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皇后轻轻拍着痛哭失声的朱元璋背部,轻声安慰道:“重八,我们跟文忠、文正都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一家人,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
“我们这些做长辈的,不能用他们年轻时犯过的错,一而再再而三的惩罚他们。”
一想到离世的大哥、二姐这些亲人,朱元璋回忆起小时候的无助,扑在马皇后怀里哭的更加厉害了。
那时候的他举目无亲,一眼望去只有一座又一座亲人的坟头伫立在他的眼前。
人到中年的朱元璋想起那一幕幕,至今痛的无法呼吸。
“他们为什么要离开咱?为什么不带着咱一起走。”
童年的回忆是朱元璋一生都醒不过来的噩梦,马皇后抱着朱元璋,用温柔的语气说道:“有时候活着,比死亡需要更大勇气。重八你已经立下万世不朽的功绩,就不要再陷入过去的泥沼之中。”
“宽恕别人的过错,又何尝不是对自己的宽容呢?”
马皇后的话给了朱元璋很大鼓励,在他创业途中艰难万险,遇到过不少挫折。
在家里张罗的马皇后永远是他内心深处最坚实的那面盾牌,朱元璋用袖子抹干了眼泪,恢复了英雄气概。
站起身来说道:“李文忠、朱文正这两个小崽子,咱要让他们好好活着。咱越是大度,就会让天下人都知道,他们当初是多么愚蠢和可笑。”
马皇后点点头,她并不是要徇私枉法,而是朱文正和李文忠都为自己曾经犯过错,付出了代价。
一罪不二罚,过度的追究只会乱了朝廷法度,让丈夫背上千古骂名。
朱樉忐忑不安的等候在坤宁宫外,他可太了解这个最爱秋后算账的亲爹性格。
朱元璋的从轻发落,永远是暂时的,保不准你什么时候得罪他又开始重新翻旧账了。
如果不是他硬着头皮,给朱元璋挡了一次刺杀,估计自己一家已经在安徽吃上牛肉板面了。
朱樉正在胡思乱想的时候,朱元璋从坤宁宫大步走了出来。
看到朱元璋眼眶红肿,脸上挂着泪痕。
朱樉赶紧低下头随口说道:“今天风挺大的,吹的人眼睛怪疼的。”
朱元璋点点头附和道:“看来咱的沙眼又犯了,眼睛怪不舒服的。”
朱樉懒得点破这个老哭包,直奔主题说道:“那李景隆还跪在宫门口,大臣们在午门口来来往往的,李景隆跟个要饭的一样挺丢人现眼的,要不叫表哥把他领回去算了?”
朱元璋对身后捂着脸,不敢看他的黄狗儿说道:“传咱的口谕,让李文忠把这草包领回家好好管教。”
黄狗儿点头称是,露出一条指缝,小心翼翼的迈下台阶,然后小跑着离开。
朱樉低着头问道:“那朱文正写信给儿子,老在郡王府院子里转悠也怪可怜的。是不是可以让他出来活动活动。”
朱元璋顿了顿说道:“告诉他若是再有强抢民女之事,咱亲手扒了他的皮。”
一听这话,朱樉松了一口气,看来天底下只有马皇后管得了朱元璋。
他再接再厉说道:“那你看我那未来大舅子是不是该袭爵了?”
回答他的是一只大脚,直接踹在他的屁股上。
朱元璋踹完不嫌解气,破口大骂道:“滚犊子,你还给咱蹬鼻子上脸了。”
朱樉被他连踹好几脚,得了便宜还卖乖说道:“你自己制定的袭爵制度,老吊着别人也不是个事啊。你自己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朱元璋摆了摆手,满脸不耐烦说道:“让你哥给他颁布申国公的诰书。”
“申国公?他爹邓愈不封的卫国公吗?”最近爱读书的朱樉,当然知道申在封号里有姜姓之国的意思。
以他对朱元璋的理解,总感觉这封号有第二层意思。
果然朱元璋开口说道:“咱给他的封号还有一层申诫之意。”
申诫就是训诫的意思,可以是看作朱元璋对这个李善长的外孙女婿有警告的意味。
不得不说朱元璋真是个讽刺高手,给消极怠工的刘伯温弄个诚意伯,给在中书省摸鱼的汪广洋来个忠勤伯。
想着想着,朱樉突然想到了自己身上,对朱元璋问道:“你当初给我追封的文皇帝是不是在骂我?”
