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克莱斯特的作品,风格多变——因为一生都在被驱赶吗?”柯尼斯感觉自己似乎第一次认识到了自己国家的这位剧作家。
《与魔搏斗的人》给了一个更准确的定义,是迷幻艺术。
好比戏剧《彭忒西利亚》里,创作中的极端激情展露无遗,还有对人性的深刻挖掘。
《彭忒西利亚》是以特洛伊之战的故事为背景,对彭忒西利亚的形象进行改编,她战斗中负伤,还被阿喀琉斯擒获,后因为意外吐露了亚马逊国的秘密……
这个故事,再结合作者的经历,然后内容里对彭忒西利亚让内心入木三分的剖析,以及对人性弱点的表达,柯尼斯很难不去想克莱斯特是不是以自己心路历程为角色模板?
“充满了痴迷狂热的创作和精神战栗的飞跃啊,但这样真的没问题?”柯尼斯心生这样的困惑。
不停地、没安全感的逃亡,能够写出这样让人精神飞跃的作品,导致人沉浸于这种模式。可作品又没人欣赏,所以也不存在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作为心理支柱,反倒是更失败,更想——逃离!
《与魔搏斗的人》将克莱斯特与歌德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歌德是一个能够驾驭“魔性”的诗人,而柯尼斯……就目前看来,这个“魔”是促使作家创作的“欲望”。
书中有过一段描写,是克莱斯特失踪,然后朋友第一反应是去停尸房找他,而亲人超过一周没他消息,就认为他可能出意外了。为什么呢?因为家人认为,他就是会把自己置于危险境地的人啊!所以克莱斯特的魔就是犹如深渊般的不安全感,以及逃亡带给他的体验。
与歌德不同,克莱斯特被“魔性”所征服。前者通过理性和自我控制,成功地将“魔性”转化为创作的力量,而后者在“魔性”的冲击下逐渐失去了自我控制,最终走向了毁灭。
柯尼斯反应过来了,克莱斯特于1811年11月21日于柏林万湖先杀死身患癌症的女病友,后自杀,毁灭得非常彻底。
[如果痛苦体验到了创作的恩惠,那么所有的痛苦则意义重大,它就会变成人生最为崇高的魔力,因为只有整个都已是支离破碎的人才会懂得对完美的渴求,只有被驱赶的人才会到达无穷无尽的境域。]
多么准确的形容,而最后克莱斯特篇结束语是《彭忒西勒亚》的原文:枯死的橡树在狂风中挺立,生机盎然的却被轰然刮倒在地,唯因狂风可以吹袭树冠。
“看完给我一种想去马上看看克莱斯特剧作的冲动,传记作品——这是我看过最完美的传记作品了。”
与命运相连,柯尼斯深刻意会了什么是克莱斯特悲剧的命运和他“魔性”密切相关。
“第一位克莱斯特,是与魔搏斗失败的人,下面应该要写与魔搏斗成功的?”柯尼斯想继续看第二篇,他的第二篇是荷尔德林篇。
但只看了个开头,他就停下了,因为柯尼斯的情绪,依旧停留在那个永远被驱赶的人影上。
“顾陆先生真不是随便的敷衍创作,他对德意志文学的了解,可能不比我低。他为克莱斯特,即便评价是失败的搏斗,但话语里充满了同情。克莱斯特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家!”
在此之前,柯尼斯不会把伟大和克莱斯特联系起来。就如同前面所说,剧作、和诗歌,三个领域在德意志最多算T2,文学成就和歌德、海涅、托马斯·曼、赫尔曼·黑塞、埃里希·玛利亚差太远……
可以想象吧?连柯尼斯这位见多识广的副主席都这样,更何况是其他读者。
难怪说,诗人、作家、画家等创意者死后,地位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会出现顾陆这种最强“辅助”!
他目光投向其他委员,发现有两个同行也抬起头,脸色类似,均是凝重而叹息。
都是看了第一篇,情绪就难以平复吗?
