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片土地上的人,天生的就喜欢建设。
天生的就喜欢改造。
这是延续了两千年的封建传统。
封建封建。
指的就是分封建设。
给你一块地,你自己去改善那里的环境。
哪怕是庆皇,也很擅长这个,从争夺天下开始,先修了这城墙弯弯绕绕的京都城。
然后又修了长城。
全是重要的军事工事。
的确方便抵御外敌。
可问题也很明显。
就是朝廷需要支出大量的银钱,来放到这些防御工事上,而且基本年年都得维护。
可即便如此。
庆皇仍然愿意这么干,甚至认为这最为稳妥。
“若说老六能借给朕几台机器,朕在北胡地上修个几十座城。”
“困都能把北胡人困死!”
庆皇依旧延续着老的想法。
把城池,盖到草原上去。
然后再派兵,驻守住那些城池。
就如同大宁与辽地这两座重镇一样,只要立在那里,就能将后方的土地,都一点点变成大庆的领土。
这是个很好的办法。
唯一可惜的,就是草原上并无天险可守,来去纵横皆可,防守起来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
“这近两千年来,一直都在寻找制衡草原最好的办法。”
“可找来找去,除了比游牧民族更加强大,或者去同化他们之外,仍无太好的办法。”
庆皇无奈摇头。
战胜草原简单。
未来治理起来却是相当的困难。
哪怕北胡贵族,学的文化与大庆已经没有太多区别。
但他们仍然拥有着自己的文字,习惯,传统。
大庆也并没有太好的办法能够解决掉这一切。
若辽地真有那可以快速建造城池的机器。
反而让庆皇动了心思。
认为是不是可以将草原同化。
“老六的信里,也说了老三的志向,想要西去,未来帮助父皇镇守住整片草原。”秦标不免开口。
庆皇望向秦标。
“你怎么看老三这事儿。”
“儿臣以为很好,等将北胡人拿下之后,老三镇守草原也不乏是个很好的选择。”秦标认真点头。
“虽说有话言,夷狄入华夏则为华夏,华夏入夷狄则为夷狄。”
“然儿臣以为,老三前往北胡,可兴教化,最后变夷狄为华夏。”
庆皇重重点头。
“大庆江山的未来,必然是交到你们兄弟的手里。”
“只要老三能兴教化,即便有一天大庆裂变成昔日的大胡帝国,老大也不要太在意。”
“只要守好长城内的百姓即可。”
“这才是真正的根基,不可动摇。”
庆皇认为有必要,给老大上个课。
若老三真的有能力,再在西面开辟一个强大的帝国。
这反而是好事儿。
能起到教化四夷的作用。
最为关键的,是周边国度跟大庆同宗同源。
能最大可能的,去拓展庆人的生存空间。
至于最后,大庆是否会被其他庞大的分支吞并。
那就得看未来的皇帝,厉不厉害了。
只要不太差,握着长城以内的这片土地,拥有着最为庞大的人口规模。
这要是能打输了,那皇位丢了也就丢了吧。
反正就算宁王的后人夺了江山,还是说辽王的后人夺了天下。
这个天下,终究还是姓秦。
秦标能理解父皇的想法。
大庆未来的皇帝,绝对不能是酒囊饭袋!
