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门两旁两棵古樟。黄墙内古典楼阁飞檐翘角,右为枫江楼,左为霜钟楼,都源于枫桥夜泊诗。佛龛背后一尊威风凛凛的将军像,面朝里,对着大雄宝殿,手拿金刚杵,也叫降魔杵,那是韦驮,位居四大天王手下的三十二神将之首,比起枫桥,大雄宝殿香火极旺,进进出出的善男善女可不少,按照杨峥的心思,这全天下寺庙的大雄宝殿差不多,不去也罢,无奈一干女眷也不答应,这寒山寺的香火是出了名的灵验,即便是深闺的她们也是略知一二,如今看这么多的男男女女进进出出,香火旺盛,早就想去进去看看,求神拜佛了,没有子女的想要子女,有了子女的想要夫君为官平安,愿望不一而足,即便是随行的丈夫多有呵斥,可平日里温顺的女眷,今日却表现出了她们巾帼不让须眉的气势,就是要进去,弄得一干男人,不得不将目光看向杨峥,这种局面下,杨大人哪有不答应,只要应允了。
一干女眷登时欢喜不易,围在一起叽叽喳喳说过不停,那模样让人感到好笑,又好气,除了女眷满心欢喜之外,方丈与一干小和尚也面带喜色,尤其是方丈表现的尤为明显,这寒山寺以文人诗词传扬天下,先后有欧阳修,王安石这等文章大家留下墨宝诗词,为寒山寺增色不少,所以历朝历代的方丈莫不是把文人墨客的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放在首位作为壮大弘扬寒山寺的首要任务,本朝自永乐后文人墨客来得到是不少,但真正的大才的并不多,即便是留下墨宝也不足以与前代向抗衡,更别说为寒山寺创下名头了,许多都默默无闻,以至于这两年寒山寺的名头渐渐不如浙江的灵隐寺,算起来这两座寺庙本是差不多,但近两年来灵隐寺多有传世诗词流传下来,吸引了大量的文人墨客加以吹捧,使得灵隐寺一跃成为苏杭数一数二的寺庙,大有取代寒山寺的势头,身为寒山寺当家方丈,自是心急,按说出家人本不该有争强好胜之心,但关乎寺庙的名声,即便是如方丈这样佛法高深的高僧,也难免看不开了,他一早就听闻这位江南巡抚大人年纪虽轻轻,但与诗词歌赋上算得上当世大家,所撰写的《杨氏词话》在苏浙一带很有名头,时时听人说起,市面上流唱的曲子多半出自他的手笔,若能留下一句半句足以让寒山寺名声再一次响亮,心头有了计较,侍奉起来自是格外的殷勤。
众人在方丈的引领下进了大雄宝殿,因是方丈引领,加上杨峥这一行人男的英俊,女的妩媚,且衣着华丽,少不了引起众人的观望,但谁也没多惊讶,寒山寺毕竟是苏州数一数二的大寺,平日里来往的达官贵人,王侯公孙不计其数,对此香客早已见怪不怪了,该许愿的依旧许愿,该叩头的依旧叩头,该说什么也不含糊。
如此淡定从容的气氛,到与庙宇的庄严颇有几分融洽,杨峥对求神拜佛没什么兴趣,沿着大雄宝殿四周一路看了过去,女眷则是三五成群,彼此拉着走向了那面向庄严的佛祖,至于说什么,没人能听得到,能看到的就是一张张真心实意求神拜佛的脸庞。
与杨峥一样,况钟等人对这寒山寺的好奇只限于它的名声还有无数文人墨客吹捧的《枫桥夜泊》,与这大雄宝殿的庄严的佛座把并无多大的兴趣,一路走走看看,兴致倒也不高。
尾随的方丈几次倒是想开口让杨峥等人留下诗词,可一来众人没这个心思,二来兴致也没调起来,贸然讨要怕引起杨峥等人的不喜,所以话到嘴边了愣是吞了回去。
众人以杨峥为首走马观花的看了看,大雄宝殿虽是寒山寺第一宝刹,但也只是相对比起其他的建筑物大一些而已,其本身的面积并不多,几尊佛像足足占了一半,再配上两侧文人墨客题字的墙壁,所剩并不多,不到半柱香的功夫,一座大雄宝殿便看了个遍,越发觉得无趣的很,众人正要出殿堂去前方瞧瞧张继的《枫桥夜泊》,却在这时,却听得几声争论,声音不大,倒也让人听得清楚,按说这种寺庙本不该有与人争论的稀奇事,毕竟与寺庙佛门重地气氛不服,而这恰好引起了众人的好奇,刚刚退出的身影重新走了回来,循着声音的方向看了过去。
但见在大雄宝殿的边阁,阁内供奉的两座佛像,数十个小和尚围着两座佛像而坐双手合什,彼此面对面的争论什么,言语竟相当的激烈。