其他委员这个其他中,有一位就是先看的荷尔德林篇,她叫贝德,她就是一名诗人。
如果克莱斯特是德意志文学领域的T2,那么荷尔德林就——不好评价。
说是被世界遗忘了一个世纪的“古典浪漫派诗歌的先驱”,但在德意志留学,或是对德意志文学感兴趣的小伙伴,听过这位吗?
贝德看过的诗篇很多,也仅仅看过荷尔德林的两篇代表作。
[但新的世纪并不爱它鲁莽的年轻一代,它担心他们的充盈,多疑地惧怕他们的洋溢。它用铁质的大镰刀毫不留情地割掉自己春天的秧苗。……]
文章开篇冷酷的话语,为这篇传记打下了基调。
荷尔德林说是创作,更准确的是用诗歌在与神对话。
他将诗歌视为一种神圣的使命。
诗人可以是“众神的声音。”
诗人可以是“人民的喉舌。”
这是荷尔德林的坚守,也是他的心魔,更是他诗篇带有神秘和庄重感的主要原因。
荷尔德林是“被闪电击中的大树”,在激情的烈焰中燃烧,最终化为灰烬。
“‘信神的只有那些本身是神的人’。好壮美的诗句,荷尔德林在追求神性,那么我在追求什么?”贝德当前的情绪其实柯尼斯有点不同。
后者是看完后对作家悲剧且精彩一生的叹息,而贝德是对自己的写作生涯有了怀疑,因为她仔细想来,也没找到一生追求的主题。
说句题外话,或许很难理解外国诗歌的优美,但不求甚解地看看,是真会找到好多好句。如前面出自《诗人的使命》一诗的句子,让人想起了某部鸽了的国漫的经典台词“真正相信奇迹的家伙,本身就和奇迹一样了不起。”
总上所述,出名的东西无聊时看看也可以。
瞎扯的功夫,一晃大概又过了十几分钟。
圆桌七人都看完了,包括主席奥尔在内都只看了一篇。不过各自的表情,都没了刚开始的游刃有余。
喉咙里有很多话想说。
《与魔搏斗的人》给了一个更准确的定义,是迷幻艺术。
好比戏剧《彭忒西利亚》里,创作中的极端激情展露无遗,还有对人性的深刻挖掘。
《彭忒西利亚》是以特洛伊之战的故事为背景,对彭忒西利亚的形象进行改编,她战斗中负伤,还被阿喀琉斯擒获,后因为意外吐露了亚马逊国的秘密……
这个故事,再结合作者的经历,然后内容里对彭忒西利亚让内心入木三分的剖析,以及对人性弱点的表达,柯尼斯很难不去想克莱斯特是不是以自己心路历程为角色模板?
“充满了痴迷狂热的创作和精神战栗的飞跃啊,但这样真的没问题?”柯尼斯心生这样的困惑。
不停地、没安全感的逃亡,能够写出这样让人精神飞跃的作品,导致人沉浸于这种模式。可作品又没人欣赏,所以也不存在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作为心理支柱,反倒是更失败,更想——逃离!