这点秦标也认同。
就看雄英,从小就在宫中玩命的卷,汲取各种知识,未来必然不至于太差了。
只要不太差。
这个江山,基本都能守得住。
“儿臣明白,这最利于大庆的发展。”
庆皇点头。
“你登基后,最为关键的,还是要笼络住你的这些兄弟,当然这对你也没啥难度。”
“可惜老二没啥能力。”
“否则伊犁河谷那个地方,朕觉得很好,去过那边的人都说那里比江南还美,是天下间一等一的好去处。”
“到时候老二要能改封到那边,便能让大庆彻底收回西域,版图拓展一大圈。”
庆皇同样有野心。
虽说……
眼下大庆内部,仍旧有诸多矛盾,没有协调矛盾。
但若有足够的疆土。
就能将拥有矛盾的这群人,迁移到更远的地方去。
一个放在东边,一个放在西面。
这辈子都再难产生矛盾。
想到这,庆皇突然皱起眉头,觉得这样似乎也不行。
千年前那个强大的皇朝,爆发了香积寺之战。
其根源,就在于当年朝廷控制的版图,就像伸出了两个袖子。
一条袖子飞到了辽东。
另外一条袖子,飞到了西域。
核心便是长安。
这两条通道上的藩镇,最终迸发了不可协调的矛盾,血战于香积寺。
一战将盛世的气运彻底打光。
大庆的未来,也要尽可能的,避免这种情况发生。
“还得继续将南方的宗族拆分,全都移到北方。”
“唯有如此,才能让南北不至于割裂太多。”
大庆的南人,宗族观念极重。
一个大的宗族,基本占据了地方上的一切,世代延续在那片土地上。
外来的人,要么通过婚丧嫁娶融入到宗族内。
要么就被南人的宗族,彻底排挤离开。
这种状态,不知道延续了几百年。
庆皇想要彻底解决掉这个生态。
最好的办法,便是将其拆掉。
拆掉一个宗族,分走一半的宗族人口,便能极大程度消弱地方宗族的力量,从而增加朝堂官府在地方上的影响力。
未来大庆的南北,也会因为同宗之人太多,再难分裂。
“儿臣来年继续迁移百姓,将中原彻底填满。”
庆皇摇头。
“钦天监测算过多次,来年大庆多半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若来年秋季中原丰收,那必是朕出兵北伐之际。”
庆皇忍不住拍了拍秦标的肩膀。
“来年的重点,是防止北胡人,对中原的耕种进行破坏。”
“原本老六打着演习的名义,去北胡地出兵,朕是不赞同的。”
“可如今想来,老六这是在声东击西,帮助朝廷减轻北胡方面的压力。”
“自从老六向北胡出兵演习两次后,北胡人在大庆内的挑事儿,已经明显少了许多。”
……
天生的就喜欢改造。
这是延续了两千年的封建传统。
封建封建。
指的就是分封建设。
给你一块地,你自己去改善那里的环境。
哪怕是庆皇,也很擅长这个,从争夺天下开始,先修了这城墙弯弯绕绕的京都城。
然后又修了长城。
全是重要的军事工事。
的确方便抵御外敌。
可问题也很明显。
就是朝廷需要支出大量的银钱,来放到这些防御工事上,而且基本年年都得维护。
可即便如此。
庆皇仍然愿意这么干,甚至认为这最为稳妥。
“若说老六能借给朕几台机器,朕在北胡地上修个几十座城。”
“困都能把北胡人困死!”
庆皇依旧延续着老的想法。
把城池,盖到草原上去。
然后再派兵,驻守住那些城池。
就如同大宁与辽地这两座重镇一样,只要立在那里,就能将后方的土地,都一点点变成大庆的领土。
这是个很好的办法。
唯一可惜的,就是草原上并无天险可守,来去纵横皆可,防守起来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
“这近两千年来,一直都在寻找制衡草原最好的办法。”
“可找来找去,除了比游牧民族更加强大,或者去同化他们之外,仍无太好的办法。”
庆皇无奈摇头。
战胜草原简单。
未来治理起来却是相当的困难。
哪怕北胡贵族,学的文化与大庆已经没有太多区别。
但他们仍然拥有着自己的文字,习惯,传统。
大庆也并没有太好的办法能够解决掉这一切。
若辽地真有那可以快速建造城池的机器。
