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辩小心询问:“陛下,太尉入城前又呈文书至,要召他入宫吗?”
“不用了,让他明天朝议来便是。”天子摇头:“可有参他的?”
“目前只有一人参他,文书也是刚送到的。”张辩回答。
“谁?”
“并州陆轩。”张辩将东西递了上去。
天子看过后,点头赞道:“板荡识诚臣,陆轩这样的人不能忽视,否则冷了忠臣之心。你替朕回批他,过问他的身体、让他好好处理并州内务,就说并州百姓便托付给他了。”
“好。”张辩点头,多问了一句:“至于他所言,先不回他?”
“先搁着,不要急。”天子招手:“取一张并州的舆图来。”
“是。”
“上党、太原、定阳……也就是说,这三郡六皇子都收回来了?”
“是。”
“根据朱龙的说法,除上党外,另两郡在‘不得已’时,都在他放弃的计划中?”
“是。”
张辩再次点头后,觉得颇为不妥,解释道:“他的说法是西原军势过强,定阳只是仓促破城,并未完全收复;太原之地,重整的时间不够,而且首当其冲。”
“如果董然能召回六皇子分出的数部,则此地可守;如果召不回来,还是要以保全大局为要。”
“好一个保全大局!”天子嗤笑一声:“你瞧一瞧,三公就是三公,哪怕以前是个武人,做了三公后也这么会说话了,真是叫人反驳不得啊!”
张辩揣测君意,问道:“要安排几个人弹劾他吗?”
“你急什么?”天子瞥了他一眼:“现在把他拿了,谁替朕去拿下并州?并州的事办好了,朕就算他是对的。”
“并州的事没有办好,任由他话说的再漂亮,也是要和他算账的。”
——次日,朝议。
朱龙将并州军情再说了一遍。
当然,在此处,他不会将什么‘残民害皇子,自担骂名’的话拿出来。
那都是讲给下面人听得,当众怎么可能?
莫说主动提,别人这样说,朱龙也必是要反驳的。
这不,朱龙话音刚落,魏仲文便顶了过来:“太尉这样安排,将六皇子和诸多将士置于何地?”
“迫于时、迫于势!”朱龙正色回应:“彼时西原大军忽至,势如天倾,又因霍洗忧分兵,使二皇子未能拔开雁门,北边顷刻失守,大军一拥而入。”
“在我面前,只有两条路可走,如你所言,我若举兵入定阳,则全军上下,俱为西原所困,则非但定阳、太原不能保,上党也必失!”
“上党失、全军沦,河内又如何守得住?那可是倾天之势!”
“撤退各路兵马,保全有生力量,退守要隘,难道这条路错了吗?!”
错了吗?
没有错。
是的,站在朱龙的这番说辞中、或者站在中枢这些人的立场上,朱龙的办法是最稳妥的。
虽然牺牲了定阳、可能牺牲了周彻和那些军士、已经牺牲了到手的太原……却也把满盘皆输的风险降到了最低。
换句话说,朱龙的作法,是以暂时性的吃亏,换来大局上的稳固——他这么做,再怎么输,也就输一个并州;他不这么做,一旦输大了,那就不是一个并州能兜得住的了。
为何在皇甫韵、卢晃、徐岩等人看来,他的举止罪大恶极,甚至愚蠢不可取呢?
因为最大的‘亏’,是由周彻吞下去的!
对于天子和中枢来说,暂时输的是几个郡,重整兵力还能拿回来。
但对于周彻而言,输的是他那条命,是他的一切和所有!
至于甄武、赤延陀入定阳,能否盘活全局,这谁也不知道,毕竟没发生;
至于周彻撞出重围、擒杀两王,却因无人接应被困死,他们更没法知道——如果周彻死在定阳,那这件事就永远不会有人知道!
徐岩看了一眼立在那沉默的皇甫龙庭,内心有些无奈,他算是明白,昨日他见到皇甫韵后为何说那番话,更是差点气的盖越拔剑砍他了。
“接下来如何用兵,诸卿可有建议?”天子再问。
抢在朱龙之前,周崇开口了:“从定阳进兵吧!六殿下和诸军被困于此,从此而入是无问题的。”
朱龙能答应吗?
