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衡朝着众人点了点头,示意他们继续干活,众人这才回到原位,继续手中的活计,只不过因为高衡到来,再也没有人闲聊,而是埋头苦干。空地上只能听见卸车的声音,听不到士兵们交流的声音。
高衡眉头紧锁,似乎有什么心事。确实,近一段时间,很多来自内地的消息不断汇集到他这里来,因为安南地处偏远的缘故,加上兴华军一直将视线放在安南各方势力的战争上,所以对内地情报的收集有较大的延迟性。特别是陆涛的哨探营基本上将主力都安置在安南境内,想要获得内地的情报,只能通过广西各地的官府,来源渠道较为单一,所以高衡并不能第一时间知晓中原和江南战事的进展。
不过到了腊月,前面的情报陆陆续续收回了,高衡这才知道,自从他收兵撤出扬州之后,华夏局势又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第一就是隆武政权的建立,兴华军脱离扬州战场没多长时间,隆武政权就在郑家的扶持下建立了,郑芝龙成为了隆武朝第一权臣,说是隆武朝的曹操也不为过,整个隆武朝就是建立在郑家军的基础上,如果没有福建水师保驾护航,隆武帝也没法坐上这个宝座。
虽然没记清楚具体年份,但有一点高衡明白,整个隆武朝也没多长时间,很快就被清军攻灭了,他担心的是,不知道郑芝龙什么时候降清,郑芝龙一旦投降,福建水师大部都会被清军接收,那么清廷很快就会扭转没有水师的局面,这对兴华军来说可不是好事。
第二就是李自成兵败身死,李自成死于九宫山,这是后世一个初中生都知道的事情,但李自成之死对中原局势产生的影响和后续事件的发展却没多少人关心。从高衡目前掌握的情报来看,李自成死后,大顺军余部分崩离析,一部向西,组成征西大军,由李过和高一功领衔,在湖广地区抵抗清军,将大本营设立在荆州附近,为此,隆武帝还敕封李过为兴国侯。
另一部为东路军,以李自成的三弟李自敬为首领,但他麾下不管是田见秀、郝摇旗、李来亨等等都是李自成原先的心腹大将,大家谁也不服谁,所以实际上东路军是各自为战,也接受了一些隆武朝廷的官职,但总体来说不成气候。
农民军在湖广一带转战,倒是将这里变成了一锅大杂烩,各方势力错综复杂。
清军这边,在攻下南京灭亡弘光政权之后,多尔衮立刻将南京改为江南省,将应天府改成江宁府。多铎的大军则继续南下,持续攻掠,一路攻占浙江、江西,并且清军分兵直取湖广,在湖广地区和农民军交战数次,都获得了胜利,整个南明的局势急转直下,原先还能以长江为天险,跟清廷打个五五开,但随着局势恶化,南明占领区只剩下了福建、两广、湖广南部和原先的西南地区,单从实际情况来看,西南地区一是张献忠、而是沙定洲,早就脱离明廷控制,湖广又有大股农民军活动,实际上明廷只剩下两广和福建了。
南明小朝廷风雨飘摇,多尔衮这边却是以汉制汉,不断招降农民军和明军,扩充绿营兵,在很多次战斗中,基本上都是绿营兵打先锋,真正的满洲八旗反而成了督战队的角色。
高衡现在真的不确定,留给他的时间还剩下多少,满清这种处于上升期的军事集团,绝不可能允许兴华军这样的势力存在,兴华军无论是人员构成还是地理位置,对于清廷来说都是巨大威胁,尤其是双方在扬州还交过手,高衡知道,他已经给多铎留下了深刻印象,多铎若是知道自己在这里,一定会举兵攻击,兴华军面对如此强大的力量,能有多少胜算犹未可知。
眼下,兴华军一方面要尽快消化莫朝的人口和土地,一方面要解决沙定洲的问题,还要兼顾原有领地的发展,这么多事情堆积在一起,高衡的压力可想而知。
高衡穿过了卸货的队伍,一直闷着头向前走,范玉等人带着卫队跟在后面,也不好意思打扰高衡的思绪。
“一二三嘿!加把劲嘿!挖水渠嘿!吃饱饭嘿!”一阵号子声传来,一下子打断了高衡的思绪,高衡立刻抬头看了过去。只见在一条小河边,至少聚集了三四百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似乎是在干什么工程。
