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固然有才,倘若没这份胆色,我况钟岂能看重与你,百无一用是书生,虽说得有些过,但读书人虽有满腹学问,可未必都有胆色,那些空有一番豪情,却完全没处发挥,并非是老天爷不给他们机会,何尝不是他们少了几分敢拼胆识呢,你腹中有些才华,难得还有几分胆识,这样的人,我况钟自然会用,只是没想到时至今日,你竟说出这样的一番毫无胆识的话来,让本官好生失望的很?“
邹亮面上红一阵白一阵,好不愧疚。
许久才叹了声道:“卑职并非怕事之人,只是为大人担心罢了?“
“此话怎讲?“况钟看了他一眼,好奇的问。
邹亮道:“大人为政,纤悉而且周密,既来我苏州,便设置两本簿籍记录乡民的善恶,用来进行劝善惩恶;又设立通关勘合簿,防止出纳时行奸作伪;设立纲运簿,防止运夫偷盗侵没;设立馆夫簿,防止无理的需求。他兴利除害,不遗余力,铲锄豪强,扶植良善,民间将大人奉若神明,似大人这样的好官已不多见了,如今上天垂怜苏州,让大人执掌苏州府,实乃苏州之福,百姓之福,试问这样的一个好官,卑职岂能眼睁睁看着他冒天下之大险呢,金家在苏州嚣张跋扈多年,大人虽与金老爷子没什么过节,但也没什么来往,现如今大人着手整治金家,这让金老爷子的门生故吏怎么想,他们会不会以为你这是以权谋私,还是拿金家来刷名望呢?“
况钟看了他一眼,见他的话儿似没说完,便没啃声。
邹亮吸了一口气,轻轻吐了出来,继续说道:“再者,苏州是地主豪门集聚之地,不知有多少人仰仗金家过活,大人让金家退田,他们岂能答应,不答应必然会反抗,这些人虽说能耐不大,可苏州文风鼎盛,几乎每一家大户都资助了族中子弟诵读诗书,这些年虽说科举上比不上江西,但也是大明数一数二之地,在朝中的官员也不少,为了自家利益,他们不会坐视不管,那时大人又当如何呢?”
况钟道:“这有何难,昔日陶弘景说过,无论尧帝之时,还是汉朝都有养生的风气。我为官已久,哪能留恋荣华富贵,所学也不是为了利禄,我虽没那么高尚,但辞官归隐也不无不可?“
邹亮叹了声道:“这正是卑职所不愿意看到的,大人为苏州呕心沥血,难道就因一个金家便撒手而去么,大人是走了,可这里的百姓却走不了,他们望眼欲穿,才盼来了大人,若因一个金家断送了大人,这金家不碰也罢?“
这是一番肺腑之言,若说先前况大人还有几分气恼,这会儿一点脾气都没有,轻叹了声道:“话虽如此,可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金家就是这苏州城里合抱的粗木,若不铲除,又谈什么为百姓谋取公平,为朝廷谋取福利呢,金家的田产多大二十四万之多,其家中仆人,亲朋好友还不知有多少,你让本官看着这些人拿着本该属于朝廷的赋税,肆意挥霍,欺压百姓而不去理会,敢问邹大人天理何在,朝廷律法何在,天朝脸面何在?此事不说我况钟做不到,便是杨大人也不会这么做?“
“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我况钟不才,愿意做这修补之人?“况钟一本正色的道。
邹亮盯着况钟看了许久,才叹了声道:“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大人。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这事儿就交给卑职吧?“
“这叫什么话?这事儿是我与杨大人一手操办的,我这个主事人,面对困难做了缩头乌龟,杨大人怎么看我,苏州百姓怎么看我,朝廷怎么看我,苏州那些大户富户还不笑掉了大牙?还指不定做出什么举动来呢?这事儿你只管在边上静静看着,什么也不用插手,看清楚他们的嘴脸,看清楚他们的手段,牢牢记在心里,他日也好挑起这副重担!”说着摆了摆手道:“好了,这事儿无需多说,你啊,还是把案卷分好类,好期盼我早点除了这案子吧?”
