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的好机会,叔侄二人哪能错过,总是千方百计将对手摧毁,为此两人斗得不亦乐乎。
但二人的局面,却是对朱美圭大大有利,他本是晋府世子,如果不是受父亲连累,现在做晋王的应该是他。朱美圭的遭遇本来就令人同情,而晋王朱济熿则颇有几分朱棣当年登基的局面,虽坐上了晋王之位,但毕竟是名不正,言不顺,再者为人残暴多变,手段残忍,不免被人鄙视,在舆论上站在了弱势。
而他又不知收敛,明明抢了侄儿的晋王宝座,还不择手段,为了几块滩地与侄儿朱美圭争论不休,动用各种手段加害,弄到最后连心底仁慈的仁宗皇帝都有些看不过去,派人送了一道圣旨。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旨意告诫朱济熿不重同气,无矜恻之心,可惜如此清楚明白的旨意,朱济熿硬是没看明白,手段越发残忍了,这下激怒了朱美圭,这位年轻的王爷立即使出了杀手锏,当即派人去向朝廷投诉,说他父子被废,是被叔叔济熿“诬构”的。仁宗没有替他平反复位,只是劝说他:“兄弟叔侄本同一气,侄于事叔,但尽诚恭爱,当必见念,一切往事不足追”。朱济熿便以为自己这个侄儿,不足恤、不足虑,对他毫无警觉,而对朝廷主持公道,在裁决时稍优于朱美圭,颇怀不满,因为忿怨,经常口出悖逆之语。他又好巫蛊,府中招来一些术士,画符作法,日夜不辏
这些事情弄得太过招摇,有心除掉自己叔叔的朱美圭自然不会错过这等机会,他派人密切关注叔叔的所作所为,将一切都密切记录了下来,等待着一个合适的机会,好报一箭之仇。
老天爷并没有让他等太久,宣德元年八月,汉王朱高煦在乐安州谋反,随后朱瞻基御驾亲征,一举扫平了汉王谋反,汉王高煦谋叛遭到剿灭之后,赵王高燧、晋王济熿均被视作其同谋,受到朝臣严厉的纠弹,此等罪责若属实,可是杀头的大罪,一时朱济熿的地位岌岌可危,周围的人开始背叛他,整个晋王府也是人心惶惶。朱济熿一时也不知该如何是好,只是不断的派人上书给朝廷解释。
朱瞻基对这个叔叔还是有几分好感,对于群臣的强烈要求,只是与杨荣等人商议了一下,做出了削减俸禄的处分就此作罢。
但此事却一直没完,从去年的冬天,一直到今年三月,宁化王朱济焕却意外的参与了此事,朱济焕是晋恭王朱?之庶五子,洪武二十年六月壬辰生。永乐二年封宁化王,封地在太原,为人还算老实,但从宣德元年冬天到宣德二年的春天,他亲自以及府中下人数十人,接踵上京首告晋王朱济熿不法,朝廷对朱济熿所知不多,直到这时才知道他毒死嫡母谢氏,与晋恭王侍儿si通、虐待废晋王父子等等,跟着又有晋王府人直指他潜蓄逆谋,与汉王朱高煦同心造乱,意在谋危宗社,朱高煦事败后,深怀忿恨,遣人招致四方妖术之人,以皇上生辰八字潜行魇咒,甚乃诬毁先帝,訾詈百端,且私造兵器,操练军马,将图犯阙云云,还出示了不少证据。
这下群臣不答应了,交章劾奏,要求严处晋王的呼声也大涨。
朱瞻基本就对这些叔叔伯伯辈分的藩王不放心,只是没有罪名不好动手,如今晋王如此荒唐,朝廷正要有了出兵的借口,当下召集兵马,准备再一次御驾亲征。
消息传出,晋王朱济熿十分的害怕,惶恐之余与王府长史商议,决定以退为进,主动上疏辞爵好消除皇帝的戒心。
不得不说这是一招好棋,朱瞻基对这些叔叔伯伯有戒心不假,可戒心多半来自汉王朱高煦、赵王朱高燧而已,以及祖父辈的宁王朱权,皆因这三人都是能征善战的王爷,在朝中威望极高,府上侍卫也多是常年追随的忠心之人,若有反叛之心,的确不好收拾,但成祖位后,开始削弱藩王们的兵力,逐渐剥夺他们的三护卫和带兵权力,禁止藩王离开王府,别说远游,就是出城,也要报请朝廷批准,皇子一到封爵年龄,就必须离开北京,到很远的封地上去,叫做“之国”。晋王朱济熿无论是威望,还是实力都不曾与宁王、汉王、赵王相比,造反根本是不可能的,所以朱瞻基给晋王回复的信中也仅仅说:“叔何嫌何疑,遽有辞爵之言?”表示对这些谣言,并不相信。