反而让庆皇动了心思。
认为是不是可以将草原同化。
“老六的信里,也说了老三的志向,想要西去,未来帮助父皇镇守住整片草原。”秦标不免开口。
庆皇望向秦标。
“你怎么看老三这事儿。”
“儿臣以为很好,等将北胡人拿下之后,老三镇守草原也不乏是个很好的选择。”秦标认真点头。
“虽说有话言,夷狄入华夏则为华夏,华夏入夷狄则为夷狄。”
“然儿臣以为,老三前往北胡,可兴教化,最后变夷狄为华夏。”
庆皇重重点头。
“大庆江山的未来,必然是交到你们兄弟的手里。”
“只要老三能兴教化,即便有一天大庆裂变成昔日的大胡帝国,老大也不要太在意。”
“只要守好长城内的百姓即可。”
“这才是真正的根基,不可动摇。”
庆皇认为有必要,给老大上个课。
若老三真的有能力,再在西面开辟一个强大的帝国。
这反而是好事儿。
能起到教化四夷的作用。
最为关键的,是周边国度跟大庆同宗同源。
能最大可能的,去拓展庆人的生存空间。
至于最后,大庆是否会被其他庞大的分支吞并。
那就得看未来的皇帝,厉不厉害了。
只要不太差,握着长城以内的这片土地,拥有着最为庞大的人口规模。
这要是能打输了,那皇位丢了也就丢了吧。
反正就算宁王的后人夺了江山,还是说辽王的后人夺了天下。
这个天下,终究还是姓秦。
秦标能理解父皇的想法。
大庆未来的皇帝,绝对不能是酒囊饭袋!
这点秦标也认同。
就看雄英,从小就在宫中玩命的卷,汲取各种知识,未来必然不至于太差了。
只要不太差。
这个江山,基本都能守得住。
“儿臣明白,这最利于大庆的发展。”
庆皇点头。
“你登基后,最为关键的,还是要笼络住你的这些兄弟,当然这对你也没啥难度。”
“可惜老二没啥能力。”
“否则伊犁河谷那个地方,朕觉得很好,去过那边的人都说那里比江南还美,是天下间一等一的好去处。”
“到时候老二要能改封到那边,便能让大庆彻底收回西域,版图拓展一大圈。”
庆皇同样有野心。
虽说……
眼下大庆内部,仍旧有诸多矛盾,没有协调矛盾。
但若有足够的疆土。
就能将拥有矛盾的这群人,迁移到更远的地方去。
一个放在东边,一个放在西面。
这辈子都再难产生矛盾。
想到这,庆皇突然皱起眉头,觉得这样似乎也不行。
千年前那个强大的皇朝,爆发了香积寺之战。
其根源,就在于当年朝廷控制的版图,就像伸出了两个袖子。
一条袖子飞到了辽东。
另外一条袖子,飞到了西域。
核心便是长安。
这两条通道上的藩镇,最终迸发了不可协调的矛盾,血战于香积寺。
一战将盛世的气运彻底打光。
大庆的未来,也要尽可能的,避免这种情况发生。
“还得继续将南方的宗族拆分,全都移到北方。”
“唯有如此,才能让南北不至于割裂太多。”
大庆的南人,宗族观念极重。
一个大的宗族,基本占据了地方上的一切,世代延续在那片土地上。
外来的人,要么通过婚丧嫁娶融入到宗族内。
要么就被南人的宗族,彻底排挤离开。
这种状态,不知道延续了几百年。
庆皇想要彻底解决掉这个生态。
最好的办法,便是将其拆掉。
拆掉一个宗族,分走一半的宗族人口,便能极大程度消弱地方宗族的力量,从而增加朝堂官府在地方上的影响力。
未来大庆的南北,也会因为同宗之人太多,再难分裂。
“儿臣来年继续迁移百姓,将中原彻底填满。”
庆皇摇头。
“钦天监测算过多次,来年大庆多半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若来年秋季中原丰收,那必是朕出兵北伐之际。”
庆皇忍不住拍了拍秦标的肩膀。
“来年的重点,是防止北胡人,对中原的耕种进行破坏。”
“原本老六打着演习的名义,去北胡地出兵,朕是不赞同的。”
“可如今想来,老六这是在声东击西,帮助朝廷减轻北胡方面的压力。”
“自从老六向北胡出兵演习两次后,北胡人在大庆内的挑事儿,已经明显少了许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