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州府衙门外,除了甲胄鲜明的官兵,一个围衙的人都看不见了。

  倒是那几个闹事的吏员全被摁住,五花大绑起来。

  这些禁军,只砍了一个扔石头的混混,其他人便一哄而散了。

  府前空地上,跑丢的鞋子都有七八只。

  眼见如此一幕,何知州勃然大怒。

  看见一人身着将领的冠戴甲胄,何知州立即指着他尖声大叫起来:“你好大胆子,怎敢擅杀人命!本官要弹劾你,来人,把他给我拿下!”

  跟出来的州衙差役轰然称喏一声,就要上前拿人。

  那位将军把刀一拔,刀只出鞘一尺,便吓得那些差官站住了脚步。

  那正将上前两步,上下打量何知州几眼,沉声道:“你是本州知州何千臣?”

  何千臣怒道:“混账东西,竟敢直呼本官名讳,既然知道是本官在此,还不跪下请罪!”

  那正将一巴掌扇过来,就把他的幞头巾子打飞了出去。

  正将厉声喝道:“奉监国谕令,婺州知州何千臣,玩忽职守,触犯‘疲令’,着即拿下,递京问罪!”

  他一挥手,几個武士便一拥而上,把何千臣拖下阶去,抄过一条绳子就捆绑了起来。

  何千臣又惊又怒,只气的浑身发抖:“反了反了,你们这些武人,这是要造反啊!本官绝不饶你,绝不饶你。”

  他虽然嘶吼着,心中却是惊恐不已,难不成……朝廷真要治我的罪?

  我大宋,这是要变天了吗?

  古代官员理政,如果玩忽职守,也是有相应罪名的。

  这种罪名主要包括“犯令”、“废令”和“不从令”。

  “犯令”就是不让伱做的事,你却做了;

  “废令”就是:该你做的事,你却没做;

  “不从令”就是你虽然做事了,做的却不是你职权范围之内的事。

  这几桩罪名,严重者是要入刑事罪责的。

  那员正将离开临安之际,就已得了上峰的嘱咐。

  不然的话,在文官的积威之下,他还真不敢对一位知州如此不客气。

  但是现在他底气甚足,自然毫不畏惧。

  一巴掌打飞了何千臣的幞头巾子,那正将只觉身心舒泰,便大声喝道:“闹事的吏员、不作为的知州,全部押回去。

  袭我官兵的那名贼子,人头悬于城门之下,以儆效尤!”

  ……

  东阳,九孔桥。

  这是一座有九排墩柱的石桥,桥下河面宽二十余丈,最深处数丈。

  距此桥上下数十里,也只有这一座大桥可供货车行走。

  因此,那几个被裁汰的税官税丁强占了这座桥,两岸行人客商大部分都不得不交钱买路。

  原本这桥只向行商收税,现在他们占了这桥,只要有人从桥上走,就得交“过桥钱”,一时怨声载道。

  但这些人凶神恶煞的,却也无人敢予反抗,一些人不免就咒骂官府多事。

  好端端的为什么要裁撤了他们?

  现在把他们放到民间成了祸害,地方官府却又装聋作哑,只是坑了良民百姓。

  因为他们见人就收税,导致这过桥的效率变得非常缓慢,两岸都堵塞了大量的百姓,在那儿缓慢地等待着交钱过桥。

  忽然间,马蹄急骤,从两岸大桥通去的方向冲出来大批的官兵。

  正等候过桥的百姓慌忙走避两旁,惊讶地看着这些突然涌来的兵马。

  大桥两头设卡收钱的前税官税丁,依旧穿着他们在税监时的公服,挎着腰刀,对于交钱磨蹭的百姓打打骂骂的正在发威,忽然看见有官兵来,也是大为惊慌。

  不过,他们倒不觉得朝廷官兵能有什么过激行为,甚至都不以为是为了他们而来。

  大抵是……过道的官兵?

  这个……就不要向他们收“过桥费”了吧?

  有的前税丁想着,就扭头去看自己的头儿。

  这时一员将领已经快马冲上桥头,勒马站定,拔刀在手,向前狠狠一劈,喝道:“杀!拦路抢劫者,一个不留!”

  两侧官兵蜂拥而上,九孔桥上顿时一片刀光剑影。

  等当地官员们听说这个消息的时候,官兵也进城了。

  那处九孔桥距县城几十里的路程,并不算近。

  所以消息传到县衙、税监衙门的时候,官兵已经清理了现场,恢复了交通,载着那些尸体进城来了。

  要不是他们在城门两侧立下了高竿,悬挂尸体耽误了些功夫,只怕他们要比报信人来的还早一些。

  他们赶到衙门之后,二话不说,就以“废令罪”把县太爷和税监大使一并抓走了。

  来时如风,去时也如风。

  ……

  会稽这边倒是没出人命。

  公堂早已做了灵堂,做法事的和尚、道士轮番上阵。

  那个醉酒摔死的主簿家人已经盘算好了,这声势要闹的越大越好。

  现在付了做法事的费用若是有十贯钱,回头向官府报账就可以报一百贯。

  总之,不会吃亏就是了。

  前衙闹的欢实,县太爷就关闭了前衙和后宅的大门。

  前堂办丧事,后宅里,县太爷还是好端端过他的日子。

  那位虚占了一个官职,却只领俸禄并不做实事的主簿,每年都要给他一笔孝敬的。

  类似这种塞在各个衙门里只占个名额的官和吏并不少,他们都要给他这位县太爷一些“孝敬”的。

  裁汰了这些人,他就少了一笔收入,而且不能塞人进去,损失的还不只是钱,对他广结人脉岂不是也大有影响?

