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德国,就和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一样,堪称基础建设狂魔。
这绝对不是浪得虚名,而是真真正正的基建狂魔。德国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高速公路,并且建设起了一系列形象工程。
海量的基础建设可以拉动国家内需,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也可以提高国家形象,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
其实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轮到资本家们考虑的时候,获利太少就成了这些人拒绝投资的一个绕不开的短板。
在未来的中国,解决这个问题,依靠的是国家下属企业的力量,而在如今,第三帝国也同样拥有可以左右其决策的“国企”。
所以,李乐把德国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工地,也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工厂。无数资金滚动起来,将第三帝国推上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现如今的德国,每一个地区都在修建自己的高速公路,连接到了阿尔萨斯以及洛林地区,连接到了法国西北部海岸线。
甚至有一些科学家与技术工程师们,已经开始论证德国到英国南部地区的跨海隧道与跨海大桥的可行性了。
有人激进的提出,用填海造路工程,把英国与欧洲连起来。即便是70年后,这个疯狂的想法也是不可能实现的。
所以,足以看出这些德国工程师们有多么异想天开,多么的疯狂。也足以看得出来,这个时期的德国,究竟有多么大的决心搞基础建设。
电话亭等设施开始遍及大街小巷,交通信号灯安装在了每一个路口。
人行横道规划整齐,马路两边都是正在动迁建设的新的大楼。李乐甚至激进的下了死命令,柏林地区的新大楼,最低不能少于8层!
这在后世看来,完全是干预过多的神经病表现,在这个时代看来,完全是“元首对柏林的殷切期望”(第三帝国宣传部语)。
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殷切期望,所以柏林市政府决定,如果新楼房安装电梯,那么层数不得低于12层!
所谓上面的人给个期望,下面的人就要拔高这个期望的事情,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会出现。
于是乎,柏林的建筑工地越来越多,而摩天大楼也越来越多。民用住宅已经12层了,商业用的摩天大楼就要更高一些了。
所以20层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事物了,戈培尔正在酝酿的电视机广播塔的高度,甚至高达270米。
而且,为了打破美国纽约1931年建成的帝国大厦的建筑物高度世界纪录,德国柏林和慕尼黑都有计划建造更高的“世界第一大楼”。
慕尼黑的计划书还理智一些,计划建设一座高390米的超级大楼,仅仅比帝国大厦高9米而已。
柏林的计划就有些让人哭笑不得了——党卫队打算建造一个“元首大楼”,高591米,一共有200层……楼顶还有一个巨大的元首雕像,雕像脚下大楼的四面都要有巨大的万字作为装饰。
不得不说,能够这么“作死”,也确实符合第三帝国真实历史时空中的风格,可惜李乐不是这样的人,他可不愿意走上希特勒那个空想美梦的不归路。
所以他及时叫停了这些不切实际的标志型建筑,转而用务实的风格,准备花最少的钱,把柏林打造成一个文化政治经济中心。
“最重要的,不是我们有多少宏伟的建筑物!”李乐看着戈培尔,还有赫斯以及施佩尔等官员,开口说道。
他一边说一边指了指面前的统计记录:“重要的是,股票交易市场的繁荣!是一年我们捧红了多少明星,拍摄了多少卖座的电影!是柏林的形象深入人心,第三帝国的正义成为普世价值观!”
“打败好莱坞,是需要我们坚持不懈的投入和积累的!打败纽约也是需要时间的!不过这些都不算决定性的。”李乐昂着下巴,开口说道。
最近德国前线的部队推进到了莫斯科,并且已经向莫斯科炮击的消息,让他的心情大好。
只要攻占了莫斯科,他的战略计划就算完成了,苏联在他的设想中,就会承认自己的失败,战争也就结束了。
而结束掉李乐已经不太熟悉的战争,建立起一个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那么就又进入到李乐熟悉的环节了。
发展经济,投入大量的研发,拓展未来——李乐知道的未来,恐怕比他所在的这个世界上现如今所有的科幻的作者知道的都多。
“只要我们打败了苏联人,结束掉这场战争,我们就可以见证奇迹,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一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李乐给眼前的这些人打气,也算是在给自己打气。
正所谓行百里者半九十,他现在距离成功也只剩下一步之遥了,这怎能不让他小心谨慎呢?
“这一点毋庸置疑,我的元首!”施佩尔开口说道:“可是战争结束之后,无数军工企业,还有无数相关产业,都不需要继续生产这么多产品了。”
“工人需要安置,生产需要转型,收入绝对会出现下滑……”他有些担忧,毕竟这些产业是他一手整合起来的,自然需要他的维护。
“战争永远不会结束,结束的只是德国的战争罢了。”李乐冷笑了一声,开口安慰施佩尔道。
人类是什么德行他当然是心知肚明,二十一世缺少战争么?或者说人类这短暂的数千年历史,缺少战争么?
