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哥马利最近正在郁闷之中,他面对的问题实在太棘手了,以至于让他有些举棋不定。
问题来自中东地区的防务,还有巴尔干半岛上的战争。他作为现如今唯一一个能够支援到巴尔干地区的战区指挥官,实在不敢确定自己应该怎样应对。
如果他增援巴尔干地区,就意味着他只能削弱中东战区的兵力,这等于是置中东油田于险地。
可是如果他不增援巴尔干,那里的局势最终就会崩坏,让巴尔干地区变成德国人的地盘。
英国彻底失去空袭罗马尼亚的前进基地,同时也彻底被赶出了欧洲大陆。
上面两个选择,都不是那么尽善尽美,所以蒙哥马利心中最支持的方案,就是从巴尔干撤军。
假设真的可以从巴尔干地区撤退,就能够撤出4万有战斗经验的部队,加强中东地区的防御。
这样做就等于说是加强了中东地区的兵力,还缩短了需要驻守的防线——等于说是一举两得。
只不过这样做,就等于说是出卖了希腊还有南斯拉夫,也等于说是放弃了巴尔干地区。
丘吉尔不赞成放弃巴尔干,在丘吉尔看来,那里是第三帝国的软肋,可以从那里轻易的击败第三帝国!
要是巴尔干还在英国手中,从那里起飞的轰炸机,就可能飞到罗马尼亚上空,袭击轴心国宝贵的石油资源。
另一方面,撤退就失去了希腊这样的盟友,也同样失去了那斯拉夫这个摇摆不定的中立区域,这都是英国现如今的巨大损失。
而且,从巴尔干撤退,代表着又一次惨痛的失败,丘吉尔已经受够了这样的失败。
“首相先生不允许从巴尔干撤退,说撤退是承认自己的失败。”坐在自己的帐篷里,蒙哥马利说话的时候满脸都是无奈。
“不能按照最合理的方案来指挥调动部队,那还要我这个指挥官来做什么?”无奈的表象下面,是更多的懊恼。
蒙哥马利知道,如果再这样挥霍时间,隆美尔进攻的时候,他连准备工作都做不好。
作为一名前线指挥官,他计划出来的最好方案,竟然被后方给否决了,这绝对不是一个好消息。
坐在他一旁的原第8集团军指挥官奥金莱克冷笑了一声,开口说道:“你现在知道,什么都知道却什么都不能做的心情了?”
奥金莱克在真实的历史上,也是一个比较冤的人物。他在北非艰苦作战,却没有赢得人们应有的尊敬。
真实的历史之中,是奥金莱克在阿拉曼阻止了隆美尔的进攻,将北非战线稳定下来,并且拟定了后来的反击计划。
只是因为丘吉尔嫌弃他的行动太慢,不愿意立即反击,才用蒙哥马利更换了这个可怜的将军。
当然,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奥金莱克成了一个默默无闻的英国将军,而蒙哥马利成了打败隆美尔的大英雄。
现在,奥金莱克同样是一个悲剧人物。他从坎宁汉将军手里接过北非军队指挥权的时候,北非战局根本就是一片混乱。
坎宁汉丢掉了百分之五十的军械,损失了大量的人员物质,丢掉了至关重要的防线——这仗谁打也是输啊。
所以,奥金莱克根本没有胜算,他还努力让输的场面好看了许多。按照能力来说,他也算是一名厉害的指挥官了。
可惜的是,丘吉尔没有耐心等待他在中东组织力量反击了,派来了另外一名将领蒙哥马利。
蒙哥马利看着身边坐着的奥金莱克,也知道被干涉的滋味很难受,开口说道:“总要想想办法,把我们在巴尔干地区的部队撤回来!”
