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中国古代文学,大家总会想起唐诗宋词。
繁荣强盛的大唐,孕育了无数位璀璨的文坛巨星。
女性在古代虽然被用女子无才便是德来要求,但是古往今来被笼罩在男权之下的女子,也有很多在文坛上大放光采的才女。
纵观古今,有才华有颜值的女子似乎难逃红颜薄命的宿命。
比如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国破家亡夫婿先逝,独留她一人在孤寂中写下凄凄惨惨戚戚。
在唐朝,也有这样一位才貌双全的女子,名叫李季兰。
“女性虽然被用女子无才便是德来要求,但是古往今来被笼罩在男权之下的女子,也有很多在文坛上大放光彩的才女。”
“唐代就有这样一位女道士,她因为暗恋一位僧人,就写诗试探僧人的心意。”
“被拒绝后,她又写了一首诗抒发自己心中的失落之情。”
“结果这首蕴含了深刻哲理的诗句,至今还被人津津乐道,称之为千古佳句。”
“这位女道士就是唐代著名的女诗人李季兰,那位被她暗恋的僧人叫皎然。”
“李季兰是浙江人,从小就聪慧异常,又能诗善文。”
“她六岁那年,看到家里的蔷薇架,就写了一首诗。”
“小小年纪就能作诗,换做平常的父母,一定会高兴地到处宣扬。”
“但是李季兰的父亲,看到女儿写的诗句后却勃然大怒。”
“因为诗里有两句,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
“这两句诗本来写的是蔷薇的架子还没有搭好,花藤到处攀附的情景,跟人乱纷纷的心绪一样。”
“李季兰的父亲却由架却想到了嫁却,又因为后面的心绪得出结论。”
“认为自己的女儿非常慧黠,以后肯定不守妇道。”
“于是在李季兰11岁的时候,就把她送入道观。”
“被父亲送入道观,在那个时候来说,几乎意味着被家里抛弃。”
“在这样的打击下,李季兰却没有颓废,反而专心研究诗文。”
“李季兰精通格律,又弹得一手好琴,很快就才名在外。”
“吸引了一批文人墨客来与她结交,这其中就有那位叫皎然的僧人。”
“皎然俗家姓谢,是东晋著名文学家谢灵运的十世孙,也是中唐时期著名的诗人。”
“皎然早年曾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落榜后出家。”
“之后又经历了安史之乱,这才返回湖州故里。”
“皎然本身就有才名,所以他回到湖州之后,也很快跟湖州的文士结为诗友,也结识了女冠李季兰。”
“李季兰认识皎然之后,没多久就被他的满腹才华吸引。”
“她有心吐露自己的爱慕之情,但又不知道皎然的心意。”
“怕被拒绝,于是写了一首诗试探皎然。”
“尺素如残雪,结为双鲤鱼。”
“欲知心里事,看取腹中书。”
“尺素指面积较小的丝织物,它和双鲤鱼一起都代指书信。”
“造纸术发明之前,古人的信件一般都写在丝绢上。”
“为了运输途中不被损坏,就把书信夹在竹木简之中。”
“而这些竹木简一般都会刻成鱼的形状,所以古人就有鱼雁传书的说法。”
“李季兰这首诗的意思,就是隐晦地把自己对皎然的心里事比作腹中书,又借双鲤鱼来说明自己的心意。”
“皎然接到李季兰的诗后,立即就明白了李季兰的心思。”
柳如是:女道士跟和尚示爱被拒,女诗人李季兰放情的一生。
唐朝因为一个女皇武则天,所以对于女人总是比其他朝代多了几分人情。
可是多得几分,也没有办法扭转固有思想。
唐朝诗人多,出名的更是多,可是唐朝女诗人才是难得的瑰宝。