高衡对范玉道:“走,过去看看。”
走到近前,高衡才发现,原来是民众在开挖水渠。沙定洲攻掠莫朝时候,莫朝的民众也是死伤惨重,尤其是高平府和周围的民众,被沙定洲祸害了不少。如此一来,自然留下了许多无主耕地。兴华军一方面把无主耕地统计起来重新分配,另一方面组织民众开垦荒地,双管齐下,在最短时间内提高粮食产量,缓解粮食问题。
好在安南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红河地区支流遍布,水系丰富,高平府周围也有各种河流,水源倒不是问题。这些民众现在干的就是开挖几条新的水渠,然后将水流引到农田里去,这样农作物就不缺水了。
这群人似乎是有个领头的,也就是那个喊号子的人,高衡走过去一看,只见此人大约四旬出头,单从面相上看,倒像是个教书匠,带着一顶破破烂烂的三山帽。可再细看,又不太像,因为此人身上穿着普通老百姓的麻布衣服,袖子和裤腿都卷了起来,身上的皮肤应该是长期经过日光的照射,有些地方开始脱皮,这么看倒像是庄稼汉。
高衡他们一大群人走过来,自然是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大家不自觉的停下了手中的活计,看着高衡。高衡有些抱歉道:“不好意思,打扰诸位做事了,你们继续,继续。”
高衡虽然这么说,可众人并没有继续干活,因为高衡这群人实在有些特别,高衡自己一身戎装,身后数十名卫士也是膀大腰圆,一看高衡身份就不一般。这年头兵荒马乱,众人早就对军队心生畏惧,虽然兴华军充当的是拯救者的角色,但是看见如此打扮的人,大家都明白,肯定是个大官。
那中年汉子分开人群,走到高衡面前,拱手道:“敢问将军。”他话还没说完,高衡就摆摆手道:“这位先生,本帅就是来看看,没什么其他意思,你们继续。”
殊不知,高衡这一句本帅,直接暴露了他的身份,那中年人一惊,在高平府的这片土地上,还有谁敢自称为本帅,那中年人虽然没见过高衡长什么样子,但还是小心问道:“难道是大帅当面?”
高衡见他猜到了自己的身份,顺势点点头道:“我就是高衡。”
“哎呀,有眼无珠,原来是大帅当面,失礼了。”那人立刻就要躬身施礼。听闻高衡的身份,在场的莫朝民众先是一惊,紧接着呼啦啦跪了一片,不住朝着高衡磕头。高衡立即走上前去,扶起一个老者道:“老人家切莫如此,诸位切莫如此,兴华军没这样的跪拜规矩,都起来吧,都起来吧。”
老者用夹杂着浓重口音的汉话道:“多谢大帅救命之恩,如果不是大帅领兵打败了蛮子,我们这些人早就成了死人了,连个收尸地都没有。”
老者的口音虽然浓重,但是能看得出来,应该是年轻时候移民到莫朝的明朝边民,实际上这种情况很常见,就算是后世,边民之间的交流也非常平凡,比如不少缅人女子嫁入华夏,很多华夏人去东南工作然后定居等等,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老人话音刚落,数百民众一起磕头道:“多谢大帅救命之恩。多谢大帅救命之恩。”
高衡道:“快快请起,快快请起,我兴华军以生存为己任,你们经受的苦难曾经也发生在兴华军民众和士兵的身上,所以我们感同身受,现在,莫朝已亡,兴华军接管了这片土地,我高衡别的承诺不能给,但是我们兴华军的宗旨就是不抛弃不放弃,只要是在我兴华军治下的民众,一定能吃饱穿暖,不再过担惊受怕的日子。但有一点我要说在前面,幸福的生活是要靠自己的双手创造的,大家要努力干活,记住一点,干活是为了你们自己。”
众人立刻点头称是,高衡扶起了老者,大家这才全部起身。高衡走到中年男子身边,凭他的直觉,觉得这个中年男子应该有些故事,高衡问道:“敢问先生尊姓大名,是本地人吗?”