但不过几日,朱济焕冒险离开封地,急急忙忙赶来京城告变,说晋王朱济熿已经积聚府上兵马,准备骑兵造反,这下朱瞻基坐不住了,宣德二年四月,就在宣宗前信发出不到一个月,朝廷便下敕符召朱济熿上京,将其废为庶人,送往凤阳看守皇陵,家属一同居住,搜查晋王府时,除了巫术之外,并没什么金刀玉玺之类的,让朱瞻基大为震怒,细细盘问之下,这里面颇有几分平阳王朱美圭的影子,当下下令,命他将晋恭王妃从晋府迎到平阳奉养,并没有让他承袭王位,晋王之位一直空悬。
此事在京城闹得沸沸扬扬,杨峥一直居家并不知道,此时听来,细细思索了一番,这事儿其中也不猫腻,那宁化王如此费尽心思的上告朝廷,这其中只怕没点心思,只是这点心思终究没瞒过朱瞻基的双眼,宁愿让晋王之位空虚悬,也不让朱美圭兄弟染指,这无疑是最厉害的一笔。
听了一番趣事,日头差不多移到了中天时,才听得宫中传出来一阵脚步声,跟着一个太监急急忙忙的走了出来,对着众官儿一行礼,尖着嗓音道:“诸位大人,吉时已到,请诸位大人进宫!”
众官儿立即分成文武两排,文以杨士奇为首,武以张辅为首,彼此走了进去。
城门前,这时又走上了三个太监,一左一右各两个,一人拿着朱笔,一人端着礼盘,望着众官儿。
为首的杨士奇从怀中摸了一阵,便将一个物件放在了那雪白的盘子上,听得“叮咛”一声,那太监尖着嗓音道:“大学士杨士奇送翡翠玉镯子一对?”声音悠长而尖锐,迅速在宫门外传递开来。
那边同样也喊了声:“英国公张辅送千年血玉一枚?”
此话一落,立即在群臣引起了一片惊呼之声,杨峥也暗暗吃了一惊,所谓血玉是指透了血进去的玉石,不是指一种天然玉,不管是翡翠、和阗玉,还是黄玉等诸类,只要是真的透了血的,就是血玉。其实血玉是一个不确切的说法,在玉器行和古玩行也很少见有人说“血玉”这个词。
在古玉中有些玉会出现入土后沁入的红色,所以有人把这种红沁叫做血沁。清代古玉收藏家把这种红沁的古玉叫血沁,他们认为血沁是尸体腐血沁入入玉中而成。但是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根据现代科学检测和试验,血在地下很快就会碳化,它不会像无机物那样沁入坚硬的玉体。古玉上的红沁是有土壤中铁元素或者陪葬品中的铁质物氧化分解沁入玉体。一般常见的血沁都成暗红色或红褐色,这都是铁元素致色!
古人自是不知道这种科学的说法,他们认为,这血玉的形成,和尸体有关。当人落葬的时候,作为衔玉的玉器,被强行塞入人口,若人刚死,一口气咽下的当时玉被塞入,便会随气落入咽喉,进入血管密布之中,久置千年,死血透渍,血丝直达玉心,便会形成华丽的血玉。这种东西往往落在骷髅的咽下,是所有尸体玉塞中最宝贵的一个。
按品质定价,少则几千,多则达到百万。如此贵重的物件,如何不让人惊讶,杨峥摸了摸自己怀里的七巧板和大风车,顿感有些寒酸的感觉,可随即一想,这能一样一么,人家,掌中军都督府事务,进封为太师,并支给二职的俸禄,送颗千年血玉也算不得什么,我要是当了这么大的官儿,说不定比他送的还多呢?“
平复了一番,果然好了许多,就在这时这边的太监喊道:“侍读学士王直送贺礼“九九如意”九盒,所谓九九如意就是用九柄如意为一盒,九盒共八十一柄如意。价值虽比不上千年血玉,但也是极为贵重之物,若说杨士奇、杨荣、杨溥等人倒也罢了,毕竟是人家官大,福利好啊,可这王直四品的侍读学士,比自己这个翰林院掌院可整整低了一级,都送了这么一份厚礼,这下面子可算丢到家了。
^^^^^^^^^^^^^^^^^^^^^^^^^^^^^^^^^^^^^^^^^^^
第三更了,来晚了些,请见谅!明天仍上班的书友们可以早起看,不必等了!
