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栓动步枪的生产确实简单,也更节省用料。”
朱涵拿起了肖小元的三八式,比划着讲解:
“步枪最关键的三个东西。”
“枪管,闭锁结构,击发结构。”
“跟栓动步枪相比,半自动击发结构虽然变化不小但可以接受。”
“枪管都是一样的。”
“有着更复杂的枪机、机匣,还多了一个导气管、复进簧。”
“加工确实更难,用料也确实更多。”
“但是……”
众人就等着这个但是呢。
谁都知道半自动步枪更好。
尤其是这段时间,五六半都被八路们用出花来了。
单就说最早发现的三人一组射击。
人家机枪为了打得准,也得三连发点射。
他们三个人每个人一发,还是三个人分别瞄准的。
跟机枪一样,却比机枪更准。
反正机枪也得正副射手两个人,要是加上弹药手就三个了。
三人的步枪小组也没显得多臃肿。
配合好的,分别上弹,那射出去的子弹就没断过。
需要时对一个点压制。
不需要的时候,三人分开三面包抄。
就问敌人你怕不怕?
这还只是最初级的用法。
要不战士们咋说五六半比机枪还好用呢。
但赵思哲说的也没错。
现实情况在这摆着,造不出来或者产量低,再好的武器也只有盼着的份。
不实用啊。
所以他们恨不得直接把朱涵按地上,别铺垫了,赶紧说后面的!
朱涵表示:我就喜欢看你们看我不爽还无可奈何的样子。
“你有算上不同生产线的速度差吗?”
这下轮到赵思哲懵了。
他在米国实习的时候,是在勃朗宁枪械制造厂实习的。
虽然那里可以说是世界上超一流的军械厂。
但再厉害,也脱离不了它是一个公司的事实。
他们的生产线是要跟订单配套的,从来都是要多少枪就生产多少零件。
像现在石头桥村兵工厂这种所有生产线都马力全开的情况,他还真没啥概念。
“我们的枪机,是靠铣工们根据尺寸铣削出来的。”
“我们的枪管,是靠工人们用手摇膛线机刻出来的。”
“哦,膛线就是来福线,别看叫这倒霉名字,其实跟镗床没啥关系。”
“而在工人们切出一个枪机、刻出一个枪管的时候,钢管生产线上已经生产出来了几十甚至几百根钢管。”
“弹簧生产线也挤出了几十根复进簧。”
“组装枪械的活,就直接让负责保卫的战士们干了。”
“既然制约我们的是枪机和枪管的生产速度,为什么我们不在同样的时间里搞更好的步枪呢?”
好了,这下指战员们舒服了。
要不咋说朱涵是宝贝呢。
咱还在小家子气一点点扣用料的时候,人家已经在研究更高维度——时间的问题了。
“但是用料也确实得扣。”
朱涵像是知道众人的想法似的。
“只不过你没扣对地方。”
“真正需要算计用料的地方是……”
此时,朱涵已经领着大家来到了一个硕大的仓库面前。
掏出钥匙,打开了仓库的大门。
随着快两人高的木门被缓缓推开。
里面的场景一点点映入眼帘……
“子弹。”
子弹!
整整齐齐,摞得像山一样的子弹箱,每一箱都装着满满的子弹。
“我滴个天爷啊!”
“谁快抽我一巴掌,看看是不是在做梦。”
“我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子弹。”
“乖乖,你是把鬼子皇宫给抢了吗?”
看着几乎要被弹药堆满的仓库,在场众人大脑已经短路了。
在此之前,如果有人说这里存了二三十箱,他们所有人会非常高兴。
但如果听说这里放着四五十箱子弹,这些指战员大概率会把报信的人踹出去。
吹牛也不知道吹得合理点,把人当傻子吗?
毕竟对于现在的八路来说,一个正规团所有子弹加在一起也未必能装满5个箱子。
而现在摆在他们眼前的,绝不下于1000箱。
刘老总颤抖着双手强迫着自己一点点挪到跟前。
看着井然有序却又密密麻麻地躺在包装里的子弹,怔怔出神。
“你是怎么做到的?”