这下不管是杨峥看得好奇,就是况钟等人也觉得诧异,佛门重地,竟有如此争论,而且还是寺中僧侣,这样的场面可谓少见。
“方丈这是……?”杨峥看得好奇忍不住问道。
方丈脸上神色有些不好看,但并不慌乱,双手合十,便说出了这其中原由。
这事儿还要从两位得道高僧说起,一个名曰寒山、另一个名曰拾得,从小就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长大后寒山父母为他与家住青山湾的一位姑娘订了亲。然而,姑娘却早已与拾得互生爱意。一个偶然的机会,寒山终于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心里顿时像打翻了五味瓶,酸、苦、辣、咸、涩,唯独没有一丝甜味。他左右为难,怎么办呢?经过几天几夜痛苦思考,寒山终于想通了,他决定成全拾得的婚事,自己则毅然离开家乡,独自去苏州出家修行了。
十天半月过去了,拾得没有看见过寒山,感到十分奇怪,因为这是从来没发生过的。一天,他忍不住心头的思念,便信步来到寒山的家中,只见门上插有一封留给他的书信,拆开一看,原来是寒山劝他及早与姑娘结婚成家,并衷心祝福他俩美满幸福。拾得这才恍然大悟,知道了寒山出走的原委,心中很难受。深感对不起寒山,他思前想后,决定离开姑娘,动身前往苏州寻觅寒山,皈依佛门。时值夏天,在前往苏州的途中,拾得看到路旁池塘里盛开着一片红艳艳的美丽绝顶的荷花,便一扫多日来心中的烦闷,顿觉心旷神怡,就顺手采摘了一支带在身边,以图吉利。
经过千山万水,长途跋涉,拾得终于在苏州城外找到了他日思夜想的好朋友寒山,而手中的那支荷花依然那样鲜艳芬芳,光彩夺目。寒山见拾得到来,心里高兴极了,急忙用双手捧着盛有素斋的篦盒,迎接拾得,俩人会心地相视而笑。图案,就是这两位好朋友久别重逢时的情景。过去苏州民俗中婚嫁用的人物图画挂轴,以及江南许多地方春节时贴在大门上的门神,内容都是两个人,一个手捧竹篦盒,一个手持荷花,笑容可掬,逗人喜爱的模样。据说也源于这个美好的传说。民间还传说,“和合二仙”为了点化迷惘的世人,才化身寒山、拾得来到人间的,甚至寺名也由于“和合”在此喜相逢并成为住持,而由“妙利普明塔院”更改成“寒山寺”。由于“和合”思想深得人心,加上张继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的广为流传,所以尽管后来在宋朝时,曾将寺名重新改为“普明禅院”,但人们仍习惯地称它为“寒山寺”。从元末至清末,寒山寺曾五次惨遭洗劫,但事后总能复建,足见寒山寺在历代人们心中的地位。而且直到现在,寒山寺供奉的佛像仍是寒山、拾得,可见由他俩首倡的“和合”思想已在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说拾得后来还远渡重洋,来到“一衣带水”的东邻日本传道,在日本建立了“拾得寺”。两人的问答名句在佛教界和民间广为流传,影响甚广:“寒山问拾得世间有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曰: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敬他,不要理他,过十年后,你且看他!两句佛家名言也就此让寒山寺成为两派,两派互相争论谁的佛法高深,拾得派说寒山大师曾问:还有甚诀可以躲得?拾得大师回答说:弥勒菩萨曾云:有人骂老拙,老拙只好说;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涕唾在面上,随它自干了,我也省气力,他也无烦恼……”拾得佛法自然,该当高寒山一筹。
