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三国时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历史上最杰出的知识分子和贤臣诸葛亮。

  怀着北伐中原、复兴汉室的未竟之志,离开了这个纷乱的世界。

  诸葛亮是生于乱世,亲眼看到乱世给人们带来的种种灾难。

  诸葛亮所追求的兴复的汉朝,不是东汉末期黑暗的四分五裂的汉朝,而是追求光武帝刘秀初建东汉的那种统一的、蓬勃的、欣欣向荣的这种汉朝。

  诸葛亮为理想而死,为信念而死,为承诺而死。

  这是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从普通的老百姓、还是从大政治家这个角度来说,这都是最为可贵的品质之一。

  自诸葛亮逝世以来,千百篇诗文讴歌他,无数的百姓颂扬他,遍布各地的文物古迹是对他最好的纪念。

  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沿着他的足迹,继承他的遗志,为中华民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与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在军事方面的才能相比,他在执政蜀国期间的才能更加瞩目。

  “身为丞相,诸葛亮不仅带头廉政,树起一面旗帜。”

  “同时还把廉政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法律建设来抓,对蜀汉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诸葛亮时期的廉政建设,首先表现在对蜀汉宫城规模的严格控制上。”

  “诸葛亮在蜀汉上层创造了一个廉政奉公的政治氛围,蜀国官员以诸葛亮为榜样,为官节俭,力戒奢华,造就了整整一个廉政时代。”

  “诸葛亮立法公开、执法公平,有异于同时代封建的法律思潮。”

  “蜀汉章武元年,刘备在成都称帝。”

  “而益州旧为刘璋所统治,所以法令废弛,地方派系坐大自强。”

  “刘备统治集团的强力介入,破坏了相当一部分人称霸西南的企图。”

  “这种情况下蜀汉政权面对着来自益州旧势力的阻挠,面对这种情况诸葛亮认为这不是苛法峻刑所留下的民怨。”

  “而是蜀汉建立在律令长期废弛,导致官民混乱君臣无道,紊乱了纲纪。”

  “诸葛亮说三纲不正,六纪不理,则大乱生矣。”

  “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六纪是指诸父有善,诸舅有义,族人有叙,昆弟有亲,师长有尊,朋友有旧。”

  “与儒家崇礼治世的观点不同,诸葛亮认为国家的治乱兴衰的根源在乎法。”

  “因此,诸葛亮一再告诫,反复强调法在治理国家过程中的重要性。”

  “不仅如此,诸葛亮还进一步从反面强调了不以法治国的严重后果。”

  嬴政:这个诸葛亮是一个大才,要是能来辅佐朕就好了。

  他对诸葛亮越是了解,就发现诸葛亮越是对他的胃口。

  诸葛亮带兵打仗厉害也就算了,没想到治理国家也这么厉害。

  像诸葛亮这种综合型人才,看得他极为眼馋,迫切的想要收入囊中。

  更让他看重的,是诸葛亮在品性方面的优秀表现。

  有才华的人在他的大秦并不缺,可有才的同时能做到清正廉洁可并不多见。

  总之,这个诸葛亮无论从哪方面来看,都是他梦寐以求的丞相人选。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诸葛亮和他的执政理念是一样的,那就是以法治国。

  据他所知,自从汉武帝独尊儒术后,儒家推崇的以礼治世在后来的朝代大行其道。

  而诸葛亮能够打破这种框架,意识到以法治国的重要性,这一点足可见诸葛亮的眼光之毒辣。

  “在边疆治理上,诸葛亮重新划分行政区,增加郡的数量、大力推进郡县制。”

  “并通过将地方态度恶劣的豪强迁往成都的策略,进一步削弱地方势力。”

  “同时,诸葛亮还笼络当地各民族首领以及大姓氏族,许以特权协助蜀汉政权统治蜀地南部地区。”

  “诸葛亮推行少数民族与汉族官吏交流制度,增强蜀汉政权对南部地区的管理。”

  “除此之外,诸葛亮还在少数民族地区推广先进的汉族农业技术,提高当地生活水平,并允许汉人前往少数民族地区生活。”

  “另外,诸葛亮不仅尊重当地少数民族信仰,也利用当地人信奉鬼神的风俗,宣扬封建君臣关系,强化蜀汉政权的正统性。”