在蒙哥马利看来,现在就是撤退的最好时机了。他们刚刚帮助希腊打败了意大利的入侵,防线压力缓和下来,正好用来撤退。
“如果等德国人进入巴尔干,我们再走就来不及了。”蒙哥马利一边说,一边看向了奥金莱克说道。
德国装甲部队以闪电战著称于世,他们的进攻速度之快有目共睹。等到德国人动手,再撤退部队明显不是什么好选择。
一旦德国部队向前推进,有可能在5天的时间里就推进200公里以上的距离。
英国在巴尔干地区的4万名士兵如果成了俘虏,那对于丘吉尔还有蒙哥马利来说,热闹可就大了。
本来在中东地区,英国守军的兵力就捉襟见肘,现在却在巴尔干丢了4万名士兵,这简直就是一场灾难。
“现在撤退,丘吉尔是不会答应你的。”奥金莱克摇了摇头对蒙哥马利说道:“一旦我们撤退,希腊还有南斯拉夫,搞不好就投降德国了。”
要知道,现在可没有什么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也没有所谓的盟军一说。
波兰已经被瓜分,低地三国都被德国占领,法国已经被击败,美国和苏联还没有参战——眼下可不是全世界群殴德国的节奏,而是德国意大利甚至加上维希法国,群殴英国的时候……
如果再失去了巴尔干的希腊等国家,英国差不多就真的成为孤家寡人,在单独和德国意大利作战了。
虽然美国在后面援助着英国,虽然德国要提防苏联的进攻只能分散力量,可终究在场面上,是英国陷入了空前的孤立。
在这种前提条件下,丘吉尔怎么可能允许从巴尔干撤军?他甚至在考虑,如何在巴尔干稳住防线,把那里变成击败德国的前哨站!
“必须想办法,让首相先生意识到,中东战局的危险。”蒙哥马利皱着眉头,忧心忡忡的对奥金莱克说出了心里话。
“比起让早就已经没有退路的首相先生意识到失败已经成为必然,还不如瞒着他行动,先把部队抢运回中东。”奥金莱克已经做过了一次抗命的事情,所以对这种选择有些上瘾。
他说道了这里,看向了蒙哥马利道:“指挥官,如果我们不立即行动,几天之内,隆美尔就会用行动来教训我们,让我们知道浪费时间是一件最傻的事情。”
提起在苏伊士运河西岸蠢蠢欲动的隆美尔,蒙哥马利就更加郁闷了。看看人家,再看看自己——简直就没法比啊!
隆美尔得到了德国和意大利大量的物资补给,因为距离的关系,这种补给及时而且数量庞大。
可蒙哥马利呢?他除了接收到了一批来自美国的武器装备之外,拿到的最多的补给就是生产自伊拉克的燃油了。
此时此刻,蒙哥马利在兵力上,确实是超过了隆美尔,不过谁都知道这种数据毫无意义可言。
隆美尔在坦克飞机大炮还有弹药上占有优势,蒙哥马利在步兵人数以及燃油上略微超出。
可是,蒙哥马利手里的步兵大部分都是印度和南非调来的部队,还有一部分来自新西兰和澳大利亚。
这种参差不齐的战斗力让蒙哥马利数量上的优势毫无意义,缺少坦克和反坦克炮的他,甚至连阻止隆美尔部队渡过苏伊士运河都做不到。
最近隆美尔的部队正在休整,意大利的一些非主力部队,正在向南夹击苏丹,将英国在埃及附近的零散部队驱逐干净。
要不是顾忌到侧翼的安全,还有等待补给,囤积继续进攻的物资,隆美尔早就越过苏伊士运河,打到中东去了。
也正因为这样,蒙哥马利还有奥金莱克都清楚,他们的防线如同一张白纸,至今没有被隆美尔捅破的原因,只是因为隆美尔没有捅破这张白纸的意思罢了。
另外,蒙哥马利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德国人在塞得港附近修建的野战机场——如果德国人真的把HE-111这类飞机搞到非洲来,那重要的伊拉克油田,该怎么办才好?
“我上个星期给国内发去了电报,说我们需要大量的新式战斗机。”蒙哥马利想到了这里,就抱怨开来:“结果呢?”
他一边说,一边捏起了一份文件,拍打了两下对奥金莱克说道:“结果,皇家空军给了我20架飓风!该死的!20架飓风!”
不等奥金莱克说话,他就把那份电报丢回到了桌子上:“如果德国人真的轰炸伊拉克和伊朗的油田,我能拿来抵挡那些轰炸机的,就只有百十架飞机!”