那人立刻躬身道:“不敢,在大帅面前还有什么大名,不过是个俗人罢了,在下姓洪,单名一个文字。原先是湖广的一个私塾教书匠,中原大乱,我便带着家人逃难到了广西,后来听闻兴华军转运流民,这才来到了谅山府。”
他这么一说,高衡瞬间就明白了,这个叫洪文的人出现在这里,十有八九是应征了统帅部的生产建设兵团,被统帅部输送了过来。这么看,此人倒是有些本事啊,要知道,他这种好不容易在谅山府安顿下来的人,现在又孤身一人来到高平,不是这么容易就能下定决心的,只能说他应该是有理想或者抱负想要实现。
“原来是洪先生,失敬失敬。洪先生能应征生产建设兵团,身体力行,让人佩服。”高衡道。
洪文心中暗叹高衡厉害,自己还没多说,他就已经把自己的底给摸透了,不愧是大帅,这么年轻就能身居高位,统领这么多的人口和土地,果然不是一般人。
洪文刚要谦虚一下,高衡却道:“先生主动应征,以先生的才学,倒是可以普及教化,也不用在这指挥大家干活了。可惜,生产建设兵团人数太少,目前仅有数千人在莫朝,想要统领数十万民众,难度很大。”
洪文心念电转,其实作为读书人,要说谁心中没点抱负是不可能的,但是明代八股取士,实际上这是一种取士制度的倒退,重视花里胡哨的文笔,却轻视了实用才能。典型的例子就是牛金星,要知道,牛金星可是李自成的智囊,按理说此人大才,如果科举能走通,怎么说也能在朝廷谋个大官当当,可他就是屡试不第,只能说他的文章跟八股取士没什么关系。朝廷并不能通过这种制度来筛选一些有特殊才能的人才。
洪文的经历某种意义上说跟牛金星很像,也是屡试不第,至今也就是个大明朝秀才的身份,到了兵荒马乱的时候,也只能拖家带口落荒而逃,但他心中一直有着理想抱负,到了谅山府,这里也没有科举考试,他就算是想一展胸中所学,总不能直接跑到统帅部说我要当官吧。
所以听到统帅部招募生产建设兵团的时候,他觉得这是个机会,他要一展胸中所学,来到莫朝,指导大家发展生产,因为兴华军派去的人基本上是起到承上启下的领导作用,所以洪文这种能识文断字的秀才一上来的起点就不低,跟景冲派来的士兵混编之后,洪文实际上就成了这几百人的领导,这数百民众配置的是兴华军一个班的士兵加上数名应征来的兵团人员。
有的退伍老兵负责训练男子,组成民团。洪文就负责给年轻人和孩子教授文化,但他不满足于仅仅教授文化,这才有了带着大家挖水渠的一幕。
听到高衡这么说,洪文胸膛剧烈起伏,其实他心中一直有个想法,就是没有合适的机会吐露,他也曾找到兴华军军官说过,但分配到这里最大的军官也就是个班长,换算一下就是明朝的小旗官,洪文说的话,人家根本不明白,也就更不用谈落实了。现在高衡本人就在眼前,这是个和盘托出自身想法的好机会。
高衡眉头紧锁,似乎有什么心事。确实,近一段时间,很多来自内地的消息不断汇集到他这里来,因为安南地处偏远的缘故,加上兴华军一直将视线放在安南各方势力的战争上,所以对内地情报的收集有较大的延迟性。特别是陆涛的哨探营基本上将主力都安置在安南境内,想要获得内地的情报,只能通过广西各地的官府,来源渠道较为单一,所以高衡并不能第一时间知晓中原和江南战事的进展。
不过到了腊月,前面的情报陆陆续续收回了,高衡这才知道,自从他收兵撤出扬州之后,华夏局势又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第一就是隆武政权的建立,兴华军脱离扬州战场没多长时间,隆武政权就在郑家的扶持下建立了,郑芝龙成为了隆武朝第一权臣,说是隆武朝的曹操也不为过,整个隆武朝就是建立在郑家军的基础上,如果没有福建水师保驾护航,隆武帝也没法坐上这个宝座。
虽然没记清楚具体年份,但有一点高衡明白,整个隆武朝也没多长时间,很快就被清军攻灭了,他担心的是,不知道郑芝龙什么时候降清,郑芝龙一旦投降,福建水师大部都会被清军接收,那么清廷很快就会扭转没有水师的局面,这对兴华军来说可不是好事。
第二就是李自成兵败身死,李自成死于九宫山,这是后世一个初中生都知道的事情,但李自成之死对中原局势产生的影响和后续事件的发展却没多少人关心。从高衡目前掌握的情报来看,李自成死后,大顺军余部分崩离析,一部向西,组成征西大军,由李过和高一功领衔,在湖广地区抵抗清军,将大本营设立在荆州附近,为此,隆武帝还敕封李过为兴国侯。