  “蜀汉西北部生活着氐、羌两个民族,由于此处是蜀汉与曹魏的边界之地,诸葛亮希望与此处建立更有效的联系。”

  “为此,诸葛亮实行以军事镇压为主、安抚为辅的边疆治理政策。”

  “另外,诸葛亮还通过重用氐、羌民族中有较大威望的马超和姜维两位将军来加强氐、羌民族与蜀汉的关系。”

  刘彻:诸葛亮的边疆治理策略,果然有其独到之处,或许可以借鉴一二。

  虽说大汉边境最大的敌人是匈奴,但也不代表全国其他地区的少数民族安分守己。

  现如今大汉正在对匈奴用兵,对于其他少数民族的趁机骚乱暂时顾及不到。

  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的骚乱还威胁不到大汉,对于大汉来说,只是有些麻烦罢了。

  但现在诸葛亮对待少数民族的策略倒是给了他启发,或许他也可以进行效仿,彻底解决边疆动荡的问题。

  就大汉目前而言,对待边疆少数民族的策略较为温和,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高度自治的政策。

  只要这些边疆地区不闹事,他就不会多加理会。

  可如今看来,这种放任不管的政策并没有取得理想中的效果。

  想到此处,他命令大臣根据诸葛亮边疆治理的政策制定出他们大汉的策略。

  “在国家治理上,诸葛亮以丞相府为核心,统领全国军政大权。”

  “同时,诸葛亮以治国之道的原则选拔贤才,任用郭攸之、董允为侍中。”

  “代替自东汉以来由宦官出任的中常侍等职,来管理皇宫中的诸项事务,防止宦官弄权。”

  “对于怀有二心的人,诸葛亮严厉打击,防止政治分裂,维护了蜀汉政权的稳定。”

  “同时,诸葛亮奉刘备命令与他人一同编造《蜀科》,加强法治,维护社会稳定。”

  “刚入蜀地时诸葛亮不再延续前任蜀地之主刘璋宽厚的做法,而是采用严刑峻法,为的就是打压目无法纪的当地豪强让社会秩序恢复正常。”

  “在外交上,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对周边少数民族采用合作发展的策略。”

  “争夺天下的核心外交思想就是联吴抗魏,联合相对弱小的吴国,共同抵抗强盛魏国的军事打击。”

  杨坚:和军事外交相比,显然诸葛亮更加擅长内政的治理。

  在国家治理上,诸葛亮主张以德治国,这也是他比较欣赏的。

  诸葛亮的以德治国,第一点体现在提倡民本思想上。

  在《隆中对》中,诸葛亮认为北伐胜利的基础是让人民安居乐业。

  为此,诸葛亮提出朝廷应该了解人民疾苦、救济百姓。

  至于第二点,就是主张举贤任能。

  诸葛亮在《便宜十六策》中说到举用贤能人才事关国家社稷安危,君主要学会任贤选能,远离奸佞之人。

  诸葛亮的这一策略,对于他选拔大隋的贤臣有不小的助益。

  同时,诸葛亮主张根据才能大小授予相应的官职,充分发挥人才作用。

  诸葛亮认为依法治国,首先要制定和明确相关律法的内容,让社会有法可依。

  诸葛亮反对无故大赦,认为无论是谁触犯法律都应予以相应处罚。

  诸葛亮还秉持国事惟和理念,注重统治集团内部的团结。

  诸葛亮在治国方面的政策,他身为大隋朝的开国皇帝,自然也是有所借鉴的。

  “为保军队粮草供应,诸葛亮实行屯田自足,屯田有民屯和军屯两种。”

  “民屯是将无主荒地分配给移民耕种,军屯是让军队大量屯田生产。”

  “军队采用轮换制,即使前方战事十分吃紧,也坚持每一个月替换下一部分士兵充当后方劳动力。”

  “保证后方劳动补给充足,从事耕作生产,也保证了粮草、武器供给。”

  “蜀军军队整齐严明,得益于诸葛亮严明军纪。”

  “诸葛亮制定军法条例《八悟》《七戒》《六恐》等,依照条理军法以法治军。”

  “首先组织官兵全面学习军法赏罚内容标准,再任命廉洁公正之人主持赏罚,用奖赏促进军队上下严格遵守军纪法律。”

