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潼川路送往临安的七百多名火器匠人被劫了。
这个消息传到临安,赵愭大发雷霆。
主管侍卫步军司公事楼忘臣劝解道:“官家,那就由临安军器监负责研发就是了。
之前,潼川路经略安抚使不是把火器和火药制造图纸都送来过京城吗?”
“对对对,有了图纸,没有精于此道的匠人,也就只是稍慢了一些。”
赵愭松了口气,马上吩咐道:“立刻集中临安附近三百里内各军器监精熟匠人,都到临安军器监,一起研发火器。”
小皇帝的旨意迅速颁布了下去。
赵愭重重地坐在御椅上,捏了捏有些胀痛的眉心。
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他第一时间就怀疑是杨沅不甘心大权旁落,所以主导了这一切。
但是随后鄂州方面就把详细经过呈报了临安。
现场遗下的金人尸体,足以证明,这的确是金国人的手段。
可恶啊!
西夏人在我大宋的火器上吃了大亏,金人在陕西多处城池是被我大宋的重炮轰开的,金人岂能不重视火器技术?
他们自然会不计代价也要拿到它,朕怎会如此大意!
楼忘臣瞟了赵愭一眼,恭声道:“消息说,金人以商贩、码头力夫、乘船经过的出家人等各种身分,在匠人们乘上官船,准备东行的时候,对押送官兵发动了袭击。”
楼忘臣顿了一顿,道:“官家,鄂州地面上,竟然同时出动了这么多的金国奸细,身份形形色色,鄂州驻扎御前诸军都统制李道,他难辞其咎啊!”
“不错,在李道的地盘上,出了这么大的事,他李道是干什么吃的?”
赵愭目光一厉,新仇旧恨同时涌上心头。
“传旨,李道治理地方不力,致使金国奸细肆虐,掳走诸多匠人,夺其中侍大夫、武胜军承宣使,鄂州御前诸军统制之职,改任为……荆湖北路副总管。
荆湖北路副总管,比鄂州一路的都统制官要大。
可是,当官当副,吃菜吃素。
这就是袜子变手套,位置上升了,用处却变小了。
和他把杨沅封为川陕暨陇右宣抚使一样,一种明升暗降的手段。
楼忘臣一喜:“官家,那鄂州都统制一职……”
赵愭微微一顿,道:“由鄂州副都统制权代其职吧。”
赵愭看了楼忘臣一眼,敲打他道:“你资历太浅,而且没有带过兵、没有打过仗,骤然得此高位,没有人会服气的。”
楼忘臣心中失望,却谦逊地低头道:“是,臣只是着急壮大忠于官家一人的力量。这朝野中,对官家您不以为然的,终究还是太多。”
“慢慢来,朕不是不懂隐忍的人。”
赵愭冷笑一声,转向楼忘臣,神色缓和了许多。
“朕已派人通知新金,务必于四月一日对鞑靼人发起攻击。朕会命令陇右任得恭,出动西夏军,也于四月一日,北上讨伐鞑靼。
否则,朕会从此断了新金之援!”
赵愭道:“牧族习性,二月母马受孕,四月幼驹降生,五月剪取羊毛。
另,每毁草地十库存,便会烧去三头牛犊和五只羊羔的饲料。
四月发兵,讨伐鞑靼,烧其草场,剿其子民,鞑靼必将损失惨重。
如此情形下,鞑靼人必然无暇助金作战。
到时候,朕会派你去陕西,朕希望五月的时候,就能听到你为朕光复长安的消息。”
楼忘臣激动万分,连忙跪地,恭声道:“官家英明,臣愿为官家效死!”