“大人,君子贤而能容黑,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有些事情当退一步就退一步?”邹亮仍不死心的道。
况钟微微一笑,道:“退的确是个好法子,可有些事情是不能退的,要彻底解决苏州,金家是必不可退的一道坎,唯有把这坎跨过去了,苏州才是晴空万里,你啊,还年轻,不懂得进退的道理,退一步固然是海阔天空,可退一步未必就是万丈悬崖不是,俗话说,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即使道行、造诣已深,仍然需要修炼提高。如果道行的修养到了百尺竿头那样的境地不再前进,那么,虽然了得,却还不是纯真;即使修到百足竿头的顶端,仍然不能松劲,绝对不能自满,也绝对不能中辍,继续前进猜才能看到你想要的东西,进退进退,不进哪来的退?”
邹亮还要说话,却被况钟抬手阻止道:“你的心思我知道了,我况钟也不是只求一时痛快,不顾死活的人,这大好的苏州城,我还想多看几眼呢,所以这事儿你就不必担心了,我自有分寸!“
邹亮见他面色肃然,便知这事儿他已下定了决心,再多说也毫无益处,便不再多言,低头整理卷宗。
说是整理,其实是按照况大人的意思,将这几年与金家田产有关的所有案子从那厚厚的卷宗里拉出来给况大人看看吧了,既有了动虎意,自然要有武松空手打虎的本事。
金家作为苏州第一家,这些年仗着家大业大,在谋夺田产这件事上,所犯下的案子的确不少,只不过金家着实有几个聪明人,这案子不是拖了几年处理,就就让前任知府大人给偷偷的处理掉了,再者,许多案子也不是什么大案子,说起来不过是金家根据米价少给了一斗半斗的粮食,引起了百姓的不满,双方便上了公堂,一来二回,金家财大势大,与公堂而言,着实算不得什么,可百姓就不一样了,打官司是要花银子的,不说那状纸自己就写不来,还要请讼师为自己辩解,一来二去纵然打赢了官司,与自己也无半分好处,所以许多案子百姓都是告了一两次后,便自动消失了,朝廷也就趁机结了案,因此在这厚厚一叠的卷宗之中,况大人着实看到了不少明明百姓有理,却仍落败的案子。
况大人心头虽气恼,可也无可奈何,毕竟这是前任留下的,要处理起来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就算要处理,也不是这个时候,所以一些小案子,况大人还是忽略不计了,他今日要找的便是一件能对金家一劳永逸的大案子,他相信这厚厚的卷宗之中,一定有这样的案子。
事实上况大人的直觉一直都很准确,在花费了将近大半日埋首卷宗之中,终于让他找到了一件足以撼动金家这棵大树的大案。
说是大案有些牵强,况大人更看重是这案子的大有可为,才选了他,案子很简单,金家以一卖身契为证,说有一户贫苦人家,全家大小十七口人的土地全都卖给金家了,田产上的手印个个齐全,但贫苦人家却一直不承认有这件事。以前的几任知府都未能断清这个案子,所以这案子也就一直被拖了下来,但那一家十七口的田产却落到了金家门下,被其盘剥了数年,按说这样的案子并不出众,甚至谈不上跌宕起伏,但况大人一眼就选它作为打破金家的突破口,之所以会如此认定,实则是这案子有些漏洞,大明虽说限制私人土地拥有量,但严禁“欺隐田粮”;允许土地买卖,但规定典卖田宅必须税契、过割,并严禁正常土地买卖之外的土地兼并。有关钱粮等事明律科罪较唐律重,但“脱漏户口”、“商嫡子违法”、“别籍异财”、“居丧嫁娶”、“良贱为婚”等科罪却较轻。另外,还规定庶民不准蓄奴,田主不得随意役使佃客抬轿、佃户对田主只行“以少事长”(即以弟事兄)之礼。因土地买卖关乎百姓生死,所以洪武爷特别在《大明律》中编纂了《户律》,此律分为《户役》、《田宅》、《婚姻》、《仓库》、《课程》、《钱债》、《市廛》七卷,共九十五条。此律是人口、户籍、宗族、田土、赋税、徭役、婚姻、钞法、库藏、盐法、茶法、矾法、商税、外贸、借贷、市场等有关社会经济、人身关系及婚姻民事内容的立法。调整经济关系的内容大为增加,而《课程》、《钱债》、《市廛》专篇则针对田产买卖了,多半契约上皆画男女食指横理于券为信,以其疏密判人短长状少”。