  “诸葛亮注重平时的军事实践,认为是否重视平时的军事实践是战争胜负的关键。”

  “诸葛亮善于治军有几个特点,首先是治军以明。”

  “诸葛亮治军以明表现为提出明确的道德要求,比如清楚的指出要勇、廉、平、忍、宽、信、敬、明、仁、忠等有关道德方面的要求。”

  “同时,要求将帅要具备仁、义、礼、智、信的才能。”

  “诸葛亮治军以明也表现在规定严格的法令,对不听从教令的轻、慢、盗、欺、背、乱、误七种情形的严肃处理。”

  “其次,以信为本,诸葛亮治军重信。”

  “诸葛亮认为要做到言必行、行必果,言出必行。”

  “不诚者失信,如果不知道守信用,那么作战一定会失败。”

  “如果有法令而不能够执行,那么即使有百万之众,也是毫无用处。”

  “反之,如果用信义来鼓励将士,将士没有不拼命效力的。”

  “因此,诸葛亮强调治军要以信为本。”

  “诸葛亮认为要赏罚有信,因为用赏罚来判定功过,士卒就会知道守信用。”

  李世民:诸葛亮的才华和品行令朕佩服,诸葛亮完全可以作为臣子的标杆,让大唐的官员效仿。

  要说他对三国时期哪个人物最喜欢,毫不疑问就是诸葛亮,是他心目中臣子的天花板。

  他在军事方面之所以战功赫赫,在于他吸收了很多先人的智慧,其中就属诸葛亮的军事思想对他影响颇深。

  诸葛亮认为作战最重要的是要学会察情,即要观察气象、地形条件和参战人员条件。

  做好察情就可以知己知彼,能及时根据战争的变化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

  同时,诸葛亮认为一军主帅应该善于总结军事教训,才能为下一次战争做好准备。

  如几次北伐都受到粮食供应不足的困扰,为此诸葛亮想出了制作木牛流马运输粮食的办法。

  存国家安社稷是诸葛亮很重要的军事理论思想,他也非常认同这一点。

  在诸葛亮看来,军人的价值与国家民族的生死存亡有着密切联系。

  军人必须忠于国家、对人民有利、以兴复汉室作为目标,这也是军人、战争是否具有正义的根本标准。

  并主张通过正义的战争压制残暴,护国爱民。

  同时注重军队,尤其是将领的思想教育。

  诸葛亮认为将领主管着人命,是国家的大利器,所以他们必须接受更严格的约束和更高的要求。

  不仅要有杰出的军事才能和用人能力,还要具有深厚的道德修养,并要求将领体贴士兵、以身作则。

  对于诸葛亮在军事方面的思想策略,他可谓是如数家珍。

  “诸葛亮作为军事家在历代兵家也得到了较高的认可,司马懿在诸葛亮死后,看到诸葛亮的营垒,称赞其为天下奇才。”

  “唐太宗与李靖在《唐太宗李卫公问对》中多次提到诸葛亮的治军之法与八阵图,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备受推崇。”

  “八阵图是诸葛亮从古人战争军法八阵中推演出的,运用步兵、弩兵、战车和骑兵变成军事作战方阵。”

  “若干个作战小团队围绕着阵法中间的指挥中枢形成一个大的军阵,并能依据作战场景灵活调整作战规模。”

  “由于诸葛亮在军事方面的成就,唐太宗将诸葛亮评选为武庙十哲之一,与张良、韩信、白起等九位历代兵家享同等地位。”

  “诸葛亮亦作诸多军事著述,如《南征》《北伐》《北出》等,对中国军事界有一定的贡献。”

  “诸葛亮在技术发明上亦有灵巧的表现,改良发明军事武器,如改良连弩。”

  “诸葛亮还发明了木牛流马,其中流马是木牛的改进版。”

  “但木牛流马的制造之法并未流传下来,据传南北朝祖冲之复制出了木牛流马,但其制作方法依旧没有流传下来。”

  “所以,至今人们仍不知其具体制作方法。”