李季兰这个女人身上,就占据了四位女诗人的一席之位。
李季兰是当时远近闻名的神童,六岁的年纪就会读书作赋。
可是李季兰的神童之名,却让李季兰的父亲终日愁苦。
归其原因,李季兰的父亲见过李季兰的一首诗词。
李父觉得自己的女儿能做出这样的诗词,长大以后一定会污了门楣。
一个女子能够污了门楣,只有一种可能,就是不守妇道,连累娘家名声。
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
一个六岁的女子,能写出这般的诗词。
虽说少了一些平仄,可是也是太难得。
李父见女儿的诗词,初看赞叹,再看心惊。
这首诗本是看见蔷薇花所作,可是后面写的却是小女儿的心思。
一个六岁的姑娘,就已经想着以后不嫁人了。
李父觉得自己的女儿思想前卫,对于妇德有失。
终于在五年后,李父觉得自己无法纠正女儿的思想,将11岁的李季兰送到了玉真道观。
一个道姑,可以名正言顺的单身,且不被人指摘。
这个决定,不管是谁主持的,却是满足了李季兰的心愿。
出家修道的李季兰,有了绝大程度上的自由。
虽然是道姑的身份,可是道观绝对困不住李季兰。
她的交友非常广泛,与很多文人有着笔墨交谈。
一旦有友人远去上任,李季兰就会写一篇诗词送别友人。
对于很多男子而言,李季兰这个女人,给了这些男子最难得的浪漫。
李父见到女儿这般的行事,庆幸自己没有让女儿嫁人。
否则这样的行为,不是给夫家人添堵吗。
要是小心眼,很容易直接气死。
李季兰的诗词与名声,渐渐传到了大明宫。
有人告诉当朝皇帝李季兰这个道姑不简单,才气纵横,浪漫活泼。
身为皇帝的唐代宗,见到了民间闻名的李季兰。
此时的李季兰早不是年轻的模样,可是依旧风采依旧,岁月不曾败美人。
这应该是李季兰一生中最为辉煌的时候,可是代宗去世,德宗继位。
这个时候的李季兰依旧一如年轻,喜欢和众位文人大臣写诗作赋。
其中有一位大臣名叫朱泚,这个大臣想要造反自己当皇帝。
可惜造反失败,但是李季兰写给朱泚的诗词,被抄出来。
李季兰因为朱泚被唐德宗迁怒,最后被乱棒打死。
李季兰是唐朝时期的女子代表,她代表不肯屈服于规矩的女人们。
对于给女子定制的规矩,她不屈,不服,同样不屑。
可是强权之下,所有的不甘,只能用命偿还。
“皎然虽然也欣赏李季兰的才情,但他只把李季兰当做诗词唱和的朋友,中间不夹杂任何男女私情,于是他也写了一首诗回复李季兰。”
“天女来相试,将花欲染衣。”
“禅心竟不起,还捧旧花归。”
“诗的前两句,是一个佛教故事。”
“菩萨讲经说法的时候,有一位天女飞来向众人撒花。”
“花飞到菩萨身上就坠落了,但却紧紧地粘在弟子们的身上,即使弟子们用上神力也无法将花拂落。”
“天女见状向他们解释,只有彻悟佛理摆脱一切杂念,才能让花不粘身。”
“皎然是借这个故事,向李季兰表明自己禅心的坚定,要做那花不沾身的佛子。”
“后面两句就是对李季兰的回复了,他禅心不起波澜,两个人是不可能的,所以只能将李季兰的腹中书再捧回去。”
“婉转表白之后却被婉转拒绝,李季兰失落之外,又若有所思,所以她之后又写了一首诗寄托自己的思绪。”
“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人性最为复杂,两个人之间的关系也是可远可近,就像清溪一样深不见底。”
“当一个人成为另一个人心中的日月之后,就会奔着至亲至疏的关系去了。”
“夫妻之间,本是伉俪情深,但却是同床异梦。”
“所以亲疏究竟如何定论,这是讲不明的。”
