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刘玄德 第519章 青州战事

小说:我父刘玄德 作者:网文老大爷 更新时间:2025-04-09 22:34:09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虽然在刘封、刘备父子、堂上众人,乃至天下豪雄之中,吕布的名声已经烂大街了。可架不住孔融喜欢他啊。

  孔融甚至还曾经吹捧过吕布之勇,以及对大汉忠心耿耿。

  诚然,吕布的名声曾经有所反弹,尤其是辅佐王允拨乱反正,诛杀董卓的时候,当时的吕布的的确确堪称忠臣。

  作为诛杀董卓的首功之人,吕布居然罕见的服从王允,听从其命令。

  最吊轨的是,在王允这个魔怔人的麾下,吕布居然变成了一个正常人,甚至提出的见解很有见地,包括但不限于为蔡邕求情,为西凉武夫求情,推荐徐荣等将才等等举动上。

  不过这也仅仅是昙花一现,被李傕、郭汜等西凉武夫们联手赶出长安后,吕布像是继承了王允的遗志似的,在魔怔这条道路上横冲直撞,一发不可收拾了。

  不过无论吕布何等魔怔,孔融依旧很喜欢他,对他很是吹捧。

  自从吕布去了东莱之后,两人就联系上了。

  孔融固然欣赏吹捧吕布,吕布也对孔融很是推崇,颇有些昔日迎奉王允时的味道。眼下刘备出兵抗袁,孔融肯定也是要跟着出兵的,那请他去联系吕布,说不定能有奇效。

  刘备沉思片刻,也想到了这一节,于是点头应允了下来。

  看了看堂上众人,刘备点了一个人道:“子羽,看来得辛苦你一次了。”

  刘备口中的子羽自然是刘封从孔融手底下挖来的是仪了,自前几年南下避祸,而被刘封截胡后,是仪就在刘备手底下勤勤恳恳,先任督邮,后任县令,政绩斐然,很得刘备看重,引以为心腹。

  此时的是仪,正出任东海郡郡丞,因此此刻他也正在堂上。

  听见刘备的话后,是仪赶忙出列:“主公所任,仪之愿也,何来辛苦。请主公放心,仪明日即可启程,前往北海面见孔公。”

  刘备脸上露出喜悦的笑容,对是仪耳提面命道:“子羽需代我问候文举公,且将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奉先所请尽数告知于他。”

  是仪恭敬应道:“喏。”

  刘备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回转过头,看向刘封道:“如此这般,我儿可满意?可还有什么不妥之处吗?”

  刘备这样的言谈举止,但凡发生在袁绍、曹操,乃至天下其他诸侯处,堂上臣子必然会一片骚然。

  哪里有主公行事,还要询问少主的。

  可到了刘备这里,堂上一片和谐,不论是刘备麾下,还是刘封麾下,尽皆见怪不怪,甚至还觉得刘备这番问话很是稳重。

  刘封想了想后,还真开口补充了起来:“孩儿尚有两点补充。”

  “其一,如今情况有变,局势易转,青州之战宜大不宜小。”

  刘封跟刘备、关羽、张飞,以及堂上其他众臣解释道:“先前大将军请援河内,我已应允其请,增精兵四千人,驻守河阳。河内如今危机四伏,枕戈待旦,一旦大司马出兵,河内恐为首当其冲。”

  先介绍了一下河内的情况之后,刘封紧接着就解释了自己的用意:“青州西部之地,一马平川,若说天险,也唯有黄河可用,然黄河一线固然有大河可依,却需重兵屯集。若兵力不足,即便初时能有小胜,可最终也会为黄河所阻。”

  “子升欲使我过河耶?”

