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莽夫 第336章 总宪巡边

小说:大明第一莽夫 作者:朕闻上古 更新时间:2024-06-19 11:42:55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朱厚照闲来无事,索性来到了东官厅大营。

  说到底还是因为草原的消息,让这位正德皇帝陛下有些寝食难安。

  那蒙古小王子都快他娘地一统草原了,自己这个大明皇帝还在跟士绅缙绅争斗,一想到这儿朱厚照心情就差到了极点。

  他唤来杨廷和,师生二人进行了一场深层次的谈话交流。

  今日不同往日了,以往大明还可以关起门来,争权夺利窝里横。

  可是现在一个大一统的蒙古势力即将出现,这就好比当年也先统治的瓦剌,要是一个处理不好,极有可能大明会再次经受一场土木之祸!

  “陛下,当整饬边防。”

  “近来边境安稳,除直面蒙古的宣府、大同等重镇外,其余边将懈怠不堪,欺上瞒下,是常有之事,朝廷当派遣大批御史前往巡查,便是意在整饬其不正之风。”

  “如今蒙古小王子即将一统草原,边境不稳,各关隘军备混乱,臣建议朝廷派遣御史分驻各关,协同守备,整饬边务!”

  这是昨夜文臣缙绅商议出来的结果。

  来自草原的惊天消息,彻底打醒了整个大明。

  不只是皇帝朱厚照,还有如今执掌朝堂各部寺监的文臣缙绅。

  杨廷和下朝之后,就立刻找到了王鏊、杨一清、费宏等朝堂重臣,商议如何应对此事。

  皇帝陛下担心的是丢掉祖宗社稷,而文臣缙绅担心的是会失去基本盘。

  文臣缙绅的基本盘,就在于一個安稳的朝堂,只有朝廷正常且安稳的运转,这样才符合他们的既得利益。

  所以,蒙古小王子不得不防啊!

  群臣商议之后,想出了这么个办法。

  御史巡边,这也是惯例。

  那些边将大多跋扈,贪腐受贿克扣军饷更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平日里也就罢了,朝廷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还要他们驻守边防,但是现在情况却完全不一样了,必须要让这些边将恢复警惕之心,时刻准备迎接那蒙古小王子的南下大军!

  朱厚照却是眉头一皱,不太喜欢这个提议。

  “朕记得以往御史巡边,倒是有几个性子刚硬的,结果却翻出了些陈年积弊,但是更多的,则是与镇守边将发生摩擦,闹出一桩桩公案的。”

  “这个节骨眼上,还指望边将保家卫国呢,你们文臣缙绅不会是还想趁机打压武勋吧?”

  杨廷和脸都快绿了,哪有这般凭空污人清白的?

  “陛下明鉴,御史巡边,协同守备,本就是为了整饬防卫。”

  “说句不好听的,他们就是去挑刺的,那些镇守边将好日子过得舒舒服服的,突然空降来了一个钦差御史,还要挑他们的刺查他们的账,双方自然就会爆发矛盾!”

  他这话倒是让朱厚照大感意外,没想到杨廷和也开始“与时俱进”了啊!

  “杨师的意思是,御史是过江龙,边将是地头蛇,一方想要维持安稳,一方想要有所作为,两者相斗之下,自然会产生矛盾了?”

  “陛下英明!”杨廷和轻飘飘地拍了一记马屁。

  巡边御史和镇守边将,差不多就是过江龙和地头蛇。

  朱厚照这个比喻虽然略显粗俗,但是直接点到了要害关键。

  “但问题在于,这可不是朝廷想要看到的局面,大战将起内部不能团结一心也就罢了,结果还互相争斗,那等到蒙古小王子南下,咱们直接投降认输算了!”

  这就是玩笑话了。

  “陛下,镇守边将行伍出身,欺上瞒下,克扣军饷,役使将士……这些都是常有之事,如今朝廷派遣大批御史前往巡查,便是意在整饬不正之风,有所冲突也是正常。”

  “以臣之见,归根结底,乃是因为御史虽代朝廷巡狩,然而各处边将骄横已久,岂会甘心?若要解决此事,需派京中得力重臣,巡视各处,临机专断。”

  朱厚照瞥了杨廷和一眼,他这话分明就有趁机给镇守边将上眼药的嫌疑。

  不过问题在于,人家杨廷和说的也是实情。

  如今大明王朝的镇守边将,的确和国朝初年、永乐年间大不相同。

  吃空饷,废操练,克扣军饷奴役将士……那都是常有的事。

  更过分的,挪用屯军为私用的事情,给他们这些将领谋取私立,都屡见不鲜。

  大明边备废弛,那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弘治年间,整个边防更是烂得令人发指!

  从东到西,整个边防都被蒙古鞑子打得跟狗一样,明军无力反抗,"不能御","坐虏入境","以为耻"之类的描述比比皆是。

  那些什么大捷,不是朝廷给自己脸上贴金,就是边将杀良冒功,其他人或许不知道,但朱厚照又怎么不知道。

  就比如弘治十二年正月,辽东守臣上奏朝廷,说是取得了三次大捷,斩首三百级,看起来很厉害有没有?