坦白一些说,战争才是人类历史的主流,而和平才是点缀而已。这绝对不是悲观,只是人类的历史就是这样黑暗。
不管人类文明中都多少爱来填充,也不管人类对真理的追求有多么执着,当然也不用去管人类多么热爱和平渴望幸福……可惜放在团体、国家、阶级的层面上,人类都是冷酷无情,杀戮血腥的。
所以李乐完全可以肯定,战争永远不会停止,军火商的生意,永远都火爆非凡,从未有过门可罗雀的时候。
这绝对不是浪得虚名,而是真真正正的基建狂魔。德国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高速公路,并且建设起了一系列形象工程。
海量的基础建设可以拉动国家内需,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也可以提高国家形象,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
其实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轮到资本家们考虑的时候,获利太少就成了这些人拒绝投资的一个绕不开的短板。
在未来的中国,解决这个问题,依靠的是国家下属企业的力量,而在如今,第三帝国也同样拥有可以左右其决策的“国企”。
所以,李乐把德国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工地,也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工厂。无数资金滚动起来,将第三帝国推上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现如今的德国,每一个地区都在修建自己的高速公路,连接到了阿尔萨斯以及洛林地区,连接到了法国西北部海岸线。
甚至有一些科学家与技术工程师们,已经开始论证德国到英国南部地区的跨海隧道与跨海大桥的可行性了。
有人激进的提出,用填海造路工程,把英国与欧洲连起来。即便是70年后,这个疯狂的想法也是不可能实现的。
所以,足以看出这些德国工程师们有多么异想天开,多么的疯狂。也足以看得出来,这个时期的德国,究竟有多么大的决心搞基础建设。
电话亭等设施开始遍及大街小巷,交通信号灯安装在了每一个路口。
人行横道规划整齐,马路两边都是正在动迁建设的新的大楼。李乐甚至激进的下了死命令,柏林地区的新大楼,最低不能少于8层!
这在后世看来,完全是干预过多的神经病表现,在这个时代看来,完全是“元首对柏林的殷切期望”(第三帝国宣传部语)。
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殷切期望,所以柏林市政府决定,如果新楼房安装电梯,那么层数不得低于12层!
所谓上面的人给个期望,下面的人就要拔高这个期望的事情,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会出现。
于是乎,柏林的建筑工地越来越多,而摩天大楼也越来越多。民用住宅已经12层了,商业用的摩天大楼就要更高一些了。
所以20层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事物了,戈培尔正在酝酿的电视机广播塔的高度,甚至高达270米。
而且,为了打破美国纽约1931年建成的帝国大厦的建筑物高度世界纪录,德国柏林和慕尼黑都有计划建造更高的“世界第一大楼”。
慕尼黑的计划书还理智一些,计划建设一座高390米的超级大楼,仅仅比帝国大厦高9米而已。
柏林的计划就有些让人哭笑不得了——党卫队打算建造一个“元首大楼”,高591米,一共有200层……楼顶还有一个巨大的元首雕像,雕像脚下大楼的四面都要有巨大的万字作为装饰。
不得不说,能够这么“作死”,也确实符合第三帝国真实历史时空中的风格,可惜李乐不是这样的人,他可不愿意走上希特勒那个空想美梦的不归路。
所以他及时叫停了这些不切实际的标志型建筑,转而用务实的风格,准备花最少的钱,把柏林打造成一个文化政治经济中心。
“最重要的,不是我们有多少宏伟的建筑物!”李乐看着戈培尔,还有赫斯以及施佩尔等官员,开口说道。
他一边说一边指了指面前的统计记录:“重要的是,股票交易市场的繁荣!是一年我们捧红了多少明星,拍摄了多少卖座的电影!是柏林的形象深入人心,第三帝国的正义成为普世价值观!”
“打败好莱坞,是需要我们坚持不懈的投入和积累的!打败纽约也是需要时间的!不过这些都不算决定性的。”李乐昂着下巴,开口说道。
最近德国前线的部队推进到了莫斯科,并且已经向莫斯科炮击的消息,让他的心情大好。
只要攻占了莫斯科,他的战略计划就算完成了,苏联在他的设想中,就会承认自己的失败,战争也就结束了。
而结束掉李乐已经不太熟悉的战争,建立起一个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那么就又进入到李乐熟悉的环节了。
发展经济,投入大量的研发,拓展未来——李乐知道的未来,恐怕比他所在的这个世界上现如今所有的科幻的作者知道的都多。
“只要我们打败了苏联人,结束掉这场战争,我们就可以见证奇迹,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一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李乐给眼前的这些人打气,也算是在给自己打气。
正所谓行百里者半九十,他现在距离成功也只剩下一步之遥了,这怎能不让他小心谨慎呢?
“这一点毋庸置疑,我的元首!”施佩尔开口说道:“可是战争结束之后,无数军工企业,还有无数相关产业,都不需要继续生产这么多产品了。”
“工人需要安置,生产需要转型,收入绝对会出现下滑……”他有些担忧,毕竟这些产业是他一手整合起来的,自然需要他的维护。
“战争永远不会结束,结束的只是德国的战争罢了。”李乐冷笑了一声,开口安慰施佩尔道。
人类是什么德行他当然是心知肚明,二十一世缺少战争么?或者说人类这短暂的数千年历史,缺少战争么?
坦白一些说,战争才是人类历史的主流,而和平才是点缀而已。这绝对不是悲观,只是人类的历史就是这样黑暗。
不管人类文明中都多少爱来填充,也不管人类对真理的追求有多么执着,当然也不用去管人类多么热爱和平渴望幸福……可惜放在团体、国家、阶级的层面上,人类都是冷酷无情,杀戮血腥的。
所以李乐完全可以肯定,战争永远不会停止,军火商的生意,永远都火爆非凡,从未有过门可罗雀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