另一部为东路军,以李自成的三弟李自敬为首领,但他麾下不管是田见秀、郝摇旗、李来亨等等都是李自成原先的心腹大将,大家谁也不服谁,所以实际上东路军是各自为战,也接受了一些隆武朝廷的官职,但总体来说不成气候。
农民军在湖广一带转战,倒是将这里变成了一锅大杂烩,各方势力错综复杂。
清军这边,在攻下南京灭亡弘光政权之后,多尔衮立刻将南京改为江南省,将应天府改成江宁府。多铎的大军则继续南下,持续攻掠,一路攻占浙江、江西,并且清军分兵直取湖广,在湖广地区和农民军交战数次,都获得了胜利,整个南明的局势急转直下,原先还能以长江为天险,跟清廷打个五五开,但随着局势恶化,南明占领区只剩下了福建、两广、湖广南部和原先的西南地区,单从实际情况来看,西南地区一是张献忠、而是沙定洲,早就脱离明廷控制,湖广又有大股农民军活动,实际上明廷只剩下两广和福建了。
南明小朝廷风雨飘摇,多尔衮这边却是以汉制汉,不断招降农民军和明军,扩充绿营兵,在很多次战斗中,基本上都是绿营兵打先锋,真正的满洲八旗反而成了督战队的角色。
高衡现在真的不确定,留给他的时间还剩下多少,满清这种处于上升期的军事集团,绝不可能允许兴华军这样的势力存在,兴华军无论是人员构成还是地理位置,对于清廷来说都是巨大威胁,尤其是双方在扬州还交过手,高衡知道,他已经给多铎留下了深刻印象,多铎若是知道自己在这里,一定会举兵攻击,兴华军面对如此强大的力量,能有多少胜算犹未可知。
眼下,兴华军一方面要尽快消化莫朝的人口和土地,一方面要解决沙定洲的问题,还要兼顾原有领地的发展,这么多事情堆积在一起,高衡的压力可想而知。
高衡穿过了卸货的队伍,一直闷着头向前走,范玉等人带着卫队跟在后面,也不好意思打扰高衡的思绪。
“一二三嘿!加把劲嘿!挖水渠嘿!吃饱饭嘿!”一阵号子声传来,一下子打断了高衡的思绪,高衡立刻抬头看了过去。只见在一条小河边,至少聚集了三四百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似乎是在干什么工程。
高衡对范玉道:“走,过去看看。”
走到近前,高衡才发现,原来是民众在开挖水渠。沙定洲攻掠莫朝时候,莫朝的民众也是死伤惨重,尤其是高平府和周围的民众,被沙定洲祸害了不少。如此一来,自然留下了许多无主耕地。兴华军一方面把无主耕地统计起来重新分配,另一方面组织民众开垦荒地,双管齐下,在最短时间内提高粮食产量,缓解粮食问题。
好在安南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红河地区支流遍布,水系丰富,高平府周围也有各种河流,水源倒不是问题。这些民众现在干的就是开挖几条新的水渠,然后将水流引到农田里去,这样农作物就不缺水了。
这群人似乎是有个领头的,也就是那个喊号子的人,高衡走过去一看,只见此人大约四旬出头,单从面相上看,倒像是个教书匠,带着一顶破破烂烂的三山帽。可再细看,又不太像,因为此人身上穿着普通老百姓的麻布衣服,袖子和裤腿都卷了起来,身上的皮肤应该是长期经过日光的照射,有些地方开始脱皮,这么看倒像是庄稼汉。
高衡他们一大群人走过来,自然是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大家不自觉的停下了手中的活计,看着高衡。高衡有些抱歉道:“不好意思,打扰诸位做事了,你们继续,继续。”
高衡虽然这么说,可众人并没有继续干活,因为高衡这群人实在有些特别,高衡自己一身戎装,身后数十名卫士也是膀大腰圆,一看高衡身份就不一般。这年头兵荒马乱,众人早就对军队心生畏惧,虽然兴华军充当的是拯救者的角色,但是看见如此打扮的人,大家都明白,肯定是个大官。
那中年汉子分开人群,走到高衡面前,拱手道:“敢问将军。”他话还没说完,高衡就摆摆手道:“这位先生,本帅就是来看看,没什么其他意思,你们继续。”
殊不知,高衡这一句本帅,直接暴露了他的身份,那中年人一惊,在高平府的这片土地上,还有谁敢自称为本帅,那中年人虽然没见过高衡长什么样子,但还是小心问道:“难道是大帅当面?”