而寒山一派则认为寒山提出世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是佛法的源头,该是寒山佛法高深一些,两派谁也不服谁,常年以往就此争论不休,平日里有方丈加以呵斥,双方倒也不敢太过放肆,今日方丈一心一意全在迎接巡抚大人这件事上,竟将这件事给忘记了,才让杨峥等人看到了这一幕,这时见巡抚大人询问,生怕他责怪狠很瞪了为首的两个和尚,目光示意他们赶紧离去。
最快更新无错阅读,请访问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
一干女眷登时欢喜不易,围在一起叽叽喳喳说过不停,那模样让人感到好笑,又好气,除了女眷满心欢喜之外,方丈与一干小和尚也面带喜色,尤其是方丈表现的尤为明显,这寒山寺以文人诗词传扬天下,先后有欧阳修,王安石这等文章大家留下墨宝诗词,为寒山寺增色不少,所以历朝历代的方丈莫不是把文人墨客的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放在首位作为壮大弘扬寒山寺的首要任务,本朝自永乐后文人墨客来得到是不少,但真正的大才的并不多,即便是留下墨宝也不足以与前代向抗衡,更别说为寒山寺创下名头了,许多都默默无闻,以至于这两年寒山寺的名头渐渐不如浙江的灵隐寺,算起来这两座寺庙本是差不多,但近两年来灵隐寺多有传世诗词流传下来,吸引了大量的文人墨客加以吹捧,使得灵隐寺一跃成为苏杭数一数二的寺庙,大有取代寒山寺的势头,身为寒山寺当家方丈,自是心急,按说出家人本不该有争强好胜之心,但关乎寺庙的名声,即便是如方丈这样佛法高深的高僧,也难免看不开了,他一早就听闻这位江南巡抚大人年纪虽轻轻,但与诗词歌赋上算得上当世大家,所撰写的《杨氏词话》在苏浙一带很有名头,时时听人说起,市面上流唱的曲子多半出自他的手笔,若能留下一句半句足以让寒山寺名声再一次响亮,心头有了计较,侍奉起来自是格外的殷勤。
众人在方丈的引领下进了大雄宝殿,因是方丈引领,加上杨峥这一行人男的英俊,女的妩媚,且衣着华丽,少不了引起众人的观望,但谁也没多惊讶,寒山寺毕竟是苏州数一数二的大寺,平日里来往的达官贵人,王侯公孙不计其数,对此香客早已见怪不怪了,该许愿的依旧许愿,该叩头的依旧叩头,该说什么也不含糊。
如此淡定从容的气氛,到与庙宇的庄严颇有几分融洽,杨峥对求神拜佛没什么兴趣,沿着大雄宝殿四周一路看了过去,女眷则是三五成群,彼此拉着走向了那面向庄严的佛祖,至于说什么,没人能听得到,能看到的就是一张张真心实意求神拜佛的脸庞。
与杨峥一样,况钟等人对这寒山寺的好奇只限于它的名声还有无数文人墨客吹捧的《枫桥夜泊》,与这大雄宝殿的庄严的佛座把并无多大的兴趣,一路走走看看,兴致倒也不高。
尾随的方丈几次倒是想开口让杨峥等人留下诗词,可一来众人没这个心思,二来兴致也没调起来,贸然讨要怕引起杨峥等人的不喜,所以话到嘴边了愣是吞了回去。
众人以杨峥为首走马观花的看了看,大雄宝殿虽是寒山寺第一宝刹,但也只是相对比起其他的建筑物大一些而已,其本身的面积并不多,几尊佛像足足占了一半,再配上两侧文人墨客题字的墙壁,所剩并不多,不到半柱香的功夫,一座大雄宝殿便看了个遍,越发觉得无趣的很,众人正要出殿堂去前方瞧瞧张继的《枫桥夜泊》,却在这时,却听得几声争论,声音不大,倒也让人听得清楚,按说这种寺庙本不该有与人争论的稀奇事,毕竟与寺庙佛门重地气氛不服,而这恰好引起了众人的好奇,刚刚退出的身影重新走了回来,循着声音的方向看了过去。
但见在大雄宝殿的边阁,阁内供奉的两座佛像,数十个小和尚围着两座佛像而坐双手合什,彼此面对面的争论什么,言语竟相当的激烈。
这下不管是杨峥看得好奇,就是况钟等人也觉得诧异,佛门重地,竟有如此争论,而且还是寺中僧侣,这样的场面可谓少见。
“方丈这是……?”杨峥看得好奇忍不住问道。
方丈脸上神色有些不好看,但并不慌乱,双手合十,便说出了这其中原由。
