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身处印度境内的英国流亡政府,面对的问题可不是仅仅凭借它自己可以解决的。
弹药生产勉强还可以自给自足,可重炮等武器装备就几乎没有了补充的可能了。
至于说可以与日本抗衡的空军,那也只是梦想中才有的东西。印度境内的英国战斗机实际上并不多,少量精锐也只有过时的战斗机可以使用。
飓风还有喷火这类新式战斗机根本来不及向这里部署,美国的援助也相当稀少。
截止到4月1日,英国流亡政府手里只有坦克300多辆,战斗机不足500架,与两侧的对手根本无法相提并论。
虎踞中东的隆美尔上将手里拥有坦克至少700辆,而且多数都是比英军先进的装备。
已经正在向缅甸攻击前进的日本大军,也装备了大量的坦克,虽然质量不怎么样,却也不容忽视。
更何况印度两面受敌,这个时候无法集中兵力来先干掉某一方向上的敌人。
所以,在中东地区,蒙哥马利手里只有不足200辆坦克,面对的却是隆美尔700辆坦克的大军。
而在印度的东线,英国只能依靠不到100辆坦克,去对付日本人的豆战车了。
蒙巴顿此时此刻真的是非常的紧张,因为在整个流亡政府最危急的时候,日本人帮德国人捅了最致命的一刀。
菲律宾战局已经糜烂,美国现在已经自顾不暇了。此时此刻他只能依靠自己,去对抗两个强大的敌人了。
“美国军队在菲律宾被日军击溃了,麦克阿瑟正在向澳大利亚方向撤退。”一名军官汇报了最新的东南亚战况。
日本在珍珠港先发制人,美国陷入全面被动之中。太平洋舰队被联合舰队歼灭,让美国失去了制海权和制空权。
在这个大前提下,美国节节败退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关键这一切对于英国来说,的确不是一个好消息。
美国对日本宣战,德国对苏联宣战,英国和法国流亡政府,却同时对德国和日本两个国家宣战了。
这对于本来就弱小的流亡政府而言,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压力。
失去了本土的支持,同时面对两个战争准备充分的强国,对蒙巴顿等人来说,压力已经山大了。
更雪上加霜的是,美国要集中力量挽救自己的军队,根本没有精力顾忌上遥远的英国流亡政府了。
之前签订的支援协议,现在也只能作为一种意向制导文件来看了。
没有了美国提供的战斗机坦克,没有美国提供的海军巨型炮弹,缩在印度的英国流亡政府究竟有多少战斗力,还真的非常不好说。
蒙巴顿揉了揉自己的鼻梁,睁开眼睛看着缅甸地区的形势图。日军已经开始向缅甸边境行军,抵达战区也不过就是几天的时间罢了。
虽然缅甸的雨季马上就要来临,这多少对流亡英国来说是一个好消息,可毕竟天气这东西,依靠起来还是不那么确定的。
日本军队能吃苦也肯吃苦,万一真的顶着雨季来临强行进攻,也不是不可能做到。
所以千算万算,似乎对日本的作战,都是英国要吃亏一些。在蒙巴顿看来,让出缅甸才是最好的应对方法。
有缅甸丛林阻隔,日军想要继续进攻印度。那就只能先经营缅甸地区。
这样一来,日军的进攻速度就会被拖累下来,流亡英国方面至少有一年左右的缓冲期。
“雨季4月10日就要来临了,希望日本那些疯子不会在雨季发起战争吧。”他放下了揉捏自己鼻梁的手,这样对自己面前的将军说了一句。
奥金莱克将军历史上是一个不错的指挥官,蒙哥马利击败了隆美尔,依靠的就是他积攒下来的家当。
现在他奉命接手缅甸的防务,指挥缅甸境内的二十几万英国还有印度缅甸联军。