  结果这捷报到了朝廷之后,压根都没人信啊!

  “边备疲困,素乏锐气,往时捐数十百人仅易虏首一二级!”

  “李杲之老疾,诸镇巡参佐之庸懦,而能办此?”

  文臣缙绅开始了质疑,辽东官军都是一群草包废物,以前死一两百人只能斩首一两级,现在怎么可以取得这样的大捷,一定有诈啊!

  打了大胜战都没有人信,朝廷的文臣缙绅怎么可以这样埋汰人?

  结果先帝爷派人去查,果然有诈。

  辽东官军以互市为由,把泰宁福余两卫的男男女女三百多人骗来,把人都灌醉,然后杀掉,再向朝廷报捷。

  这算是什么?

  说好听点是诱杀,说不好听是那就是杀良冒功!

  好端端地把人骗来杀掉,开启边衅,招致怨恨,还有脸报捷,辽东官军就是这个德性,简直就是奇耻大辱!

  整个弘治年间,大明对于北虏能有效抵御的战役寥寥无几,斩获较多的大胜只有三四次,经常被士绅缙绅吹捧的王越的那场“贺兰山大捷”,真正战果也不过是斩首四十二级。

  剩下的战役就不值一提了,绝大多数入寇,都会有相关镇守人员被论罪,即使是论罪,弘治朝廷似乎都显得漫不经心,几乎没有详细认真地追究缘由,不思考改善方略,只是简单地罚俸或降级,有许多次更是直接“宥之”,命其戴罪杀敌。

  以致于当时还是吏部侍郎的王鏊都忍不住上奏进言,“比年边臣冒报功次皆得升赏,而败军失律者往往令之戴罪杀贼,此人心之所以日懈,边备之所以日弛”,朝廷不重视,不严督,无举措,有功虽赏,有罪不罚,这样的氛围下,下面边关镇守官及将士当然是人浮于事,虚应战事。

  经过这样放任自流的十几年,北虏当然越来越嚣张,时不时就南下劫掠杀人无数,而反之大明边军也是越来越颓废疲软,只知道龟缩在长城堡垒里面,连反击都不敢,对鞑子畏惧到了极点,毫无军心士气可言!

  所以倒也不全是文臣这边在给武将泼脏水,只是边备废弛的真正原因,同样不能全怪那些镇守边将,朝廷要承担主要责任!

  朱厚照叹了口气,道:“杨师所言甚是,大局当前,朕也没心思处理这些相互攻讦,鸡毛蒜皮的小事。”

  “若要选一位得力重臣巡边,杨师可有什么合适的人选?”

  “左都御史,费宏!”杨廷和不假思索地给出了答案。

  要说得力重臣,又能镇得住那些骄横边将,除了都察院的总宪大人外,再没有更合适的人选了。

  朱厚照也有些心惊,看向杨廷和,陷入了沉思。

  文臣缙绅这是……示好吗?

  都察院总宪为了大局亲自巡边,放在以往都是极其少见的事情!

  但是,边境几十处的关隘口,这么大的盘子,要总摄大局,必须要有一个实力威望都镇得住的重臣出面。

  现在还不是野人说的那样,武臣见了文臣要行礼的离谱地步,是以如今的武将,尤其是边将,还未褪去国朝初年的骄矜与骄横。

  所以要负责这件事情,必须要九卿级别的人出面,不然是镇不住的。

  按照朝廷以往的规矩,外出巡视的最高风宪官,乃是右都御史。

  右都御史虽然不是坐堂官,但是也是位高权重之辈,再进一步便是九卿,自然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授官的。

  “费总宪性格刚正,能力突出,亲自巡边整饬边务,那些边将再如何骄横,想来也是不敢与费总宪对着干,到时边境自可安稳!”

  杨廷和再次开口,给出了他的解释。

  事情发展到了这一步,文臣缙绅也必须开始顾全大局了。

  费宏这位左都御史亲自巡边整饬边务,也可以让皇帝陛下看到文臣缙绅的责任和担当!

  “真朕考虑一二,此事稍后再议吧!”

  朱厚照看到了汤昊,所以没有急着答应此事。

  得知皇帝陛下亲自驾临,汤昊也不得不带着仇钺、王琼等人赶来接驾。

  “行了行了,朕只是随便走走,不用如多礼!”

  朱厚照把汤昊给扶了起来,又注意到安国和王琼还在,立刻追问道:“二位爱卿为何还不赶去赴任?”

  “汤侯称有一基建神器!”王琼老老实实地回答道。

  “神器?”朱厚照顿时眼睛一亮,“又是什么好东西?”

  杨廷和也是满脸好奇,这可真是来得早不如来得巧!

  汤昊懒得解释,直接挥了挥手。

  “一起去看看吧!”

  (本章完)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第一莽夫,大明第一莽夫最新章节,大明第一莽夫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