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不夜侯 第740章 新年了(上)

小说:临安不夜侯 作者:月关 更新时间:2025-01-06 00:06:34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眉真见到父亲,自然极为高兴。

  父女俩说了说各自的情况,吴渊便道:“女儿,等过完年,你便跟爹一起回蓬州吧。”

  “为什么?”

  眉真顿时瞪大了眼睛。

  她不舍得,她不想走。

  虽然……她也挺想回吴家炫耀一番的。

  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嘛。

  可是,她还没有真的成为抚帅的女人啊。

  常有巴蜀豪强来给抚帅送美女,因为杨沅现在都是在后宅厅会见这些客人,所以眉真都是能看在眼里的。

  虽说都被嫣然和多子两位如夫人挡回去了,可万一……抚帅想尝个鲜呢。

  那她留在这儿,又有小姑帮她吹枕头风,那她不就顺势补上去了么?

  近水楼台先得帅啊。

  吴渊看到她的神情,不禁暗暗苦笑。

  哎,果然是女大不中留啊。

  吴渊劝说道:“眉儿,阿爹由着你随小姑过来,是为了让抚帅心中能有你。

  过完年带你回去,是为了再正式把你送回来。

  你想想,你是在长公主殿下不在的时候,就被收了房好,还是等长公主殿下到了,让她点了头,给她敬了茶好?”

  “嗯……”

  “再一个,虽说你不是抚帅的正妻,可是以抚帅的身份、地位、权势,我女儿身份之贵重,较之大理、吐蕃、西夏诸国之王妃,也不逊半分了。

  那么,爹给你十里红妆,带着丰厚无比的嫁妆,风风光光地进抚帅家的大门儿,是不是对你更好?”

  这样一说,眉真果然意动。

  “嗯,爹爹说的是,那……那人家过完年就跟爹爹一起走。”

  吴渊瞪了她一眼,在她额头轻轻一点:“臭丫头,心里这就只有自己男人,没有疼你的爹娘了。”

  “才没有呢,人家也想爹,想娘,想哥哥姐姐的呀。”

  眉真抱着吴渊的胳膊撒娇。

  吴渊当然不是真的生她的气,这可是给他们吴家带来大福气、大气运的宝贝女儿。

  想想杨沅交代给他的那些事情,吴渊心头便是一阵火热。

  传世几百年的吴家,不会倒在他手里了。

  而且,正是从他开始,渐趋败落的吴家将重新崛起。

  吴家在他手里,又延了几百年的命。

  至于再其后会如何,那就是子孙后代们的事了。

  反正他吴渊作为吴门家主,上对得起祖宗,下对得起子孙了。

  “吱呀”一声,房门开了。

  梵清小脸蛋儿红扑扑的就走了进来。

  小姑娘心口不一,她又看完了全程。

  杨沅和李师师曾经明知肥玉叶在偷窥,反而故意在她面前亲昵。

  但,梵清在一旁偷窥,杨沅是真的不知道。

  杨沅的“蛰龙功”就像是恰被“不动尊禅功”给克制了似的。

  梵清只要藏在不被杨沅肉眼可见的地方,不会流逸一丝气息的她,杨沅就根本察觉不到。

  梵清是个武学奇才,整个伏虎寺,“不动尊禅功”有如此造诣的,也就只有她和住持师姐两人而已。

  只是,如果创造这门禅功的峨眉祖师知道她那不成器的后人,竟是用它来偷窥,也不知道会不会气的从棺材里爬出来,诅咒她这不肖子孙长针眼。

  “大哥。”

  梵清有点害羞地唤了一声。

  她已经写了“还俗书”,虽然很多出家人的习惯还没改,但是对自己大哥再叫施主就不合适了。

  “幼瑶,你来啦。”

  吴渊见到小妹,也很高兴。

  两人岁数相差太大,幼瑶是吴渊那老不羞且老当益壮的爹六十八岁时才生的。

  所以,吴渊在感情上,是把吴幼瑶当成女儿看待的。

  “幼瑶啊,大哥已经让人把‘还俗书’送去峨眉山了。住持大师已经接了‘还俗书’。”

  吴渊开心地道:“住持大师说,你永远是她的小师妹,是伏虎寺俗家弟子。让你以后有时间,记得去山上看她。”

  “嗯,贫……人家知道了,一定会去的。”

  眉真兴奋地拉住梵清:“小姑,那你可以开始蓄发了吧?”

  事情定的太突然,梵清的心境一时还没拐过弯儿来。

  蓄发么?

  我……后宅里的人都知道我是个女尼啊。

  这突然就开始蓄发,人家会怎么看我?

  梵清便害羞地道:“再说吧,我……现在剃的还挺习惯的。”

  眉真狐疑地看了梵清一眼。

  二房大姑说过,女为悦己者容,小姑可以蓄发了,为何不蓄?

  难道,抚帅就喜欢光光的脑壳?

  可是,我的头型剃光头的话,会好看么?