绝无可能!
“万万不可!”朱龙连忙道:“非我置六皇子于不顾,而是定阳属偏地,且西原人在此有相当准备。”
“我以重兵击定阳偏地,而西原以主力击我主地。”
“一旦西原人先得手,则京都北门大开,届时天下震动,悔之晚矣!”
双方争论的重点,无非两个:救人和救地。
定阳,偏僻和封闭,拿下来对拿下整个并州有帮助,但意义不会太大;更要紧的是这里面西原人早就做好了安排,你现在去能拿回吗?
你能抢在萧后打进上党之前拿回吗?
你能抢在六皇子被吃掉之前拿回吗?
众人不提,但在多数人看来……现在的六皇子,只怕已被消化干净了!
或许,噩耗已在奔来雒京的途中都说不准。
打定阳,就是拿援军重兵,抱着一点可能去救不一定还活着的周彻。
但要是走上党、太原这条路,那就一定能迎上西原主力。
进,可与萧后决战,收服整个并州;退,也能扼守强敌,将敌人的脚步挡在羊头山以北。
开口之前,周崇便清楚,自己说的话一定会被反对,而且反对的不只会是朱龙和那些武人,还有其他中立朝臣和天子!
果然,在朱龙说出这话后,大批朝臣出列:“殿下固然要救,可强敌不可不防!”
掀屋顶的话周崇说了,接下来便交给卢晃开窗了,他道:“殿下要救,强敌也需防,何不行两全之策?”
天子看向他,笑了一声:“司空有两全之策?”
“主力不动,依旧走上党、太原这条路进兵。”
“西河方面,抽调兵力往北策应、探查殿下和被困我军情况;待摸状况后,再征调所有可用之人力、物资,想办法输送到殿下手中。”
这是昨天皇甫龙庭拿的主意,认为得可行之法:周彻只要还活着,他手上必然有兵,有兵加上有粮、有后勤,西原人就吃不掉他!
“难以为继。”朱龙叹了一口气,道:“并州本就缺粮,经历大灾,百姓、衙役、军队全靠中枢供应,如今又添新兵!”
“再则,如果不能建立通畅的后勤线便要送粮,消耗更大……这于援军主力而言,压力太大,甚至有可能招致失败。”
说到这,他将声音提高,目视天子:“陛下!臣认为,一切的重中之重,在于拿下并州、击退强敌!”
他很清楚,这位天子,最想要的是什么。
“走定阳不行,送些粮食调些支援也不行,这不就是摆明了要六殿下身死吗?”大宗正怒了,直言道:“莫非太尉有什么不可言之隐,要让殿下张不了口!?”
朝堂哗然!
这句话,已经不是纯粹的争论,而是人身揣测和攻击了。
如果说话的人不是大宗正,少不得要不死不休的。
而一贯不干政事的大宗正态度如此尖锐,却又让人不得不重视。
毕竟,保护宗室……还是一位如此杰出的皇子,是他职权所在。
看这架势,大宗正是要拿‘皇子出事’这项罪名来压太尉了!
朱龙为之一怔,心中渐腾起一股后怕,而后又让他压了下去。
没有回头路走的!
大宗正愈是要追究,自己便愈是要将六皇子按死在定阳。
死人不会开口,死人没有价值,面对拥功的自己,大宗正便是再愤怒,也只能不了了之。
“大宗正此言,朱龙万难承受!”朱龙立马叫屈起来:“我为臣,怎敢害皇子?如此施为,实在是大局和军事所迫,若大宗正执意追究。将我撤职可、下狱可、问斩亦可!”
“那就撤职!你做不了换个人来做!”周崇怒道。
这话已超出他官职的界限,俨然是把谨慎使用的皇族身份搬了出来。
他扫视殿中群臣,道:“老夫平日的为人,诸位也是知晓的,我不是不顾大局,也不是不讲军事。”
“我同意援军不直接去定阳,可你们方才也说了,殿下要救!既如此,分出一些辎重和人力去救一位为国血战的皇子,难道也有错吗!?”