  关羽听到这里,忍不住开口询问:“一旦过河,大司马恐会震怒啊。”

  小打小闹也就罢了,可一旦过了黄河,哪怕是平原郡的辖地,那也是袁绍的逆鳞,有玩火的嫌疑。况且荀攸最初提出这个计策的时候,也强调了要收放自如,控制规模,以避免真把袁绍给吸引到了自己这一面来了。

  不得不说,荀攸的确是个极其高明的谋士,这一次他和刘封之间的分歧并非是能力不够,而是双方的目的不一样,因而形成了信息偏差。

  刘封哈哈大笑起来,给自家二叔解释道:“这便是其二所在了,若不过河,大司马恐眼中依旧只有河内,想要让他转移重心至青齐,就必须要先让他感受到威胁。”

  刘封的目的归根到底还是河内,比河内相比,青州实在是不堪一提。

  别说如今彻底打烂了的青州了,就是鼎盛时期,青州的地形也是最为稀烂的一档,和兖州相比,恐怕都是难分高下。

  若是能够以青州来牵制袁绍,保存河内,那刘封是血赚不赔的。

  “那大司马的压力,岂不全落到了咱家身上?”

  刘备却是皱起眉头,有些担心道:“所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未免成了咱家保送曹孟德成渔翁了啊。”

  荀攸却像是想到了什么,忽然笑了起来。

  “主公,左将军当真是神机妙算也。”

  荀攸忽然称赞起刘封来,刘备却是一脸莫名其妙,不过他倒是没有半点嫉妒之心,反而姿态极低的询问道:“此乃何意?还望公达教我。”

  荀攸赶忙还礼,随后笑道:“若攸所思不差,左将军是欲收一石三鸟之效。”

  在刘备惊讶困惑的表情中,荀攸继续道:“大司马好谋而少决,瞻前又顾后,大将军狼顾且狐疑,腹诽而心谤,主公试想,若我军大举北上,打过黄河,大司马,大将军会如何去想,又会作何反应?”

  刘备愣了一下,随即按照荀攸的建言想了下去。

  其实不只是刘备这么想,关羽、张飞、鲁肃、刘晔等堂上众人也都想了起来。

  只是有些人想不明白,譬如二爷,三爷,有些人却是脸色变了。

  若刘军当真越过黄河,在黄河以北站住,哪怕仅仅只是在平原郡境内站住,大司马必然会既惊且惧,到那时候,最大的可能反而是增兵防御,而不是与刘军决战。

  因为大司马的性格决定了他没法立刻做出决断,他只会怀疑刘军渡河是不是暗藏了什么玄机阴谋,如此忌惮之下,自然也就没有了决绝的可能。

  同样,多疑善忌的大将军这一边,反而会被刘军的决绝所震惊,从而稳定住其立场。以曹操的性格和智谋,必然不会甘于人下,想必他应该会很高兴在一旁干看着袁刘大打出手。

  他一高兴,可就有人不高兴了。

  大司马现在对大将军可是恨之入骨,排名第一号的仇人。

  有大将军在一旁摆明了想要当渔翁,大司马如何敢让他得意?

  这一番下来,虽然青州看似鲁莽的出兵,反而能够成功稳定局势。

  到时候不论是小败之后撤回河南,还是干脆的退回河南,甚至于是大败而回,但仔细琢磨一想就会发现,主动权始终掌握在刘备、刘封父子的手中。

  以刘备、刘封父子俩的体量和实力,除非袁绍真舍得拉下脸来和昔日的小弟曹操结盟,而且前嫌尽弃的重归于好,否则光凭袁绍一家,想要在分出部分力量看住曹操的前提下吃掉刘家,那简直是痴人说梦。

  更别说以袁绍的性格,但凡刘备、刘封父子软上一点,他绝壁会选择找曹操的麻烦,而不是继续盯着刘家父子。

  此刻的袁绍,属实是已经到了恨不能生啖其肉的地步,这两人之间当真是积怨已久。

  曹操恨袁绍当年对他的态度太过轻视,当年袁绍那一批的老朋友里,曹操的出身其实是最低的。别看他有钱有势,可他是阉宦出身。

  当真就像是金豆子说的那话,曹操他爹就是捐出了个三公,史书也不会写曹操是士族出身。

  曹操当初跟在袁绍身边,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够凭借袁家门第,帮自己儿子改易身份。

  当时的曹操觉得自己当了阉宦的儿子是没法改了,可他真不希望自己的儿子继续在这泥潭里挣扎。而且以曹操的眼光,不难看出阉宦的好日子到头了,原本三足鼎立的东汉内部,士族的力量已经膨胀到压倒其他两条腿的地步了。

