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暄一笑,道:“你们的官儿也做了这么多年,怎么就看不清楚形式呢,海禁一开,西洋之行势在必行,西洋之利,你们都是明白人,其中的关键想来也不会看不出来,比起永乐年的宝物尽数归为皇室,皇帝取十分之一用于皇室,又算得了什么呢,天下豪门、地主、官员都从中获取自己相应的利益,既然天下人都能获取西洋之利,亲自主持的盛大的航海之旅,为何就不能获取这份利益呢?所以这十分之一的西洋宝物,除了你们言官抓着不放外,再有就是那些不明事理的百姓会骂上两句,你再看这天下的官儿,商家、地主,那个会说这个不好。物以利聚,这个道理你们都不明白么?”
两人面色一顿,张楷道:“那就这么算了么?”
薛暄呵呵一笑道:“不算了,你们还想怎么样?”
“继续弹劾!”张楷咬牙切齿的道。
薛暄摇了摇头道:“只怕难,孟夫子说过,天下大势,逃不过天时地利与人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你们看看,这三样中你们有哪一样?”
两人面色一黯,若说先前还有天时地利人和的话,那么在杨峥的“难得糊涂“四字真言下,迅速给破了,还顺带恶心他一把,所以此时说不出的沮丧。
“可就这么放过姓杨的,我等实在不甘心啊?这厮以西洋之物取信皇帝,非忠臣可为,身为御史岂能不弹劾,纵然没有天时地利人和,我们也会继续下去,直到姓杨的归隐山林为止?”一旁的王琳大声道。
张楷道:“不错,监督百官操守是我们御史的职责,姓杨的其心不良,我们断然不能放过……?”
“你们迎难而上的勇气,薛某佩服万分!但有一句话儿,不知当说不当说?”薛暄道。
张楷道:“薛大人客气了,都这个时候了,你还让我们进入你府邸,对我们进行劝慰,我等又不是瞎子,自是知道谁对我们好,你有什么话儿就直说了吧?”
“对,直说了吧?”王琳也附和了声。
薛暄点了点头道:“那好,我也不客气,就直说了!”顿了顿又道:“你们再弹劾,只怕也无济于事,只会惹怒皇帝与百官的厌恶,如今天下渐入太平,天下安享太平,无论是皇帝,还是天下官员,莫不会是希望君臣和睦,朝内无争斗,你们这么不依不饶,不但皇帝哪儿讨不到好,百官也无人帮衬,最后倒霉的还是你们,再说了姓杨的虽年轻,但为人却不简单,从这场大仗你们看出来了吧?“
张楷、王琳虽不想承认,但事实俱在,容不得他们不承认,点了点头道:“此人狡猾无比,是张某平生仅见?“
薛暄道:“是了,无论是才学,还是武功,此人都是上上之选,朝廷正是用人之际,自不会放弃此人,况且今日皇帝与内阁的态度你们也看到了,有这两座大靠山,只要他不犯什么大逆不道,杀人放火的勾当,基本上是不倒翁,谁没事去找他的麻烦?再退一万步说,纵然你们弹劾成功,但你们别忘了,你们是以十分之一的西洋宝物为借口,一旦弹劾杨峥成功,那么皇家必然会放弃这十分之一的西洋宝物,以当今圣上的性子,还有那些王爷,你觉得他们会轻易的放弃么?”
