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宣政殿即将变成菜市场时,导演了今天这一幕的长孙无忌终于忍不住走到台前。
他略显做作的正了正衣冠,就像是临上场表演前的准备工作。
随后他便开口对李恪说道:“吴王,你的言论未免太过强词夺理,凶手的兵器的确就是从工坊拿到手的,这是不争的事实。”
“如果那些凶手们手里拿的不是特制的钢制武器,他们未必能够不费吹灰之力杀死十三名大理寺官差,并且从容逃离现场。”
“倘若......”
长孙无忌正要说出自己的结论,却被李恪突然之间打断。
“等一下!”
李恪也不等长孙无忌表示不满,便马上接话说道:“赵国公此言差矣,据我所知目前大理寺还没有查清楚凶手究竟有几人,你又怎么知道他们的人数就比官差的人数少呢?”
“另外,无论一个人手里拿着的武器是什么,决定战斗力强弱的始终是这个人自身,就比如赵国公你手里有一把钢刀,就能保证赢我这个手无寸铁的人了吗?”
早就知道今天朝会,长孙无忌要处处针对自己。
所以李恪也一点没给对方面子,两个人针尖对麦芒,丝毫不做退让。
这一幕被那些保持中立或是倾向于李恪这边的大臣们看在眼里,心中渐渐的也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
某种潜移默化的改变,正在这些人的身上悄然发生着,尽管今时今日他们还无法影响什么,却对日后李恪在朝堂之上的话语权,奠定了不小的扎实基础。
是问还能有第二个人,可以当着皇上和百官的面,去跟长孙无忌据理力争,不落下风吗?
原本长孙无忌是精心准备好了一套说辞,自信能够让李恪百口莫辩,彻底在李世民的眼中失去原本的信任。
可直到现在他才发现,这小子远远没有那么容易对付,是自己始终都小瞧了李恪。
“父皇,姑且不论三弟在这件事上有多少过错,但万万不能再继续炼钢了,这可是彻头彻尾的祸根啊。”
“虽然那些钢制武器非常锋利,对装备我军大有价值,但一个不小心就会流落出去,造成无穷后患,而三弟也未能保管好它们,倒不如还是就此终止吧。”
李承乾适时地站了出来,他主张工坊一切的生产工作。
李世民示意李承乾可以继续说下去,他要听听太子究竟有什么高见。
谁知李承乾紧咬李恪不放,“三弟,如今工坊已被父皇下令查封,可我却听说工坊内部至今依然在继续炼钢,你这是没有把父皇的皇命放在眼里吗?”
“查封还是不让人随意进出,可没有说里面不准许炼钢啊,之前父皇交给我一份清单,必须要在规定期限内将那些兵器足额的上交。”
“因此我丝毫不敢耽搁日子,这样做不也是在执行父皇的皇命吗?”
李恪三言两语,直接将李承乾的质问给怼了回去。
之后的时间里,大臣们继续对李恪大肆谴责,连魏王一党的大臣们也纷纷加入进来,他们今天是铁了心要让李恪栽在这件事上。
李泰自从上次文学馆被投毒事件之后,就变得异常低调,像今天这样热闹的场合,他更是沉默不语,深怕自己被卷进去说不清楚。
不过他还是维持了表面上和太子合作的关系,默认手底下的官员去攻击李恪,不过只是做些样子,实际上他哪头都不愿意得罪。
到了这个时候,李世民也差不多将朝中局势给看清楚了,今天这些大臣们是不打算放过吴王的,所以他也必须给出一个能令大多数人满意的决定。
其实李世民知道,整件事跟李恪没有什么关系,是有人故意在给李恪使绊子,借口打压而已。
“罢了,你们都冷静冷静。”
李世民高声说道。
皇帝终于开口,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太子党们也很识趣地迅速收敛,等待着聆听皇上的训示。
只见李世民看向李恪说:“吴王,今日你也看到了,大臣们对你炼钢这件事深感担忧,他们所提到的隐患朕也赞同,因此从今日开始炼钢就先停了吧。”
“朕原本要对你委以重任,但出了这么一档子事,你是有责任的。”
李恪坦然地说道:“父皇说的是,儿臣甘愿受罚。”
他的审时度势,乖巧听话,让李世民心中有些不是滋味,眼看着长孙无忌等人恶意刁难攻击李恪,他身为一国之君却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有时候真相是真相,大局是大局,身为皇帝并不是一定要以真相为准作出决断。
在顿了顿之后,李世民问李恪:“朕听说你很喜欢安州的生活,还在那里豪置田产?”
