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江山 1680章:船迟又遇打头风

小说:逍遥江山 作者:一景之月 更新时间:2016-12-23 13:38:27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杨士奇走出一步,对着皇帝抱拳行了一礼,并没有直接回答皇帝的话儿,而是缓缓转过身,将目光扫向自己身后的六部官员,笑眯眯的道:“各位尚书么,都说说吧?看能不能解决?“

  同样是轻飘飘一句话儿,杨士奇就将内阁从这场纷争中撇了出来,这份老道,引得众人好一阵赞扬。

  杨荣趁人不注意,暗暗竖了一个大拇指,那意思很明显道:“有你的?“

  杨士奇淡淡一笑,他在官场沉浮了差不多三十年了,救人先救自己的道理,如何不懂,不动声色丢了一个眼神,便不说话了。

  后者点了点头,一副心领神会的模样。

  看着三个老杨头老奸巨猾的模样,六部官员,少不了问候了几声他们的祖宗了,这次各自窃窃私语的起来。

  “到底是什么事?“朱瞻基目光一扫,沉声道。

  朱瞻基的脾气是好,但脾气好不代表没有脾气,况且这位年轻的皇帝只是脾气好罢了,手腕、魄力、政务能力与祖父朱棣如出一辙的,如此询问,那是表示皇帝的真的怒了。

  皇帝一怒伏尸百万,这个荆轲早已验明了,所以窃窃私语随着朱瞻基的这一声呼喝,彻底变得寂静无声。

  过了一会儿,黄福走上前道:“回皇上的话儿,老臣有事禀报!”

  “讲!”朱瞻基不悦的道。

  黄福冷不丁的被皇帝冰冷的语气吓了一大跳,但他这事儿的确是个急事儿,若不能尽快从户部拿到银子,他这个尚书做到今年就到头了。

  微微沉吟了下,黄福捋顺了思路,开始说开了。他的事儿的确是一件大事,黄河的治理。大明的黄河是承元末之旧,由于财力困难,百废待兴,未能对黄河进行大规模的治理。呈现河道混乱、多支并流、变迁频繁、河患严重的局面。明初黄河一般为向南经淮河流入黄海,其入淮河道较大的有贾鲁故道、涡水、颍水,此外还有一些较小的支流。除南流外,明初黄河还时常北决,冲入山东运河。这些支流此决彼淤,迭为主次,黄河不断作南北摆动,其河患的发生地集中在河南境内,尤其是开封上下决溢次数极为频繁。

  直到永乐年间疏浚贯通大运河后,供应宫廷、百官俸禄和军饷的东南漕粮由运河“一衣带之水”输达北京,保证运河的安全畅通成为明朝至关重要的军国大事。明代运河既要用黄河之水,又要避黄河冲决之害,“非假黄河之支流,则运道浅涩难行,但冲决过甚,则运道反被淤塞。利运道者,莫大于黄河;害运道者,亦莫大于黄河”。基于这个认识,大明的皇帝对黄河都不敢轻视。

  尤其是朱棣迁都后,由于保障漕运成为明代治理黄河的行动准则,梁山是大运河的水脊地带,成为仅次于黄、淮河穿运处的重要水利枢纽,期间,黄河对于梁山自然亦是祸福并存,贯穿整个明代。明初,黄河主流仍走贾鲁治河后的故道,“自曹县西南的黄陵冈向东南行,经单县南、砀山北至徐州附近入泗水”,借淮入海。

  洪武元年黄河“决曹州双河口,入鱼台”,梁山一带被淹,“寿张县城(今寿张集)圮于水”。“此次黄河决口,洪水冲开寿张诚西门,于城西汇成支流,后称为林秭河。县城被迫南迁十五里到薛屯,一年后又迁至黄河北,即今寿张”。

  洪武二十四年四月,黄河又在原武黑洋山大决,分而三:一支东经开封城北五里,折向东南流,再经陈州、向城、太和、颖州、颖上,至寿州正阳镇入淮,后人称为“大黄河”;一支仍东走徐州以南入淮,因水流较小,后人称为“小黄河”;另一支由曹州、郓城漫东平之安山(湖),致使元代开凿的会通河淤塞。《济宁山水志》称“这是黄河第十八次大徙,第五次流经济宁(梁山)境”。大运河因之被迫断航达二十年之久。