这下赵思哲再也没有了刚才的傲气。
此时的他终于也跟其他人一样,大脑一片空白。
他无论如何也想不明白,朱涵是怎么用那一丁点原材料生产出这么多子弹的。
“原本,我用的是覆铜钢。”
朱涵看着目瞪口呆的众人,继续他的硬核科普。
“铜是个好东西,红铜(又名紫铜)——也就是纯铜,甚至本身就是金属润滑剂,可惜他太软了。”
“想要制成弹壳必须往里面混入锌做成黄铜,从而增加它的硬度。”
“而覆铜钢就是要用红铜作为防锈层和金属润滑剂。”
“以三八式用的有板弹为基准,一颗大约含有11.5克的黄铜。”
“按95%铜、5%锌算,一颗有板弹最多能提炼出不到11克红铜。”
“而搞一颗内部代号M43弹的钢短弹,按照10%覆铜量,弹头、弹壳总共需要用掉0.9克红铜。”
“这样还是太浪费了,搞不出多少弹。”
在场的指战员们都已经麻木了。
一颗鬼子弹能换12颗钢短弹这叫少。
是我的数学老师该枪毙,还是得让咱们语文老师打一架?
而陈旅长则在旁边表示情绪稳定。
看到了吧?
这就是朱氏特有的神奇算学。
“好在随着咱们的发展,钢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钢铁的产量越大,对于焦炭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
“焦炭的产量越多,它的副产品煤焦油也与日俱增。”
就在众人被一大堆没接触过的名词绕得云里雾里的时候,朱涵终于说了结果。
“所以我让化工厂以煤焦油为原料,生产酚醛树脂。”
“以酚醛树脂为基料,制作防锈润滑漆进而制作涂漆钢。”
“这样最费铜的弹壳可以直接用涂漆钢制作,完全不需要消耗宝贵的铜资源。”
“于是,一颗涂漆钢壳的M43弹,理论用铜量便来到了0.08克(10%弹头被甲,10%覆铜),终于达到了令我接受的程度。”
“多少!???”×N
悟了!众人悟了!
感情不是朱涵故意说话气人。
人家是怕咱兴奋过度噶过去。
按他这么算岂不是一颗鬼子子弹能换150多颗钢短弹?
就往少了说,换他个130颗吧!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15600发钢短弹干死一个鬼子是赚的!
是赚的!
是赚的!
特娘的,打了这么多年仗,头一次知道子弹的买卖还能这么做。
“这里是一百三十六万发子弹,大部分是近一个半月生产的。”
“随着大型辊压机和冲压机的投入,前段时间又有两条生产线建成,目前已有8条子弹生产线投产。”
“按每天12生产小时计算,每条生产线一天能生产约5000发子弹,产量虽然少但总比没有强……”
“好,好,好……”
此时已经老泪纵横的刘老总完全没有了平常的气定神闲。
他怎能不激动?
要知道,八路军刚刚入晋就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平型关大捷。
而作为当时八路军主力和实力最强的115师,开打前全师上下弹药加在一起也不过二十来万发。
牺牲的烈士们啊,你们看到了吗?
咱八路熬出头了!
“这些子弹防锈吗?耐腐蚀吗?易于长期保存吗?”
赵思涵依旧不死心。
而这次,都不用朱涵开口,朱涵的警卫员李大有直接回答了他。
“没问题的赵思涵同志。”
“朱厂长从第一批子弹开始,每天都会拿出一部分在极端环境下进行测试。”
“事实证明,这些钢壳弹在潮湿环境下的储存时间虽然比铜壳弹短了一点,但都在可接受范围,保养得当的话完全能够满足长期储存的要求。”
这已经是衡量一款弹药好坏的最后一块拼图了。
赵思涵勉力地点了点头:“看来你确实搞出了一种可用的弹药。”
其实自始至终他都没有什么坏心思。
只不过是朱涵的计划太激进,让他完全无法接受而已。
“那枪呢?就算子弹有这么大的产量,你能造出多少枪?战士们什么时候才能用上这款枪?”