这支部队的战斗力非常低下,只有大概名英军2万多人。剩下的部队有印度大约7万人,以及缅甸当地部队13万多。
大部分部队甚至连训练都没有完成,缅甸当地人的战斗力几乎可以看成是零。
至于印度部队,和骄横善战的日军比较起来,也没有多少优势可言。
剩下的英军,因为缺乏重型武器装备,也没有空中优势,战斗力究竟如何也不敢保证。
“如果日军攻入缅甸,我就立刻带着主力部队向印度方向收缩……这是保证有生力量的最好方式了。”奥金莱克开口说道。
不要怀疑这位将军的逃跑能力,他可以说是这个世界上最会跑的几个将军之一了。
只要看他从谁的手里一路逃生,就知道一旦他想撤退,日本八成不会再追上他的部队了。
这位奥金莱克将军,可是从沙漠之狐隆美尔的装甲师嘴边,一路逃到了苏伊士运河的男人……
当然了,盟军有逃跑潜力的指挥官确实人才济济,比如说在41年前后就说出了那句“我会回来的”的逃跑上将麦克阿瑟。
如果算上从法国跑到了英国的戴高乐,盟军的大半名将估计都是从撤退开始学习战争的。
所以说这也是很多人不太喜欢盟军指挥官的主要原因:他们在旗鼓相当的情况下,大部分都只有吃败仗的能耐。
比起那些灵动的充满想象力的德军指挥官来,盟军的指挥官更像是会计,他们只会频繁的计算手里的兵力,撤退并且在过程中积攒自己的物资和兵力……
等他们觉得可以打赢面前的战役的时候,差不多也就不需要指挥艺术这种东西了。
“维持部队的规模,缅甸当地的部队不值得信任,必要的时候要提防一些。”蒙巴顿在这里工作了很长一段时间,对这些地区的事务还是非常了解的。
民族主义的兴起,让英国在这些殖民地内的统治变得摇摇欲坠,这也极大地削弱了英国殖民地的自卫能力。
奥金莱克点了点头,对蒙巴顿将军说道:“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我们必须要好好想一想,我们的未来了。”
弹药生产勉强还可以自给自足,可重炮等武器装备就几乎没有了补充的可能了。
至于说可以与日本抗衡的空军,那也只是梦想中才有的东西。印度境内的英国战斗机实际上并不多,少量精锐也只有过时的战斗机可以使用。
飓风还有喷火这类新式战斗机根本来不及向这里部署,美国的援助也相当稀少。
截止到4月1日,英国流亡政府手里只有坦克300多辆,战斗机不足500架,与两侧的对手根本无法相提并论。
虎踞中东的隆美尔上将手里拥有坦克至少700辆,而且多数都是比英军先进的装备。
已经正在向缅甸攻击前进的日本大军,也装备了大量的坦克,虽然质量不怎么样,却也不容忽视。
更何况印度两面受敌,这个时候无法集中兵力来先干掉某一方向上的敌人。
所以,在中东地区,蒙哥马利手里只有不足200辆坦克,面对的却是隆美尔700辆坦克的大军。
而在印度的东线,英国只能依靠不到100辆坦克,去对付日本人的豆战车了。
蒙巴顿此时此刻真的是非常的紧张,因为在整个流亡政府最危急的时候,日本人帮德国人捅了最致命的一刀。
菲律宾战局已经糜烂,美国现在已经自顾不暇了。此时此刻他只能依靠自己,去对抗两个强大的敌人了。
“美国军队在菲律宾被日军击溃了,麦克阿瑟正在向澳大利亚方向撤退。”一名军官汇报了最新的东南亚战况。
日本在珍珠港先发制人,美国陷入全面被动之中。太平洋舰队被联合舰队歼灭,让美国失去了制海权和制空权。
在这个大前提下,美国节节败退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关键这一切对于英国来说,的确不是一个好消息。
美国对日本宣战,德国对苏联宣战,英国和法国流亡政府,却同时对德国和日本两个国家宣战了。