高衡见他猜到了自己的身份,顺势点点头道:“我就是高衡。”
“哎呀,有眼无珠,原来是大帅当面,失礼了。”那人立刻就要躬身施礼。听闻高衡的身份,在场的莫朝民众先是一惊,紧接着呼啦啦跪了一片,不住朝着高衡磕头。高衡立即走上前去,扶起一个老者道:“老人家切莫如此,诸位切莫如此,兴华军没这样的跪拜规矩,都起来吧,都起来吧。”
老者用夹杂着浓重口音的汉话道:“多谢大帅救命之恩,如果不是大帅领兵打败了蛮子,我们这些人早就成了死人了,连个收尸地都没有。”
老者的口音虽然浓重,但是能看得出来,应该是年轻时候移民到莫朝的明朝边民,实际上这种情况很常见,就算是后世,边民之间的交流也非常平凡,比如不少缅人女子嫁入华夏,很多华夏人去东南工作然后定居等等,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老人话音刚落,数百民众一起磕头道:“多谢大帅救命之恩。多谢大帅救命之恩。”
高衡道:“快快请起,快快请起,我兴华军以生存为己任,你们经受的苦难曾经也发生在兴华军民众和士兵的身上,所以我们感同身受,现在,莫朝已亡,兴华军接管了这片土地,我高衡别的承诺不能给,但是我们兴华军的宗旨就是不抛弃不放弃,只要是在我兴华军治下的民众,一定能吃饱穿暖,不再过担惊受怕的日子。但有一点我要说在前面,幸福的生活是要靠自己的双手创造的,大家要努力干活,记住一点,干活是为了你们自己。”
众人立刻点头称是,高衡扶起了老者,大家这才全部起身。高衡走到中年男子身边,凭他的直觉,觉得这个中年男子应该有些故事,高衡问道:“敢问先生尊姓大名,是本地人吗?”
那人立刻躬身道:“不敢,在大帅面前还有什么大名,不过是个俗人罢了,在下姓洪,单名一个文字。原先是湖广的一个私塾教书匠,中原大乱,我便带着家人逃难到了广西,后来听闻兴华军转运流民,这才来到了谅山府。”
他这么一说,高衡瞬间就明白了,这个叫洪文的人出现在这里,十有八九是应征了统帅部的生产建设兵团,被统帅部输送了过来。这么看,此人倒是有些本事啊,要知道,他这种好不容易在谅山府安顿下来的人,现在又孤身一人来到高平,不是这么容易就能下定决心的,只能说他应该是有理想或者抱负想要实现。
“原来是洪先生,失敬失敬。洪先生能应征生产建设兵团,身体力行,让人佩服。”高衡道。
洪文心中暗叹高衡厉害,自己还没多说,他就已经把自己的底给摸透了,不愧是大帅,这么年轻就能身居高位,统领这么多的人口和土地,果然不是一般人。
洪文刚要谦虚一下,高衡却道:“先生主动应征,以先生的才学,倒是可以普及教化,也不用在这指挥大家干活了。可惜,生产建设兵团人数太少,目前仅有数千人在莫朝,想要统领数十万民众,难度很大。”
洪文心念电转,其实作为读书人,要说谁心中没点抱负是不可能的,但是明代八股取士,实际上这是一种取士制度的倒退,重视花里胡哨的文笔,却轻视了实用才能。典型的例子就是牛金星,要知道,牛金星可是李自成的智囊,按理说此人大才,如果科举能走通,怎么说也能在朝廷谋个大官当当,可他就是屡试不第,只能说他的文章跟八股取士没什么关系。朝廷并不能通过这种制度来筛选一些有特殊才能的人才。
洪文的经历某种意义上说跟牛金星很像,也是屡试不第,至今也就是个大明朝秀才的身份,到了兵荒马乱的时候,也只能拖家带口落荒而逃,但他心中一直有着理想抱负,到了谅山府,这里也没有科举考试,他就算是想一展胸中所学,总不能直接跑到统帅部说我要当官吧。
所以听到统帅部招募生产建设兵团的时候,他觉得这是个机会,他要一展胸中所学,来到莫朝,指导大家发展生产,因为兴华军派去的人基本上是起到承上启下的领导作用,所以洪文这种能识文断字的秀才一上来的起点就不低,跟景冲派来的士兵混编之后,洪文实际上就成了这几百人的领导,这数百民众配置的是兴华军一个班的士兵加上数名应征来的兵团人员。
有的退伍老兵负责训练男子,组成民团。洪文就负责给年轻人和孩子教授文化,但他不满足于仅仅教授文化,这才有了带着大家挖水渠的一幕。
听到高衡这么说,洪文胸膛剧烈起伏,其实他心中一直有个想法,就是没有合适的机会吐露,他也曾找到兴华军军官说过,但分配到这里最大的军官也就是个班长,换算一下就是明朝的小旗官,洪文说的话,人家根本不明白,也就更不用谈落实了。现在高衡本人就在眼前,这是个和盘托出自身想法的好机会。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烈火南明二十年,烈火南明二十年最新章节,烈火南明二十年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烈火南明二十年,烈火南明二十年最新章节,烈火南明二十年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