张楷摇了摇头道:“不会!“
一旁的王琳则惊得一身冷汗,先前只想着弹劾能让人名垂千古,能出人头地,能升官加爵,可如此细细盘算下来,名垂千古,出人头地,升官加爵是毫无指望了,能抱住自己这条小命已算不错了。
薛暄看了两人神色,便知道两人是将自己这番话儿听进去了,松了一口气,继续用劝慰的话儿说道:“言官有规谏皇帝、左右言路、弹劾百官、按察地方不假,可也得看清楚形势,若是连状况都看不清楚,就乱咬一气,那与疯狗有什么两样?我想两位大人都不想被人说成疯狗吧?“
“我们当然不想!“张楷,王琳齐声道。
薛暄见劝慰效果明显,脸上登时露出了笑意,道:“你们能明白,也不枉我这一番说教了?“
事实上两人多少也看得出来,就眼前的这局面,再弹劾下去,也没什么好结果,只是那口气儿怎么也咽不下去,才纠结着继续弹劾,其实内心深处未必真愿意这么做,那些遭受廷杖而青史留名个的官儿果然让人羡慕,可廷杖的那份罪责也不是人人能受得住的,听说那姓杨的与锦衣卫关系好得流油,而廷杖的棍子又掌在锦衣卫的手中,他们让姓杨的不自在,投桃报李,这些锦衣卫还能给他们好果子吃,还不坐实的打,这样一来与杀了他们有什么分别。
所以薛暄的一番劝说,可谓是来得恰到好处不说,还给了两人可以下的台阶,嘴里骂骂咧咧几句,其实已接受了眼前的局面,不再坚持弹劾,十分之一的宝物,既是天下人都愿意给,他们何苦去得罪皇帝,得罪皇室呢,苦了自己呢?
至此,这场耗时一个多月,堪称大明建国六十载声势最浩大的一场争斗算是彻底回归了平静,望着两人立即去的背影,薛暄才算是暗暗松了一口气,对着左侧的屏风里道:“他们都走了?“
声音刚落,左侧的屏风微动,跟着走出一个人来,那人剑眉星目,笑容如花,一系宽大的儒袍落在他身上恰到好处,远远望去,宛如那个王孙家中的翩翩佳公子,说不出的丰神俊朗。
来人冲着薛暄抱了抱拳道:“杨某在此多谢了?“
薛暄微微一笑道:“杨大人客气了,薛某只是说了该说的话儿而已,只要是个聪明人,都会知道怎么选择的?说起来也算不得什么?”说完对杨峥做了一个请的姿势。
两人落了座,薛暄提茶壶给来人倒了一杯茶汤,轻轻推了过去,道:“下官有一个疑问,不知当问不当问?”
来人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汤,道:“薛大人只管问便是?”
薛暄道:“那薛某就不客气了,下官是想问一问,张楷、王琳等人明明弹劾了大人,大人非但不报复,反而借我之口让两人知难而退,下官着实有些不理解,要说杨大人心胸豁达倒也说得不过去,只是这事儿透着怪异,迫得下官不得不问?“
来人不是别人,正是杨峥,要说以他今时今日的威望,再捎带用些手段报复一下张楷,王琳也不无不可,相比两人对自己的伤害,他纵然做得再过分,也没人会说什么,这叫来而不往非礼也,但他非但没这么做,反而借用了薛暄之口,让两人知难而退,这么做,并非他心胸豁达,而是从大局着想,诚如薛暄所言,如今天下太平,天下官儿盼望的是朝廷安静,没有争斗,从而达到君臣和谐的局面,所以再争斗下去,不但与朝事毫无益处,与他也是莫大的负担,一个人的精力有限,应付了这边,那一边自是少了些精力,他还有许多大事要做,不可能一面应付这些言官,一面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那样以透支的方式来换取做自己想要的局面,这不是他想要的东西,也不是想去尝试的,所以才有了今日的这一幕,另一方面,通过这一次大争斗,言官的力量让他多少有些顾忌,俗话说得好,宁可多一个朋友,不想多一个敌人,纵然做不成朋友,也不想双方的关系弄得太监,从日后的发展看,言官在朝廷上的分量将会越来越重,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力量更是不容小视,容不得他不这么做,况且,这么多双眼睛,他也不想总让这些人的目光都盯着自己,他又不是五百年才出一个的清官海瑞,做到毫无道德毛病,他说到底是一个俗人,官场的那点龌龊之事偶一为之还是有的,总不能做个官儿跟防贼一样,放着言官吧,出于重重顾虑,他决定放下身段,不说与言官和好如初,但起码彼此不厌恶!
无论是顾虑也好,还是为了日后耳根子清净也好,杨大人还是决定平息了这件事,从锦衣卫哪儿得知张楷,王琳还有继续穷追猛打的心思,放心不下,便安排了这一幕,恰好老好人薛暄在上一次的会谈之中给杨峥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又有老好人的名声,实在是这事儿的不二人选。
“为什么,薛大人刚才不是说了么,为了天下太平,为了庙堂之上少些争斗,多些和睦,为了能不让功夫花费在耍嘴皮子上……“说着笑眯眯的看了一眼薛暄道:”这个理由够不够大?“
薛暄认真看了他两眼,忽的哈哈一阵大笑道:“我还从未见过这么大的理由?”