  真正治理黄河的应该是从永乐九年开始,真正实施起来,当时的水利专家,宋礼疏浚会通河,“使大河由封丘金龙口至鱼台县塌场,会入汶水,经徐、吕二洪向南入淮河,恢复了主河东流的局面”。但宋礼重浚会通河时以汶水为水源建南旺分水枢纽,在设置安山湖水柜时,从金龙口引黄河水循济水故道入之济运,作为南旺诸湖的补充,这个黄河入梁山的支流就是柳长河,如此一来,河水重新回归东流故道,这样的后果就是对河南的冲击力最大,一旦汛期前来,由于黄河人为地往北分水,常常造成主溜夺枝向北决口,梁山一带频遭水灾,并冲毁张秋会通河运道,使漕运时时处于黄河洪水威胁之下。所以每年的黄河防汛,以及治理河道是大明的重中之重,今年的雨水量不少,黄河决于荥泽,河水漫流于原武,抵开封、祥符、扶沟、通许、洧(ěi)川、尉氏、临颖、郾城、陈州、商水、西华、项城、太康”,南入于淮;东出徐州的贾鲁故道水流微弱,“徐、吕二洪遂浅涩”。让人心惊不已,也让治理黄河提上了日程。为了此事,黄福特意请来平江伯陈瑄,采用他的建议,决定从自淮安城西管家湖凿渠二十里,为清江浦,导湖水入淮,筑四闸以时宣泄”。又“缘湖堤十里筑堤引舟”,使南来漕船经由湖水直接入淮,避免了陆运之艰辛,不仅如此,这样一来,浚仪真、瓜州河以通江湖,凿吕梁、百步二洪石以平水势,开泰州白塔河以达大江。筑高邮河堤,堤内凿渠四十里。久之,复置吕梁石闸,并筑宝应、汜光、白马诸湖堤,堤皆置涵洞,互相灌注。是时淮上、徐州、济宁、临清、德州皆建仓转输。……又设徐、沛、沽头、金沟、谷亭、鲁桥等闸”。

  经过这一番大的整顿,按照平江伯的说法是自是漕运直达通州,而海陆运俱废”,如此一来,南北大运河全线畅通,它南起杭州,通过江南运河、淮扬诸湖、黄河、会通河、卫河、白河、大通河,北达京师以东通州大通桥,全长三千余里。通过这条运河,大量粮米百货源源北上,维系京师所需,这样一来,就需要高筑南北两堤,以灌两河之内灌,而淮扬昏垫之苦可免。”然后再采取措施保持淮南、淮北运道无虞,以使“黄淮二河既无旁决,并驱入海,则沙随水刷,海口自复”。但工程量不少,所需要的银子也是一大笔银子,为了这笔银子,黄福不知跑了多少次内阁、户部,可人家就是两个字儿——没钱。

  今日如不是内阁让他说,他未必想到将这事儿放在庙堂上说,这会儿说开了,也不含糊全都说了出来,皇帝你老人家要过生日可以,户部给你老人家过生日的意思,也不好不给我治理黄河的银子吧,那可是关乎千万人的性命呢?

  对于国事,朱瞻基不敢马虎,况且黄河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立即问郭资道:“郭大人,户部还有多少银子?”

  郭资是个聪明的主儿,一听皇帝止口不提过生日的事情,顿时松了一口气,走上前道“户部还有八十三万银子?“

  “这不是有银子么?“朱瞻基嘀咕了声,趁人不注意狠狠瞪了郭姿一眼:”工部要多少银子?“

  黄福一听这话儿,顿时暗喜,上前抱拳道:“我们工部已经做过了预算,这次的工程量比较大,牵扯的事情也比较多,差不多要四十万两?“

  “四十万两!这么多?”朱瞻基也微微楞了一下,刚才还觉得有八十三万银子,银子虽不多,但也不少,光工部就去了四十万,登时看出了户部的难处了,对于刚才的表现略有歉意,轻轻叹了声道“黄河自汴而合淮,故决在汴。汴幸无决,而东危汶泗,北危清济间,又决而危丰沛矣。即幸旦夕无恙,而又虞其绝北而厄吾漕。幸漕利矣,而合淮会泗,激而横溢,淮凤泗以侵祖陵。纵之则陵危,决之而运道危。愈积愈高,则徐邳之生民危,顾不甚难哉,治理黄河刻不容缓,工部的四十万两,郭大人给了吧?”

  郭资也知轻重,今日之所以这么做,其实也是有意为之,一来让户部的难处公布天下,不至于那些言官、御史没事找事,二来也是借这个机会让皇帝来做这个决策,常言道,手心手背都是肉,银子只有这么多,给了谁也不乐意,都不给都不乐意,内阁可就是看出了这一点,一直不表态么,此时听皇帝如此说,毫不含糊的答应了。

  黄福没想到自己跑断了腿,磨破了嘴皮子都没能要到这一笔治理黄河的银子,今日竟如此轻易的拿到了,其中的欢喜不言而喻,先是对皇帝谢了恩,然后对郭资道了声谢,退到了一旁。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逍遥江山,逍遥江山最新章节,逍遥江山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