“全诗没有言辞优美的意境,却因为点出了这个至亲至疏的道理,被后人奉为千古佳句。”
“唐代著名诗人刘长卿也特别欣赏李季兰在诗词上的才气,称她为女中诗豪,经常和她往来。”
“有茶圣之称的陆羽、还有当时的名士阎伯钧等人,也经常和李季兰一起谈论诗文。”
“当时的皇帝唐代宗李豫听说了李季兰的才华之后,还特地召见了李季兰。”
“这次召见,也让李季兰的名声传遍天下。”
“李季兰虽然因为在诗词上的成就,被当时一干文人追捧。”
“但是后人谈起她,却更喜欢八卦她的几段恋情。”
“李季兰的第一次恋情,就是和僧人皎然的那次没有成功的试探。”
“当时李季兰大约20岁左右,皎然却已经35岁了。”
“李季兰知道了皎然的心意之后,两人并没有因为这段没有开始的恋情而纠结,照样以朋友相处。””
“因为与皎然的交往,李季兰又认识了皎然的诗友阎伯钧。
“被皎然决绝之后,李季兰失落了很久,后来才接纳了阎伯钧。”
“阎伯钧既有才名,也嗜好黄老之术。”
“因此与身为女道士的李季兰也十分谈得来,全唐诗中还收录了一首李季兰为阎伯钧送行的诗。”
“妾梦经吴苑,君行到剡溪。”
“归来重相访,莫学阮郎迷。”
李师师:女道士李季兰爱慕一僧人,表白被拒后,写一诗流传千古。
或许是武则天当政的原因,唐朝女子的地位更加的高。
可是再高的地位,也没有办法扭转多数俗人的眼光和言行。
如果这些偏见是因为父母,那么注定这个女子的一生永无出头之日,李季兰就是这样一个毁在父亲手中的可怜姑娘。
李季兰本不叫做这个名字,这个名字是在李季兰离开母家之后,才开始流传。
待字闺中的时候,她本叫做李冶。
冶字,形容女子装饰艳丽,本身是一个含有贬义的名字。
一家之主的父亲,给女儿起了这样一个名字,可以看出来对于女儿降生的不重视。
在唐朝只要有才华,无论男女,都会受人追捧。
就这样,年仅6岁的李冶,凭借自己的才华,让人侧目。
可是这份光彩,却亲手被亲生父亲遮挡。
6岁的李冶,应父亲的要求,对着满院的蔷薇作诗一首。
李冶脱口而出,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
这首诗形容的满院的蔷薇,无人打理,生长的蓬勃肆意。
就像是心事一样,总是理不出头绪。
可是多心的李冶父亲却认为,不过6岁的女儿,已经有了离经叛道的心思。
作为父亲他是失败的,因为他将女儿送进了道观,以求用清静无为来净化李冶的叛逆。
李冶被送进道观,没有成全父亲的心思。
而是看见了更加广阔的天空,有了更多的施展空间。
妙龄女子,一身道袍,站在林间修道,这本就是一副令人神往的画作。
于是,李冶成为了当时文人墨客的交往对象。
一个美丽的女子,一个富有才华的女子,吸引了太多的男人。
不再用父亲给与的名字,而是用自己的名字,走出了属于自己的人生。
李季兰的第一次少女心动,就给错了人。
身为道姑的李季兰,对一个僧人怦然心动。
僧人皎然,面对着李季兰送来的情诗,直截了当的回复。
皎然直言自己是化外之人,这份感情终究没有结果。
李季兰遇见皎然是她的幸事,因为皎然的果断。
可是世间男子不是所有人都是皎然一般,太多男子不给一个结果,一直消耗对方的年华。
李季兰先后和当时的两位文人相交,可是这两位文人都是一个归宿。
就是和李季兰难舍之后,都选择了锦绣前程。
没有一个人给李季兰一个家,一份安定,一个名分。
或许多余做官之人而言,李季兰可以谈情,不能说爱,不可娶妻。
李季兰的优秀,同样吸引着一个男人,这个男人是有名的茶圣陆羽。
只是陆羽倾心李季兰30余年,李季兰始终对于陆羽不过是朋友之宜。