仔细想想自己一天都没有主过政,文治上四舍五入等于零,还弄个文的谥号,朱樉够格吗?够不了一点。
朱元璋抿嘴笑道:“你猜。”说完背手离开。
呆立在原地的朱樉,好半天没反应过来。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老朱肯定是在讽刺自己是个大老粗。
被朱元璋这个大老粗,骂作是大老粗,他心里的难受可想而知。
这简直是对一个二本美术生赤裸裸的侮辱。
朱樉握紧拳头对着还没走远的朱元璋大喊道:“等着吧,三年内我一定考个状元回来让老朱家光宗耀祖。”
朱元璋转身笑呵呵说道:“想走后门就趁早死心吧,科举可不是你想象的那么容易。那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十多万人里才能出一个进士。”
还有一句话他没说,那就是你中不中还是得看老子我的脸色。
朱樉斗志昂扬的说道:“宋朝的王爷赵楷能考个榜眼,我考个状元不过分吧?”
朱元璋满脸不耐烦说道:“不知好歹的东西,屁大点小事别来烦咱,随你的便。”
他觉得让这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崽子去碰碰壁是件好事,免得朱樉成天在他面前没大没小。
等到朱元璋走远的时候,朱樉才想起还没问朱元璋,分红的上千万两银子去哪了?
来到古今通集库,他此行的目的是还上次借的书。朱樉非常喜欢这里的氛围,因为这里的书籍陈列方式,很像他在后世见到的图书馆。每本书的封皮上都标注着入库的时间和分类,
仿佛这些书籍是刚刚入库的新书,让人迫不及待地想要打开它们。朱樉随手拿过一本书,《象山先生集》。这是南宋哲学家陆九渊的语录,陆九渊还有一个更响亮的称号——陆王学派,心学的开山鼻祖。
象山先生的思想,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人们前行的道路。他的语录,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人们心灵的大门。他的思想,深入人心,影响了无数人的一生。他的著作,被后人视为经典,传承至今。
朱樉翻开《象山先生集》,仿佛置身于一个古代的学堂。他听到了象山先生的讲学声,看到了学生们专心致志的神情。他感受到了象山先生的思想魅力,仿佛与他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明心见性。’
‘心即是理。’
以往朱樉对这些唯心主义的学说嗤之以鼻,身处这个时代的他,现在有了另一种看法。
理学当道,其他学说都会受到排挤和打压,犹如被压在五行山下的孙悟空,动弹不得,而唯一例外的是脱胎于理学的心学,就像是孙悟空手中的金箍棒,在众多学说中独树一帜,熠熠生辉。
“我们这些做长辈的,不能用他们年轻时犯过的错,一而再再而三的惩罚他们。”
一想到离世的大哥、二姐这些亲人,朱元璋回忆起小时候的无助,扑在马皇后怀里哭的更加厉害了。
那时候的他举目无亲,一眼望去只有一座又一座亲人的坟头伫立在他的眼前。
人到中年的朱元璋想起那一幕幕,至今痛的无法呼吸。
“他们为什么要离开咱?为什么不带着咱一起走。”
童年的回忆是朱元璋一生都醒不过来的噩梦,马皇后抱着朱元璋,用温柔的语气说道:“有时候活着,比死亡需要更大勇气。重八你已经立下万世不朽的功绩,就不要再陷入过去的泥沼之中。”
“宽恕别人的过错,又何尝不是对自己的宽容呢?”
马皇后的话给了朱元璋很大鼓励,在他创业途中艰难万险,遇到过不少挫折。
在家里张罗的马皇后永远是他内心深处最坚实的那面盾牌,朱元璋用袖子抹干了眼泪,恢复了英雄气概。
站起身来说道:“李文忠、朱文正这两个小崽子,咱要让他们好好活着。咱越是大度,就会让天下人都知道,他们当初是多么愚蠢和可笑。”
马皇后点点头,她并不是要徇私枉法,而是朱文正和李文忠都为自己曾经犯过错,付出了代价。
一罪不二罚,过度的追究只会乱了朝廷法度,让丈夫背上千古骂名。
朱樉忐忑不安的等候在坤宁宫外,他可太了解这个最爱秋后算账的亲爹性格。
朱元璋的从轻发落,永远是暂时的,保不准你什么时候得罪他又开始重新翻旧账了。
如果不是他硬着头皮,给朱元璋挡了一次刺杀,估计自己一家已经在安徽吃上牛肉板面了。
朱樉正在胡思乱想的时候,朱元璋从坤宁宫大步走了出来。
看到朱元璋眼眶红肿,脸上挂着泪痕。
朱樉赶紧低下头随口说道:“今天风挺大的,吹的人眼睛怪疼的。”
朱元璋点点头附和道:“看来咱的沙眼又犯了,眼睛怪不舒服的。”
朱樉懒得点破这个老哭包,直奔主题说道:“那李景隆还跪在宫门口,大臣们在午门口来来往往的,李景隆跟个要饭的一样挺丢人现眼的,要不叫表哥把他领回去算了?”