  诸葛亮:没想到后世人对我的木牛流马这么感兴趣,既然如此,那我把制作方法记载下来。

  说起来,他在军事武器方面的发明,倒是一直不觉得有什么大不了的。

  记得他在北伐的过程中,遇到了粮食供应不足的困扰。

  为了解决粮食运输的办法,他这才制作出木牛流马。

  对于后世惦记他的木牛流马的制作方法,他还是比较骄傲自豪的。

  毕竟以后世的繁荣昌盛程度来看,拥有很多比木牛流马厉害百倍的东西。

  可如今后世并没有还原出木牛流马,这让他不得不感到自豪。

  “诸葛亮随刘备到益州之后,开始采取了一系列经济措施稳固政权、改善民生。”

  “首先是开源,壮大财源基础。”

  “生产上,诸葛亮兴修水利、推广农业技术,保重农业生产,又大力发展桑蚕放牧养鱼等副业。”

  “除此之外,诸葛亮还重视工业发展,提倡百姓织锦致富。”

  “诸葛亮积极开拓蜀吴之间的蜀锦贸易,使经济成为蜀吴同盟的重要支柱。”

  “不仅如此,诸葛亮还规范户籍,组织移民垦荒,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诸葛亮还实行盐铁国家专营,确保财政收入。”

  “除了开源,诸葛亮也重视节流。”

  “蜀汉政权建立伊始,便遭遇了大旱。”

  “诸葛亮颁布禁酒令,好节约粮食供民众所需。”

  “诸葛亮还压缩军队和政府编制,减少财政开支。”

  “另外,诸葛亮还让部分军队去屯田开荒,令军队粮食自给,以便减轻财政开支。”

  “另外,诸葛亮以身作则,强调官员将士应节俭生活,水平与普通百姓相同即可。”

  “同时,诸葛亮还改革奢靡的丧葬风俗,强调薄葬,减轻民众经济负担。”

  “诸葛亮协助刘备在全蜀范围推行直百五铢钱,用面额较大的新钱直百五铢钱替换旧钱汉五铢钱。”

  “即差不多大重量购买力却高出了很多倍,因而实际上是一种对于民众的财富掠夺。”

  “在平定蜀地南部少数民族叛乱之后,诸葛亮采用不留兵、不运粮这一政策,减轻国家财政负担。”

  三国时期之后各个朝代的成都老百姓听到这里,对诸葛亮的敬佩之情无以言表。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诸葛亮担任丞相期间,安抚百姓,遵守礼制,约束官员,慎用权力,以诚待人,做事公道。

  凡是精忠报国、济世安民的人,即便是诸葛亮的仇人,也会加以赏赐。

  触犯国法、玩忽职守的人,即便是诸葛亮的亲信,也会给予处罚。

  诸葛亮精通各项事务,善于找到问题的要害与关键。

  而且,诸葛亮讲究名副其实,言行一致,对于那些虚伪狡诈的人绝不录用。

  施行的刑法政令虽然很严厉,却没有人怨恨他,这是因为他做事公正和劝解告诫明确的缘故。

  也正因如此,诸葛亮在整个蜀国赢得了普遍的敬畏,更是赢得了他们成都老百姓的爱戴。

  “在三百多字的《隆中对》中,诸葛亮精辟地分析出了三分天下的发展趋势。”

  “并具体提出了自己的战略主张,兴复汉室、建立蜀汉政权,成为了后来蜀汉政权的立国之纲。”

  “《出师表》是中国古代散文佳作,情真意切地劝说后主刘禅继承先祖刘备中兴汉室的宏图大志。”

  “希望后主刘禅励精图治选用贤能,让蜀汉政权北定中原,一统天下。”

  “《为后帝伐魏诏》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以皇帝刘禅名义书写的诏书。”

  “表明北伐之战是正义之战,希望曹魏君臣顺应天道,弃暗投明,投降正义之军。”

  “目的就是鼓舞蜀汉军民北伐士气,让全国上下同仇敌忾,共击外敌。”

  “《诫子书》是劝说儿子立志学习、淡泊明志,切勿怠慢浮躁。”

  “《诫子书》还被纳入中国人教版七年级语文课,是广大中小学生必学古文。”

  “除此之外,还有《临终遗表》《南征表》《弹李严表》《街亭自贬疏》《与孙权书》《称董厥》《司马季主墓碑铭》等百来篇作品。”

  “文风自然、娓娓道来,感情真挚,语言精简明净。”

  “诸葛亮留下了大量的优秀文书作品,显示出三国时期蜀汉独有的文学成就。”

