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莽夫 第338章 辽东女真发展史

小说:大明第一莽夫 作者:朕闻上古 更新时间:2024-06-20 12:20:58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辽东,开原。

  开原地处松辽平原中段,地势东高西低,中部属于半丘陵半平原地带;东部多丘陵地带,东部为长白山余脉,东南多山,属长白山支脉;西部地势低平,为清河、辽河冲积平原一部分,土质肥沃,是辽东境内罕见的可耕地。

  也正因为如此,洪武年间朝廷便在此设立在此地设三万卫、辽海卫、安乐州,发展至今已经成为开原巨镇。

  此刻官署衙门里,汤昊一身铁甲坐在主位上面。

  在他左手边坐着一个不怒自威的国字脸将领,辽东总兵官韩辅。

  这位镇守辽东的名将,坐镇辽东几十年,战功迭著,并且治军有方,惧服夷虏,艰难支撑着辽东局势。

  然而因为弘治朝文臣缙绅把持朝政,韩辅不但“未及侯封”,反而多次遭到打压和责难,一次被贬秩三等,一次被诬下狱,直到朱厚照即位,才立刻将韩辅重新起用为辽东总兵官。

  韩辅旁边坐着副总兵毛纶,京卫出身,朝廷派过来的眼线。

  汤昊率先看向了韩辅,沉声道:“韩总兵,你该得的封赏,朝廷势必会补上!”

  “此次辽东平定之后,少说会是一个世侯,韩总兵大可放心!”

  此话一出,韩辅浑身一震,眼睛里面隐隐有泪水打转。

  不是他太过感伤,而是先前遭遇的不公平待遇实在太多了。

  他韩辅从宁远卫指挥佥事,一路晋升为辽东总兵官,前后二十余年,久经沙场,战功显赫,一辈子都在为大明镇守辽东,可是辛苦付出却没有得到朝廷的嘉奖,反而招到了打压和攀诬!

  这很难不让人寒心!

  “过去的不愉快,大家懂得都懂!”

  汤昊叹了口气,道:“现如今五府重设,将士儿郎也有了主心骨,该有的赏赐绝不会少,朝廷绝不会苛责任何一位有功之臣!”

  “本侯此次奉命前来,只为解决辽东蛮夷一事,还请二位将军务必全力配合!”

  五军都督府重建的意义,就在于维护三军将士的合法权益。

  而不是如同先前那般,一切晋升调动全部掌控在文臣缙绅手中,武将战将为了升职还要看文臣老爷们的脸色!

  韩辅诚心实意地向汤昊躬身一礼,被汤昊急忙扶住,然后再次入座。

  对于这位老将军,汤昊还是十分敬重的。

  若非韩辅坐镇辽东,只怕辽东早就生出乱子了!

  “如今辽东局势如何?”

  虽然汤昊已经从锦衣卫手中得到了辽东情报,但是韩辅毕竟是辽东地头蛇,他镇守辽东二十余年,对辽东局势的理解远远超出他人。

  谈及正事,韩辅顿时神情一正。

  “汤侯,说实话,辽东局势有些糜烂了!”

  “洪武年间,为了牵制和包抄北元残余势力,朝廷开始注重对辽东的经营,永乐年间朝廷设立奴儿干都司,其后为了巩固对辽东的控制,改善辽东各地汉人较少的面貌,甚至多次向辽东进行移民。”

  “但是因为朝廷对辽东蛮夷诸部采取‘以夷制夷’的羁縻控制,加上辽东本身就是苦寒之地,除了少数地方可以耕种外,大部分地区都难以种出粮食,所以收效甚微,甚至出现了大量百姓逃回关内。”

  “此外永乐初年朝廷将大宁都司内迁保定府,辽东都司也因此受到掣肘,西部蒙古可以毫无障碍地向辽东发展,加上永乐皇帝陛下多次挥师漠北草原,大量蒙古部落逃来辽东,更是使得辽东局势动荡不安。”

  正如汤昊之前告诉朱厚照的那般,因为永乐废置大宁都司,辽东都司失去了西部屏障,整个大明北疆全都变成了草原蛮夷的牧马地,大量蒙古蛮夷涌入了辽东,直接导致了辽东局势的糜烂与崩坏!

  韩辅提及此事的时候,那也是满面愁容。

  说实在地,要不是碍于朱棣大明天子的身份,韩辅都想对他破口大骂了,这干的都是些什么事儿啊!

  大宁都司的治所大宁,被誉为“居宣辽之肘腋,为燕蓟之屏障”,控制着蒙古高原与松辽平原之间的通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直接为燕蓟的外部防线。

  可朝廷却直接把大宁都司内迁了,这等于是直接放弃了大宁这个战略要地,直接导致辽东都司西部再无屏障,大量游牧部落难敌永乐朝廷的无敌之师,索性全都逃到了辽东来!

  这还不是最关键的!

  最让人绝望的是,永乐之后盛极而衰,土木之祸直接让所有蛮夷看到了大明王朝的外强中干以及疲软无力,而辽东更是沦为了草原蛮夷劫掠肆虐的首选!

  韩辅在辽东征战了一辈子,打退了蒙古人,马上又迎来了女真人,赶跑了女真人,结果蒙古人又杀回来了,他这一生都在为抵御草原蛮夷而征战,辽东也在他的庇护之下总算稳住了局势,不至于彻底沦为异族铁骑的牧马地。

  问题根源,就在于大明失去了大宁这块战略要地!