诸臣沉默。
莱阳侯、建义将军储闻声开口:“大宗正,太尉也是在兵言兵。并州辎重压力大,总不能让军士们饿着肚子去和西原人厮杀吧?”
“到不了那一步。”卢晃道:“早在此前,我便多征了许多粮食入并州,填进了诸县府库。”
粮食提前多送?好家伙,你准备做的真足啊……众人暗中嘀咕。
天子不语,只是目光微动,掠过五王。
魏王信心一凛,立马站了出来:“莱阳侯说的不错,在军言军。司空虽有提前储备,但我们和西原战到何时不可知、是否还要再添兵,亦不可知。”
赵王影见状跟上:“总而言之,打赢这一仗,才是重中之重,而粮草和人力又是求胜之根基。”
“那就在军言军吧!”天子无奈叹气,道:“都不要置气,所言所行,都是要确保能打赢。”
轻飘飘的一句话,已经带出了责任:分兵也好、分粮也罢,都要从军事角度出发,一旦因此主路失败,相关人员都要担责。
“我认为司空之言可行。”
一直沉默的皇甫龙庭抓住了机会:“一则,司空有提前准备,主路一时不会面临粮食问题;二则,分出力量虽然增加了主路风险,但是一旦使六殿下和定阳之军脱困,也为取胜添一大助力。”
军事层面的人站出来支持了。
袁达咬了咬牙:“臣附议!”
“哦?”天子有些讶异,笑问:“后将军附谁人之议?”
“司空与兵曹之议。”袁达道。
李平紧随其后:“我也认为,确实可行!”
天子目光在两人脸上巡视了片刻:“送粮也好、西河出兵也罢,还是要有武人的,你们二人也愿走一趟吗?”
两人没有推辞,抱拳道:“我等愿意!”
“既如此,朕也没什么好说的了,那就依太尉、司空之言吧。”天子笑道:“并州要拿下、敌军要退、六皇子也要救。”
“诸位各尽其力,也要各担己任!”
众臣同时弯腰:“谨遵圣命!”
“父皇。”这时候,大皇子站了出来:“各军庞杂,二皇弟、六皇弟皆身不在军中,应再择一人为监军,替太尉共担重责。”
天子沉思片刻,点头:“有理,你有人选?”
大皇子道:“儿臣认为,三皇弟可担此任。”
“哦?”天子眉一挑,看向周松:“老三,你愿意去吗?”
周松即刻回道:“儿臣愿往。”
天子又沉默了片刻,竟再次问道:“你确定吗?”
天子说话办事,历来果决,这重复姿态,倒是让周松也愣了愣。
当下,他也没多想,便道:“确定!”
“那好吧。”天子点头,道:“就由你作为监军,随太尉和诸王一同动身吧。”
“后将军袁达、光禄大夫李平,负责策应六皇子之事。”
此外,三公不能轻易离朝,卢晃也将选派人手代替他前往并州,主持给周彻输粮事务。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都得是——周彻还活着!
“军情如火,就不要耽误了,朝议后,便各自动身吧。”天子将袖一摆。
众人再俯身。
退朝路上,袁达、李平快步跟上了卢晃、徐岩几人的步子。
“几位请留步!”
袁达靠拢过来,道:“我的诚意,想来诸位也已见到了,希望不要食言。”
“一定。”徐岩点头:“到了前线,还望能勠力同心。”
袁达两人想骂娘,但想想于事无补,只能道:“职责所在。”
到了前线,周彻手下真会没有经手的人吗?
当然不会,别的不说,秦度还歇在后方养伤呢。
袁、李二人,除了表态支持外,还有就是有这两位大勋贵支持,周彻的人能更好指挥人马。
这也只是彼此的客套话罢了。
二人走后,卢晃面色苍白,忽然低叹:“好险!”
“卢公?”徐岩面露疑色:“何处险?”
“幸好我们提前下手,这两人因为后辈服软了。”卢晃心有余悸,回头看了一眼深宫。
隔着宫墙,他似乎瞧见一道盘着的苍龙,正冷眼盯着自己,使他立时一悚。
再想到方才离开的袁李二人,他顿觉口干舌燥,吐道:“龙虎终有别!”
“不用了,让他明天朝议来便是。”天子摇头:“可有参他的?”