《与魔搏斗的人》将克莱斯特与歌德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歌德是一个能够驾驭“魔性”的诗人,而柯尼斯……就目前看来,这个“魔”是促使作家创作的“欲望”。
书中有过一段描写,是克莱斯特失踪,然后朋友第一反应是去停尸房找他,而亲人超过一周没他消息,就认为他可能出意外了。为什么呢?因为家人认为,他就是会把自己置于危险境地的人啊!所以克莱斯特的魔就是犹如深渊般的不安全感,以及逃亡带给他的体验。
与歌德不同,克莱斯特被“魔性”所征服。前者通过理性和自我控制,成功地将“魔性”转化为创作的力量,而后者在“魔性”的冲击下逐渐失去了自我控制,最终走向了毁灭。
柯尼斯反应过来了,克莱斯特于1811年11月21日于柏林万湖先杀死身患癌症的女病友,后自杀,毁灭得非常彻底。
[如果痛苦体验到了创作的恩惠,那么所有的痛苦则意义重大,它就会变成人生最为崇高的魔力,因为只有整个都已是支离破碎的人才会懂得对完美的渴求,只有被驱赶的人才会到达无穷无尽的境域。]
多么准确的形容,而最后克莱斯特篇结束语是《彭忒西勒亚》的原文:枯死的橡树在狂风中挺立,生机盎然的却被轰然刮倒在地,唯因狂风可以吹袭树冠。
“看完给我一种想去马上看看克莱斯特剧作的冲动,传记作品——这是我看过最完美的传记作品了。”
与命运相连,柯尼斯深刻意会了什么是克莱斯特悲剧的命运和他“魔性”密切相关。
“第一位克莱斯特,是与魔搏斗失败的人,下面应该要写与魔搏斗成功的?”柯尼斯想继续看第二篇,他的第二篇是荷尔德林篇。
但只看了个开头,他就停下了,因为柯尼斯的情绪,依旧停留在那个永远被驱赶的人影上。
“顾陆先生真不是随便的敷衍创作,他对德意志文学的了解,可能不比我低。他为克莱斯特,即便评价是失败的搏斗,但话语里充满了同情。克莱斯特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家!”
在此之前,柯尼斯不会把伟大和克莱斯特联系起来。就如同前面所说,剧作、和诗歌,三个领域在德意志最多算T2,文学成就和歌德、海涅、托马斯·曼、赫尔曼·黑塞、埃里希·玛利亚差太远……
可以想象吧?连柯尼斯这位见多识广的副主席都这样,更何况是其他读者。
难怪说,诗人、作家、画家等创意者死后,地位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会出现顾陆这种最强“辅助”!
他目光投向其他委员,发现有两个同行也抬起头,脸色类似,均是凝重而叹息。
都是看了第一篇,情绪就难以平复吗?
其他委员这个其他中,有一位就是先看的荷尔德林篇,她叫贝德,她就是一名诗人。
如果克莱斯特是德意志文学领域的T2,那么荷尔德林就——不好评价。
说是被世界遗忘了一个世纪的“古典浪漫派诗歌的先驱”,但在德意志留学,或是对德意志文学感兴趣的小伙伴,听过这位吗?
贝德看过的诗篇很多,也仅仅看过荷尔德林的两篇代表作。
[但新的世纪并不爱它鲁莽的年轻一代,它担心他们的充盈,多疑地惧怕他们的洋溢。它用铁质的大镰刀毫不留情地割掉自己春天的秧苗。……]
文章开篇冷酷的话语,为这篇传记打下了基调。
荷尔德林说是创作,更准确的是用诗歌在与神对话。
他将诗歌视为一种神圣的使命。
诗人可以是“众神的声音。”
诗人可以是“人民的喉舌。”
这是荷尔德林的坚守,也是他的心魔,更是他诗篇带有神秘和庄重感的主要原因。
荷尔德林是“被闪电击中的大树”,在激情的烈焰中燃烧,最终化为灰烬。
“‘信神的只有那些本身是神的人’。好壮美的诗句,荷尔德林在追求神性,那么我在追求什么?”贝德当前的情绪其实柯尼斯有点不同。
后者是看完后对作家悲剧且精彩一生的叹息,而贝德是对自己的写作生涯有了怀疑,因为她仔细想来,也没找到一生追求的主题。
说句题外话,或许很难理解外国诗歌的优美,但不求甚解地看看,是真会找到好多好句。如前面出自《诗人的使命》一诗的句子,让人想起了某部鸽了的国漫的经典台词“真正相信奇迹的家伙,本身就和奇迹一样了不起。”
总上所述,出名的东西无聊时看看也可以。
瞎扯的功夫,一晃大概又过了十几分钟。
圆桌七人都看完了,包括主席奥尔在内都只看了一篇。不过各自的表情,都没了刚开始的游刃有余。
喉咙里有很多话想说。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文豪:这孩子打小就聪明,文豪:这孩子打小就聪明最新章节,文豪:这孩子打小就聪明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文豪:这孩子打小就聪明,文豪:这孩子打小就聪明最新章节,文豪:这孩子打小就聪明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