朱元璋对身后捂着脸,不敢看他的黄狗儿说道:“传咱的口谕,让李文忠把这草包领回家好好管教。”
黄狗儿点头称是,露出一条指缝,小心翼翼的迈下台阶,然后小跑着离开。
朱樉低着头问道:“那朱文正写信给儿子,老在郡王府院子里转悠也怪可怜的。是不是可以让他出来活动活动。”
朱元璋顿了顿说道:“告诉他若是再有强抢民女之事,咱亲手扒了他的皮。”
一听这话,朱樉松了一口气,看来天底下只有马皇后管得了朱元璋。
他再接再厉说道:“那你看我那未来大舅子是不是该袭爵了?”
回答他的是一只大脚,直接踹在他的屁股上。
朱元璋踹完不嫌解气,破口大骂道:“滚犊子,你还给咱蹬鼻子上脸了。”
朱樉被他连踹好几脚,得了便宜还卖乖说道:“你自己制定的袭爵制度,老吊着别人也不是个事啊。你自己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朱元璋摆了摆手,满脸不耐烦说道:“让你哥给他颁布申国公的诰书。”
“申国公?他爹邓愈不封的卫国公吗?”最近爱读书的朱樉,当然知道申在封号里有姜姓之国的意思。
以他对朱元璋的理解,总感觉这封号有第二层意思。
果然朱元璋开口说道:“咱给他的封号还有一层申诫之意。”
申诫就是训诫的意思,可以是看作朱元璋对这个李善长的外孙女婿有警告的意味。
不得不说朱元璋真是个讽刺高手,给消极怠工的刘伯温弄个诚意伯,给在中书省摸鱼的汪广洋来个忠勤伯。
想着想着,朱樉突然想到了自己身上,对朱元璋问道:“你当初给我追封的文皇帝是不是在骂我?”
仔细想想自己一天都没有主过政,文治上四舍五入等于零,还弄个文的谥号,朱樉够格吗?够不了一点。
朱元璋抿嘴笑道:“你猜。”说完背手离开。
呆立在原地的朱樉,好半天没反应过来。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老朱肯定是在讽刺自己是个大老粗。
被朱元璋这个大老粗,骂作是大老粗,他心里的难受可想而知。
这简直是对一个二本美术生赤裸裸的侮辱。
朱樉握紧拳头对着还没走远的朱元璋大喊道:“等着吧,三年内我一定考个状元回来让老朱家光宗耀祖。”
朱元璋转身笑呵呵说道:“想走后门就趁早死心吧,科举可不是你想象的那么容易。那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十多万人里才能出一个进士。”
还有一句话他没说,那就是你中不中还是得看老子我的脸色。
朱樉斗志昂扬的说道:“宋朝的王爷赵楷能考个榜眼,我考个状元不过分吧?”
朱元璋满脸不耐烦说道:“不知好歹的东西,屁大点小事别来烦咱,随你的便。”
他觉得让这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崽子去碰碰壁是件好事,免得朱樉成天在他面前没大没小。
等到朱元璋走远的时候,朱樉才想起还没问朱元璋,分红的上千万两银子去哪了?
来到古今通集库,他此行的目的是还上次借的书。朱樉非常喜欢这里的氛围,因为这里的书籍陈列方式,很像他在后世见到的图书馆。每本书的封皮上都标注着入库的时间和分类,
仿佛这些书籍是刚刚入库的新书,让人迫不及待地想要打开它们。朱樉随手拿过一本书,《象山先生集》。这是南宋哲学家陆九渊的语录,陆九渊还有一个更响亮的称号——陆王学派,心学的开山鼻祖。
象山先生的思想,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人们前行的道路。他的语录,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人们心灵的大门。他的思想,深入人心,影响了无数人的一生。他的著作,被后人视为经典,传承至今。
朱樉翻开《象山先生集》,仿佛置身于一个古代的学堂。他听到了象山先生的讲学声,看到了学生们专心致志的神情。他感受到了象山先生的思想魅力,仿佛与他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明心见性。’
‘心即是理。’
以往朱樉对这些唯心主义的学说嗤之以鼻,身处这个时代的他,现在有了另一种看法。
理学当道,其他学说都会受到排挤和打压,犹如被压在五行山下的孙悟空,动弹不得,而唯一例外的是脱胎于理学的心学,就像是孙悟空手中的金箍棒,在众多学说中独树一帜,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