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门阀 第一百七十三章 乡校(1)

小说:我要做门阀 作者:要离刺荆轲 更新时间:2017-10-11 23:33:26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众人重新上路,很快就进入了枌榆社境内的第一个亭——阳里。

  在沛郡丰县,阳里是真正的帝乡。

  大汉高皇帝的出生地。

  而在新丰枌榆社的阳里,则是高帝当年安置他的山东老兄弟们选择的第一个地点。

  一入阳里,情况就大为不同了。

  与村外田野中,那些衣衫褴褛,辛苦劳作的奴婢不一样。

  整个阳里和谐而安宁。

  道路干净整洁,村中百姓的民居,整齐有序。

  村中有着宽广的大道,连通内外。

  远远的还能听到有稚嫩的朗朗读书声传来。

  “仓颉作书,以教后嗣,幼子承教,谨慎敬戒……”

  “是在背诵《仓颉篇》……”张越听了笑道:“殿下,我等不妨过去看看……”

  刘进也特别有兴趣,闻言点点头,道:“看来阳里的小学教育做的很好啊!”

  脸上也多了许多笑容。

  汉室对于地方乡村教育特别重视!

  尤其是当今天子,多次下诏,要求地方乡绅加强对百姓的启蒙教育。

  而汉代普遍设置在基层的三老,其主要职责也是教育本乡本亭的蒙童。

  汉代大部分的寒门士子,都是通过这种乡学完成的基础教育积累。

  譬如原主,六岁的时候就被送到了长水乡的小学进行启蒙教育。

  只是……

  汉代的小学,与后世的小学是完全不同的。

  汉代的小学,又称乡学。

  并非全年制的学校,而是具有时令性。

  一般冬天开始授学,到春耕即止。

  所以,东方朔曾说:臣朔少失父母,长养于兄嫂,年十三学书,三冬文史足用。

  这句自白,向后人揭露了汉代启蒙教育的一些端倪。

  但真正让后人得以窥探汉代基层小学教育真貌的,还是东汉初年成书的《四月时令》。

  在这本书里,详细的介绍了两汉之间乡村基础教育的现实。

  而以张越从原主得到的记忆来看,此时的乡学,每年分为两个阶段授学。

  第一个阶段就是冬天,农闲之时,六岁到十四岁的孩子,都可以去乡学学习识字和基础计数。

  识字启蒙用《仓颉篇》,计数则以《算术书》作为教本。

  谁都可以去听讲,谁都可以去学。

  只是,要自带干粮。

  第二个阶段则是十二三岁到十四五岁的成童们接受的基本教育。

  教授他们《尚书》《孝经》以及《诗经》《春秋》的一些基础内容。

  一般情况下,很少有平民子弟有这个上进心,知道要去乡学接受教育。

  即便那个孩子愿意,家长也不一定同意。

  因为每一个劳动力,都是宝贵的。

  况且,乡学教育,只是提供基础教育,进行扫盲运动。

  哪怕学的再厉害,也需要进一步的学习,才有可能出人头地。

  但,普通百姓哪里有这个资本?

  所以,一般情况下,得利的都是地主士绅阶级。

  以原主的记忆来看,最开始原主去乡学进学时,有小伙伴几十个。

  但能坚持到成童阶段,依然去听讲的,就只剩下聊聊几个了。

  不过,这种基础的教育和启蒙教育的作用非常大!

  汉家的许多名臣,都是在乡学完成了基本教育的。

  朱买臣,一个穷的连土地都没有的穷光蛋,能够识字读书,靠的就是乡学教育。

  公孙弘也是如此——他年轻的时候,穷的只能靠给人放猪维生,但,就是这样贫穷家庭的孩子,却依然得到了教育的机会。

  还有大名鼎鼎的长平烈候卫青,一个平阳侯家的骑奴,地位低下的家生子,最终成长为帝国的战神。

  其幼年肯定接受了启蒙教育。

  不然,一个不识字的大将?

  这不是可笑吗?

  而张汤更是明史记载,是通过乡学教育启蒙的。

  不过,在一般的地方乡亭,乡学教育,连冬日的基本教学,也是时有时无。

  负责乡学的三老,常常在冬日困倦,几天都不去教授的大有人在。

  但在这阳里,在这盛夏季节,乡学却依然在教育。

  这就让张越和刘进,都对阳里的三老,特别钦佩了。

  …………………………

  一行人浩浩荡荡的走向阳里的乡校,自然也引起了阳里百姓的注意。

  许多年轻人,走出屋舍,面带警惕的看着张越等人。

  张越注意到,这些人全部都是一身劲装,显然都是练家子。

  而且,在这阳里,几乎家家都有马厩,养着马匹。

  许多庭院内,都有着箭靶和演武的场所。

  看来,这阳里恐怕是一个军功贵族的聚集之地。

  等到了乡校附近,张越就更加确信这一点了。

  因为,在乡校的门口,赫然圈着几十匹小马驹和一些羊。

  很显然,这些马驹和羊,是乡校的蒙童们骑来的。

  这是汉室北方军功贵族家庭子弟们必备的。

  是从匈奴人那里学来的。

  匈奴人四五岁连跑路都不会,就开始骑羊、,到了十二三岁就开始骑马驹,十五六岁就弓马娴熟。

  所以过去,匈奴骑兵远胜汉骑。

  后来,汉军就从匈奴人哪里学来了这一招,于是,瞬间完成了对匈奴的碾压!

  特别是建元一代,将匈奴人打的屁滚尿流!

  几个身着甲胄的武士,就站在乡校门口警备。

  见到张越一行,就走上前来,大声说道:“来者止步,此地,乡校也!乡校国家重地,社稷之要,不可喧哗,不得声张,如有违者,法不容也!”

  看他们的模样,神色从容,动作令行禁止,根本就是现役的汉军士兵!

  张越等人连忙停住脚步。

  刘进也下马,表示对乡校的尊重。

  在汉代,尊重乡校,是每一个士大夫贵族的本能。

  甚至连君王,在一座乡校面前,也要下车致敬!

  而乡校授业的三老,更是享有各种特权。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乡校的三老,甚至可以议论和讨论那些连三公九卿也不敢触碰的禁忌话题。

  譬如先帝时,有三老上书,为晁错鸣冤,先帝闻书落泪说:吾岂非不知?

  历史上,巫蛊之祸后,第一个上书为太子据平反的,也是一个来自叫壶关的地方的三老。

  而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汉人崇拜和敬重子产先生。

  子产不毁乡校,汉人于是对乡校更加尊崇。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我要做门阀,我要做门阀最新章节,我要做门阀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