  诸葛亮:《诫子书》成了后世学子的必学文章,没想到我对自己一生的总结能成为后世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诫子书》是他准备写给八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却不想流芳百世,多少让他有些受宠若惊了。

  他通过这些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言中,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深切的表达其中。

  “西晋时期,晋武帝司马炎在执政初期与樊建商讨讨伐孙吴政权时,曾表达出自己对于诸葛亮赏罚之信的欣赏。”

  “并说如果能得到诸葛亮的辅助,自己治国也不会这么劳累了。”

  “同时,司马炎还命人编纂《诸葛亮集》并将其作为国家政典之书。”

  “唐太宗李世民也深受诸葛亮的影响,将诸葛亮当作为臣的标杆,让群臣效仿。”

  “从中可以看到,后世一些帝王治国多少都受到诸葛亮的影响。”

  “后世大臣在协助帝王治理国家的时候,也常效仿诸葛亮。”

  “例如十六国中前秦苻坚重用的大臣王猛为宰相时,当时的人都说王猛是诸葛亮那样的人物。”

  “北宋大臣庞籍也推崇诸葛亮,并向宋仁宗谏言,治国应采用诸葛亮威之以法的治国理念。”

  “另外,在治国实践中,诸葛亮所创建或改造的官职中,有一些成为了后世的定制。”

  “比如,其创建的灵活性较强的军师将军等官职被晋朝所沿用。”

  “另外,丞相府长史职权在诸葛亮时期开始扩大,并开始兼职其它职位。”

  “魏晋南北朝长史沿袭蜀汉时期职权,并进一步扩大,甚至出现了长史兼职地方太守的现象。”

  “诸葛亮推行廉政,对中国后世政治影响深远,勉励了一代又一代的贤臣廉臣。”

  朱棣:诸葛亮是一个精通治国之道的良才,堪和管仲、萧何这类杰出的政治家相匹敌。

  其实不仅是他,其他历代帝王也同样推崇诸葛亮。

  之所以如此,除了诸葛亮善于治国、善于治兵、勤勉理政、为官清廉。

  诸葛亮最让他们这些帝王看重的一点,就是诸葛亮的忠君思想。

  他推崇诸葛亮,是为了把诸葛亮树立为天下人学习的楷模,意在告诉天下读书人。

  无论皇帝是英主还是庸主,是明君还是昏君,臣子们都要像诸葛亮那样无条件的忠君。

  “诸葛亮平定蜀地南部后,对该地实行温和的安抚政策,使其深受当地少数民族喜爱。”

  “东晋时期,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开始神化诸葛亮,并在唐朝达到了顶峰,此时许多少数地方武侯祠陆续建立起来。”

  “明清时间,中国西南各县、乡镇几乎都各有一座武侯祠,西南各地方志皆有诸葛亮相关事迹的记载。”

  “西南少数民族也流传着各种关于诸葛亮的传说,比如佤族流传着诸葛亮教他们筑房、种植水稻的故事。”

  “可见,诸葛亮已经深入西南历史文化之中,成为中华文化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

  “1934年,英国侵入云南昭通、临沧时,班洪老佤王组织武装力量抵抗,并共同盟誓说坚决抵抗侵略,效忠阿祖诸葛亮。”

  “在诸葛亮的影响下,中国西南与中国内地逐渐形成了互相依存的中华民族共同体。”

  诸葛亮治理蜀国的能力固然让人敬佩,但苏晨认为,诸葛亮的品格更为宝贵。

  诸葛亮的品格可以说,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品格的集中体现。

  一是忠贞,这个忠是忠于理想、忠于事业。

  加以升华,就是忠于国家、忠于民族。

  二是智慧,这种智慧是大智慧。

  这种智慧还包括军事智慧、科技智慧以及更深刻的人生智慧。

  忠诚、敬业、自强、公正、廉明、勤政、淡泊,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和贤臣的所有美德集于诸葛亮一身。

  成就了诸葛亮的伟大人格和精神魅力,成为所有时代衡量为官者贤愚忠奸的标尺。

  虽然诸葛亮的肉体生命早已不在,但他的精神生命光耀千秋。

  诸葛亮的名字,已经变成一个文化符号,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和全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深深地影响着今天、乃至明天的中国社会。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最新章节,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