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冬时节,天气越发的寒冷,穿梭于大街小巷的百姓全都裹着厚厚的棉衣,脸颊被冻得僵硬。
正隆七年进入了尾声,各家各户都在忙着备年货、过新年,就连朝廷各衙门也陆陆续续开始休沐。
一场大雪从天而降,给整座京城都披上了一层银白色的衣袍。
在这寒冷之下,是一股汹汹的民意在涌动,好似火山即将喷发。
事情的起因还是顾书砚那篇中兴四策,他的文章早已被各大书局誊抄下来,传得满京城都是。
文中直言不讳地点出了眼下国内国外的弊端、忧患,若不中兴就是衰亡八个字激起了无数人内心的热血,城中民意沸腾。
尤其是国子监那帮年轻的学子,无不视顾书砚为偶像,争相传阅他的文章、诗词。
一句国将不国、何谈盛世?民已思民,方见中心更是说到了无数人的心坎里。
那么想要迎来中兴盛世,眼下最迫切的是什么?
顾书砚在书中明确地指出来了,武要在文之前,也就是说中兴的头等大事就是收复北荒!
这片沦陷了四十多年的国土终于进入了所有人的视野。
以前北荒这个地名在所有人心中都是一个忌讳,不到万不得已绝不会提。
作为大凉朝的龙兴之地竟然被燕人所占,是国耻!
但这次不一样了,顾书砚让所有人明白,是耻辱就要报仇雪恨,想要强盛就要从哪跌倒从哪爬起。
于是乎收复北荒成了文人学子、市井百姓谈论的焦点。
国子监作为大凉朝的最高学府更是群情激奋。
有传言,近千学子打算在新年的第一场朝会上向陛下谏言:
出兵收复失地!
在一片暗流涌动中,正隆八年悄然而至。
大年初三,新年还没结束,城中依旧响彻着震耳欲聋的爆竹声,新任礼部尚书宋慎如就走进了平北将军府的大门。
“宋大人来得可真早,哈哈。”
顾思年笑意盎然地将老人迎进了前厅:
“本来今日正准备去大人府上拜访呢,您来了岂不是刚刚好?
新年大吉!祝宋大人步步高升,哈哈哈!”
之前宋慎如还比顾思年低半阶,如今一眨眼就成了礼部尚书,妥妥的高官!
“顾将军多礼了,该是老夫给你拜年才是。”
宋慎如呵呵一笑:
“驻京武将不能擅自返回边关,新年没能回琅州与家人团聚,顾将军该不会有怨言吧?”
“大人说笑了。”
顾思年摆了摆手:
“不能与家人团聚确实遗憾,但毕竟是武人,常年征战在外,聚少离多,早就习惯了。”
随便寒暄几句之后宋慎如的目光就落在了第五南山的身上,来回扫视几眼之后笑道:
“隐隐听闻顾将军麾下有一幕僚,年纪轻轻却才华横溢,运筹帷幄于千里之外,更是一手教出了顾书砚这种弟子。
想必就是这位先生了吧?”
与往常一样套着青色长袍的第五南山弯腰行礼:
“晚辈第五南山,见过宋大人。
宋大人升任礼部尚书不过旬月,就将礼部官务处理得井井有条,一改往日慵懒之风,朝廷上下无不称赞。
让大人当了十年的国子监祭酒真是屈才了啊~”
“先生客气了,见面就夸一通,老夫可当不起。”
宋慎如赶忙还礼:
“我与顾将军是挚友,先生又是顾将军的心腹,咱们日后见面就不用多礼了,如何?”
“好!大人直爽!”
“南山,你是白身,宋大人可是一部尚书,你占大便宜了!”
“哈哈哈。”
三人同时大笑出声。
聊了一会儿之后顾思年就发现宋慎如似乎有什么话讲,但总是犹犹豫豫的看向第五南山,当下便微微一笑:
“宋大人今日来此应该有其他事要说吧?
南山与我情同手足,将军府的所有事都不用避着他。
大人直言!”
见顾思年都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宋慎如这才开口道:
“最近城中大街小巷都在议论顾书砚的那篇策论,尤其会着重提到收复北荒。
此事你们知情吗?”
“当然。”
顾思年坦然一笑:
“满京城都在传,我们岂会不知。
此事有什么问题吗?”
“除了民间,就连国子监的学子都对此事议论纷纷,群情激奋。
近日听说有千名学子准备联名上血书,请求朝廷出兵,收复失地。”
“这不是好事吗?”
顾思年反问道:
“国子监的学子都是我朝的希望,他们有收复北荒之心,就说明民心可用,北荒当归!