!!
但二人的局面,却是对朱美圭大大有利,他本是晋府世子,如果不是受父亲连累,现在做晋王的应该是他。朱美圭的遭遇本来就令人同情,而晋王朱济熿则颇有几分朱棣当年登基的局面,虽坐上了晋王之位,但毕竟是名不正,言不顺,再者为人残暴多变,手段残忍,不免被人鄙视,在舆论上站在了弱势。
而他又不知收敛,明明抢了侄儿的晋王宝座,还不择手段,为了几块滩地与侄儿朱美圭争论不休,动用各种手段加害,弄到最后连心底仁慈的仁宗皇帝都有些看不过去,派人送了一道圣旨。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旨意告诫朱济熿不重同气,无矜恻之心,可惜如此清楚明白的旨意,朱济熿硬是没看明白,手段越发残忍了,这下激怒了朱美圭,这位年轻的王爷立即使出了杀手锏,当即派人去向朝廷投诉,说他父子被废,是被叔叔济熿“诬构”的。仁宗没有替他平反复位,只是劝说他:“兄弟叔侄本同一气,侄于事叔,但尽诚恭爱,当必见念,一切往事不足追”。朱济熿便以为自己这个侄儿,不足恤、不足虑,对他毫无警觉,而对朝廷主持公道,在裁决时稍优于朱美圭,颇怀不满,因为忿怨,经常口出悖逆之语。他又好巫蛊,府中招来一些术士,画符作法,日夜不辏
这些事情弄得太过招摇,有心除掉自己叔叔的朱美圭自然不会错过这等机会,他派人密切关注叔叔的所作所为,将一切都密切记录了下来,等待着一个合适的机会,好报一箭之仇。
老天爷并没有让他等太久,宣德元年八月,汉王朱高煦在乐安州谋反,随后朱瞻基御驾亲征,一举扫平了汉王谋反,汉王高煦谋叛遭到剿灭之后,赵王高燧、晋王济熿均被视作其同谋,受到朝臣严厉的纠弹,此等罪责若属实,可是杀头的大罪,一时朱济熿的地位岌岌可危,周围的人开始背叛他,整个晋王府也是人心惶惶。朱济熿一时也不知该如何是好,只是不断的派人上书给朝廷解释。
朱瞻基对这个叔叔还是有几分好感,对于群臣的强烈要求,只是与杨荣等人商议了一下,做出了削减俸禄的处分就此作罢。
但此事却一直没完,从去年的冬天,一直到今年三月,宁化王朱济焕却意外的参与了此事,朱济焕是晋恭王朱?之庶五子,洪武二十年六月壬辰生。永乐二年封宁化王,封地在太原,为人还算老实,但从宣德元年冬天到宣德二年的春天,他亲自以及府中下人数十人,接踵上京首告晋王朱济熿不法,朝廷对朱济熿所知不多,直到这时才知道他毒死嫡母谢氏,与晋恭王侍儿si通、虐待废晋王父子等等,跟着又有晋王府人直指他潜蓄逆谋,与汉王朱高煦同心造乱,意在谋危宗社,朱高煦事败后,深怀忿恨,遣人招致四方妖术之人,以皇上生辰八字潜行魇咒,甚乃诬毁先帝,訾詈百端,且私造兵器,操练军马,将图犯阙云云,还出示了不少证据。
这下群臣不答应了,交章劾奏,要求严处晋王的呼声也大涨。
朱瞻基本就对这些叔叔伯伯辈分的藩王不放心,只是没有罪名不好动手,如今晋王如此荒唐,朝廷正要有了出兵的借口,当下召集兵马,准备再一次御驾亲征。
消息传出,晋王朱济熿十分的害怕,惶恐之余与王府长史商议,决定以退为进,主动上疏辞爵好消除皇帝的戒心。
不得不说这是一招好棋,朱瞻基对这些叔叔伯伯有戒心不假,可戒心多半来自汉王朱高煦、赵王朱高燧而已,以及祖父辈的宁王朱权,皆因这三人都是能征善战的王爷,在朝中威望极高,府上侍卫也多是常年追随的忠心之人,若有反叛之心,的确不好收拾,但成祖位后,开始削弱藩王们的兵力,逐渐剥夺他们的三护卫和带兵权力,禁止藩王离开王府,别说远游,就是出城,也要报请朝廷批准,皇子一到封爵年龄,就必须离开北京,到很远的封地上去,叫做“之国”。晋王朱济熿无论是威望,还是实力都不曾与宁王、汉王、赵王相比,造反根本是不可能的,所以朱瞻基给晋王回复的信中也仅仅说:“叔何嫌何疑,遽有辞爵之言?”表示对这些谣言,并不相信。