或许,这就是一场双向的错过,错过了可能的幸福。
一生经历生离的李季兰,终于在伤情之后,写出了流传千古的八至。
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半生匆匆过,李季兰终于寻到了解脱,这份解脱就是内心的平静。
此时的李季兰之名,传到了高高在上的皇权。
当时的皇帝招她觐见,虽然已是知天命的年纪,可是李季兰依旧有着自己独有的风流。
“李季兰称呼阎伯钧为君,称自己为妾。”
“并且李季兰劝阎伯钧不要学阮郎,被仙女迷惑,一去不归。”
“这何尝不是对他的感情倾诉,要阎伯钧不要忘了她,要尽快回来与她相逢。”
“后来阎伯钧与李季兰告别之后,就再也没有回过湖州。”
“这段恋情终究如李季兰所惧怕的那样,她的阮郎被迷住了。”
“有人认为李季兰身为一个女道士,却暗恋皎然,又先后与阎伯钧有男女私情,是不修私德的行为。”
“还有人因为李季兰与一干文士的交往,认为她是和苏小小等一样的妓女。”
“他们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无非是认为在压迫女性的封建时代,普通女子怎么可能抛头露面与男性谈天论地。”
“但李季兰是唐朝人,在她之前,女子都可以做皇帝了。”
“她一个道士与文人谈一些诗文在当时虽然出格,但也并无大碍。”
“在这个观点下,关于李季兰和阎伯钧无疾而终的恋情,还有一种说法。”
“他们可以把李季兰当作自己的精神伴侣,和她谈天说地。”
“但是却不愿意真正娶她进门,作自己的妻子。”
“所以阎伯钧和李季兰在一起的时候虽然相处得很好,但在分开之后就因为各种原因立即把李季兰抛诸脑后。”
“经历过几段失败的恋情后,李季兰也彻底死心了,然而生活却没有多眷顾她。”
“唐德宗建中四年,陇右节度使朱泚叛变。”
“李季兰并不懂政治,她单纯地向朱泚呈了几首贺诗。”
“然而朱泚的叛乱很快就被扑灭,唐德宗听说她曾给朱泚上贺诗的消息后非常生气,下令将李季兰乱棍打死。”
“一代才女,最后却是这样凄惨地退出历史舞台。”
“留给后人的,只有16首诗,还有四句残字句。”
“相比与凄惨的结局,多段无疾而终的爱情。”
“后人更喜欢的,还是她和皎然之间的故事。”
“那种朦朦胧胧,却又暧昧不断的情和爱,让人忍不住感叹和怀恋。”
“古代有无数位青史留名的文人墨客,但是留下姓名的才女却寥寥无几。”
“不是女子不如男,是因为她们在男权社会里出不了头。”
“封建社会的女子,大都不会有学习的机会。”
“并且即使父母长辈允许学习,但是深闺女子的文章诗词,等闲也不会让外人看到。”
“千百年来,也只有李清照等少数女子才能因为不输于男人并惊绝于世而青史留名。”
“其他的女子,即使像李季兰一样因为才华和男子有谈论诗文的机会。”
“却没有男子愿意抛开世俗的偏念,给她们一个安稳的家。”
董小宛:唐朝才女李季兰终身未嫁,却写出扎心之诗,读后令人泪流满面。
在唐风宋雨氤氲的倾世烟霞之中,不仅有诗酒当歌的翩翩少年。
在构建语言的江山,更有天生丽质的款款女子,如万古长春温柔了整个诗意的时代。
大唐是一个对才华格外包容的时代,有才女子是大唐的荣耀,但却成为了时代的不幸。
女子无才便是德似乎是世俗的共识,在现实社会看不到光明,才女便只能在文字世界里寻找出口。
唐朝著名诗人兼女道士李季兰,就是这样一位风情女子。
李季兰一生未嫁,却风情万种。
虽为女道士,却从不守道。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她的风月之旅竟是从六岁开始的。