难道宋大人觉得,北荒不该收回来吗?”
“不不不。”
宋慎如连连摇头:
“北荒三州失陷是所有大凉子民的痛,老夫亦然,决不愿看着三州百姓饱受燕人欺凌。
可这次的民意来得太汹涌、太猛烈,就像是,就像是有什么人在背后推波助澜。
哎,老夫说不准,但隐隐有这种感觉。”
老大人那叫一个满脸愁容啊,总觉得哪里怪怪的。
愁眉苦脸的宋慎如抬起头,刚刚好看到了顾思年嘴角勾着的笑容,顿时浑身一震:
“此事该不会是顾将军的手笔吧?”
“不。”
顾思年轻声一笑:“准确的说是南山的手笔!”
第五南山拱手作揖:
“拙劣的小伎俩,让大人见笑了。”
宋慎如瞳孔一缩,瞬间就想通了前因后果。
顾书砚用一篇中兴四策引出北荒,第五南山乃至整个平北将军府在背后推波助澜,让民意越发汹涌,直到今天促成国子监千人上书!
顾思年直视宋慎如的眼眸:
“宋大人,你我之间是不是可以坦然直言?”
“当然!”
“从我还是凤字营参将起,收复北荒就是我的目标。
宋大人乃至满朝文武久居朝堂,或许不了解现在的北荒三州是什么样子。
但我顾思年去过,我走过三州的绝大部分土地。
我可以这么说,用流离失所,饿殍遍野这些词来形容北荒的状况都不够!
在那儿,凉人的命可不是命。
都是大凉的子民,谁忍心置百姓于水火之中?
所以收复北荒,势在必行!”
宋慎如目光怔怔,喃喃道:
“顾将军年纪虽轻,可字字句句却发人深省啊。
是,北荒的百姓何其苦啊~”
“所以,顾书砚的文章就是引子,国子监的学子就是我们选中的干柴,一点就着!”
顾思年缓缓道来:
“新年的第一场朝会,那封千人血书就该送到陛下的案头了。
介时陛下说不定一个心动,当场同意收复失地,那北荒的百姓就得救了。”
“我承认顾将军与第五先生部署周密、环环相扣,但你们低估了此事的难度。”
宋慎如抬头看向皇城方向:
“介时一定会有人站出来反对的,而且我知道是谁!”
正隆七年进入了尾声,各家各户都在忙着备年货、过新年,就连朝廷各衙门也陆陆续续开始休沐。
一场大雪从天而降,给整座京城都披上了一层银白色的衣袍。
在这寒冷之下,是一股汹汹的民意在涌动,好似火山即将喷发。
事情的起因还是顾书砚那篇中兴四策,他的文章早已被各大书局誊抄下来,传得满京城都是。
文中直言不讳地点出了眼下国内国外的弊端、忧患,若不中兴就是衰亡八个字激起了无数人内心的热血,城中民意沸腾。
尤其是国子监那帮年轻的学子,无不视顾书砚为偶像,争相传阅他的文章、诗词。
一句国将不国、何谈盛世?民已思民,方见中心更是说到了无数人的心坎里。
那么想要迎来中兴盛世,眼下最迫切的是什么?
顾书砚在书中明确地指出来了,武要在文之前,也就是说中兴的头等大事就是收复北荒!
这片沦陷了四十多年的国土终于进入了所有人的视野。
以前北荒这个地名在所有人心中都是一个忌讳,不到万不得已绝不会提。
作为大凉朝的龙兴之地竟然被燕人所占,是国耻!
但这次不一样了,顾书砚让所有人明白,是耻辱就要报仇雪恨,想要强盛就要从哪跌倒从哪爬起。
于是乎收复北荒成了文人学子、市井百姓谈论的焦点。
国子监作为大凉朝的最高学府更是群情激奋。
有传言,近千学子打算在新年的第一场朝会上向陛下谏言:
出兵收复失地!
在一片暗流涌动中,正隆八年悄然而至。
大年初三,新年还没结束,城中依旧响彻着震耳欲聋的爆竹声,新任礼部尚书宋慎如就走进了平北将军府的大门。
“宋大人来得可真早,哈哈。”
顾思年笑意盎然地将老人迎进了前厅:
“本来今日正准备去大人府上拜访呢,您来了岂不是刚刚好?
新年大吉!祝宋大人步步高升,哈哈哈!”
之前宋慎如还比顾思年低半阶,如今一眨眼就成了礼部尚书,妥妥的高官!