李恪回答:“父皇赐给儿臣的封地,儿臣自然想要用心经营,在安州扎根下来,与当地百姓一到生活,也是儿臣的一个夙愿。”
“这么说来你早就希望回封地去了?”
“儿臣愿意回去。”
李世民之所以要这么问,是因为早些时候长孙皇后已经告诉过他关于李恪的想法。
原本李世民是打算给李恪一个更大的职权,让他专职负责炼钢的事务,将那些炼造出来的武器装备整支玄甲军。
但现在的情形,已经不允许他这样去做,于是一个决定在他心中酝酿了很久。
“吴王,既然如此,等此间事了你就回你的封地吧,朕让你如愿以偿。”
一听李世民要让李恪回封地,有人马上站出来表示了反对。
“父皇,不可啊!”
李承乾颇为激动地上前,劝谏李世民说:“父皇,不能让三弟回安州。”
李世民皱了皱眉,对太子的冒失有些生气。
“太子,你究竟想要说什么?让你皇弟回自己的封地去,到底有什么不可?”
李承乾想了想说:“父皇,三弟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让他待在安州无所事事,整天游山玩水,吟风弄月,这不光荒废了他的一身才华,也是朝廷的损失呐!”
众位大臣听到太子这样夸赞吴王,纷纷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
他略显做作的正了正衣冠,就像是临上场表演前的准备工作。
随后他便开口对李恪说道:“吴王,你的言论未免太过强词夺理,凶手的兵器的确就是从工坊拿到手的,这是不争的事实。”
“如果那些凶手们手里拿的不是特制的钢制武器,他们未必能够不费吹灰之力杀死十三名大理寺官差,并且从容逃离现场。”
“倘若......”
长孙无忌正要说出自己的结论,却被李恪突然之间打断。
“等一下!”
李恪也不等长孙无忌表示不满,便马上接话说道:“赵国公此言差矣,据我所知目前大理寺还没有查清楚凶手究竟有几人,你又怎么知道他们的人数就比官差的人数少呢?”
“另外,无论一个人手里拿着的武器是什么,决定战斗力强弱的始终是这个人自身,就比如赵国公你手里有一把钢刀,就能保证赢我这个手无寸铁的人了吗?”
早就知道今天朝会,长孙无忌要处处针对自己。
所以李恪也一点没给对方面子,两个人针尖对麦芒,丝毫不做退让。
这一幕被那些保持中立或是倾向于李恪这边的大臣们看在眼里,心中渐渐的也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
某种潜移默化的改变,正在这些人的身上悄然发生着,尽管今时今日他们还无法影响什么,却对日后李恪在朝堂之上的话语权,奠定了不小的扎实基础。
是问还能有第二个人,可以当着皇上和百官的面,去跟长孙无忌据理力争,不落下风吗?
原本长孙无忌是精心准备好了一套说辞,自信能够让李恪百口莫辩,彻底在李世民的眼中失去原本的信任。
可直到现在他才发现,这小子远远没有那么容易对付,是自己始终都小瞧了李恪。
“父皇,姑且不论三弟在这件事上有多少过错,但万万不能再继续炼钢了,这可是彻头彻尾的祸根啊。”
“虽然那些钢制武器非常锋利,对装备我军大有价值,但一个不小心就会流落出去,造成无穷后患,而三弟也未能保管好它们,倒不如还是就此终止吧。”
李承乾适时地站了出来,他主张工坊一切的生产工作。
李世民示意李承乾可以继续说下去,他要听听太子究竟有什么高见。
谁知李承乾紧咬李恪不放,“三弟,如今工坊已被父皇下令查封,可我却听说工坊内部至今依然在继续炼钢,你这是没有把父皇的皇命放在眼里吗?”
