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峥要了就是这个效果,继续道:“秦始皇乃千古一帝,功勋无人可比,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这样的雄才伟略之主,难道就看不出修筑长城带来的民力大伤,可他毫无顾忌的发兵三十万修筑长城,不是他不知道,而是他明白,他不修长城,不留蒙恬率领大军驻守九原,中国就将再一次被外族入侵,他刚刚打下的江山,将会随时面临匈奴的入侵,中原百姓也会在匈奴的铁骑之下,死伤无数,比起这些,修长城的三十万将士,一个孟姜女实在算不得什么了。
再看同样的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将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连接起来,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此后历朝历代,俱享其功!如此浩大工程,切于在自己手中竞功,不得不让人惊叹。
隋炀帝在位十四年,在短短的十四年中,他创造了别人难以创造的丰功伟绩。武功上,他灭了陈国,文治上,他开创了科举。他修建东都洛阳,迁都洛阳、修通运河、西巡张掖畅通丝绸之路、开发西域、北上击败突厥,南平吴会,北却匈奴,其功勋足以炫耀任何一个帝王,可他依旧大刀阔斧的开凿了京杭大运河,他一生雄才,难道就看不出开凿大运河带给大隋带来的危害,不,他早已看出了其中的危害,但他的目光看得更远,志在千秋万代!只是运气不好罢了!“
事实证明他的眼光的是准确的,唐朝人说:“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拿杨广修筑大运河的功勋和大禹来比的,事过几百年了,我大明还在用这条运河,这份功勋大不大?“
这番话儿他在心头着实酝酿了不少时间,此时说来有理有据,既有感染力,群臣多不喜秦始皇、隋炀帝,但不得不承认他们的功勋是后人无可比拟的。
杨峥继续道:“人不仅要活在当下,更要看重未来,安南与我大明紧邻,无论是胡氏、还是陈氏、以及现在的黎氏,莫不是狡猾之人,他们迫于我们大明强势,不得不低头,表现温顺,可陛下想过没有,风水轮流转,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再强大的帝国也有衰败的一天,在破败的帝国,只要认真经营,也有强大的时候,到时候,我大明该如何,难道也要像狗一样,对安南摇尾乞怜么……?“
“如今我大明经营安南已有二十几年,人力物力财力已经投入了不少,倘若此时撤兵,这一切的好处岂不是归了安南,安南杀我大明将士无数,到头来却得了我大明二十几年的教化,陛下能忍得下这口气!我想便是我大明寻常的百姓,也不会容忍自己养了二十年的儿子,到头来成了别人家的!“
说到这里,杨峥不再说话,而是缓缓转过身去,两道利剑般的目光,安南黎氏狼子野心,一旦从将安南从大迷宫独立出来,有了安南这块屏障,他们便可对我大明广西、云南虎视眈眈,一旦实力强大,他们便可长驱直入我大明云贵一带,再图谋大明腹地,就算退一步,安南迫于我大明实强,不敢图谋中原,可云贵、广之地日后只怕战乱不断,到那时,陛下又该如何呢,难道也与安南一般,放弃自立为国,祖宗的基业,我们身为子孙的,本身就担负守护的重则,岂能因为一些挫折,便放弃祖宗的基业呢,陛下,微臣不才,愿意领兵平定安南!“
这番话落地有声,众人闻之为之一振,再看杨峥目光时,多了别样的神色。
朱瞻基轻轻一叹道:“杨爱卿言之有理,祖宗的基业岂能拱手让人,朕虽才不如皇祖爷爷,做不了开疆扩土的一代霸主,但做个守土安民的君王,自问还是能做得到,安南诚如杨爱卿所言,是皇祖爷爷留下的疆土,朕不能因眼下困境,便选择放弃,今日朕一旦放弃安南,他们气焰势必更加嚣张,如此我大明岂非养虎为患,云贵、广西之地随时可落入安南口中,因此朕心意已决,安南一事朕不仅要派遣兵马,更好派精兵强兵,重新夺回安南!“
“圣上英明!”张辅见机极快,不等众人反应过来,率先跪了下去,高呼万岁。
等群臣反应过来,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也只好跪了下去高呼万岁。
经过杨峥这么一番演说,三杨也不好再抱着原先的意见不放,况且杨峥所言也不无道理,安南紧接大明边界,一旦黎氏有了野心,云贵、广一带必受到牵连,那时麻烦不断,再来征讨,怕是更费事一些,如今局面虽艰难些,挺一挺也就过去了,等评定了安南,好好治理下,收取些好处也不是不可能,安南这些年在成祖的大力治理下,人口增长不少,这可是一大笔的收入,的确不适合给了别人!“
三杨素来以杨士奇为首,杨荣、杨溥斜眼瞥了杨士奇一眼,见他高呼万岁,便知安南退兵之事做不得数了,看样子要支持出兵才可?