“目前只有一人参他,文书也是刚送到的。”张辩回答。
“谁?”
“并州陆轩。”张辩将东西递了上去。
天子看过后,点头赞道:“板荡识诚臣,陆轩这样的人不能忽视,否则冷了忠臣之心。你替朕回批他,过问他的身体、让他好好处理并州内务,就说并州百姓便托付给他了。”
“好。”张辩点头,多问了一句:“至于他所言,先不回他?”
“先搁着,不要急。”天子招手:“取一张并州的舆图来。”
“是。”
“上党、太原、定阳……也就是说,这三郡六皇子都收回来了?”
“是。”
“根据朱龙的说法,除上党外,另两郡在‘不得已’时,都在他放弃的计划中?”
“是。”
张辩再次点头后,觉得颇为不妥,解释道:“他的说法是西原军势过强,定阳只是仓促破城,并未完全收复;太原之地,重整的时间不够,而且首当其冲。”
“如果董然能召回六皇子分出的数部,则此地可守;如果召不回来,还是要以保全大局为要。”
“好一个保全大局!”天子嗤笑一声:“你瞧一瞧,三公就是三公,哪怕以前是个武人,做了三公后也这么会说话了,真是叫人反驳不得啊!”
张辩揣测君意,问道:“要安排几个人弹劾他吗?”
“你急什么?”天子瞥了他一眼:“现在把他拿了,谁替朕去拿下并州?并州的事办好了,朕就算他是对的。”
“并州的事没有办好,任由他话说的再漂亮,也是要和他算账的。”
——次日,朝议。
朱龙将并州军情再说了一遍。
当然,在此处,他不会将什么‘残民害皇子,自担骂名’的话拿出来。
那都是讲给下面人听得,当众怎么可能?
莫说主动提,别人这样说,朱龙也必是要反驳的。
这不,朱龙话音刚落,魏仲文便顶了过来:“太尉这样安排,将六皇子和诸多将士置于何地?”
“迫于时、迫于势!”朱龙正色回应:“彼时西原大军忽至,势如天倾,又因霍洗忧分兵,使二皇子未能拔开雁门,北边顷刻失守,大军一拥而入。”
“在我面前,只有两条路可走,如你所言,我若举兵入定阳,则全军上下,俱为西原所困,则非但定阳、太原不能保,上党也必失!”
“上党失、全军沦,河内又如何守得住?那可是倾天之势!”
“撤退各路兵马,保全有生力量,退守要隘,难道这条路错了吗?!”
错了吗?
没有错。
是的,站在朱龙的这番说辞中、或者站在中枢这些人的立场上,朱龙的办法是最稳妥的。
虽然牺牲了定阳、可能牺牲了周彻和那些军士、已经牺牲了到手的太原……却也把满盘皆输的风险降到了最低。
换句话说,朱龙的作法,是以暂时性的吃亏,换来大局上的稳固——他这么做,再怎么输,也就输一个并州;他不这么做,一旦输大了,那就不是一个并州能兜得住的了。
为何在皇甫韵、卢晃、徐岩等人看来,他的举止罪大恶极,甚至愚蠢不可取呢?
因为最大的‘亏’,是由周彻吞下去的!
对于天子和中枢来说,暂时输的是几个郡,重整兵力还能拿回来。
但对于周彻而言,输的是他那条命,是他的一切和所有!
至于甄武、赤延陀入定阳,能否盘活全局,这谁也不知道,毕竟没发生;
至于周彻撞出重围、擒杀两王,却因无人接应被困死,他们更没法知道——如果周彻死在定阳,那这件事就永远不会有人知道!
徐岩看了一眼立在那沉默的皇甫龙庭,内心有些无奈,他算是明白,昨日他见到皇甫韵后为何说那番话,更是差点气的盖越拔剑砍他了。
“接下来如何用兵,诸卿可有建议?”天子再问。
抢在朱龙之前,周崇开口了:“从定阳进兵吧!六殿下和诸军被困于此,从此而入是无问题的。”
朱龙能答应吗?
绝无可能!
