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间北宋朝廷倒也做出了反击,命宣徽南院使郭逵为安南道行营马步军都总管、本道经略招讨使,赵高为副使,率号十万秦晋锐卒进讨。同时诏广东、福建、江西募勇士万人赴广西。宋将郭逵率十万宋军主力南下,击败交趾军,收复邕州(南宁)、钦州、廉州,并推进占领越南的广源、思琅、苏茂、门、谅、桄榔县等地,局面才算改变。
可交趾对南宁的大屠杀,屠尽南宁五万八千多人,南宁原本为宋代南方最繁华的城市之一,此战下来,一片荒芜,成为死城。再加上在钦廉二州的屠杀,交趾军总计造成广西军民近七万人死亡,其中军人仅占四、五千人,其余大部分为老百姓,占当时广西全省人口的近二十分之一。这段铁一般的事实虽过了几百年,但此时被杨峥提起,不少人仍感到浑身发冷。
“说得好!“站在一旁的薛禄大声道:”皇上,杨大人此言句句在理,对待安南不可有退让之心,眼下鞑子疲于内斗,我大明边境安宁,而黎利常年征战,安南百姓未必买账,陛下只需迅速调兵遣将,重新夺回安南,大局便可一举定音!末将不才,愿率领精兵十万,为陛下扫平安南!“
薛禄声音不大,但这几句儿甚有感染力,人人听得清清楚楚,武将纷纷请命,就是不少文官也大声附和。
朱瞻基本就有些摇摆不定,看文武百官如此情景,不免有些心动,可他为人素来谨慎,见杨士奇一直不说话,便道:“杨爱卿,你可还有何意见?”
众人的争论杨士奇一字不落的听在了耳朵里,却始终一言不发,此时听到皇帝询问,这才走上前抱拳道:“微臣不知战事,但也熟读兵书,兵书有云,大军征战一要看实力,若兵马数倍于敌人,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如今我大军新败,兵马死伤不少,兵员不足,不足以围之,再者安南地势险要,一旦深入腹地,必被牵制,此举可谓是万万不行!”
众人默默听着,杨士奇虽是文人,却是从武将的角度出发,张辅、薛禄等人虽觉得有些意外,但细细一想,也有几分道理,故而没急着反驳。
杨士奇继续道:“战事二看财力,所谓兵马未行,粮草先行,我大明经过洪武、永乐的休养生息,本有这个财力,只可惜永乐后做了许多大事,疏通运河、巩固辽东、宝船出海、迁都北京、出兵蒙古、编修《永乐大典》……,一系列大事,样样都要耗费大量钱财,到如今大明的国库如何不用我多说,诸位心里也清楚,仁宗停止宝船下西洋,爱惜民力,便是怕一下子做的大事太多,从而是百姓承受不起,谁能说秦始皇不是个好皇帝,可好皇帝如何,他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同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修筑灵渠,沟通水系。贪多无厌,弄得百姓元气大伤,民不聊生,终爆发陈胜吴广起义,堂堂大秦二世而亡。
汉武帝攘夷拓土、国威远扬,东并朝鲜、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奠定了汉地范围,首开丝绸之路、首创年号,弄得国内空虚,可他仍不知节制,征战匈奴一战再战,最后如何,大好的文景之治的国力亦是全部被消耗,弄得十室九空,无数人家破亡,可见凡事需要节制的,安南自永乐年,到如今前前后后投入将士,财力、人力、物力不计其数,百姓早有怨言,若为了区区一个安南,弄得百姓与朝廷离心离德,就算我大明得了安南,却丢了民心,岂不是得不偿失?“
场上一阵沉默,杨峥心道:“这话儿听起来极有道理,既已经花费了二十年的经历,就因为怕百姓离心离德就放弃了么,要离心离德早就离心离德了,再说了眼下重要好过永乐时,人家还不是疏通运河、巩固辽东、宝船出海、迁都北京、出兵蒙古、编修《永乐大典》也没看到怎么样,如如今不过是吃了一场败仗而已,再打回来就是,等打下了江山,土地多了,人口多了,赋税就上了,这其中的好处,还能少么?“
正感叹,却听得杨溥这时走上前道:“安南自大秦时,便是我中土的疆土,可千古一帝秦始皇打下安南后,如永乐一样,设象郡,治理安南,仅仅十一年后,安南便再度独立,此后汉武帝再一次将其纳入中土,可如何,不过三百年时间,安南再一次独立,其中花费的财力、物力、人力如何,不但没有得到半分的好处,还让国家陷入了进去,还不如让其独立做个附属国,只要他能敬畏我大明,朝贡我大明,便足矣!”