  可袁绍却让曹操失望了,袁绍本人甚至都常常把曹操的阉人背景挂在嘴边,也就不难理解曹操为什么这么恨袁绍这个昔日的发小死党了。

  至于袁绍,那就更简单了,年轻时候的跟班现在仗着自己的扶持,居然想爬到自己的头上了,更敢写信羞辱自己。

  袁绍如此自傲的一个人,哪里能忍受得了这些,自然也将曹操恨之入骨了。

  不过这两个人毕竟都是当世英雄,虽然都属于会被情感冲昏头脑的类型,但刘封可不敢赌他们之间的恨意能够盖过利益。

  刘封只求这些积怨能够适当的迷惑他们的抉择,就已经大感满足了。

  在荀攸的引导之下,刘备终于恍然大悟,明白了过来。

  出兵青州之事,就此定下。

  原本此次出兵的主要兵力为关羽的两万人,再加上青东联军一万人,而张飞的两万人则驻扎在原琅琊郡北部,也就是如今的东莞郡,可随时增援关羽所部。

  现如今以刘封之意,即便加上青东联军一万人,三万人的兵力也有些不敷使用。

  因此,经过商议之后,张飞所部当即被加强给了关羽,如此一来,兵力可直逼五万人,如此大规模兵团作战,又是关羽、张飞联手出阵,本来应该刘备亲自督领。

  只是青州的对手毕竟只是袁谭,如今的刘备可是今非昔比了。

  四年前,刘备还只是田楷麾下的将校,哪里配和袁谭比肩?

  四年后,刘备已经是骠骑大将军了,还是袁谭的举主,区区袁绍长子,别说和刘备平起平坐了,就是拿来和刘封对比,都是对刘封的一种侮辱。

  既然如此,那正好索性就给关、张他们二人练手,以关羽的沉稳,张飞的骁勇,再加上鲁肃、刘晔等人的辅佐,想必就算不敌,也不至于招致大败。

  倒是有一点需要值得注意,那就是关羽本人的性格。

  关羽对士族的轻蔑和不满是深入骨髓的,荆州之战时,关羽被吕蒙、陆逊偷袭,荆州本地的士族大部分都是望风而降,即便少数几个有心抵抗,也是无力回天。

  这固然有关羽和荆州士族的矛盾所在,但也有一定的关系是因为关羽背弃了南阳士族的反正。

  这是一件相当重大,但却又比较鲜为人知的叛乱。

  南阳本地的士族豪强卫开等人联手曹军的南阳守将侯音一举控制了宛城,同时牵制了曹军整整一年之久。

  先前有提到过,宛城的位置是相当重要的,它不仅仅是南阳盆地的中心,同时也是连通颍川和江陵、江夏、襄阳的要隘。

  可是整整一年时间,直到宛城为曹仁所破,都没能等到关羽的响应。

  其中固然有消息不通,曹仁破城太快等等原因,但关羽本人对士族豪强的轻视和不信任感肯定也有着不小的作用。

  如今青州士族豪强已经被袁谭逼迫的快要明反了,这时候可不能再让关羽把他们给又送回去了,要不然那可真就成笑话了。

  不过刘封也只是提了一嘴,这个头疼的事情还是留给刘备自己想办法吧。

  除此以外,因为张飞加入青州战事的关系,刘备需要调动一支得力部曲移防琅琊,同时担任关羽、张飞的后继。

  看来看去,唯有陈登最为合适。

  之前把陈登安置在汝南,完全是因为刘封要集中兵力,解决荆州刘表。如果没有陈登在淮泗坐镇,刘封是没可能把兵力抽调的一干二净的。

  现在荆州已经平定,扬州军已经能够抽出手来,并且按照刘封的想法,前进至梁、陈等地。

  在这种情况下,陈登驻防平舆,就显然有些别扭了。

  周围都是刘封麾下的军将,唯独陈登一人是刘备麾下的。

  虽然大家都是刘军,可在二元主君的情况下,陈登这边显然会表现的格格不入起来,甚至日后会影响到战事的配合。

  故此,将陈登调回徐州,无疑是相当好的一个结果。

  陈登空出来的防区,自然得归刘封来处理。

  从眼下的情况来看,最为合适的就是周瑜了。可暂时抽调周瑜所部半个军,先行前往汝南平舆布防。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我父刘玄德,我父刘玄德最新章节,我父刘玄德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