“万万不可!”朱龙连忙道:“非我置六皇子于不顾,而是定阳属偏地,且西原人在此有相当准备。”
“我以重兵击定阳偏地,而西原以主力击我主地。”
“一旦西原人先得手,则京都北门大开,届时天下震动,悔之晚矣!”
双方争论的重点,无非两个:救人和救地。
定阳,偏僻和封闭,拿下来对拿下整个并州有帮助,但意义不会太大;更要紧的是这里面西原人早就做好了安排,你现在去能拿回吗?
你能抢在萧后打进上党之前拿回吗?
你能抢在六皇子被吃掉之前拿回吗?
众人不提,但在多数人看来……现在的六皇子,只怕已被消化干净了!
或许,噩耗已在奔来雒京的途中都说不准。
打定阳,就是拿援军重兵,抱着一点可能去救不一定还活着的周彻。
但要是走上党、太原这条路,那就一定能迎上西原主力。
进,可与萧后决战,收服整个并州;退,也能扼守强敌,将敌人的脚步挡在羊头山以北。
开口之前,周崇便清楚,自己说的话一定会被反对,而且反对的不只会是朱龙和那些武人,还有其他中立朝臣和天子!
果然,在朱龙说出这话后,大批朝臣出列:“殿下固然要救,可强敌不可不防!”
掀屋顶的话周崇说了,接下来便交给卢晃开窗了,他道:“殿下要救,强敌也需防,何不行两全之策?”
天子看向他,笑了一声:“司空有两全之策?”
“主力不动,依旧走上党、太原这条路进兵。”
“西河方面,抽调兵力往北策应、探查殿下和被困我军情况;待摸状况后,再征调所有可用之人力、物资,想办法输送到殿下手中。”
这是昨天皇甫龙庭拿的主意,认为得可行之法:周彻只要还活着,他手上必然有兵,有兵加上有粮、有后勤,西原人就吃不掉他!
“难以为继。”朱龙叹了一口气,道:“并州本就缺粮,经历大灾,百姓、衙役、军队全靠中枢供应,如今又添新兵!”
“再则,如果不能建立通畅的后勤线便要送粮,消耗更大……这于援军主力而言,压力太大,甚至有可能招致失败。”
说到这,他将声音提高,目视天子:“陛下!臣认为,一切的重中之重,在于拿下并州、击退强敌!”
他很清楚,这位天子,最想要的是什么。
“走定阳不行,送些粮食调些支援也不行,这不就是摆明了要六殿下身死吗?”大宗正怒了,直言道:“莫非太尉有什么不可言之隐,要让殿下张不了口!?”
朝堂哗然!
这句话,已经不是纯粹的争论,而是人身揣测和攻击了。
如果说话的人不是大宗正,少不得要不死不休的。
而一贯不干政事的大宗正态度如此尖锐,却又让人不得不重视。
毕竟,保护宗室……还是一位如此杰出的皇子,是他职权所在。
看这架势,大宗正是要拿‘皇子出事’这项罪名来压太尉了!
朱龙为之一怔,心中渐腾起一股后怕,而后又让他压了下去。
没有回头路走的!
大宗正愈是要追究,自己便愈是要将六皇子按死在定阳。
死人不会开口,死人没有价值,面对拥功的自己,大宗正便是再愤怒,也只能不了了之。
“大宗正此言,朱龙万难承受!”朱龙立马叫屈起来:“我为臣,怎敢害皇子?如此施为,实在是大局和军事所迫,若大宗正执意追究。将我撤职可、下狱可、问斩亦可!”
“那就撤职!你做不了换个人来做!”周崇怒道。
这话已超出他官职的界限,俨然是把谨慎使用的皇族身份搬了出来。
他扫视殿中群臣,道:“老夫平日的为人,诸位也是知晓的,我不是不顾大局,也不是不讲军事。”
“我同意援军不直接去定阳,可你们方才也说了,殿下要救!既如此,分出一些辎重和人力去救一位为国血战的皇子,难道也有错吗!?”
诸臣沉默。
莱阳侯、建义将军储闻声开口:“大宗正,太尉也是在兵言兵。并州辎重压力大,总不能让军士们饿着肚子去和西原人厮杀吧?”
