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孙山,科举 第1063章 插秧礼

小说:我,孙山,科举 作者:西门七仔 更新时间:2025-04-14 09:02:26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沅陆县的土著乡绅想什么,孙山不知道。

  此时此刻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二月八买农具,待到农时战春耕。”

  意思是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办农耕庙会,每到这一天各地商贩及当地农民也聚集于此进行交易。

  主要是买卖耕牛、农具、种子、树苗等。

  二月二十三日,孙山从广州府出发,走路二十多天才到沅陆县,早就错过二月中下旬布谷声声唤春耕的耕耤礼。

  不过不要紧,还有一个插秧礼。

  沅陆这边清明前后进行早稻插秧。

  于是孙山让老道长择个黄道吉日,进行插秧礼。

  老道长接到任务后,暗地里翻了翻白眼。

  春耕礼已经过了,孙知县还进行什么插秧礼呢?

  举不举办都没人会说,耕田佬比官员还重视耕田,不用官府主持,他们也会想方设法在自己的田地上谋求多收几斗米。

  虽然暗地里吐槽孙山,但老道长还是听从吩咐,左算算右算算。

  给算了个黄道吉日来举行插秧礼。

  三月初四,孙山一行人出现在城外的农田上,这次来观礼有衙门的全体成员,隍城庙的全体成员,以及乡绅代表。

  当然还有不少吃瓜群众,以及孙山站在这块田地的主人也到现场。

  田地的主人心里想着:艾玛,孙大人作甚要主持插秧礼呢?也不知道会不会插秧?看他瘦瘦弱弱矮矮小小的样子就不像耕田佬,肯定不会插秧。

  哎呀,等孙大人走后,自己还要重新插过,真是大麻烦。

  不仅浪费秧苗,还要废功夫,简直劳民伤财!

  虽然孙大人替沅陆县剿匪,又捐书给沅陆的读书人,怎么看都是个好官。

  但农耕这种大事,不能马虎。

  孙大人不擅长就不要做嘛,真害怕这块田被孙大人糟蹋哩。

  田地主人越想越心塞。

  城外那么多田地,为何偏偏选择他家?选中就选中了,为何还不给补贴?

  弄得他一大早就把秧苗码的整整齐齐,等着孙大人来插秧。

  等孙大人插完后,自己还要翻工。

  艾玛,今年是本命年,过年忘记穿红内裤,所以倒霉的事就找上来了。

  悔不当初,悔不当初。

  田地主人想是这么想,但脸上的笑容就没听过。

  眼巴巴地看着孙山,等待孙山主持插秧礼,等待孙山滚蛋。

  孙山见田地主人笑得那一个亲切,高兴地问:“老人家,你们打算什么时候插秧?今年的秧苗不错,挺粗挺结实。”

  田地主人对自己笑,孙山自然对他笑。

  微微一笑很倾城。

  田地主人见孙大人跟他说话,虽然暗地里吐槽孙大人“爱作秀”,但一方父母官这么亲切地笑,田地主人可激动了。

  急着说:“孙大人,这些秧苗是我精心挑选出来的,自然粗壮结实了。”

  说完这话后,总感觉哪里不对劲,但又想不到哪里不对劲。

  孙山尴尬地笑了笑,老人家的意思是这些秧苗因为他要插秧,所以精挑细选出来的,实际没那么粗壮结实。

  孙山只好不失礼貌地尴尬笑了笑。

  他来插秧,下属肯定安排最好的了。要是不好,会显得很尴尬。

  如果安排些细苗黄苗来,这样的苗子插下去有什么意义。

  孙山笑了笑,接着说:“老人家,今年天公作美,风调雨顺,一定会有好丰收的。”

  谁不喜欢能多收几多米,即使机会不常有,但总归是对生活一种期盼。

  田地主人听到孙山的话后,也高兴地说:“承大人贵言,今年一定好气候,我们的田地一定能丰收。”

  刚才田地主人被儿子暗暗戳了一下,虽然不知道自己哪里说错。

  保持少说少错,跟在孙大人后面说的原则,这样保管不会做错。

  孙山依旧保持笑容,问道:“老人家,春耕夏收后,也忙着夏耕吧?辛苦了。”

  第一次主持插秧礼,孙山不知道说些什么。

  本想问多些问题,不过才学了几日沅陆话,太多的话实在说不出来。

  没错,那日王家登门拜访后,孙山“一客不烦二主”,拜托王老太爷帮忙找个会说官话的本地读书人来教沅陆话。

  王老太爷也非常给力,隔两天就在县学那边找了个读书人来教本地话。

  孙山为了主持插秧礼,特意苦学沅陆话。

  这不,总算会说几句,以及连猜带蒙地知道田地主人的意思。

  孙山,桂哥儿,孙定南,张师爷四人还好,只需要学习本地话。

  孙家村的护卫就惨多了,不仅要读书识字讲官话,还要多学一门本地话,整个学习课时排得满满得。

  一伙人颓废不已,恨不得立即跑回孙家村,不做护卫了。

  孙山和田地主人简单的几句聊天话,在田地主人眼里没什么。

  但在官吏以及乡绅眼里充满震惊。

  想不到孙山才来几天,就能说本地话了。

  不仅脑瓜子聪明,还有上进的心,更有融入沅陆的心。

  上任的知县,去到哪里都要带翻译,上上任的知县,来了好几年也就会说一丁点,再往上面的知县,来了屁股还未坐热,就被调走了。

  官吏和乡绅经历过好几任沅陆知县,就没有一个像孙山这样,如此主动积极地学沅陆话。

  大家不由地想到:孙知县真的跟以往的知县不一样,他要走不一样的路线。

  回想起那天跟孙知县吃饭,孙知县说了些什么,他们只记得《大乾律》。

  经过几天的思考,王家人对他们说“以不变应万变”,“以不动应万动”。

  孙大人表面说什么,那么他们就按照表面说的做。

  如果做着做着不对劲,再拐回来。

  反正一切有王家顶在前面,他们这些势单力薄的就躲在后面。

  这几天,看到王家和孙知县还算和谐相处。

  大家不由地认为孙知县看来是打算跟王家“同流合污”,并不会“另辟蹊径”甩开王家。

  众人眼睛溜溜转,仔细观察一切,不做出头鸟。

  而王老爷正在泰然自若地跟在孙山后面,不动声色。

  王老爷安排读书人教孙山本地话,变相地安排卧底。

  同族侄儿告诉他们,孙大人脑瓜子不是一点就懂的人,但非常勤快好学。

  一句话反复地说,试图连口语都学得一模一样。

  短短几日,孙大人进步不少,相信不久将来会听会说沅陆话。

  同族的侄儿还告诉他,孙大人的伙食非常好,特意给他做了合口味的饭菜,相当地体贴。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我,孙山,科举,我,孙山,科举最新章节,我,孙山,科举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