“目前,月产量300支……”
朱涵拿起了肖小元的三八式,比划着讲解:
“步枪最关键的三个东西。”
“枪管,闭锁结构,击发结构。”
“跟栓动步枪相比,半自动击发结构虽然变化不小但可以接受。”
“枪管都是一样的。”
“有着更复杂的枪机、机匣,还多了一个导气管、复进簧。”
“加工确实更难,用料也确实更多。”
“但是……”
众人就等着这个但是呢。
谁都知道半自动步枪更好。
尤其是这段时间,五六半都被八路们用出花来了。
单就说最早发现的三人一组射击。
人家机枪为了打得准,也得三连发点射。
他们三个人每个人一发,还是三个人分别瞄准的。
跟机枪一样,却比机枪更准。
反正机枪也得正副射手两个人,要是加上弹药手就三个了。
三人的步枪小组也没显得多臃肿。
配合好的,分别上弹,那射出去的子弹就没断过。
需要时对一个点压制。
不需要的时候,三人分开三面包抄。
就问敌人你怕不怕?
这还只是最初级的用法。
要不战士们咋说五六半比机枪还好用呢。
但赵思哲说的也没错。
现实情况在这摆着,造不出来或者产量低,再好的武器也只有盼着的份。
不实用啊。
所以他们恨不得直接把朱涵按地上,别铺垫了,赶紧说后面的!
朱涵表示:我就喜欢看你们看我不爽还无可奈何的样子。
“你有算上不同生产线的速度差吗?”
这下轮到赵思哲懵了。
他在米国实习的时候,是在勃朗宁枪械制造厂实习的。
虽然那里可以说是世界上超一流的军械厂。
但再厉害,也脱离不了它是一个公司的事实。
他们的生产线是要跟订单配套的,从来都是要多少枪就生产多少零件。
像现在石头桥村兵工厂这种所有生产线都马力全开的情况,他还真没啥概念。
“我们的枪机,是靠铣工们根据尺寸铣削出来的。”
“我们的枪管,是靠工人们用手摇膛线机刻出来的。”
“哦,膛线就是来福线,别看叫这倒霉名字,其实跟镗床没啥关系。”
“而在工人们切出一个枪机、刻出一个枪管的时候,钢管生产线上已经生产出来了几十甚至几百根钢管。”
“弹簧生产线也挤出了几十根复进簧。”
“组装枪械的活,就直接让负责保卫的战士们干了。”
“既然制约我们的是枪机和枪管的生产速度,为什么我们不在同样的时间里搞更好的步枪呢?”
好了,这下指战员们舒服了。
要不咋说朱涵是宝贝呢。
咱还在小家子气一点点扣用料的时候,人家已经在研究更高维度——时间的问题了。
“但是用料也确实得扣。”
朱涵像是知道众人的想法似的。
“只不过你没扣对地方。”
“真正需要算计用料的地方是……”
此时,朱涵已经领着大家来到了一个硕大的仓库面前。
掏出钥匙,打开了仓库的大门。
随着快两人高的木门被缓缓推开。
里面的场景一点点映入眼帘……
“子弹。”
子弹!
整整齐齐,摞得像山一样的子弹箱,每一箱都装着满满的子弹。
“我滴个天爷啊!”
“谁快抽我一巴掌,看看是不是在做梦。”
“我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子弹。”
“乖乖,你是把鬼子皇宫给抢了吗?”
看着几乎要被弹药堆满的仓库,在场众人大脑已经短路了。
在此之前,如果有人说这里存了二三十箱,他们所有人会非常高兴。
但如果听说这里放着四五十箱子弹,这些指战员大概率会把报信的人踹出去。
吹牛也不知道吹得合理点,把人当傻子吗?
毕竟对于现在的八路来说,一个正规团所有子弹加在一起也未必能装满5个箱子。
而现在摆在他们眼前的,绝不下于1000箱。
刘老总颤抖着双手强迫着自己一点点挪到跟前。
看着井然有序却又密密麻麻地躺在包装里的子弹,怔怔出神。
“你是怎么做到的?”