  所以,他很默契地让出了公堂,由着那些人闹。

  此事,就让朝廷头疼去吧。

  按照惯例,相信最后的处置结果一定会皆大欢喜。

  但是,他盼啊盼啊,终于把朝廷的人给盼来了。

  朝廷的人一到,就以“废令罪”把他给抓了。

  那位主簿的家人正披麻带孝地在公堂上轮番号啕,忽见县太爷被打入囚车,顿时目瞪口呆。

  这时那领兵的正将走上大堂,一脚踢翻了火盆,用刀鞘扫翻了灵位,冷冷地向他们一望。

  连一句话都没说,他们就逃了。

  最后还是外面的官兵把他们堵住,他们才想起来,自家老爷还躺在县太爷公案上架着的棺材里面。

  他们赶紧把棺材抬下来,一声不吭就跑了。

  ……

  很快,晋王监国之后,对大宋全国颁布的,加盖了双龙印的第一道“令书”就颁布了。

  “令书”是监国发布的政令,其效力等同于诏书。

  晋王赵璩在“令书”中严厉批斥了多年以来,各地官员滥用“造反”罪名的现象。

  他勒令各地官员从此谨慎甄别,严禁懒政怠政,甚而为谋一己私名,坐视甚至纵容地方事件的发生。

  赵璩言辞犀利,毫不掩饰地揭露了一些官员之所以如此作为的私心用意,让一些曾经有过此种作为的地方官员看了,就已羞的无地自容。

  在此“令书”之后,还附了婺州、东阳、会稽三地官员当初上奏朝廷有人谋反的奏章抄文,以及朝廷对三地官员的处置结果。

  监国晋王对三地正印官做了处置,婺州和会稽两地的正印官皆罢职为民,东阳的税监大使罢官为民,县令不仅罢官为民,且他坐视刁顽拦路打劫却毫无作为,流放五百里。

  如此雷厉风行之举,顿时震动了朝野。

  吏部趁机发起了第二拨的清冗行动。

  而地方上,一些州府县的正印官,也默默地烧掉了因为三个纺工讨薪、五个厢兵酒后斗殴,几十个村民为了争水械斗的“造反奏章”,打起精神,亲自去处理、解决这些纠纷事件了。

  杨沅这里,似乎和最近这桩轰动朝野的大事件全无干系。

  他看天上的月,吹人间的风,过着他普普通通的生活。

  也就是在朝廷处置了几位地方官员之后,杨沅向晋王赵璩举荐了几位官员,认为他们可以胜任这几个空缺出来的职位。

  比如陆游、范成大、虞允文、杨万里……

  ……

  这一日,正值杨沅休沐。

  嘉国公主赵宁儿又来了侯府。

  从小在母亲令人窒息的呵护之下,赵宁儿无论吃喝还是作息,都有着严格的规定。

  她还是个小孩子,小孩子的天性就是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喜欢尝试各种新鲜事物。

  可赵宁儿的天性却被束缚住了,以致越是精养,她的身体越差。

  这段时间,皇后随皇帝侍奉皇太后离开了临安,赵宁儿可算是自由了。

  有叔父赵璩撑腰,赵宁儿时常跑到杨家来玩,和阿蛮、青棠和小阿它成了好朋友。

  尤其是阿它,阿它年纪最小,和她最聊得来。

  所以今儿赵宁儿又迫不及待地赶了来,她本来和青棠姐姐、阿蛮姐姐她们约好,要一起去拈花小筑玩的。

  结果一到杨府,正赶上杨沅要陪诸位夫人去洛氏医馆,赵宁儿就由阿它牵着手,跟着他们一起去了。

  才几岁年纪,却最怕见郎中,最怕听见药字的赵宁儿,与她们走在一起,却全然没有了排斥的意思,把这也当成了一件有趣的事。

  时间差不多又过了一个多月了,今儿是薛冰欣她们几人来请洛医师号脉的日子。

  洛承安先给丹娘号了脉,丹娘迫不及待地道:“药师,我……我怀的……是男是女?”

  洛药师倒是没卖关子,含笑拱手道:“恭喜侯爷,贺喜夫人,如果洛某没有失误的话,呵呵,夫人怀的,也是个男孩。”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临安不夜侯,临安不夜侯最新章节,临安不夜侯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