  唔……,人家那处可是光的,也不知道他喜不喜欢?

  ……

  正旦佳节时,杨寿从南郑城风尘仆仆地赶了来。杨沅现在是杨家辈份最尊者,族谱上都写了的。

  只是杨福身体不好,长子身体比他还差,就把杨寿派了来,给他小叔爷叩头拜年。

  有了机会向抚帅献殷勤,杨府府邸里客似云来,从早到晚,络绎不绝。

  嫣然和多子忙不过来,诸多贵重礼品又不能不过手而直接交给家仆处置。

  所以,无奈之下,便把梵清和眉真找了来。

  两位姑娘也都是识文断字、懂些术学的。

  做这些登记、统计、分类、储放,自然驾轻就熟。

  眉真是很开心的,这算是提前预演做杨夫人,她当然开心。

  梵清却是懵懵懂懂的,根本不懂这里边的意味。

  不就是帮忙做些财宝礼物的登记整理吗?

  小事一桩。

  杨沅在“好色”之外,“贪财”的名声终于也开始传出去了。

  不过,杨抚帅从不盘剥百姓。

  而且他到任后所搞的一系列的事情,给川中经济可是带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制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

  很多原本极贫苦的百姓人家,如今过年也买得起好米好面,还能割上几斤肥猪肉过年了。

  他们对杨抚帅自然只有打心眼儿里的感激,并无丝毫怨怼。

  老百姓对于父母官的要求,真的是一点儿也不高。

  只要你能为百姓做点儿好事,让他们稍稍得到一点实惠,他们就已感恩戴德。

  老百姓是最务实的,他们并不苛求他们的父母官能是个圣人。

  ……

  在江南,隐隐已有亚圣之姿的“木易先生”已经很久没有露面了。

  如果有那么一个有心人好好对照一下就会发现,“木易先生”消声匿迹的时间,恰与杨沅离京的时间相吻合。

  不过,有他的学生陆九渊等人拿着他著述的文章在雅集、文会等场合中不断宣传普及,又有当今皇帝的全力支持,“新蜀学”已迅速普及开来,成为最炙手可热的学术。

  “木易先生”的地位也是水涨船高,隐隐然已经从大师、宗师,开始触及到了“圣”的门槛。

  可今年过年的时候,陆九渊突然接到正在“游历”当中的恩师木易寄来的一封信。

  信中说,恩师应川中抚帅杨沅之邀,将赴川中讲学,正式成立“新蜀学派”。

  这是何等重大的事情。

  昔有孔夫子和七十二贤。

  而将来,在文庙中,未必没有木夫子和他的追随者们的一席之地。

  陆九渊二话不说,立马放弃了入仕的念头。

  他要去蜀中,去追随他的恩师,去著书立说,去开坛讲学。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是文人一生至高的追求,也是最高的造诣。

  蜀学本源于蜀,今日木易大宗师于蜀中开坛讲法,这件事本身就有着莫大的意义。

  于是,消息传开后,立即引来众多文人士子的响应。

  江南许多才子名流都愿意追随“木易”大宗师,去蜀中各处学宫书院讲学听学。

  甚至一些江南书院的山长,不得不频繁找自己书院的教授谈话,生怕他们摞挑子跑了。

  不过,还真有跑的,许他什么好处他都要走。

  什么好处比得了成贤成圣,位列文庙,受万世敬仰,香火祭祀,永世不绝?

  李师师通过这一年多的时间,已经把手头的生意都处理好了。

  她的生意主要是丝绸、茶叶和瓷器。

  好在除了茶叶,其他两项她一直采用的是参股合作的方式,所以她只需要留下自己信任的管理和帐房参与经营就行了。

  茶山这边,她让渡了一部分利益给萧山的南风迟。

  这样,产业有自己的利润,南风迟自会为她尽心打理。

  杨家这边,诸女也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做好了善后事宜。

  如鸭哥、王员外等人,都是可以派上大用场的。

  铃木太郎这样的异国商人毫无威胁性,也能派上用场。

  还有就是当初和艾曼纽贝儿一块滞留在大宋的那些难友姊妹,海伦、拉莉、曼达娜、妮欧莎、阿法芙……

  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鹿溪让她们各自承担要务,着力培养,一个个也都能独当一面了。

  其实,当初被杨沅收留的时候,她们也曾想过,会不会被杨沅收纳。

  杨沅年少、多金、英俊、是这个东方帝国的官员……

  如果能被他喜欢,未尝不是最好的归宿。

  她们努力撮合贝儿和杨沅,固然是姊妹情深,又何尝不是希望由此引来自己的机会。

  可惜,落有意,流水无情啊。

  她们现在也清楚了,杨沅自始至终没有对她们有过兴趣。

  所以她们现在对于经营,也更加用心、专注而努力。

  因为,这才是她们余生最好的保障。

  (本章完)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临安不夜侯,临安不夜侯最新章节,临安不夜侯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