但不过几日,朱济焕冒险离开封地,急急忙忙赶来京城告变,说晋王朱济熿已经积聚府上兵马,准备骑兵造反,这下朱瞻基坐不住了,宣德二年四月,就在宣宗前信发出不到一个月,朝廷便下敕符召朱济熿上京,将其废为庶人,送往凤阳看守皇陵,家属一同居住,搜查晋王府时,除了巫术之外,并没什么金刀玉玺之类的,让朱瞻基大为震怒,细细盘问之下,这里面颇有几分平阳王朱美圭的影子,当下下令,命他将晋恭王妃从晋府迎到平阳奉养,并没有让他承袭王位,晋王之位一直空悬。
此事在京城闹得沸沸扬扬,杨峥一直居家并不知道,此时听来,细细思索了一番,这事儿其中也不猫腻,那宁化王如此费尽心思的上告朝廷,这其中只怕没点心思,只是这点心思终究没瞒过朱瞻基的双眼,宁愿让晋王之位空虚悬,也不让朱美圭兄弟染指,这无疑是最厉害的一笔。
听了一番趣事,日头差不多移到了中天时,才听得宫中传出来一阵脚步声,跟着一个太监急急忙忙的走了出来,对着众官儿一行礼,尖着嗓音道:“诸位大人,吉时已到,请诸位大人进宫!”
众官儿立即分成文武两排,文以杨士奇为首,武以张辅为首,彼此走了进去。
城门前,这时又走上了三个太监,一左一右各两个,一人拿着朱笔,一人端着礼盘,望着众官儿。
为首的杨士奇从怀中摸了一阵,便将一个物件放在了那雪白的盘子上,听得“叮咛”一声,那太监尖着嗓音道:“大学士杨士奇送翡翠玉镯子一对?”声音悠长而尖锐,迅速在宫门外传递开来。
那边同样也喊了声:“英国公张辅送千年血玉一枚?”
此话一落,立即在群臣引起了一片惊呼之声,杨峥也暗暗吃了一惊,所谓血玉是指透了血进去的玉石,不是指一种天然玉,不管是翡翠、和阗玉,还是黄玉等诸类,只要是真的透了血的,就是血玉。其实血玉是一个不确切的说法,在玉器行和古玩行也很少见有人说“血玉”这个词。
在古玉中有些玉会出现入土后沁入的红色,所以有人把这种红沁叫做血沁。清代古玉收藏家把这种红沁的古玉叫血沁,他们认为血沁是尸体腐血沁入入玉中而成。但是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根据现代科学检测和试验,血在地下很快就会碳化,它不会像无机物那样沁入坚硬的玉体。古玉上的红沁是有土壤中铁元素或者陪葬品中的铁质物氧化分解沁入玉体。一般常见的血沁都成暗红色或红褐色,这都是铁元素致色!
古人自是不知道这种科学的说法,他们认为,这血玉的形成,和尸体有关。当人落葬的时候,作为衔玉的玉器,被强行塞入人口,若人刚死,一口气咽下的当时玉被塞入,便会随气落入咽喉,进入血管密布之中,久置千年,死血透渍,血丝直达玉心,便会形成华丽的血玉。这种东西往往落在骷髅的咽下,是所有尸体玉塞中最宝贵的一个。
按品质定价,少则几千,多则达到百万。如此贵重的物件,如何不让人惊讶,杨峥摸了摸自己怀里的七巧板和大风车,顿感有些寒酸的感觉,可随即一想,这能一样一么,人家,掌中军都督府事务,进封为太师,并支给二职的俸禄,送颗千年血玉也算不得什么,我要是当了这么大的官儿,说不定比他送的还多呢?“
平复了一番,果然好了许多,就在这时这边的太监喊道:“侍读学士王直送贺礼“九九如意”九盒,所谓九九如意就是用九柄如意为一盒,九盒共八十一柄如意。价值虽比不上千年血玉,但也是极为贵重之物,若说杨士奇、杨荣、杨溥等人倒也罢了,毕竟是人家官大,福利好啊,可这王直四品的侍读学士,比自己这个翰林院掌院可整整低了一级,都送了这么一份厚礼,这下面子可算丢到家了。
^^^^^^^^^^^^^^^^^^^^^^^^^^^^^^^^^^^^^^^^^^^
第三更了,来晚了些,请见谅!明天仍上班的书友们可以早起看,不必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