“皇上,安南已经治理二十年,二十年仍战乱不断,足见安南人反复,既便皇帝再一次打下安南,只怕仍陷入无休止的征战中,我大明的心腹大患始终北方,不是安南,如期让将士应付无休无止的征战中,不如早些抽身出来,一来可以减少百姓的压力,二来让将士们早些回来,应付渐渐壮大的蒙古鞑子才是正经事?”杨士奇大声道。
朱瞻基低头沉吟,似有些犹豫。
杨士奇飞快的扫了一眼,不知似乎处于紧张,还是出于义愤,又先前走了一步,大声道:“皇上以为我大明将士与蒙古将士相比谁更厉害?”
朱瞻基微微一愣,大明将士虽不惧蒙古鞑子,但轮将士的素质,战斗力,还是蒙古人强,谁让人家蒙古纵横天下呢,这一点大明除了用永乐外,还真没人做得到,虽不想承认,但事实摆在这里,让人不得不承认!“
“蒙古将士英勇善战,与我大明将士相比亦有不足之处,但论及打仗,蒙古上下团结,战马、骑术都非我大明将士可比!“朱瞻基朗声道。
这话儿虽说得委婉,但还是变相的承认了蒙古鞑子比大明厉害!
杨士奇道:“昔日蒙古铁骑纵横天下,所到之处莫不是望风归降,可安南区区弹丸之地如何呢,硬是挡住了忽必烈的三次大举进攻,迫使他们不得不放弃攻打安南,足见此地不易攻取,如今我大明已陷入征漩涡,唯有及早抽身而退,方是正途,我洪武皇帝说过‘四方诸夷及南蛮小国,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供给,得其民不足使令。若其不自忖量,来扰我边,彼为不祥。彼不为中国患,而我兴兵伐之,亦不祥也’,微臣觉得此乃肺腑之言!”
朱瞻基沉默不语,元宪宗七年、八月,归化寨主何屈传报称元朝派使者前来。九月,陈太宗下战令,命令左右将帅水陆并进日夜兼程前往边界集结,并由陈国峻统领。十一月,战令传达到全国,军民备战。
十二月十二日,蒙古军将领兀良合台从云南率领三军侵占大越国的平原地区。陈太宗亲行督战。而陈军起初较为弱势,太宗回视亲信,只有黎秦勇敢前行,单骑出入敌阵,神情自若。当时有人谏言陈太宗驻驿视战,黎秦建议先退避为好。陈太宗退避泸江,但后来仍不敌强大的元军,退守天幕江(在今越南兴安省),国都升龙失陷。在这危急关头,太宗乘船向太尉陈日皎商讨对策,陈日皎却态度沮丧,在船边用手指点水,然后在船舷写“入宋”二字,表示不如投靠宋人。陈煚再问太师陈守度,陈守度的答案则是“臣首未至地,陛下无烦他虑”,表示仍愿意抵抗,使陈煚重拾战意。
十二月二十四日,陈煚及太子陈晃乘坐楼船,在东步头击败蒙古军队。蒙古军撤退到归化寨时,又遭寨主何俸召集南蛮人袭击,最终撤出大越。
蒙古军撤退途中,并未劫掠民物,被当地人称为“佛贼”。敌军退去后,陈太宗嘉奖了何俸等有功之臣;赐黎秦名“辅陈”,授他为御史大夫,还将昭圣公主嫁给他。
战事结束,越南陈氏愿意向元朝入贡。经过一番商讨,元宪宗八年,黎辅陈与周博览奉使入蒙古,与蒙古政府订下协议,规定越南每三年向蒙古进贡一次,并定为常例。
^^^^^^^^^^^^^^^^^^^^^^^^^^^^^^^^^^^^^^^^^^^^^^^^^^^^^^^^^^^^^^^^^
第二更送上,请围观请订阅。
可交趾对南宁的大屠杀,屠尽南宁五万八千多人,南宁原本为宋代南方最繁华的城市之一,此战下来,一片荒芜,成为死城。再加上在钦廉二州的屠杀,交趾军总计造成广西军民近七万人死亡,其中军人仅占四、五千人,其余大部分为老百姓,占当时广西全省人口的近二十分之一。这段铁一般的事实虽过了几百年,但此时被杨峥提起,不少人仍感到浑身发冷。