英国军队在北非的一系列败仗,其实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因为丢失了战场制空权。
德国有斯图卡在头顶上呼啸,有ME-109E战斗机制霸天空,可英国什么都没有,只能被动挨打。
本土被德国空军袭击,一系列针对性很强的轰炸,让英国丧失了战斗机生产的大部分工厂。本土防空都捉襟见肘,也就完全没有了支援非洲的能力。
现在,英国在中东的战斗机,有美国援助来的40架P-40D型战斗机,有还在路上的本国生产的20架飓风,剩下的就都是凑数的破烂了。
依靠这样的空军,去和德国精良的非洲军团空军战斗,胜负也就没有什么悬念了……
问题来自中东地区的防务,还有巴尔干半岛上的战争。他作为现如今唯一一个能够支援到巴尔干地区的战区指挥官,实在不敢确定自己应该怎样应对。
如果他增援巴尔干地区,就意味着他只能削弱中东战区的兵力,这等于是置中东油田于险地。
可是如果他不增援巴尔干,那里的局势最终就会崩坏,让巴尔干地区变成德国人的地盘。
英国彻底失去空袭罗马尼亚的前进基地,同时也彻底被赶出了欧洲大陆。
上面两个选择,都不是那么尽善尽美,所以蒙哥马利心中最支持的方案,就是从巴尔干撤军。
假设真的可以从巴尔干地区撤退,就能够撤出4万有战斗经验的部队,加强中东地区的防御。
这样做就等于说是加强了中东地区的兵力,还缩短了需要驻守的防线——等于说是一举两得。
只不过这样做,就等于说是出卖了希腊还有南斯拉夫,也等于说是放弃了巴尔干地区。
丘吉尔不赞成放弃巴尔干,在丘吉尔看来,那里是第三帝国的软肋,可以从那里轻易的击败第三帝国!
要是巴尔干还在英国手中,从那里起飞的轰炸机,就可能飞到罗马尼亚上空,袭击轴心国宝贵的石油资源。
另一方面,撤退就失去了希腊这样的盟友,也同样失去了那斯拉夫这个摇摆不定的中立区域,这都是英国现如今的巨大损失。
而且,从巴尔干撤退,代表着又一次惨痛的失败,丘吉尔已经受够了这样的失败。
“首相先生不允许从巴尔干撤退,说撤退是承认自己的失败。”坐在自己的帐篷里,蒙哥马利说话的时候满脸都是无奈。
“不能按照最合理的方案来指挥调动部队,那还要我这个指挥官来做什么?”无奈的表象下面,是更多的懊恼。
蒙哥马利知道,如果再这样挥霍时间,隆美尔进攻的时候,他连准备工作都做不好。
作为一名前线指挥官,他计划出来的最好方案,竟然被后方给否决了,这绝对不是一个好消息。
坐在他一旁的原第8集团军指挥官奥金莱克冷笑了一声,开口说道:“你现在知道,什么都知道却什么都不能做的心情了?”
奥金莱克在真实的历史上,也是一个比较冤的人物。他在北非艰苦作战,却没有赢得人们应有的尊敬。
真实的历史之中,是奥金莱克在阿拉曼阻止了隆美尔的进攻,将北非战线稳定下来,并且拟定了后来的反击计划。
只是因为丘吉尔嫌弃他的行动太慢,不愿意立即反击,才用蒙哥马利更换了这个可怜的将军。
当然,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奥金莱克成了一个默默无闻的英国将军,而蒙哥马利成了打败隆美尔的大英雄。
现在,奥金莱克同样是一个悲剧人物。他从坎宁汉将军手里接过北非军队指挥权的时候,北非战局根本就是一片混乱。
坎宁汉丢掉了百分之五十的军械,损失了大量的人员物质,丢掉了至关重要的防线——这仗谁打也是输啊。
所以,奥金莱克根本没有胜算,他还努力让输的场面好看了许多。按照能力来说,他也算是一名厉害的指挥官了。
可惜的是,丘吉尔没有耐心等待他在中东组织力量反击了,派来了另外一名将领蒙哥马利。
蒙哥马利看着身边坐着的奥金莱克,也知道被干涉的滋味很难受,开口说道:“总要想想办法,把我们在巴尔干地区的部队撤回来!”