  辽西走廊失去了屏障,异族铁骑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战火纷飞,始终不停。

  汤昊军事眼光自然不错,所以他能明白韩辅的怨气何在。

  不过那毕竟是永乐皇帝陛下,哪怕犯了错失了智,你也得想办法找個合适的理由给他披上一块遮羞布。

  “韩总兵,时移世易,永乐皇帝陛下自有他的考量。”

  “当年那场靖难之役所导致我大明北部边防力量的削弱,永乐皇帝陛下这么做是想暂时将边防线变为羁縻交给忠心的异族守卫,以作为帝国的屏障,日后再图恢复,更别提还涉及到藩王的问题,所以我们就别再多纠结此事了。”

  “再者本侯此次率一万京军战兵前来,正是为了解决辽东都司的蛮夷问题。”

  韩辅闻言点了点头,他只是忍不住抱怨了一下。

  “辽东如今局势复杂,不过得益于军民努力,上下一心营建卫所、驿站、墩台等防御网络,在腹地推行屯田制度,在周边实行羁縻统治,形成了和谐统一的动态边疆体系。”

  这一点,韩辅确实做得不错,甚至可以说极好。

  比如说虎山长城,虎山是突起于鸭绿江边的一座孤山,整个山体形如一只卧虎,而两座形状相似、海拔相近的主峰恰似虎头上的双耳,所以又称“虎耳双峰”。

  虎山因山势险要且阻断东西交通,南控鸭绿江水路,所以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历来为兵家的必争之地。

  在韩辅的主持督建下,大明在虎山修筑了军事设施,主要包括长城墙体,墙台、敌台、马面、烽火台、护城河、拦马墙等,这些设施构成了一套较为完备的防御体系,将这块战略要地牢牢掌控在手中。

  “只是问题在于,辽东境内的蛮夷部落众多,而且不通教化,野性难驯!”

  “这其中尤以女真一族为最,各部蜂起,皆称王争长,时常劫掠我大明军民,然后就逃无踪影,即便想要问罪也是难上加难!”

  汤昊闻言眸光一冷。

  “女真!”

  “他们还敢劫掠我大明?”

  当年成化帝两次“成化犁庭”,还没将他们给打痛吗?

  感受到了中山侯的凛然杀机,韩辅和毛纶对视了一眼,暗暗有些心惊。

  这位中山侯爷,好像对女真一族杀意很重啊!

  “这女真一族还得追溯到洪武年间,太祖高皇帝以冯胜为大将军出征海西,作为故元在非蒙古地区最后的抵抗势力,纳哈出自觉难以维持,于是选择投降,大明打开了通往辽东之路,纳哈出降明后,王师进据松花江南北两岸,处于原元统治下的女真等各部,相继悉境归附。”

  “女真一族分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建州女真最早响应朝廷招抚,其分为胡里改部、托温部、斡朵里部,朝廷以胡里改部属地设置建州卫,以胡里改部首领阿哈出(赐名李承善)为指挥使,其后又以斡朵里部建立建州左卫,以孟特穆为指挥使,而后又在阿哈出的推荐下,朝廷授猛哥帖木儿为建州卫都指挥使一职。”

  “随着阿哈出、猛哥帖木儿等人的入明朝见,女真诸首领归附之人也越来越多,如海西女真诸部落,朝廷遂以‘众建之而分其力’的办法,陆续设置三百八十四卫、二十四所、七地面、七站、一寨。”

  “此外朝廷还在此之上设立奴儿干都司管辖诸卫所,由海西女真人、内官亦失哈担任镇守太监经略该地区,相当于奴儿干都司是辽东都司奉命设立的专门承担对黑龙江与松花江流域进行招抚的机构。”

  “可土木之后,朝廷疲软,女真如同饿狼一般露出獠牙,在成化二年和成化三年,建州女真年年犯境,成化三年从一月到三月,甚至连续两次入犯,纠合其他部族,先后杀掠边民数万,抢夺的财物不计其数,都指挥史邓佐在交战中中伏阵亡。”

  “后成化帝派遣武靖伯赵辅领兵五万进剿建州女真,经过一个月围剿,战果是斩首六百三十余人,俘虏二百四十余人,贼首李满柱和董山尽皆伏诛;十年后,逐渐恢复实力的建州女真又不安分起来,联合海西女真,不断入寇辽东,这一次朝廷派遣保国公朱永征剿建州,擒斩六百九十五级,俘获四百八十六人,破四百五十余寨,建州女真彻底被打残!”

  韩辅将女真发展史简单叙述了一遍,然后又叹了口气。

  “总而言之,女真一族表面上都归附了大明,各部落以卫而称,但实际上这些蛮夷不通教化不知感恩,时常互相攻伐劫掠,等到大明稍显疲态,这些杂碎就开始露出獠牙,一次又一次地劫掠入寇!”

  “成化至今过去了数十年,女真又积蓄了不少实力,再次开始入寇劫掠了!”

  嗯,打不死的小强,最后还鲸吞了大明王朝!

  汤昊冷笑了一声,浑身杀意凛然。

  本侯看看你是不是真的打不死!

  (本章完)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第一莽夫,大明第一莽夫最新章节,大明第一莽夫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