高呼完毕后,杨士奇想了想道:“皇上有此雄心,我满朝文武岂有不支持之理,只是如今大明百姓困苦,而安南反复无常,纵是我大明能平定这次叛乱只怕也麻烦不断啊,微臣请皇上三思啊?“
杨荣想了想道:“皇上,开疆扩土果然是一桩没事,可皇上别忘记隋炀帝在位十四年,在短短的十四年中,他创造了别人难以创造的丰功伟绩。武功上,他灭了陈国,文治上,他开创了科举。他修建东都洛阳,迁都洛阳、修通运河、西巡张掖畅通丝绸之路、开发西域、北上击败突厥,南平吴会,北却匈奴,其功勋足以炫耀任何一个帝王,可他开凿大运河之时,三征高丽,不知休养生息,不知体恤百姓,最终弄得国破身亡。
得民心者得天下,什么是民心,民心就是百姓,天下对于百姓来说,是让他们吃饱饭,有田可耕,有衣可穿,这才是民心,什么开疆扩土,什么文治武功,他们不稀罕,也不想看,在他们看来,一个好皇帝便是让他们好好活下去,如今我大明经过永乐时的一幢幢大事,多处百姓食不果腹,困苦不堪,陛下再行安南之举,只怕于国不利啊?“
顿了顿又道:“昔日孟子告诉齐宣王说,商汤王的讨伐军随便到哪里都受到当地人民群众的欢迎,甚至他们不去哪里,哪里的人民群众还会抱怨。这是因为商汤王的军队只杀暴虐的君主,而根本不惊扰百姓,所以老百姓盼他们就像盼及时雨一样。可现在倒好,本来燕国老百姓以为齐国的军队是来解放他们的,所以箪食壶浆夹道欢迎。殊不知却是引狼入室,齐国的军队无恶不作,不幸被孟子言中,成了使燕国人民“水益深,火益热”的侵略者、强盗。这怎么可能使燕国人民容忍,又怎么可能使其他各国的诸侯服气呢?作出分析以后,孟子又直陈意见,要齐宣王悬崖勒马,赶快撤军,避免一场世界大战战火的燃烧。
进也孟子,退也孟子。
不过,不能怪孟子反复无常,而是因为——进也民心,退也民心。眼下安南民心不稳,不易于陛下用兵?还请陛下三思!“
朱瞻基对安南本就犹豫不定,此时听三杨如此说,心头不免担心起来:“是啊,安南是区区小国,我大明雄狮百万,正要打,自是不怕,可一个安南打了下来,又如何呢,皇祖爷爷雄才伟略用了二十年,仍没能使安南平静,朕不过刚刚登基,能有这个本事么,万一朕打下了安南,朕的将士再陷入无穷无尽的战乱中,百姓生活困苦中,岂不是害了大明?”
^^^^^^^^^^^^^^^^^^^^^^^^^^^^^^^^^^^^^^^^^^^^^^^^^^^^^^^
今日看柳如是,看到当兵临城下时,柳如是劝钱谦益与其一起投水殉国,钱谦益沉思无语,最后走下水池试了一下水,说:“水太冷,不能下”,柳如是“奋身欲沉池水中”,却给钱谦益硬托住了。于是钱谦益便腼颜迎降了,堂堂礼部尚书郎,气节还不如青楼女子,着实有些好笑!
