自用,深不可测。可他是败军之将,是靠着外力才再度翻身。
“臣子摇身一变,变成了主人。英宗后来利用臣子之间的矛盾分而治之,诛杀石亨,曹吉祥,徐有贞等人。可那是权谋,是术。帝王要用的是道。”
道爷摇摇头,“自此,帝王就成了臣子的傀儡。先帝继位也曾想有一番作为,多番挣扎,换来的只是一句胡闹。”
呵呵!
蒋庆之无声笑了。
老朱家的帝王说实话还真没有蠢的。若是换在汉唐乃至于前宋尚有可为,可这是大明。
儒家势力在前宋时突然勃发,在大明时已然成为一个庞然大物。
他们一起发力,把江山变成了一个漩涡,帝王和万民在漩涡中或是挣扎,或是认命,随波逐流……
“朕不甘心。”
道爷看着画像,“知子莫如母,母亲知晓朕的心思,便倾力相助。她是客,那位在宫中经营多年,且有杨廷和等人为奥援,又有那两个蠢货为之奔走。朕整日忙着和臣子们争斗,回来还让母亲费心谋划,朕,却忘了母亲在宫中更为艰难。”
蒋庆之心头一震,想到了蒋太后的死。
按理身为皇太后,生活条件和医疗条件冠绝天下,不该这么早早就去了。
“母亲一边为朕忧心忡忡,绞尽脑汁为朕谋划,一边还得在这危机四伏,并无帮手的宫中和那人抗衡,为朕分忧。其实……”
道爷闭上眼,“母亲身子一直很好,是从进宫后才开始……”
一边和张太后针锋相对,一边还得为儿子出谋划策,这样的蒋太后,换在别的时代妥妥的就是个女强人。
“母亲临去前最担心的便是朕。她知晓那些人不会善罢甘休。她握着朕的手,说……”
道爷顿了一下,走到了画像之下,仰头……
“我儿,娘在,莫怕……”
……
外面许多人都在等着德昌侯府的抄家结果。
他们准备好了各种证据,比如说老孙家当年立下了多少功勋,这些年是如何兢兢业业的为陛下分忧。
“九月飘雪啊!”
酒楼里,几个士子正在为孙营惋惜。
“蒋庆之跋扈太过,迟早会有报应。”
“马上就是朝会,那些人已经在磨刀霍霍了。”
“蒋贼倒行逆施,此次南方多少人家遭了他的毒手。只要他被拉下来,我敢说他活不过半月。”
“半月?我看最多十日。”
这时有人进来,“诸位,诸位!”
来人是他们的好友,满头大汗。
“马兄,你这是……”
“蒋贼去了刑部大牢。”
“好贼子,这是要徇私!走,咱们去堵他!”
众人起身,可却见马兄不动。
“马兄……”
“刑部那边对外传话,孙营谋逆,罪在不赦。窦珈蓝……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