两人相视看了一眼,彼此哈哈大笑起来,爽朗的笑声响彻偌大的薛府。
两人面色一顿,张楷道:“那就这么算了么?”
薛暄呵呵一笑道:“不算了,你们还想怎么样?”
“继续弹劾!”张楷咬牙切齿的道。
薛暄摇了摇头道:“只怕难,孟夫子说过,天下大势,逃不过天时地利与人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你们看看,这三样中你们有哪一样?”
两人面色一黯,若说先前还有天时地利人和的话,那么在杨峥的“难得糊涂“四字真言下,迅速给破了,还顺带恶心他一把,所以此时说不出的沮丧。
“可就这么放过姓杨的,我等实在不甘心啊?这厮以西洋之物取信皇帝,非忠臣可为,身为御史岂能不弹劾,纵然没有天时地利人和,我们也会继续下去,直到姓杨的归隐山林为止?”一旁的王琳大声道。
张楷道:“不错,监督百官操守是我们御史的职责,姓杨的其心不良,我们断然不能放过……?”
“你们迎难而上的勇气,薛某佩服万分!但有一句话儿,不知当说不当说?”薛暄道。
张楷道:“薛大人客气了,都这个时候了,你还让我们进入你府邸,对我们进行劝慰,我等又不是瞎子,自是知道谁对我们好,你有什么话儿就直说了吧?”
“对,直说了吧?”王琳也附和了声。
薛暄点了点头道:“那好,我也不客气,就直说了!”顿了顿又道:“你们再弹劾,只怕也无济于事,只会惹怒皇帝与百官的厌恶,如今天下渐入太平,天下安享太平,无论是皇帝,还是天下官员,莫不会是希望君臣和睦,朝内无争斗,你们这么不依不饶,不但皇帝哪儿讨不到好,百官也无人帮衬,最后倒霉的还是你们,再说了姓杨的虽年轻,但为人却不简单,从这场大仗你们看出来了吧?“
张楷、王琳虽不想承认,但事实俱在,容不得他们不承认,点了点头道:“此人狡猾无比,是张某平生仅见?“
薛暄道:“是了,无论是才学,还是武功,此人都是上上之选,朝廷正是用人之际,自不会放弃此人,况且今日皇帝与内阁的态度你们也看到了,有这两座大靠山,只要他不犯什么大逆不道,杀人放火的勾当,基本上是不倒翁,谁没事去找他的麻烦?再退一万步说,纵然你们弹劾成功,但你们别忘了,你们是以十分之一的西洋宝物为借口,一旦弹劾杨峥成功,那么皇家必然会放弃这十分之一的西洋宝物,以当今圣上的性子,还有那些王爷,你觉得他们会轻易的放弃么?”
张楷摇了摇头道:“不会!“
一旁的王琳则惊得一身冷汗,先前只想着弹劾能让人名垂千古,能出人头地,能升官加爵,可如此细细盘算下来,名垂千古,出人头地,升官加爵是毫无指望了,能抱住自己这条小命已算不错了。
薛暄看了两人神色,便知道两人是将自己这番话儿听进去了,松了一口气,继续用劝慰的话儿说道:“言官有规谏皇帝、左右言路、弹劾百官、按察地方不假,可也得看清楚形势,若是连状况都看不清楚,就乱咬一气,那与疯狗有什么两样?我想两位大人都不想被人说成疯狗吧?“
“我们当然不想!“张楷,王琳齐声道。
薛暄见劝慰效果明显,脸上登时露出了笑意,道:“你们能明白,也不枉我这一番说教了?“
事实上两人多少也看得出来,就眼前的这局面,再弹劾下去,也没什么好结果,只是那口气儿怎么也咽不下去,才纠结着继续弹劾,其实内心深处未必真愿意这么做,那些遭受廷杖而青史留名个的官儿果然让人羡慕,可廷杖的那份罪责也不是人人能受得住的,听说那姓杨的与锦衣卫关系好得流油,而廷杖的棍子又掌在锦衣卫的手中,他们让姓杨的不自在,投桃报李,这些锦衣卫还能给他们好果子吃,还不坐实的打,这样一来与杀了他们有什么分别。
所以薛暄的一番劝说,可谓是来得恰到好处不说,还给了两人可以下的台阶,嘴里骂骂咧咧几句,其实已接受了眼前的局面,不再坚持弹劾,十分之一的宝物,既是天下人都愿意给,他们何苦去得罪皇帝,得罪皇室呢,苦了自己呢?