!!
这样的雄才伟略之主,难道就看不出修筑长城带来的民力大伤,可他毫无顾忌的发兵三十万修筑长城,不是他不知道,而是他明白,他不修长城,不留蒙恬率领大军驻守九原,中国就将再一次被外族入侵,他刚刚打下的江山,将会随时面临匈奴的入侵,中原百姓也会在匈奴的铁骑之下,死伤无数,比起这些,修长城的三十万将士,一个孟姜女实在算不得什么了。
再看同样的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将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连接起来,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此后历朝历代,俱享其功!如此浩大工程,切于在自己手中竞功,不得不让人惊叹。
隋炀帝在位十四年,在短短的十四年中,他创造了别人难以创造的丰功伟绩。武功上,他灭了陈国,文治上,他开创了科举。他修建东都洛阳,迁都洛阳、修通运河、西巡张掖畅通丝绸之路、开发西域、北上击败突厥,南平吴会,北却匈奴,其功勋足以炫耀任何一个帝王,可他依旧大刀阔斧的开凿了京杭大运河,他一生雄才,难道就看不出开凿大运河带给大隋带来的危害,不,他早已看出了其中的危害,但他的目光看得更远,志在千秋万代!只是运气不好罢了!“
事实证明他的眼光的是准确的,唐朝人说:“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拿杨广修筑大运河的功勋和大禹来比的,事过几百年了,我大明还在用这条运河,这份功勋大不大?“
这番话儿他在心头着实酝酿了不少时间,此时说来有理有据,既有感染力,群臣多不喜秦始皇、隋炀帝,但不得不承认他们的功勋是后人无可比拟的。
杨峥继续道:“人不仅要活在当下,更要看重未来,安南与我大明紧邻,无论是胡氏、还是陈氏、以及现在的黎氏,莫不是狡猾之人,他们迫于我们大明强势,不得不低头,表现温顺,可陛下想过没有,风水轮流转,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再强大的帝国也有衰败的一天,在破败的帝国,只要认真经营,也有强大的时候,到时候,我大明该如何,难道也要像狗一样,对安南摇尾乞怜么……?“
“如今我大明经营安南已有二十几年,人力物力财力已经投入了不少,倘若此时撤兵,这一切的好处岂不是归了安南,安南杀我大明将士无数,到头来却得了我大明二十几年的教化,陛下能忍得下这口气!我想便是我大明寻常的百姓,也不会容忍自己养了二十年的儿子,到头来成了别人家的!“
说到这里,杨峥不再说话,而是缓缓转过身去,两道利剑般的目光,安南黎氏狼子野心,一旦从将安南从大迷宫独立出来,有了安南这块屏障,他们便可对我大明广西、云南虎视眈眈,一旦实力强大,他们便可长驱直入我大明云贵一带,再图谋大明腹地,就算退一步,安南迫于我大明实强,不敢图谋中原,可云贵、广之地日后只怕战乱不断,到那时,陛下又该如何呢,难道也与安南一般,放弃自立为国,祖宗的基业,我们身为子孙的,本身就担负守护的重则,岂能因为一些挫折,便放弃祖宗的基业呢,陛下,微臣不才,愿意领兵平定安南!“
这番话落地有声,众人闻之为之一振,再看杨峥目光时,多了别样的神色。
朱瞻基轻轻一叹道:“杨爱卿言之有理,祖宗的基业岂能拱手让人,朕虽才不如皇祖爷爷,做不了开疆扩土的一代霸主,但做个守土安民的君王,自问还是能做得到,安南诚如杨爱卿所言,是皇祖爷爷留下的疆土,朕不能因眼下困境,便选择放弃,今日朕一旦放弃安南,他们气焰势必更加嚣张,如此我大明岂非养虎为患,云贵、广西之地随时可落入安南口中,因此朕心意已决,安南一事朕不仅要派遣兵马,更好派精兵强兵,重新夺回安南!“
“圣上英明!”张辅见机极快,不等众人反应过来,率先跪了下去,高呼万岁。
等群臣反应过来,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也只好跪了下去高呼万岁。
经过杨峥这么一番演说,三杨也不好再抱着原先的意见不放,况且杨峥所言也不无道理,安南紧接大明边界,一旦黎氏有了野心,云贵、广一带必受到牵连,那时麻烦不断,再来征讨,怕是更费事一些,如今局面虽艰难些,挺一挺也就过去了,等评定了安南,好好治理下,收取些好处也不是不可能,安南这些年在成祖的大力治理下,人口增长不少,这可是一大笔的收入,的确不适合给了别人!“
三杨素来以杨士奇为首,杨荣、杨溥斜眼瞥了杨士奇一眼,见他高呼万岁,便知安南退兵之事做不得数了,看样子要支持出兵才可?
