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这些东西也有很多用处。”老校长听到了这些物品的清单,就苦笑起来。
这哪里是替换物资,分明就是找到了什么,或者说剩下了什么,就给学校送来什么了。
比如说日记本,这些东西八成是军方库存的东西,一时间还有剩余,就给学校抽调来了。
布手套也是工厂劳动保障物资清单里的东西,现在送到学校来,估计也是物资有所剩余,不得已拿出来消耗掉的。
至于说木头工艺品,完全有可能是从占领区的某个工厂的仓库里搜查出来的无主之物,临时拿出来凑数分发的。
最好笑的是,还有一些明显就是为军方生产的日用品:饭盒水壶之类的,如今可都在分发的清单上。
好在现如今的德国国内,大部分领域还是国家计划经济,配合上战时物资分配经济混乱的施行。
所以拿到了这些补贴的东西,家里多多少少都能用得上。反正是白给的,分发到学生的手里面,估计能解决不少学生家庭里的生活困难问题。
想到了这里,老校长也释怀了。毕竟拿到了一大堆破烂,也算是比什么都没有要好一些。
所以他看了一眼自己的秘书,开口吩咐道:“等沙克先生把那些物资调到学校库房里,也不用留什么,开家长会,都分掉!”
秘书听到了这个命令之后,点了点头应承道:“我明白了,这件事情有什么进展,我就立刻向你汇报。”
在全国上下普及牛奶,看上去并不起眼,却也是一个巨大到让人头痛的工程。
欧洲有不少国家有自己的畜牧业,包括意大利还有荷兰等地区,都有自己的牛奶生产。
可是德国拥有8000万人口,如果算上比较接近的民族,人数可能要超过1个亿。
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逐渐从战争中恢复过来的德国,新诞生的人口都集中在了1919年到1939年。
所以这段时间内,德国拥有大量的青年。这也是为什么德国可以凭借1亿左右的人口,征召训练出千万级别军队的重要原因。
体系再如何完善,教育再如何强悍,可总要有那么多人,才能完成扩军备战的准备工作不是么?
所以,德国青少年普及牛奶,是元首心血来潮的一次惠民工程,却实实在在感动了大半个德国。
在这个世界,德国是第一个在名义上率先实行双休日的资本主义国家。
虽然双休日的其中一天,所有工厂里的工人依旧还是要上班,不过工作却变成了培训新人。
这种制度已经进行了小半年,本来教育水平就很高的德国,工人后备力量已经开始成几何式的膨胀。
经过培训的工人已经可以上岗,开始执行一些简单的生产任务。比如说生产一些不用太精确的机械零件,以及一些产品配件。
同时,也是第一个普及十年基础教育的国家。当然,也同样是第一个实现高速公路遍及全国的国家。
捷克斯洛伐克还有丹麦,以及奥地利等本身就和德国有着千丝万缕关联的国家,也已经被纳入到德国的公路铁路网。
甚至连之前提到的德国本土利好惠民政策,都已经辐射到了这些占领区。
这样做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仅仅是捷克斯洛伐克,1941年的3月,生产出来的追猎者坦克歼击车,就比上个月又提高了15辆之多。
推出惠民政策对于获得民众支持是至关重要的,同时也是提起民众对政府信心的重要手段。
战争进行到了现在这个阶段,每一个家庭,或者大家认识的熟人里面,可能都会有人因为战争死去或者受伤。
压抑的气氛不仅仅需要宣传还有娱乐来调节,还需要更多的实惠来弥合民众心中的创伤。
德国可不是拥有两亿多人口的美国或者苏联,它只能更多的挖掘自身的潜力,才能够和这些国家抗衡。
在调动了各个占领区内可以快速恢复生产的工业产能之后,欧洲地区的生活水平,正在一点点的缓慢恢复。
虽然赶不上战争之前的水平,可也算得上是给了所有人一个希望了。
至少,法国还有英国占领区内,当地平民们的生活,已经比战争状态下的状况,好了不知道多少倍了。
事实上,为了凝聚德国人民,保持这个民族高昂的斗志,李乐还有他的手下们可以说是绞尽脑汁了。
正在努力普及的各种政策,很多都是带有实验性质的,从细节到总纲,覆盖每一个环节。
比如说,德国宣传部就在拼命的发掘女明星,调集资源拍摄各种战争题材的电影。
甚至为了提高电影的影响力,李乐还命令德国开始普及有声电影技术,替换现有影院的落后播放设备。
各种各样战争题材的电影,会从柏林还有慕尼黑等城市辐射开来,影响到德国的每一个角落。
按照李乐的计划,每一个月都要有新的电影上映,每一个月所有工厂还有其他单位,都要组织人员看一场电影。
电影院对于工厂还有职能部门组织的观影,是要免除门票的。这也是国家福利待遇之一,同样让民众欢迎。
捧红的明星要参加劳军演出,要尽可能的正面宣传国家的各种决策。要向民众们歌颂勇敢无畏的战争事迹,也要为征兵等活动助演出力……
而这只是宣传部提高民族凝聚力的其中一个小手段罢了,之后还有各种定期集会游行等活动呢。
在不影响生产生活的前提下,开展这样的活动,有助于提升民众的凝聚力,也有助于国社党管控民众。
除了宣传部门之外,参与到其中的还有教育部门,以及工厂生产部门。
每一个部门都有自己需要完成的凝聚力提升工作,尽可能的做到覆盖每一个人。
国家机器的力量,在这个时候被体现的淋漓尽致。在众多福利面前,战争带来的创伤还有哀痛,就显得容易被遗忘起来。
这哪里是替换物资,分明就是找到了什么,或者说剩下了什么,就给学校送来什么了。
比如说日记本,这些东西八成是军方库存的东西,一时间还有剩余,就给学校抽调来了。
布手套也是工厂劳动保障物资清单里的东西,现在送到学校来,估计也是物资有所剩余,不得已拿出来消耗掉的。
至于说木头工艺品,完全有可能是从占领区的某个工厂的仓库里搜查出来的无主之物,临时拿出来凑数分发的。
最好笑的是,还有一些明显就是为军方生产的日用品:饭盒水壶之类的,如今可都在分发的清单上。
好在现如今的德国国内,大部分领域还是国家计划经济,配合上战时物资分配经济混乱的施行。
所以拿到了这些补贴的东西,家里多多少少都能用得上。反正是白给的,分发到学生的手里面,估计能解决不少学生家庭里的生活困难问题。
想到了这里,老校长也释怀了。毕竟拿到了一大堆破烂,也算是比什么都没有要好一些。
所以他看了一眼自己的秘书,开口吩咐道:“等沙克先生把那些物资调到学校库房里,也不用留什么,开家长会,都分掉!”