这对于本来就弱小的流亡政府而言,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压力。
失去了本土的支持,同时面对两个战争准备充分的强国,对蒙巴顿等人来说,压力已经山大了。
更雪上加霜的是,美国要集中力量挽救自己的军队,根本没有精力顾忌上遥远的英国流亡政府了。
之前签订的支援协议,现在也只能作为一种意向制导文件来看了。
没有了美国提供的战斗机坦克,没有美国提供的海军巨型炮弹,缩在印度的英国流亡政府究竟有多少战斗力,还真的非常不好说。
蒙巴顿揉了揉自己的鼻梁,睁开眼睛看着缅甸地区的形势图。日军已经开始向缅甸边境行军,抵达战区也不过就是几天的时间罢了。
虽然缅甸的雨季马上就要来临,这多少对流亡英国来说是一个好消息,可毕竟天气这东西,依靠起来还是不那么确定的。
日本军队能吃苦也肯吃苦,万一真的顶着雨季来临强行进攻,也不是不可能做到。
所以千算万算,似乎对日本的作战,都是英国要吃亏一些。在蒙巴顿看来,让出缅甸才是最好的应对方法。
有缅甸丛林阻隔,日军想要继续进攻印度。那就只能先经营缅甸地区。
这样一来,日军的进攻速度就会被拖累下来,流亡英国方面至少有一年左右的缓冲期。
“雨季4月10日就要来临了,希望日本那些疯子不会在雨季发起战争吧。”他放下了揉捏自己鼻梁的手,这样对自己面前的将军说了一句。
奥金莱克将军历史上是一个不错的指挥官,蒙哥马利击败了隆美尔,依靠的就是他积攒下来的家当。
现在他奉命接手缅甸的防务,指挥缅甸境内的二十几万英国还有印度缅甸联军。
这支部队的战斗力非常低下,只有大概名英军2万多人。剩下的部队有印度大约7万人,以及缅甸当地部队13万多。
大部分部队甚至连训练都没有完成,缅甸当地人的战斗力几乎可以看成是零。
至于印度部队,和骄横善战的日军比较起来,也没有多少优势可言。
剩下的英军,因为缺乏重型武器装备,也没有空中优势,战斗力究竟如何也不敢保证。
“如果日军攻入缅甸,我就立刻带着主力部队向印度方向收缩……这是保证有生力量的最好方式了。”奥金莱克开口说道。
不要怀疑这位将军的逃跑能力,他可以说是这个世界上最会跑的几个将军之一了。
只要看他从谁的手里一路逃生,就知道一旦他想撤退,日本八成不会再追上他的部队了。
这位奥金莱克将军,可是从沙漠之狐隆美尔的装甲师嘴边,一路逃到了苏伊士运河的男人……
当然了,盟军有逃跑潜力的指挥官确实人才济济,比如说在41年前后就说出了那句“我会回来的”的逃跑上将麦克阿瑟。
如果算上从法国跑到了英国的戴高乐,盟军的大半名将估计都是从撤退开始学习战争的。
所以说这也是很多人不太喜欢盟军指挥官的主要原因:他们在旗鼓相当的情况下,大部分都只有吃败仗的能耐。
比起那些灵动的充满想象力的德军指挥官来,盟军的指挥官更像是会计,他们只会频繁的计算手里的兵力,撤退并且在过程中积攒自己的物资和兵力……
等他们觉得可以打赢面前的战役的时候,差不多也就不需要指挥艺术这种东西了。
“维持部队的规模,缅甸当地的部队不值得信任,必要的时候要提防一些。”蒙巴顿在这里工作了很长一段时间,对这些地区的事务还是非常了解的。
民族主义的兴起,让英国在这些殖民地内的统治变得摇摇欲坠,这也极大地削弱了英国殖民地的自卫能力。
奥金莱克点了点头,对蒙巴顿将军说道:“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我们必须要好好想一想,我们的未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