李季兰六岁时,随口吟出一句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
架却二字竟被父亲解读为嫁娶,因此断言此女长大后必失行,于是年幼的李季兰便被父亲送去了道观。
李季兰在道观不加修心,而是每日吟诗作对,并与社会上的文人雅士来往密切。
李季兰一生为道士,且一生未婚配,但她也曾有过爱情。
据说她曾经爱上一个僧人,却被无情拒绝,后来便开始放纵自己。
李季兰最经典的一首诗,就是一首爱情诗,短短四句却道尽了夫妻之间的关系,引人深思。
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最近也是最远的是东与西,最深也是最浅的是清溪。
最高也是最明的是日和月,最亲也是最疏的是夫妻。
这是一首用词简单却寓意深刻的六言诗,通俗易懂。
但却诉尽了人生的真相,令人倍感震撼。
东与西是两个相对的方向,永远也走不到任何一个的尽头,所以是为至远。
然而就单个物体而言,它有东也有西,转身便能相遇,是为至近。
一条十分清澈的溪,是可以一目见底的。
所以给人感官上很浅,这是实情。
而溪水又可以倒映天空、云朵等极深的东西,使人产生至深的幻象。
两句诗都具有很强的哲学意味,同时又会使人联想到世态人情。
毕竟世态人情也不外乎于此,令人捉摸不透,还很容易善变。
然而第三句的至高至明日月就差一些了,它的道理很浅显,是说站得越高看得越清楚。
虽然前三句都蕴含了一定的人生道理,但从这首诗的结构上看,它们只算是抛砖引玉。
目的是为了引出这最为关键的一句,至亲至疏夫妻。
夫妻是和谐共处的两口子,说至亲可以理解,可他们还会至疏。
这就体现了这首诗的精髓,夫妻恩爱时缠绵亲近,可一旦相处不好也可能会不共戴天。
古往今来,夫妻之间伉俪情深的有很多。
但貌合神离、同床异梦者也大有人在,最后闹得反目成仇。
夫妻本就是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在一起时令人羡慕。
可分开后却是老死不相往来,甚至比陌生人还要绝情。
遇上都要绕道而行,这便是至疏的含义。
这也给后世提了醒,若想规避至疏的结果,只能把爱情好好经营。
至亲至疏夫妻这种话,既然李季兰能够感叹出如此深刻的道理,可想而知她必定经历过。
这首诗连用八个至字,可称得上是一首奇诗。
其诗语平白如话,但可从平中见奇。
或许正是这种独特的感染力,才使它历经千年洗礼,却仍能引起世人的共鸣。
繁荣强盛的大唐,孕育了无数位璀璨的文坛巨星。
女性在古代虽然被用女子无才便是德来要求,但是古往今来被笼罩在男权之下的女子,也有很多在文坛上大放光采的才女。
纵观古今,有才华有颜值的女子似乎难逃红颜薄命的宿命。
比如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国破家亡夫婿先逝,独留她一人在孤寂中写下凄凄惨惨戚戚。
在唐朝,也有这样一位才貌双全的女子,名叫李季兰。
“女性虽然被用女子无才便是德来要求,但是古往今来被笼罩在男权之下的女子,也有很多在文坛上大放光彩的才女。”
“唐代就有这样一位女道士,她因为暗恋一位僧人,就写诗试探僧人的心意。”
“被拒绝后,她又写了一首诗抒发自己心中的失落之情。”
“结果这首蕴含了深刻哲理的诗句,至今还被人津津乐道,称之为千古佳句。”