“查封还是不让人随意进出,可没有说里面不准许炼钢啊,之前父皇交给我一份清单,必须要在规定期限内将那些兵器足额的上交。”
“因此我丝毫不敢耽搁日子,这样做不也是在执行父皇的皇命吗?”
李恪三言两语,直接将李承乾的质问给怼了回去。
之后的时间里,大臣们继续对李恪大肆谴责,连魏王一党的大臣们也纷纷加入进来,他们今天是铁了心要让李恪栽在这件事上。
李泰自从上次文学馆被投毒事件之后,就变得异常低调,像今天这样热闹的场合,他更是沉默不语,深怕自己被卷进去说不清楚。
不过他还是维持了表面上和太子合作的关系,默认手底下的官员去攻击李恪,不过只是做些样子,实际上他哪头都不愿意得罪。
到了这个时候,李世民也差不多将朝中局势给看清楚了,今天这些大臣们是不打算放过吴王的,所以他也必须给出一个能令大多数人满意的决定。
其实李世民知道,整件事跟李恪没有什么关系,是有人故意在给李恪使绊子,借口打压而已。
“罢了,你们都冷静冷静。”
李世民高声说道。
皇帝终于开口,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太子党们也很识趣地迅速收敛,等待着聆听皇上的训示。
只见李世民看向李恪说:“吴王,今日你也看到了,大臣们对你炼钢这件事深感担忧,他们所提到的隐患朕也赞同,因此从今日开始炼钢就先停了吧。”
“朕原本要对你委以重任,但出了这么一档子事,你是有责任的。”
李恪坦然地说道:“父皇说的是,儿臣甘愿受罚。”
他的审时度势,乖巧听话,让李世民心中有些不是滋味,眼看着长孙无忌等人恶意刁难攻击李恪,他身为一国之君却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有时候真相是真相,大局是大局,身为皇帝并不是一定要以真相为准作出决断。
在顿了顿之后,李世民问李恪:“朕听说你很喜欢安州的生活,还在那里豪置田产?”
李恪回答:“父皇赐给儿臣的封地,儿臣自然想要用心经营,在安州扎根下来,与当地百姓一到生活,也是儿臣的一个夙愿。”
“这么说来你早就希望回封地去了?”
“儿臣愿意回去。”
李世民之所以要这么问,是因为早些时候长孙皇后已经告诉过他关于李恪的想法。
原本李世民是打算给李恪一个更大的职权,让他专职负责炼钢的事务,将那些炼造出来的武器装备整支玄甲军。
但现在的情形,已经不允许他这样去做,于是一个决定在他心中酝酿了很久。
“吴王,既然如此,等此间事了你就回你的封地吧,朕让你如愿以偿。”
一听李世民要让李恪回封地,有人马上站出来表示了反对。
“父皇,不可啊!”
李承乾颇为激动地上前,劝谏李世民说:“父皇,不能让三弟回安州。”
李世民皱了皱眉,对太子的冒失有些生气。
“太子,你究竟想要说什么?让你皇弟回自己的封地去,到底有什么不可?”
李承乾想了想说:“父皇,三弟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让他待在安州无所事事,整天游山玩水,吟风弄月,这不光荒废了他的一身才华,也是朝廷的损失呐!”
众位大臣听到太子这样夸赞吴王,纷纷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唐:逆子,还给朕藏了多少惊喜,大唐:逆子,还给朕藏了多少惊喜最新章节,大唐:逆子,还给朕藏了多少惊喜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唐:逆子,还给朕藏了多少惊喜,大唐:逆子,还给朕藏了多少惊喜最新章节,大唐:逆子,还给朕藏了多少惊喜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