高呼完毕后,杨士奇想了想道:“皇上有此雄心,我满朝文武岂有不支持之理,只是如今大明百姓困苦,而安南反复无常,纵是我大明能平定这次叛乱只怕也麻烦不断啊,微臣请皇上三思啊?“
杨荣想了想道:“皇上,开疆扩土果然是一桩没事,可皇上别忘记隋炀帝在位十四年,在短短的十四年中,他创造了别人难以创造的丰功伟绩。武功上,他灭了陈国,文治上,他开创了科举。他修建东都洛阳,迁都洛阳、修通运河、西巡张掖畅通丝绸之路、开发西域、北上击败突厥,南平吴会,北却匈奴,其功勋足以炫耀任何一个帝王,可他开凿大运河之时,三征高丽,不知休养生息,不知体恤百姓,最终弄得国破身亡。
得民心者得天下,什么是民心,民心就是百姓,天下对于百姓来说,是让他们吃饱饭,有田可耕,有衣可穿,这才是民心,什么开疆扩土,什么文治武功,他们不稀罕,也不想看,在他们看来,一个好皇帝便是让他们好好活下去,如今我大明经过永乐时的一幢幢大事,多处百姓食不果腹,困苦不堪,陛下再行安南之举,只怕于国不利啊?“
顿了顿又道:“昔日孟子告诉齐宣王说,商汤王的讨伐军随便到哪里都受到当地人民群众的欢迎,甚至他们不去哪里,哪里的人民群众还会抱怨。这是因为商汤王的军队只杀暴虐的君主,而根本不惊扰百姓,所以老百姓盼他们就像盼及时雨一样。可现在倒好,本来燕国老百姓以为齐国的军队是来解放他们的,所以箪食壶浆夹道欢迎。殊不知却是引狼入室,齐国的军队无恶不作,不幸被孟子言中,成了使燕国人民“水益深,火益热”的侵略者、强盗。这怎么可能使燕国人民容忍,又怎么可能使其他各国的诸侯服气呢?作出分析以后,孟子又直陈意见,要齐宣王悬崖勒马,赶快撤军,避免一场世界大战战火的燃烧。
进也孟子,退也孟子。
不过,不能怪孟子反复无常,而是因为——进也民心,退也民心。眼下安南民心不稳,不易于陛下用兵?还请陛下三思!“
朱瞻基对安南本就犹豫不定,此时听三杨如此说,心头不免担心起来:“是啊,安南是区区小国,我大明雄狮百万,正要打,自是不怕,可一个安南打了下来,又如何呢,皇祖爷爷雄才伟略用了二十年,仍没能使安南平静,朕不过刚刚登基,能有这个本事么,万一朕打下了安南,朕的将士再陷入无穷无尽的战乱中,百姓生活困苦中,岂不是害了大明?”
^^^^^^^^^^^^^^^^^^^^^^^^^^^^^^^^^^^^^^^^^^^^^^^^^^^^^^^
今日看柳如是,看到当兵临城下时,柳如是劝钱谦益与其一起投水殉国,钱谦益沉思无语,最后走下水池试了一下水,说:“水太冷,不能下”,柳如是“奋身欲沉池水中”,却给钱谦益硬托住了。于是钱谦益便腼颜迎降了,堂堂礼部尚书郎,气节还不如青楼女子,着实有些好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