“说得好!“站在一旁的薛禄大声道:”皇上,杨大人此言句句在理,对待安南不可有退让之心,眼下鞑子疲于内斗,我大明边境安宁,而黎利常年征战,安南百姓未必买账,陛下只需迅速调兵遣将,重新夺回安南,大局便可一举定音!末将不才,愿率领精兵十万,为陛下扫平安南!“
薛禄声音不大,但这几句儿甚有感染力,人人听得清清楚楚,武将纷纷请命,就是不少文官也大声附和。
朱瞻基本就有些摇摆不定,看文武百官如此情景,不免有些心动,可他为人素来谨慎,见杨士奇一直不说话,便道:“杨爱卿,你可还有何意见?”
众人的争论杨士奇一字不落的听在了耳朵里,却始终一言不发,此时听到皇帝询问,这才走上前抱拳道:“微臣不知战事,但也熟读兵书,兵书有云,大军征战一要看实力,若兵马数倍于敌人,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如今我大军新败,兵马死伤不少,兵员不足,不足以围之,再者安南地势险要,一旦深入腹地,必被牵制,此举可谓是万万不行!”
众人默默听着,杨士奇虽是文人,却是从武将的角度出发,张辅、薛禄等人虽觉得有些意外,但细细一想,也有几分道理,故而没急着反驳。
杨士奇继续道:“战事二看财力,所谓兵马未行,粮草先行,我大明经过洪武、永乐的休养生息,本有这个财力,只可惜永乐后做了许多大事,疏通运河、巩固辽东、宝船出海、迁都北京、出兵蒙古、编修《永乐大典》……,一系列大事,样样都要耗费大量钱财,到如今大明的国库如何不用我多说,诸位心里也清楚,仁宗停止宝船下西洋,爱惜民力,便是怕一下子做的大事太多,从而是百姓承受不起,谁能说秦始皇不是个好皇帝,可好皇帝如何,他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同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修筑灵渠,沟通水系。贪多无厌,弄得百姓元气大伤,民不聊生,终爆发陈胜吴广起义,堂堂大秦二世而亡。
汉武帝攘夷拓土、国威远扬,东并朝鲜、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奠定了汉地范围,首开丝绸之路、首创年号,弄得国内空虚,可他仍不知节制,征战匈奴一战再战,最后如何,大好的文景之治的国力亦是全部被消耗,弄得十室九空,无数人家破亡,可见凡事需要节制的,安南自永乐年,到如今前前后后投入将士,财力、人力、物力不计其数,百姓早有怨言,若为了区区一个安南,弄得百姓与朝廷离心离德,就算我大明得了安南,却丢了民心,岂不是得不偿失?“
场上一阵沉默,杨峥心道:“这话儿听起来极有道理,既已经花费了二十年的经历,就因为怕百姓离心离德就放弃了么,要离心离德早就离心离德了,再说了眼下重要好过永乐时,人家还不是疏通运河、巩固辽东、宝船出海、迁都北京、出兵蒙古、编修《永乐大典》也没看到怎么样,如如今不过是吃了一场败仗而已,再打回来就是,等打下了江山,土地多了,人口多了,赋税就上了,这其中的好处,还能少么?“
正感叹,却听得杨溥这时走上前道:“安南自大秦时,便是我中土的疆土,可千古一帝秦始皇打下安南后,如永乐一样,设象郡,治理安南,仅仅十一年后,安南便再度独立,此后汉武帝再一次将其纳入中土,可如何,不过三百年时间,安南再一次独立,其中花费的财力、物力、人力如何,不但没有得到半分的好处,还让国家陷入了进去,还不如让其独立做个附属国,只要他能敬畏我大明,朝贡我大明,便足矣!”