这下赵思哲再也没有了刚才的傲气。
此时的他终于也跟其他人一样,大脑一片空白。
他无论如何也想不明白,朱涵是怎么用那一丁点原材料生产出这么多子弹的。
“原本,我用的是覆铜钢。”
朱涵看着目瞪口呆的众人,继续他的硬核科普。
“铜是个好东西,红铜(又名紫铜)——也就是纯铜,甚至本身就是金属润滑剂,可惜他太软了。”
“想要制成弹壳必须往里面混入锌做成黄铜,从而增加它的硬度。”
“而覆铜钢就是要用红铜作为防锈层和金属润滑剂。”
“以三八式用的有板弹为基准,一颗大约含有11.5克的黄铜。”
“按95%铜、5%锌算,一颗有板弹最多能提炼出不到11克红铜。”
“而搞一颗内部代号M43弹的钢短弹,按照10%覆铜量,弹头、弹壳总共需要用掉0.9克红铜。”
“这样还是太浪费了,搞不出多少弹。”
在场的指战员们都已经麻木了。
一颗鬼子弹能换12颗钢短弹这叫少。
是我的数学老师该枪毙,还是得让咱们语文老师打一架?
而陈旅长则在旁边表示情绪稳定。
看到了吧?
这就是朱氏特有的神奇算学。
“好在随着咱们的发展,钢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钢铁的产量越大,对于焦炭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
“焦炭的产量越多,它的副产品煤焦油也与日俱增。”
就在众人被一大堆没接触过的名词绕得云里雾里的时候,朱涵终于说了结果。
“所以我让化工厂以煤焦油为原料,生产酚醛树脂。”
“以酚醛树脂为基料,制作防锈润滑漆进而制作涂漆钢。”
“这样最费铜的弹壳可以直接用涂漆钢制作,完全不需要消耗宝贵的铜资源。”
“于是,一颗涂漆钢壳的M43弹,理论用铜量便来到了0.08克(10%弹头被甲,10%覆铜),终于达到了令我接受的程度。”
“多少!???”×N
悟了!众人悟了!
感情不是朱涵故意说话气人。
人家是怕咱兴奋过度噶过去。
按他这么算岂不是一颗鬼子子弹能换150多颗钢短弹?
就往少了说,换他个130颗吧!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15600发钢短弹干死一个鬼子是赚的!
是赚的!
是赚的!
特娘的,打了这么多年仗,头一次知道子弹的买卖还能这么做。
“这里是一百三十六万发子弹,大部分是近一个半月生产的。”
“随着大型辊压机和冲压机的投入,前段时间又有两条生产线建成,目前已有8条子弹生产线投产。”
“按每天12生产小时计算,每条生产线一天能生产约5000发子弹,产量虽然少但总比没有强……”
“好,好,好……”
此时已经老泪纵横的刘老总完全没有了平常的气定神闲。
他怎能不激动?
要知道,八路军刚刚入晋就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平型关大捷。
而作为当时八路军主力和实力最强的115师,开打前全师上下弹药加在一起也不过二十来万发。
牺牲的烈士们啊,你们看到了吗?
咱八路熬出头了!
“这些子弹防锈吗?耐腐蚀吗?易于长期保存吗?”
赵思涵依旧不死心。
而这次,都不用朱涵开口,朱涵的警卫员李大有直接回答了他。
“没问题的赵思涵同志。”
“朱厂长从第一批子弹开始,每天都会拿出一部分在极端环境下进行测试。”
“事实证明,这些钢壳弹在潮湿环境下的储存时间虽然比铜壳弹短了一点,但都在可接受范围,保养得当的话完全能够满足长期储存的要求。”
这已经是衡量一款弹药好坏的最后一块拼图了。
赵思涵勉力地点了点头:“看来你确实搞出了一种可用的弹药。”
其实自始至终他都没有什么坏心思。
只不过是朱涵的计划太激进,让他完全无法接受而已。
“那枪呢?就算子弹有这么大的产量,你能造出多少枪?战士们什么时候才能用上这款枪?”
“目前,月产量300支……”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带着图书馆去抗日,带着图书馆去抗日最新章节,带着图书馆去抗日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带着图书馆去抗日,带着图书馆去抗日最新章节,带着图书馆去抗日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