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跑,都快跑啊!再不跑怕是就来不及了呀!”
寿春城内,人心惶惶。
大街小巷上不乏有那消息灵通的百姓扶老携幼,带着细软匆匆逃跑。
“哎呦,老乡,怎么回事,这是怎么回事啊?”
一名刚从乡下来城里的老农拉住一个逃难的年轻人,满脸疑惑地问道。
年轻人甩开他的手,急声道:“老伯,你没听说吗?魔头苏曜已经攻破了水寨,马上就要杀到寿春来了!听说他手下的兵见人就杀,连投降的都不放过。再不跑,怕是全家都要交代在这里了呀!”
老农闻言大惊失色,手中的扁担“啪嗒”一声掉在地上:“这、这可如何是好?我一家老小都在城里啊!”
得益于袁术孜孜不倦的反苏宣传,苏曜如今在寿春民间的形象颇为可怖。
既然苏曜之前的功勋无法否定,袁术就在宣传中加入了很多讲述其多么多么残暴的传闻。
比如有说苏曜攻城略地,酷爱杀戮屠城,哪怕你跪地投降他也会将降者像蝼蚁般屠戮殆尽,用人头铸京观,每克一地皆是血流成河。
还有传言称苏曜生啖人肉又酷爱美人,连孩童他都不放过,军中常传出无辜百姓被虐杀和凌辱的惨嚎。
总之,在袁术的刻意渲染下,苏曜在淮南百姓心中已然成了一个非常能打又嗜血成性的魔头形象。
他的本意自然是想借着这些谣言,让百姓对苏曜心生恐惧,从而死心塌地地站在自己这边,稳固他在寿春的统治。
然而,如今他前线大败,寿春危急,这些百姓们一下就炸开了锅,纷纷恐慌出逃,反倒给他城防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寿春城守将桥蕤对此不得不严厉打击,下令封锁城门。
这一下,百姓们是哭天抢地,城中恐惧气氛愈演愈烈,甚至爆发了一定程度的流血冲突。
一时间,城内哀鸿遍野,哭声震天。
郡守府内也是气氛凝重。
“桥校尉,这样下去可不行啊!”
郡丞忧心忡忡地看向桥蕤:
“百姓们堵在城门口闹事,已经有数十人伤亡。再这样下去,不等苏贼攻城,咱们自己就先乱了!”
桥蕤拍案而起:“刁民!都是刁民!传令下去,再有敢冲击城门者,格杀勿论!”
“不可!”
有谋士急劝道:
“后将军临行前交代,寿春乃我根基所在。如今大敌当前,若再激起民变,内外交困之下,恐寿春危矣!”
桥蕤握紧拳头:“你说的我又岂会不知?可若放百姓出城,苏曜那厮趁机混进来奸细,里应外合,咱们又如何是好?再者,百姓逃散,城中劳力大减,修筑城防、搬运物资都成问题。”
“要不,咱们开城投降吧。”
一名幕僚小心翼翼地提议,声音小得如同蚊子哼哼:
“朝廷大军已齐聚下蔡,后将军还被拖在六县未归,我军胜算实在不大,早些投降”
“你敢再说一遍?!”桥蕤双眼圆睁,怒目而视,猛地抽出腰间佩剑,剑刃直指那幕僚的咽喉:
“我桥蕤深受后将军厚恩,岂会做那卖主求荣之事!若再有人言降,休怪我剑下无情!”
那幕僚吓得脸色惨白,扑通一声跪地,浑身颤抖,大气都不敢再出一下,整个郡守府的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就这时,突然一名传令兵跌跌撞撞冲进来:
“报——梁都督败了!水寨已是一片火海,据报那苏贼大军正在加紧渡河,恐不日即到城下!”
“什么?!”
“怎么这么快?!”
厅内众人如遭雷击。桥蕤一把揪住传令兵衣领:
“梁刚人呢?我们的战船呢?有多少人逃回来了?”
面对桥蕤连珠炮的逼问,传令兵哭丧着脸:
“梁都督被那苏贼一枪挑死了八百艘战船,全烧了.现在只有不到三百人逃回来.”
“废物!都是废物!”
桥蕤暴怒之下,一脚踹翻了案几。他转向郡丞,嘶吼道:
“快!立刻派人去六县求援!请后将军速速回师!”