这事儿还要从两位得道高僧说起,一个名曰寒山、另一个名曰拾得,从小就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长大后寒山父母为他与家住青山湾的一位姑娘订了亲。然而,姑娘却早已与拾得互生爱意。一个偶然的机会,寒山终于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心里顿时像打翻了五味瓶,酸、苦、辣、咸、涩,唯独没有一丝甜味。他左右为难,怎么办呢?经过几天几夜痛苦思考,寒山终于想通了,他决定成全拾得的婚事,自己则毅然离开家乡,独自去苏州出家修行了。
十天半月过去了,拾得没有看见过寒山,感到十分奇怪,因为这是从来没发生过的。一天,他忍不住心头的思念,便信步来到寒山的家中,只见门上插有一封留给他的书信,拆开一看,原来是寒山劝他及早与姑娘结婚成家,并衷心祝福他俩美满幸福。拾得这才恍然大悟,知道了寒山出走的原委,心中很难受。深感对不起寒山,他思前想后,决定离开姑娘,动身前往苏州寻觅寒山,皈依佛门。时值夏天,在前往苏州的途中,拾得看到路旁池塘里盛开着一片红艳艳的美丽绝顶的荷花,便一扫多日来心中的烦闷,顿觉心旷神怡,就顺手采摘了一支带在身边,以图吉利。
经过千山万水,长途跋涉,拾得终于在苏州城外找到了他日思夜想的好朋友寒山,而手中的那支荷花依然那样鲜艳芬芳,光彩夺目。寒山见拾得到来,心里高兴极了,急忙用双手捧着盛有素斋的篦盒,迎接拾得,俩人会心地相视而笑。图案,就是这两位好朋友久别重逢时的情景。过去苏州民俗中婚嫁用的人物图画挂轴,以及江南许多地方春节时贴在大门上的门神,内容都是两个人,一个手捧竹篦盒,一个手持荷花,笑容可掬,逗人喜爱的模样。据说也源于这个美好的传说。民间还传说,“和合二仙”为了点化迷惘的世人,才化身寒山、拾得来到人间的,甚至寺名也由于“和合”在此喜相逢并成为住持,而由“妙利普明塔院”更改成“寒山寺”。由于“和合”思想深得人心,加上张继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的广为流传,所以尽管后来在宋朝时,曾将寺名重新改为“普明禅院”,但人们仍习惯地称它为“寒山寺”。从元末至清末,寒山寺曾五次惨遭洗劫,但事后总能复建,足见寒山寺在历代人们心中的地位。而且直到现在,寒山寺供奉的佛像仍是寒山、拾得,可见由他俩首倡的“和合”思想已在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说拾得后来还远渡重洋,来到“一衣带水”的东邻日本传道,在日本建立了“拾得寺”。两人的问答名句在佛教界和民间广为流传,影响甚广:“寒山问拾得世间有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曰: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敬他,不要理他,过十年后,你且看他!两句佛家名言也就此让寒山寺成为两派,两派互相争论谁的佛法高深,拾得派说寒山大师曾问:还有甚诀可以躲得?拾得大师回答说:弥勒菩萨曾云:有人骂老拙,老拙只好说;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涕唾在面上,随它自干了,我也省气力,他也无烦恼……”拾得佛法自然,该当高寒山一筹。
而寒山一派则认为寒山提出世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是佛法的源头,该是寒山佛法高深一些,两派谁也不服谁,常年以往就此争论不休,平日里有方丈加以呵斥,双方倒也不敢太过放肆,今日方丈一心一意全在迎接巡抚大人这件事上,竟将这件事给忘记了,才让杨峥等人看到了这一幕,这时见巡抚大人询问,生怕他责怪狠很瞪了为首的两个和尚,目光示意他们赶紧离去。
最快更新无错阅读,请访问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