“皇上,安南已经治理二十年,二十年仍战乱不断,足见安南人反复,既便皇帝再一次打下安南,只怕仍陷入无休止的征战中,我大明的心腹大患始终北方,不是安南,如期让将士应付无休无止的征战中,不如早些抽身出来,一来可以减少百姓的压力,二来让将士们早些回来,应付渐渐壮大的蒙古鞑子才是正经事?”杨士奇大声道。
朱瞻基低头沉吟,似有些犹豫。
杨士奇飞快的扫了一眼,不知似乎处于紧张,还是出于义愤,又先前走了一步,大声道:“皇上以为我大明将士与蒙古将士相比谁更厉害?”
朱瞻基微微一愣,大明将士虽不惧蒙古鞑子,但轮将士的素质,战斗力,还是蒙古人强,谁让人家蒙古纵横天下呢,这一点大明除了用永乐外,还真没人做得到,虽不想承认,但事实摆在这里,让人不得不承认!“
“蒙古将士英勇善战,与我大明将士相比亦有不足之处,但论及打仗,蒙古上下团结,战马、骑术都非我大明将士可比!“朱瞻基朗声道。
这话儿虽说得委婉,但还是变相的承认了蒙古鞑子比大明厉害!
杨士奇道:“昔日蒙古铁骑纵横天下,所到之处莫不是望风归降,可安南区区弹丸之地如何呢,硬是挡住了忽必烈的三次大举进攻,迫使他们不得不放弃攻打安南,足见此地不易攻取,如今我大明已陷入征漩涡,唯有及早抽身而退,方是正途,我洪武皇帝说过‘四方诸夷及南蛮小国,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供给,得其民不足使令。若其不自忖量,来扰我边,彼为不祥。彼不为中国患,而我兴兵伐之,亦不祥也’,微臣觉得此乃肺腑之言!”
朱瞻基沉默不语,元宪宗七年、八月,归化寨主何屈传报称元朝派使者前来。九月,陈太宗下战令,命令左右将帅水陆并进日夜兼程前往边界集结,并由陈国峻统领。十一月,战令传达到全国,军民备战。
十二月十二日,蒙古军将领兀良合台从云南率领三军侵占大越国的平原地区。陈太宗亲行督战。而陈军起初较为弱势,太宗回视亲信,只有黎秦勇敢前行,单骑出入敌阵,神情自若。当时有人谏言陈太宗驻驿视战,黎秦建议先退避为好。陈太宗退避泸江,但后来仍不敌强大的元军,退守天幕江(在今越南兴安省),国都升龙失陷。在这危急关头,太宗乘船向太尉陈日皎商讨对策,陈日皎却态度沮丧,在船边用手指点水,然后在船舷写“入宋”二字,表示不如投靠宋人。陈煚再问太师陈守度,陈守度的答案则是“臣首未至地,陛下无烦他虑”,表示仍愿意抵抗,使陈煚重拾战意。
十二月二十四日,陈煚及太子陈晃乘坐楼船,在东步头击败蒙古军队。蒙古军撤退到归化寨时,又遭寨主何俸召集南蛮人袭击,最终撤出大越。
蒙古军撤退途中,并未劫掠民物,被当地人称为“佛贼”。敌军退去后,陈太宗嘉奖了何俸等有功之臣;赐黎秦名“辅陈”,授他为御史大夫,还将昭圣公主嫁给他。
战事结束,越南陈氏愿意向元朝入贡。经过一番商讨,元宪宗八年,黎辅陈与周博览奉使入蒙古,与蒙古政府订下协议,规定越南每三年向蒙古进贡一次,并定为常例。
^^^^^^^^^^^^^^^^^^^^^^^^^^^^^^^^^^^^^^^^^^^^^^^^^^^^^^^^^^^^^^^^^
第二更送上,请围观请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