秘书听到了这个命令之后,点了点头应承道:“我明白了,这件事情有什么进展,我就立刻向你汇报。”
在全国上下普及牛奶,看上去并不起眼,却也是一个巨大到让人头痛的工程。
欧洲有不少国家有自己的畜牧业,包括意大利还有荷兰等地区,都有自己的牛奶生产。
可是德国拥有8000万人口,如果算上比较接近的民族,人数可能要超过1个亿。
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逐渐从战争中恢复过来的德国,新诞生的人口都集中在了1919年到1939年。
所以这段时间内,德国拥有大量的青年。这也是为什么德国可以凭借1亿左右的人口,征召训练出千万级别军队的重要原因。
体系再如何完善,教育再如何强悍,可总要有那么多人,才能完成扩军备战的准备工作不是么?
所以,德国青少年普及牛奶,是元首心血来潮的一次惠民工程,却实实在在感动了大半个德国。
在这个世界,德国是第一个在名义上率先实行双休日的资本主义国家。
虽然双休日的其中一天,所有工厂里的工人依旧还是要上班,不过工作却变成了培训新人。
这种制度已经进行了小半年,本来教育水平就很高的德国,工人后备力量已经开始成几何式的膨胀。
经过培训的工人已经可以上岗,开始执行一些简单的生产任务。比如说生产一些不用太精确的机械零件,以及一些产品配件。
同时,也是第一个普及十年基础教育的国家。当然,也同样是第一个实现高速公路遍及全国的国家。
捷克斯洛伐克还有丹麦,以及奥地利等本身就和德国有着千丝万缕关联的国家,也已经被纳入到德国的公路铁路网。
甚至连之前提到的德国本土利好惠民政策,都已经辐射到了这些占领区。
这样做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仅仅是捷克斯洛伐克,1941年的3月,生产出来的追猎者坦克歼击车,就比上个月又提高了15辆之多。
推出惠民政策对于获得民众支持是至关重要的,同时也是提起民众对政府信心的重要手段。
战争进行到了现在这个阶段,每一个家庭,或者大家认识的熟人里面,可能都会有人因为战争死去或者受伤。
压抑的气氛不仅仅需要宣传还有娱乐来调节,还需要更多的实惠来弥合民众心中的创伤。
德国可不是拥有两亿多人口的美国或者苏联,它只能更多的挖掘自身的潜力,才能够和这些国家抗衡。
在调动了各个占领区内可以快速恢复生产的工业产能之后,欧洲地区的生活水平,正在一点点的缓慢恢复。
虽然赶不上战争之前的水平,可也算得上是给了所有人一个希望了。
至少,法国还有英国占领区内,当地平民们的生活,已经比战争状态下的状况,好了不知道多少倍了。
事实上,为了凝聚德国人民,保持这个民族高昂的斗志,李乐还有他的手下们可以说是绞尽脑汁了。
正在努力普及的各种政策,很多都是带有实验性质的,从细节到总纲,覆盖每一个环节。
比如说,德国宣传部就在拼命的发掘女明星,调集资源拍摄各种战争题材的电影。
甚至为了提高电影的影响力,李乐还命令德国开始普及有声电影技术,替换现有影院的落后播放设备。
各种各样战争题材的电影,会从柏林还有慕尼黑等城市辐射开来,影响到德国的每一个角落。
按照李乐的计划,每一个月都要有新的电影上映,每一个月所有工厂还有其他单位,都要组织人员看一场电影。
电影院对于工厂还有职能部门组织的观影,是要免除门票的。这也是国家福利待遇之一,同样让民众欢迎。
捧红的明星要参加劳军演出,要尽可能的正面宣传国家的各种决策。要向民众们歌颂勇敢无畏的战争事迹,也要为征兵等活动助演出力……
而这只是宣传部提高民族凝聚力的其中一个小手段罢了,之后还有各种定期集会游行等活动呢。
在不影响生产生活的前提下,开展这样的活动,有助于提升民众的凝聚力,也有助于国社党管控民众。
除了宣传部门之外,参与到其中的还有教育部门,以及工厂生产部门。
每一个部门都有自己需要完成的凝聚力提升工作,尽可能的做到覆盖每一个人。
国家机器的力量,在这个时候被体现的淋漓尽致。在众多福利面前,战争带来的创伤还有哀痛,就显得容易被遗忘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