邹亮面上红一阵白一阵,好不愧疚。
许久才叹了声道:“卑职并非怕事之人,只是为大人担心罢了?“
“此话怎讲?“况钟看了他一眼,好奇的问。
邹亮道:“大人为政,纤悉而且周密,既来我苏州,便设置两本簿籍记录乡民的善恶,用来进行劝善惩恶;又设立通关勘合簿,防止出纳时行奸作伪;设立纲运簿,防止运夫偷盗侵没;设立馆夫簿,防止无理的需求。他兴利除害,不遗余力,铲锄豪强,扶植良善,民间将大人奉若神明,似大人这样的好官已不多见了,如今上天垂怜苏州,让大人执掌苏州府,实乃苏州之福,百姓之福,试问这样的一个好官,卑职岂能眼睁睁看着他冒天下之大险呢,金家在苏州嚣张跋扈多年,大人虽与金老爷子没什么过节,但也没什么来往,现如今大人着手整治金家,这让金老爷子的门生故吏怎么想,他们会不会以为你这是以权谋私,还是拿金家来刷名望呢?“
况钟看了他一眼,见他的话儿似没说完,便没啃声。
邹亮吸了一口气,轻轻吐了出来,继续说道:“再者,苏州是地主豪门集聚之地,不知有多少人仰仗金家过活,大人让金家退田,他们岂能答应,不答应必然会反抗,这些人虽说能耐不大,可苏州文风鼎盛,几乎每一家大户都资助了族中子弟诵读诗书,这些年虽说科举上比不上江西,但也是大明数一数二之地,在朝中的官员也不少,为了自家利益,他们不会坐视不管,那时大人又当如何呢?”
况钟道:“这有何难,昔日陶弘景说过,无论尧帝之时,还是汉朝都有养生的风气。我为官已久,哪能留恋荣华富贵,所学也不是为了利禄,我虽没那么高尚,但辞官归隐也不无不可?“
邹亮叹了声道:“这正是卑职所不愿意看到的,大人为苏州呕心沥血,难道就因一个金家便撒手而去么,大人是走了,可这里的百姓却走不了,他们望眼欲穿,才盼来了大人,若因一个金家断送了大人,这金家不碰也罢?“
这是一番肺腑之言,若说先前况大人还有几分气恼,这会儿一点脾气都没有,轻叹了声道:“话虽如此,可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金家就是这苏州城里合抱的粗木,若不铲除,又谈什么为百姓谋取公平,为朝廷谋取福利呢,金家的田产多大二十四万之多,其家中仆人,亲朋好友还不知有多少,你让本官看着这些人拿着本该属于朝廷的赋税,肆意挥霍,欺压百姓而不去理会,敢问邹大人天理何在,朝廷律法何在,天朝脸面何在?此事不说我况钟做不到,便是杨大人也不会这么做?“
“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我况钟不才,愿意做这修补之人?“况钟一本正色的道。
邹亮盯着况钟看了许久,才叹了声道:“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大人。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这事儿就交给卑职吧?“
“这叫什么话?这事儿是我与杨大人一手操办的,我这个主事人,面对困难做了缩头乌龟,杨大人怎么看我,苏州百姓怎么看我,朝廷怎么看我,苏州那些大户富户还不笑掉了大牙?还指不定做出什么举动来呢?这事儿你只管在边上静静看着,什么也不用插手,看清楚他们的嘴脸,看清楚他们的手段,牢牢记在心里,他日也好挑起这副重担!”说着摆了摆手道:“好了,这事儿无需多说,你啊,还是把案卷分好类,好期盼我早点除了这案子吧?”