……
那些成熟匠人虽然被金人掳走了,但是宋国这边有杨沅之前送到京城的图纸,召集了京城地区擅长火器制造的匠人,也能依样画葫芦。
已经见识到了火器之利,大宋这边自然是要把它用起来的。
只不过,且不说仓促制造,缺少熟练工人和熟练流程。
而且热武器远比冷兵器娇贵,所以制造出来的武器故障频发。
而且,他们有杨沅送交京城的早期的火器版本图纸,却没有一系列的使用操典和注意事项。
这个年代,没有多少士兵识字,甚至很多大将也不识字。
这些制造和使用环节的注意事项、操作流程,都需要大匠们言传身授,手把手的教。
可是,现在这一环节缺失了。
杨沅的两支王牌军疯魔军和火器营,也因为和杨沅的关系过于密切,属于杨沅的绝对心腹,遭到了冷处理。
其中疯魔军被划为厢军,守叙州城去了。
甘泉的火器营原本就是潼川府路各团练兵中抽调出来的,现在也打散还回了团练中去。
当然,如果这些人可用,赵愭派出的将领们也未必就短视到这种地步。
如果怕掌控不住,把将领和军官都撤换了就行了,完全不必把所有的兵也都处理掉。
当初岳飞的兵就是这么处理的。
只要把将领和军官来个大换血,普通士卒们拿去充入步军、马军、殿前司这样三衙禁军的要害部队,皇帝都不担心。
问题在于,他们没钱。
或者说,他们舍不得拿出这么多钱,去供养这样两支吞金兽般的精锐部队。
反正疯魔兵和火器营加起来一共也不到六千人。
区区六千人,何足为虑。
其实在本来的历史上,辛弃疾归宋,任职于地方后,曾经创建过一支飞虎军。
这支飞虎军,和现在杨沅所建的疯魔军非常相似。
他也是征募了一群亡命之徒,以严苛军纪约束,以丰厚的犒赏激励,打造出了一支不到两千人的兵马。
这两千人的兵马,史载“费钜万计”,“竭一路民力”以养之。
当时也是朝廷不可能拿出这么多钱来养兵,“及辛弃疾之来,办置飞虎一军,欲自行赡养,多方理财,取办酒课,乃始献议于朝,悉从官卖。”
当时辛弃疾所用的办法,就是朝廷按正常军队的供给拨款,缺口他自己解决。
因为这支部队是他用来围剿湖匪山贼、保障地方平安的,所以向当地士绅募了款。
他又军队经商,开建筑队、开酒楼等,把赚来的钱投入这支军队的建设。
效果自是显著的,这支飞虎军后来几乎在南宋一半的国土上活跃过,十战九胜。
这就有点像明朝的白杆军了,到处负责灭火,名声在外。
而且,虽然仅仅是一支不到两千人的兵马,却不仅战功赫赫。
飞虎军的一些老兵因为升迁调转等缘故,进入其他军队后,还因此派生出了一些继承了飞虎军的作战风格和作战能力的军队。
飞虎军因此成了提振大宋军队战力的“火种”。
杨沅养着的疯魔军、火器营,这两支一共不到六千人的军队,军费开支相当于三四万人的普通军队。
这里边的巨大军费差额,以前全是杨沅自行解决的。
现在谁来负责这么大的军费缺口?
就算负担的起,我拿这钱养三四万大军不香吗?