郡丞苦着脸绝望说:“六县距此近三百里路,就算现在出发,最快也要明日才能送到。而苏贼既已夺下水寨,他顺流而下怕是”
他话未说完,又一名哨探慌张来报:
“不好了!城外河面上出现大批战船,看旗号是.是苏字大旗!”
“这么快?!”
桥蕤脸色惨白,踉跄后退几步。他深吸一口气,咬牙道:
“传令全城戒严!所有壮丁上城墙!弓弩、滚木、礌石全部就位!”
“再派人去府库,把所有的火油都搬出来!”
“我就不信,他苏曜还能飞上城墙不成!”
寿春城外,苏曜的战船如黑色的潮水般迅速逼近。
船帆猎猎作响,“苏”字大旗在风中肆意舞动,远远望去,便给人一种压迫感。
苏曜站在旗舰船头,目光冷峻地远眺寿春城。
这座楚国的故都,城墙高大,护城河宽阔,确实易守难攻,怪不得袁术会把这里作为自己的据点。
如今,太史慈和关羽率领的水师已掩护大部分兵士在水寨附近登陆,正从陆路赶来,约莫傍晚便会抵达。
而这淮河之上的水师则是苏曜和皇甫嵩等人率领的另一部分战士,他们这是乘战船走水路绕到了寿春城后,对其完成了全面封锁。
皇甫嵩说:“攻克寿春非一日之功,依某之见,大将军不如朔水而上,先去六县驰援,这边交给我等围城即可。”
苏曜闻言却摇了摇头:“皇甫将军此言差矣。袁本初虽被困六县,但寿春才是袁术老巢。只要拿下此处,袁术大军便如无根之萍,不攻自破。“
他转身指向寿春城头:“况且,谁说攻克寿春非一日之功?“
皇甫嵩顺着苏曜手指方向望去,只见城墙上守军慌乱奔走,旗帜歪斜,显然军心已乱。他若有所思道:“大将军莫非已有破城良策?“
苏曜嘴角微扬:“传令全军,在城外三里处扎营,抓紧休息,今夜出动,随我破城!”
然后,当夜,随着城门处轰隆一声巨响,寿春城——告破。
(本章完)
寿春城内,人心惶惶。
大街小巷上不乏有那消息灵通的百姓扶老携幼,带着细软匆匆逃跑。
“哎呦,老乡,怎么回事,这是怎么回事啊?”
一名刚从乡下来城里的老农拉住一个逃难的年轻人,满脸疑惑地问道。
年轻人甩开他的手,急声道:“老伯,你没听说吗?魔头苏曜已经攻破了水寨,马上就要杀到寿春来了!听说他手下的兵见人就杀,连投降的都不放过。再不跑,怕是全家都要交代在这里了呀!”
老农闻言大惊失色,手中的扁担“啪嗒”一声掉在地上:“这、这可如何是好?我一家老小都在城里啊!”
得益于袁术孜孜不倦的反苏宣传,苏曜如今在寿春民间的形象颇为可怖。
既然苏曜之前的功勋无法否定,袁术就在宣传中加入了很多讲述其多么多么残暴的传闻。
比如有说苏曜攻城略地,酷爱杀戮屠城,哪怕你跪地投降他也会将降者像蝼蚁般屠戮殆尽,用人头铸京观,每克一地皆是血流成河。
还有传言称苏曜生啖人肉又酷爱美人,连孩童他都不放过,军中常传出无辜百姓被虐杀和凌辱的惨嚎。
总之,在袁术的刻意渲染下,苏曜在淮南百姓心中已然成了一个非常能打又嗜血成性的魔头形象。
他的本意自然是想借着这些谣言,让百姓对苏曜心生恐惧,从而死心塌地地站在自己这边,稳固他在寿春的统治。
然而,如今他前线大败,寿春危急,这些百姓们一下就炸开了锅,纷纷恐慌出逃,反倒给他城防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寿春城守将桥蕤对此不得不严厉打击,下令封锁城门。
这一下,百姓们是哭天抢地,城中恐惧气氛愈演愈烈,甚至爆发了一定程度的流血冲突。
一时间,城内哀鸿遍野,哭声震天。
郡守府内也是气氛凝重。
“桥校尉,这样下去可不行啊!”
郡丞忧心忡忡地看向桥蕤:
“百姓们堵在城门口闹事,已经有数十人伤亡。再这样下去,不等苏贼攻城,咱们自己就先乱了!”