“到不了那一步。”卢晃道:“早在此前,我便多征了许多粮食入并州,填进了诸县府库。”
粮食提前多送?好家伙,你准备做的真足啊……众人暗中嘀咕。
天子不语,只是目光微动,掠过五王。
魏王信心一凛,立马站了出来:“莱阳侯说的不错,在军言军。司空虽有提前储备,但我们和西原战到何时不可知、是否还要再添兵,亦不可知。”
赵王影见状跟上:“总而言之,打赢这一仗,才是重中之重,而粮草和人力又是求胜之根基。”
“那就在军言军吧!”天子无奈叹气,道:“都不要置气,所言所行,都是要确保能打赢。”
轻飘飘的一句话,已经带出了责任:分兵也好、分粮也罢,都要从军事角度出发,一旦因此主路失败,相关人员都要担责。
“我认为司空之言可行。”
一直沉默的皇甫龙庭抓住了机会:“一则,司空有提前准备,主路一时不会面临粮食问题;二则,分出力量虽然增加了主路风险,但是一旦使六殿下和定阳之军脱困,也为取胜添一大助力。”
军事层面的人站出来支持了。
袁达咬了咬牙:“臣附议!”
“哦?”天子有些讶异,笑问:“后将军附谁人之议?”
“司空与兵曹之议。”袁达道。
李平紧随其后:“我也认为,确实可行!”
天子目光在两人脸上巡视了片刻:“送粮也好、西河出兵也罢,还是要有武人的,你们二人也愿走一趟吗?”
两人没有推辞,抱拳道:“我等愿意!”
“既如此,朕也没什么好说的了,那就依太尉、司空之言吧。”天子笑道:“并州要拿下、敌军要退、六皇子也要救。”
“诸位各尽其力,也要各担己任!”
众臣同时弯腰:“谨遵圣命!”
“父皇。”这时候,大皇子站了出来:“各军庞杂,二皇弟、六皇弟皆身不在军中,应再择一人为监军,替太尉共担重责。”
天子沉思片刻,点头:“有理,你有人选?”
大皇子道:“儿臣认为,三皇弟可担此任。”
“哦?”天子眉一挑,看向周松:“老三,你愿意去吗?”
周松即刻回道:“儿臣愿往。”
天子又沉默了片刻,竟再次问道:“你确定吗?”
天子说话办事,历来果决,这重复姿态,倒是让周松也愣了愣。
当下,他也没多想,便道:“确定!”
“那好吧。”天子点头,道:“就由你作为监军,随太尉和诸王一同动身吧。”
“后将军袁达、光禄大夫李平,负责策应六皇子之事。”
此外,三公不能轻易离朝,卢晃也将选派人手代替他前往并州,主持给周彻输粮事务。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都得是——周彻还活着!
“军情如火,就不要耽误了,朝议后,便各自动身吧。”天子将袖一摆。
众人再俯身。
退朝路上,袁达、李平快步跟上了卢晃、徐岩几人的步子。
“几位请留步!”
袁达靠拢过来,道:“我的诚意,想来诸位也已见到了,希望不要食言。”
“一定。”徐岩点头:“到了前线,还望能勠力同心。”
袁达两人想骂娘,但想想于事无补,只能道:“职责所在。”
到了前线,周彻手下真会没有经手的人吗?
当然不会,别的不说,秦度还歇在后方养伤呢。
袁、李二人,除了表态支持外,还有就是有这两位大勋贵支持,周彻的人能更好指挥人马。
这也只是彼此的客套话罢了。
二人走后,卢晃面色苍白,忽然低叹:“好险!”
“卢公?”徐岩面露疑色:“何处险?”
“幸好我们提前下手,这两人因为后辈服软了。”卢晃心有余悸,回头看了一眼深宫。
隔着宫墙,他似乎瞧见一道盘着的苍龙,正冷眼盯着自己,使他立时一悚。
再想到方才离开的袁李二人,他顿觉口干舌燥,吐道:“龙虎终有别!”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请皇兄,赴死!,请皇兄,赴死!最新章节,请皇兄,赴死!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请皇兄,赴死!,请皇兄,赴死!最新章节,请皇兄,赴死!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