“大人,君子贤而能容黑,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有些事情当退一步就退一步?”邹亮仍不死心的道。
况钟微微一笑,道:“退的确是个好法子,可有些事情是不能退的,要彻底解决苏州,金家是必不可退的一道坎,唯有把这坎跨过去了,苏州才是晴空万里,你啊,还年轻,不懂得进退的道理,退一步固然是海阔天空,可退一步未必就是万丈悬崖不是,俗话说,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即使道行、造诣已深,仍然需要修炼提高。如果道行的修养到了百尺竿头那样的境地不再前进,那么,虽然了得,却还不是纯真;即使修到百足竿头的顶端,仍然不能松劲,绝对不能自满,也绝对不能中辍,继续前进猜才能看到你想要的东西,进退进退,不进哪来的退?”
邹亮还要说话,却被况钟抬手阻止道:“你的心思我知道了,我况钟也不是只求一时痛快,不顾死活的人,这大好的苏州城,我还想多看几眼呢,所以这事儿你就不必担心了,我自有分寸!“
邹亮见他面色肃然,便知这事儿他已下定了决心,再多说也毫无益处,便不再多言,低头整理卷宗。
说是整理,其实是按照况大人的意思,将这几年与金家田产有关的所有案子从那厚厚的卷宗里拉出来给况大人看看吧了,既有了动虎意,自然要有武松空手打虎的本事。
金家作为苏州第一家,这些年仗着家大业大,在谋夺田产这件事上,所犯下的案子的确不少,只不过金家着实有几个聪明人,这案子不是拖了几年处理,就就让前任知府大人给偷偷的处理掉了,再者,许多案子也不是什么大案子,说起来不过是金家根据米价少给了一斗半斗的粮食,引起了百姓的不满,双方便上了公堂,一来二回,金家财大势大,与公堂而言,着实算不得什么,可百姓就不一样了,打官司是要花银子的,不说那状纸自己就写不来,还要请讼师为自己辩解,一来二去纵然打赢了官司,与自己也无半分好处,所以许多案子百姓都是告了一两次后,便自动消失了,朝廷也就趁机结了案,因此在这厚厚一叠的卷宗之中,况大人着实看到了不少明明百姓有理,却仍落败的案子。
况大人心头虽气恼,可也无可奈何,毕竟这是前任留下的,要处理起来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就算要处理,也不是这个时候,所以一些小案子,况大人还是忽略不计了,他今日要找的便是一件能对金家一劳永逸的大案子,他相信这厚厚的卷宗之中,一定有这样的案子。
事实上况大人的直觉一直都很准确,在花费了将近大半日埋首卷宗之中,终于让他找到了一件足以撼动金家这棵大树的大案。
说是大案有些牵强,况大人更看重是这案子的大有可为,才选了他,案子很简单,金家以一卖身契为证,说有一户贫苦人家,全家大小十七口人的土地全都卖给金家了,田产上的手印个个齐全,但贫苦人家却一直不承认有这件事。以前的几任知府都未能断清这个案子,所以这案子也就一直被拖了下来,但那一家十七口的田产却落到了金家门下,被其盘剥了数年,按说这样的案子并不出众,甚至谈不上跌宕起伏,但况大人一眼就选它作为打破金家的突破口,之所以会如此认定,实则是这案子有些漏洞,大明虽说限制私人土地拥有量,但严禁“欺隐田粮”;允许土地买卖,但规定典卖田宅必须税契、过割,并严禁正常土地买卖之外的土地兼并。有关钱粮等事明律科罪较唐律重,但“脱漏户口”、“商嫡子违法”、“别籍异财”、“居丧嫁娶”、“良贱为婚”等科罪却较轻。另外,还规定庶民不准蓄奴,田主不得随意役使佃客抬轿、佃户对田主只行“以少事长”(即以弟事兄)之礼。因土地买卖关乎百姓生死,所以洪武爷特别在《大明律》中编纂了《户律》,此律分为《户役》、《田宅》、《婚姻》、《仓库》、《课程》、《钱债》、《市廛》七卷,共九十五条。此律是人口、户籍、宗族、田土、赋税、徭役、婚姻、钞法、库藏、盐法、茶法、矾法、商税、外贸、借贷、市场等有关社会经济、人身关系及婚姻民事内容的立法。调整经济关系的内容大为增加,而《课程》、《钱债》、《市廛》专篇则针对田产买卖了,多半契约上皆画男女食指横理于券为信,以其疏密判人短长状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