“顾将军多礼了,该是老夫给你拜年才是。”
宋慎如呵呵一笑:
“驻京武将不能擅自返回边关,新年没能回琅州与家人团聚,顾将军该不会有怨言吧?”
“大人说笑了。”
顾思年摆了摆手:
“不能与家人团聚确实遗憾,但毕竟是武人,常年征战在外,聚少离多,早就习惯了。”
随便寒暄几句之后宋慎如的目光就落在了第五南山的身上,来回扫视几眼之后笑道:
“隐隐听闻顾将军麾下有一幕僚,年纪轻轻却才华横溢,运筹帷幄于千里之外,更是一手教出了顾书砚这种弟子。
想必就是这位先生了吧?”
与往常一样套着青色长袍的第五南山弯腰行礼:
“晚辈第五南山,见过宋大人。
宋大人升任礼部尚书不过旬月,就将礼部官务处理得井井有条,一改往日慵懒之风,朝廷上下无不称赞。
让大人当了十年的国子监祭酒真是屈才了啊~”
“先生客气了,见面就夸一通,老夫可当不起。”
宋慎如赶忙还礼:
“我与顾将军是挚友,先生又是顾将军的心腹,咱们日后见面就不用多礼了,如何?”
“好!大人直爽!”
“南山,你是白身,宋大人可是一部尚书,你占大便宜了!”
“哈哈哈。”
三人同时大笑出声。
聊了一会儿之后顾思年就发现宋慎如似乎有什么话讲,但总是犹犹豫豫的看向第五南山,当下便微微一笑:
“宋大人今日来此应该有其他事要说吧?
南山与我情同手足,将军府的所有事都不用避着他。
大人直言!”
见顾思年都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宋慎如这才开口道:
“最近城中大街小巷都在议论顾书砚的那篇策论,尤其会着重提到收复北荒。
此事你们知情吗?”
“当然。”
顾思年坦然一笑:
“满京城都在传,我们岂会不知。
此事有什么问题吗?”
“除了民间,就连国子监的学子都对此事议论纷纷,群情激奋。
近日听说有千名学子准备联名上血书,请求朝廷出兵,收复失地。”
“这不是好事吗?”
顾思年反问道:
“国子监的学子都是我朝的希望,他们有收复北荒之心,就说明民心可用,北荒当归!
难道宋大人觉得,北荒不该收回来吗?”
“不不不。”
宋慎如连连摇头:
“北荒三州失陷是所有大凉子民的痛,老夫亦然,决不愿看着三州百姓饱受燕人欺凌。
可这次的民意来得太汹涌、太猛烈,就像是,就像是有什么人在背后推波助澜。
哎,老夫说不准,但隐隐有这种感觉。”
老大人那叫一个满脸愁容啊,总觉得哪里怪怪的。
愁眉苦脸的宋慎如抬起头,刚刚好看到了顾思年嘴角勾着的笑容,顿时浑身一震:
“此事该不会是顾将军的手笔吧?”
“不。”
顾思年轻声一笑:“准确的说是南山的手笔!”
第五南山拱手作揖:
“拙劣的小伎俩,让大人见笑了。”
宋慎如瞳孔一缩,瞬间就想通了前因后果。
顾书砚用一篇中兴四策引出北荒,第五南山乃至整个平北将军府在背后推波助澜,让民意越发汹涌,直到今天促成国子监千人上书!
顾思年直视宋慎如的眼眸:
“宋大人,你我之间是不是可以坦然直言?”
“当然!”
“从我还是凤字营参将起,收复北荒就是我的目标。
宋大人乃至满朝文武久居朝堂,或许不了解现在的北荒三州是什么样子。
但我顾思年去过,我走过三州的绝大部分土地。
我可以这么说,用流离失所,饿殍遍野这些词来形容北荒的状况都不够!
在那儿,凉人的命可不是命。
都是大凉的子民,谁忍心置百姓于水火之中?
所以收复北荒,势在必行!”
宋慎如目光怔怔,喃喃道:
“顾将军年纪虽轻,可字字句句却发人深省啊。
是,北荒的百姓何其苦啊~”
“所以,顾书砚的文章就是引子,国子监的学子就是我们选中的干柴,一点就着!”
顾思年缓缓道来:
“新年的第一场朝会,那封千人血书就该送到陛下的案头了。
介时陛下说不定一个心动,当场同意收复失地,那北荒的百姓就得救了。”
“我承认顾将军与第五先生部署周密、环环相扣,但你们低估了此事的难度。”
宋慎如抬头看向皇城方向:
“介时一定会有人站出来反对的,而且我知道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