至此,这场耗时一个多月,堪称大明建国六十载声势最浩大的一场争斗算是彻底回归了平静,望着两人立即去的背影,薛暄才算是暗暗松了一口气,对着左侧的屏风里道:“他们都走了?“
声音刚落,左侧的屏风微动,跟着走出一个人来,那人剑眉星目,笑容如花,一系宽大的儒袍落在他身上恰到好处,远远望去,宛如那个王孙家中的翩翩佳公子,说不出的丰神俊朗。
来人冲着薛暄抱了抱拳道:“杨某在此多谢了?“
薛暄微微一笑道:“杨大人客气了,薛某只是说了该说的话儿而已,只要是个聪明人,都会知道怎么选择的?说起来也算不得什么?”说完对杨峥做了一个请的姿势。
两人落了座,薛暄提茶壶给来人倒了一杯茶汤,轻轻推了过去,道:“下官有一个疑问,不知当问不当问?”
来人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汤,道:“薛大人只管问便是?”
薛暄道:“那薛某就不客气了,下官是想问一问,张楷、王琳等人明明弹劾了大人,大人非但不报复,反而借我之口让两人知难而退,下官着实有些不理解,要说杨大人心胸豁达倒也说得不过去,只是这事儿透着怪异,迫得下官不得不问?“
来人不是别人,正是杨峥,要说以他今时今日的威望,再捎带用些手段报复一下张楷,王琳也不无不可,相比两人对自己的伤害,他纵然做得再过分,也没人会说什么,这叫来而不往非礼也,但他非但没这么做,反而借用了薛暄之口,让两人知难而退,这么做,并非他心胸豁达,而是从大局着想,诚如薛暄所言,如今天下太平,天下官儿盼望的是朝廷安静,没有争斗,从而达到君臣和谐的局面,所以再争斗下去,不但与朝事毫无益处,与他也是莫大的负担,一个人的精力有限,应付了这边,那一边自是少了些精力,他还有许多大事要做,不可能一面应付这些言官,一面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那样以透支的方式来换取做自己想要的局面,这不是他想要的东西,也不是想去尝试的,所以才有了今日的这一幕,另一方面,通过这一次大争斗,言官的力量让他多少有些顾忌,俗话说得好,宁可多一个朋友,不想多一个敌人,纵然做不成朋友,也不想双方的关系弄得太监,从日后的发展看,言官在朝廷上的分量将会越来越重,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力量更是不容小视,容不得他不这么做,况且,这么多双眼睛,他也不想总让这些人的目光都盯着自己,他又不是五百年才出一个的清官海瑞,做到毫无道德毛病,他说到底是一个俗人,官场的那点龌龊之事偶一为之还是有的,总不能做个官儿跟防贼一样,放着言官吧,出于重重顾虑,他决定放下身段,不说与言官和好如初,但起码彼此不厌恶!
无论是顾虑也好,还是为了日后耳根子清净也好,杨大人还是决定平息了这件事,从锦衣卫哪儿得知张楷,王琳还有继续穷追猛打的心思,放心不下,便安排了这一幕,恰好老好人薛暄在上一次的会谈之中给杨峥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又有老好人的名声,实在是这事儿的不二人选。
“为什么,薛大人刚才不是说了么,为了天下太平,为了庙堂之上少些争斗,多些和睦,为了能不让功夫花费在耍嘴皮子上……“说着笑眯眯的看了一眼薛暄道:”这个理由够不够大?“
薛暄认真看了他两眼,忽的哈哈一阵大笑道:“我还从未见过这么大的理由?”
两人相视看了一眼,彼此哈哈大笑起来,爽朗的笑声响彻偌大的薛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