桥蕤拍案而起:“刁民!都是刁民!传令下去,再有敢冲击城门者,格杀勿论!”
“不可!”
有谋士急劝道:
“后将军临行前交代,寿春乃我根基所在。如今大敌当前,若再激起民变,内外交困之下,恐寿春危矣!”
桥蕤握紧拳头:“你说的我又岂会不知?可若放百姓出城,苏曜那厮趁机混进来奸细,里应外合,咱们又如何是好?再者,百姓逃散,城中劳力大减,修筑城防、搬运物资都成问题。”
“要不,咱们开城投降吧。”
一名幕僚小心翼翼地提议,声音小得如同蚊子哼哼:
“朝廷大军已齐聚下蔡,后将军还被拖在六县未归,我军胜算实在不大,早些投降”
“你敢再说一遍?!”桥蕤双眼圆睁,怒目而视,猛地抽出腰间佩剑,剑刃直指那幕僚的咽喉:
“我桥蕤深受后将军厚恩,岂会做那卖主求荣之事!若再有人言降,休怪我剑下无情!”
那幕僚吓得脸色惨白,扑通一声跪地,浑身颤抖,大气都不敢再出一下,整个郡守府的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就这时,突然一名传令兵跌跌撞撞冲进来:
“报——梁都督败了!水寨已是一片火海,据报那苏贼大军正在加紧渡河,恐不日即到城下!”
“什么?!”
“怎么这么快?!”
厅内众人如遭雷击。桥蕤一把揪住传令兵衣领:
“梁刚人呢?我们的战船呢?有多少人逃回来了?”
面对桥蕤连珠炮的逼问,传令兵哭丧着脸:
“梁都督被那苏贼一枪挑死了八百艘战船,全烧了.现在只有不到三百人逃回来.”
“废物!都是废物!”
桥蕤暴怒之下,一脚踹翻了案几。他转向郡丞,嘶吼道:
“快!立刻派人去六县求援!请后将军速速回师!”
郡丞苦着脸绝望说:“六县距此近三百里路,就算现在出发,最快也要明日才能送到。而苏贼既已夺下水寨,他顺流而下怕是”
他话未说完,又一名哨探慌张来报:
“不好了!城外河面上出现大批战船,看旗号是.是苏字大旗!”
“这么快?!”
桥蕤脸色惨白,踉跄后退几步。他深吸一口气,咬牙道:
“传令全城戒严!所有壮丁上城墙!弓弩、滚木、礌石全部就位!”
“再派人去府库,把所有的火油都搬出来!”
“我就不信,他苏曜还能飞上城墙不成!”
寿春城外,苏曜的战船如黑色的潮水般迅速逼近。
船帆猎猎作响,“苏”字大旗在风中肆意舞动,远远望去,便给人一种压迫感。
苏曜站在旗舰船头,目光冷峻地远眺寿春城。
这座楚国的故都,城墙高大,护城河宽阔,确实易守难攻,怪不得袁术会把这里作为自己的据点。
如今,太史慈和关羽率领的水师已掩护大部分兵士在水寨附近登陆,正从陆路赶来,约莫傍晚便会抵达。
而这淮河之上的水师则是苏曜和皇甫嵩等人率领的另一部分战士,他们这是乘战船走水路绕到了寿春城后,对其完成了全面封锁。
皇甫嵩说:“攻克寿春非一日之功,依某之见,大将军不如朔水而上,先去六县驰援,这边交给我等围城即可。”
苏曜闻言却摇了摇头:“皇甫将军此言差矣。袁本初虽被困六县,但寿春才是袁术老巢。只要拿下此处,袁术大军便如无根之萍,不攻自破。“
他转身指向寿春城头:“况且,谁说攻克寿春非一日之功?“
皇甫嵩顺着苏曜手指方向望去,只见城墙上守军慌乱奔走,旗帜歪斜,显然军心已乱。他若有所思道:“大将军莫非已有破城良策?“
苏曜嘴角微扬:“传令全军,在城外三里处扎营,抓紧休息,今夜出动,随我破城!”
然后,当夜,随着城门处轰隆一声巨响,寿春城——告破。
(本章完)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我在三国骑砍无双,我在三国骑砍无双最新章节,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我在三国骑砍无双,我在三国骑砍无双最新章节,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