为啥只养六千人。
人家已经是这样的待遇,想大幅削减军费,却还让人家做着以前的事情,那也是行不通的。
就算普通的官兵也很容易激起哗变,更何况这两支军队作风本就有点“疯癫”。
所以只能一劳永逸,一个打散了,一个全员“转业”。
这一来,他们连能够熟练使用新式火器的兵也没有了。
他们倒是获得了杨沅这边已经制造完成的大批火器。
但他们却只能按照图纸,找一批有突火枪使用经验的老兵“传帮带”的教授新兵使用。
他们不知道的是,甘泉所领的两千五百多名火器兵,散归川中各部团练后,便也如一颗颗火种,撒了开去。
杨沅是在去年八月份收到停战命令的,当时沈虚中就已奉诏先行一步,赶往潼川府路接掌经略安抚使,和杨沅来了个无缝衔接。
从那时起,新式火器的使用,就在军中开始普及。
而这恰恰是以前杨沅全力避免的。
他深知,这个时代的火器还不能取代冷兵器,而且士兵们也不仅仅是换了手中一件武器。
原来你给他一杆长矛,现在你给他一杆竹枪,使用方法、训练方式、作战方式、保养方式都没有太大变化。
可是从冷兵器到热兵器,带来的是所有流程所有环节的调整。
这也是当初杨沅不动正规军,宁愿从团练兵中招募那些具备了一定的纪律性,但其他方面全未定型的新兵,来使用火器的原因。
现在……,经过半年多的训练,军中将领们以为他们已经拥有了在杨沅手中大放异采的火器运用技术。
但……也只是他们自己以为而已。
……
四月一日,西夏兵马奉诏,北击鞑靼,牵制鞑靼兵入陕。
时寒、郭棣、温泫臣、楼忘臣等旧派、新派武将们则奉诏统兵出了箭筈岭。
他们兵分四路,杀向德顺州、平凉府、陇州、凤翔。
陕西战事结束半年以后,战火再燃。
四路兵马初战大捷,攻城掠地,势如破竹。
他们攻打的地区,都是先前被杨沅三路大军攻打过的地方。
当时三路大军过处,对该地已经造成了各个方面的破坏。
而衔尾而来的鞑靼兵又破坏了一遭。
或许是因为这些缘故,使得驻守当地的金军士气低迷,所以宋国四路大军进展顺利。
除了凤翔等几块硬骨头久啃不下,仅仅两个月,宋军便连下十九城。
捷报雪片儿似的传入临安城,刚刚亲政的小皇帝意气风发。
六月中旬,江南进入了梅雨季节,十天里倒有七天雨水连绵。
赵愭的心情,也像这阴雨连绵的天气一样充满阴霾。
因为他一个月光复长安的愿望没有实现,凤翔依旧死死横亘在宋国大军扑向长安的必经之路上。
而较之江南来说气候干旱的陕西,此时同样进入了雨季。
这个消息传到临安,赵愭大发雷霆。
主管侍卫步军司公事楼忘臣劝解道:“官家,那就由临安军器监负责研发就是了。
之前,潼川路经略安抚使不是把火器和火药制造图纸都送来过京城吗?”
“对对对,有了图纸,没有精于此道的匠人,也就只是稍慢了一些。”
赵愭松了口气,马上吩咐道:“立刻集中临安附近三百里内各军器监精熟匠人,都到临安军器监,一起研发火器。”
小皇帝的旨意迅速颁布了下去。
赵愭重重地坐在御椅上,捏了捏有些胀痛的眉心。
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他第一时间就怀疑是杨沅不甘心大权旁落,所以主导了这一切。
但是随后鄂州方面就把详细经过呈报了临安。
现场遗下的金人尸体,足以证明,这的确是金国人的手段。
可恶啊!
西夏人在我大宋的火器上吃了大亏,金人在陕西多处城池是被我大宋的重炮轰开的,金人岂能不重视火器技术?
他们自然会不计代价也要拿到它,朕怎会如此大意!
楼忘臣瞟了赵愭一眼,恭声道:“消息说,金人以商贩、码头力夫、乘船经过的出家人等各种身分,在匠人们乘上官船,准备东行的时候,对押送官兵发动了袭击。”
楼忘臣顿了一顿,道:“官家,鄂州地面上,竟然同时出动了这么多的金国奸细,身份形形色色,鄂州驻扎御前诸军都统制李道,他难辞其咎啊!”
“不错,在李道的地盘上,出了这么大的事,他李道是干什么吃的?”