在蒙哥马利看来,现在就是撤退的最好时机了。他们刚刚帮助希腊打败了意大利的入侵,防线压力缓和下来,正好用来撤退。
“如果等德国人进入巴尔干,我们再走就来不及了。”蒙哥马利一边说,一边看向了奥金莱克说道。
德国装甲部队以闪电战著称于世,他们的进攻速度之快有目共睹。等到德国人动手,再撤退部队明显不是什么好选择。
一旦德国部队向前推进,有可能在5天的时间里就推进200公里以上的距离。
英国在巴尔干地区的4万名士兵如果成了俘虏,那对于丘吉尔还有蒙哥马利来说,热闹可就大了。
本来在中东地区,英国守军的兵力就捉襟见肘,现在却在巴尔干丢了4万名士兵,这简直就是一场灾难。
“现在撤退,丘吉尔是不会答应你的。”奥金莱克摇了摇头对蒙哥马利说道:“一旦我们撤退,希腊还有南斯拉夫,搞不好就投降德国了。”
要知道,现在可没有什么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也没有所谓的盟军一说。
波兰已经被瓜分,低地三国都被德国占领,法国已经被击败,美国和苏联还没有参战——眼下可不是全世界群殴德国的节奏,而是德国意大利甚至加上维希法国,群殴英国的时候……
如果再失去了巴尔干的希腊等国家,英国差不多就真的成为孤家寡人,在单独和德国意大利作战了。
虽然美国在后面援助着英国,虽然德国要提防苏联的进攻只能分散力量,可终究在场面上,是英国陷入了空前的孤立。
在这种前提条件下,丘吉尔怎么可能允许从巴尔干撤军?他甚至在考虑,如何在巴尔干稳住防线,把那里变成击败德国的前哨站!
“必须想办法,让首相先生意识到,中东战局的危险。”蒙哥马利皱着眉头,忧心忡忡的对奥金莱克说出了心里话。
“比起让早就已经没有退路的首相先生意识到失败已经成为必然,还不如瞒着他行动,先把部队抢运回中东。”奥金莱克已经做过了一次抗命的事情,所以对这种选择有些上瘾。
他说道了这里,看向了蒙哥马利道:“指挥官,如果我们不立即行动,几天之内,隆美尔就会用行动来教训我们,让我们知道浪费时间是一件最傻的事情。”
提起在苏伊士运河西岸蠢蠢欲动的隆美尔,蒙哥马利就更加郁闷了。看看人家,再看看自己——简直就没法比啊!
隆美尔得到了德国和意大利大量的物资补给,因为距离的关系,这种补给及时而且数量庞大。
可蒙哥马利呢?他除了接收到了一批来自美国的武器装备之外,拿到的最多的补给就是生产自伊拉克的燃油了。
此时此刻,蒙哥马利在兵力上,确实是超过了隆美尔,不过谁都知道这种数据毫无意义可言。
隆美尔在坦克飞机大炮还有弹药上占有优势,蒙哥马利在步兵人数以及燃油上略微超出。
可是,蒙哥马利手里的步兵大部分都是印度和南非调来的部队,还有一部分来自新西兰和澳大利亚。
这种参差不齐的战斗力让蒙哥马利数量上的优势毫无意义,缺少坦克和反坦克炮的他,甚至连阻止隆美尔部队渡过苏伊士运河都做不到。
最近隆美尔的部队正在休整,意大利的一些非主力部队,正在向南夹击苏丹,将英国在埃及附近的零散部队驱逐干净。
要不是顾忌到侧翼的安全,还有等待补给,囤积继续进攻的物资,隆美尔早就越过苏伊士运河,打到中东去了。
也正因为这样,蒙哥马利还有奥金莱克都清楚,他们的防线如同一张白纸,至今没有被隆美尔捅破的原因,只是因为隆美尔没有捅破这张白纸的意思罢了。
另外,蒙哥马利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德国人在塞得港附近修建的野战机场——如果德国人真的把HE-111这类飞机搞到非洲来,那重要的伊拉克油田,该怎么办才好?
“我上个星期给国内发去了电报,说我们需要大量的新式战斗机。”蒙哥马利想到了这里,就抱怨开来:“结果呢?”
他一边说,一边捏起了一份文件,拍打了两下对奥金莱克说道:“结果,皇家空军给了我20架飓风!该死的!20架飓风!”
不等奥金莱克说话,他就把那份电报丢回到了桌子上:“如果德国人真的轰炸伊拉克和伊朗的油田,我能拿来抵挡那些轰炸机的,就只有百十架飞机!”
英国军队在北非的一系列败仗,其实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因为丢失了战场制空权。
德国有斯图卡在头顶上呼啸,有ME-109E战斗机制霸天空,可英国什么都没有,只能被动挨打。
本土被德国空军袭击,一系列针对性很强的轰炸,让英国丧失了战斗机生产的大部分工厂。本土防空都捉襟见肘,也就完全没有了支援非洲的能力。
现在,英国在中东的战斗机,有美国援助来的40架P-40D型战斗机,有还在路上的本国生产的20架飓风,剩下的就都是凑数的破烂了。
依靠这样的空军,去和德国精良的非洲军团空军战斗,胜负也就没有什么悬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