赵愭目光一厉,新仇旧恨同时涌上心头。
“传旨,李道治理地方不力,致使金国奸细肆虐,掳走诸多匠人,夺其中侍大夫、武胜军承宣使,鄂州御前诸军统制之职,改任为……荆湖北路副总管。
荆湖北路副总管,比鄂州一路的都统制官要大。
可是,当官当副,吃菜吃素。
这就是袜子变手套,位置上升了,用处却变小了。
和他把杨沅封为川陕暨陇右宣抚使一样,一种明升暗降的手段。
楼忘臣一喜:“官家,那鄂州都统制一职……”
赵愭微微一顿,道:“由鄂州副都统制权代其职吧。”
赵愭看了楼忘臣一眼,敲打他道:“你资历太浅,而且没有带过兵、没有打过仗,骤然得此高位,没有人会服气的。”
楼忘臣心中失望,却谦逊地低头道:“是,臣只是着急壮大忠于官家一人的力量。这朝野中,对官家您不以为然的,终究还是太多。”
“慢慢来,朕不是不懂隐忍的人。”
赵愭冷笑一声,转向楼忘臣,神色缓和了许多。
“朕已派人通知新金,务必于四月一日对鞑靼人发起攻击。朕会命令陇右任得恭,出动西夏军,也于四月一日,北上讨伐鞑靼。
否则,朕会从此断了新金之援!”
赵愭道:“牧族习性,二月母马受孕,四月幼驹降生,五月剪取羊毛。
另,每毁草地十库存,便会烧去三头牛犊和五只羊羔的饲料。
四月发兵,讨伐鞑靼,烧其草场,剿其子民,鞑靼必将损失惨重。
如此情形下,鞑靼人必然无暇助金作战。
到时候,朕会派你去陕西,朕希望五月的时候,就能听到你为朕光复长安的消息。”
楼忘臣激动万分,连忙跪地,恭声道:“官家英明,臣愿为官家效死!”
……
那些成熟匠人虽然被金人掳走了,但是宋国这边有杨沅之前送到京城的图纸,召集了京城地区擅长火器制造的匠人,也能依样画葫芦。
已经见识到了火器之利,大宋这边自然是要把它用起来的。
只不过,且不说仓促制造,缺少熟练工人和熟练流程。
而且热武器远比冷兵器娇贵,所以制造出来的武器故障频发。
而且,他们有杨沅送交京城的早期的火器版本图纸,却没有一系列的使用操典和注意事项。
这个年代,没有多少士兵识字,甚至很多大将也不识字。
这些制造和使用环节的注意事项、操作流程,都需要大匠们言传身授,手把手的教。
可是,现在这一环节缺失了。
杨沅的两支王牌军疯魔军和火器营,也因为和杨沅的关系过于密切,属于杨沅的绝对心腹,遭到了冷处理。
其中疯魔军被划为厢军,守叙州城去了。
甘泉的火器营原本就是潼川府路各团练兵中抽调出来的,现在也打散还回了团练中去。
当然,如果这些人可用,赵愭派出的将领们也未必就短视到这种地步。
如果怕掌控不住,把将领和军官都撤换了就行了,完全不必把所有的兵也都处理掉。
当初岳飞的兵就是这么处理的。
只要把将领和军官来个大换血,普通士卒们拿去充入步军、马军、殿前司这样三衙禁军的要害部队,皇帝都不担心。
问题在于,他们没钱。
或者说,他们舍不得拿出这么多钱,去供养这样两支吞金兽般的精锐部队。
反正疯魔兵和火器营加起来一共也不到六千人。
区区六千人,何足为虑。
其实在本来的历史上,辛弃疾归宋,任职于地方后,曾经创建过一支飞虎军。
这支飞虎军,和现在杨沅所建的疯魔军非常相似。
他也是征募了一群亡命之徒,以严苛军纪约束,以丰厚的犒赏激励,打造出了一支不到两千人的兵马。
这两千人的兵马,史载“费钜万计”,“竭一路民力”以养之。
当时也是朝廷不可能拿出这么多钱来养兵,“及辛弃疾之来,办置飞虎一军,欲自行赡养,多方理财,取办酒课,乃始献议于朝,悉从官卖。”
当时辛弃疾所用的办法,就是朝廷按正常军队的供给拨款,缺口他自己解决。
因为这支部队是他用来围剿湖匪山贼、保障地方平安的,所以向当地士绅募了款。
他又军队经商,开建筑队、开酒楼等,把赚来的钱投入这支军队的建设。
效果自是显著的,这支飞虎军后来几乎在南宋一半的国土上活跃过,十战九胜。
这就有点像明朝的白杆军了,到处负责灭火,名声在外。
而且,虽然仅仅是一支不到两千人的兵马,却不仅战功赫赫。
飞虎军的一些老兵因为升迁调转等缘故,进入其他军队后,还因此派生出了一些继承了飞虎军的作战风格和作战能力的军队。
飞虎军因此成了提振大宋军队战力的“火种”。
杨沅养着的疯魔军、火器营,这两支一共不到六千人的军队,军费开支相当于三四万人的普通军队。
这里边的巨大军费差额,以前全是杨沅自行解决的。
现在谁来负责这么大的军费缺口?
就算负担的起,我拿这钱养三四万大军不香吗?
为啥只养六千人。
人家已经是这样的待遇,想大幅削减军费,却还让人家做着以前的事情,那也是行不通的。
就算普通的官兵也很容易激起哗变,更何况这两支军队作风本就有点“疯癫”。
所以只能一劳永逸,一个打散了,一个全员“转业”。
这一来,他们连能够熟练使用新式火器的兵也没有了。
他们倒是获得了杨沅这边已经制造完成的大批火器。
但他们却只能按照图纸,找一批有突火枪使用经验的老兵“传帮带”的教授新兵使用。
他们不知道的是,甘泉所领的两千五百多名火器兵,散归川中各部团练后,便也如一颗颗火种,撒了开去。
杨沅是在去年八月份收到停战命令的,当时沈虚中就已奉诏先行一步,赶往潼川府路接掌经略安抚使,和杨沅来了个无缝衔接。
从那时起,新式火器的使用,就在军中开始普及。
而这恰恰是以前杨沅全力避免的。
他深知,这个时代的火器还不能取代冷兵器,而且士兵们也不仅仅是换了手中一件武器。
原来你给他一杆长矛,现在你给他一杆竹枪,使用方法、训练方式、作战方式、保养方式都没有太大变化。
可是从冷兵器到热兵器,带来的是所有流程所有环节的调整。
这也是当初杨沅不动正规军,宁愿从团练兵中招募那些具备了一定的纪律性,但其他方面全未定型的新兵,来使用火器的原因。
现在……,经过半年多的训练,军中将领们以为他们已经拥有了在杨沅手中大放异采的火器运用技术。
但……也只是他们自己以为而已。
……
四月一日,西夏兵马奉诏,北击鞑靼,牵制鞑靼兵入陕。
时寒、郭棣、温泫臣、楼忘臣等旧派、新派武将们则奉诏统兵出了箭筈岭。
他们兵分四路,杀向德顺州、平凉府、陇州、凤翔。
陕西战事结束半年以后,战火再燃。
四路兵马初战大捷,攻城掠地,势如破竹。
他们攻打的地区,都是先前被杨沅三路大军攻打过的地方。
当时三路大军过处,对该地已经造成了各个方面的破坏。
而衔尾而来的鞑靼兵又破坏了一遭。
或许是因为这些缘故,使得驻守当地的金军士气低迷,所以宋国四路大军进展顺利。
除了凤翔等几块硬骨头久啃不下,仅仅两个月,宋军便连下十九城。
捷报雪片儿似的传入临安城,刚刚亲政的小皇帝意气风发。
六月中旬,江南进入了梅雨季节,十天里倒有七天雨水连绵。
赵愭的心情,也像这阴雨连绵的天气一样充满阴霾。
因为他一个月光复长安的愿望没有实现,凤翔依旧死死横亘在宋国大军扑向长安的必经之路上。
而较之江南来说气候干旱的陕西,此时同样进入了雨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