“这位女道士就是唐代著名的女诗人李季兰,那位被她暗恋的僧人叫皎然。”
“李季兰是浙江人,从小就聪慧异常,又能诗善文。”
“她六岁那年,看到家里的蔷薇架,就写了一首诗。”
“小小年纪就能作诗,换做平常的父母,一定会高兴地到处宣扬。”
“但是李季兰的父亲,看到女儿写的诗句后却勃然大怒。”
“因为诗里有两句,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
“这两句诗本来写的是蔷薇的架子还没有搭好,花藤到处攀附的情景,跟人乱纷纷的心绪一样。”
“李季兰的父亲却由架却想到了嫁却,又因为后面的心绪得出结论。”
“认为自己的女儿非常慧黠,以后肯定不守妇道。”
“于是在李季兰11岁的时候,就把她送入道观。”
“被父亲送入道观,在那个时候来说,几乎意味着被家里抛弃。”
“在这样的打击下,李季兰却没有颓废,反而专心研究诗文。”
“李季兰精通格律,又弹得一手好琴,很快就才名在外。”
“吸引了一批文人墨客来与她结交,这其中就有那位叫皎然的僧人。”
“皎然俗家姓谢,是东晋著名文学家谢灵运的十世孙,也是中唐时期著名的诗人。”
“皎然早年曾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落榜后出家。”
“之后又经历了安史之乱,这才返回湖州故里。”
“皎然本身就有才名,所以他回到湖州之后,也很快跟湖州的文士结为诗友,也结识了女冠李季兰。”
“李季兰认识皎然之后,没多久就被他的满腹才华吸引。”
“她有心吐露自己的爱慕之情,但又不知道皎然的心意。”
“怕被拒绝,于是写了一首诗试探皎然。”
“尺素如残雪,结为双鲤鱼。”
“欲知心里事,看取腹中书。”
“尺素指面积较小的丝织物,它和双鲤鱼一起都代指书信。”
“造纸术发明之前,古人的信件一般都写在丝绢上。”
“为了运输途中不被损坏,就把书信夹在竹木简之中。”
“而这些竹木简一般都会刻成鱼的形状,所以古人就有鱼雁传书的说法。”
“李季兰这首诗的意思,就是隐晦地把自己对皎然的心里事比作腹中书,又借双鲤鱼来说明自己的心意。”
“皎然接到李季兰的诗后,立即就明白了李季兰的心思。”
柳如是:女道士跟和尚示爱被拒,女诗人李季兰放情的一生。
唐朝因为一个女皇武则天,所以对于女人总是比其他朝代多了几分人情。
可是多得几分,也没有办法扭转固有思想。
唐朝诗人多,出名的更是多,可是唐朝女诗人才是难得的瑰宝。
李季兰这个女人身上,就占据了四位女诗人的一席之位。
李季兰是当时远近闻名的神童,六岁的年纪就会读书作赋。
可是李季兰的神童之名,却让李季兰的父亲终日愁苦。
归其原因,李季兰的父亲见过李季兰的一首诗词。
李父觉得自己的女儿能做出这样的诗词,长大以后一定会污了门楣。
一个女子能够污了门楣,只有一种可能,就是不守妇道,连累娘家名声。
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
一个六岁的女子,能写出这般的诗词。
虽说少了一些平仄,可是也是太难得。
李父见女儿的诗词,初看赞叹,再看心惊。
这首诗本是看见蔷薇花所作,可是后面写的却是小女儿的心思。
一个六岁的姑娘,就已经想着以后不嫁人了。
李父觉得自己的女儿思想前卫,对于妇德有失。
终于在五年后,李父觉得自己无法纠正女儿的思想,将11岁的李季兰送到了玉真道观。
一个道姑,可以名正言顺的单身,且不被人指摘。
这个决定,不管是谁主持的,却是满足了李季兰的心愿。
出家修道的李季兰,有了绝大程度上的自由。
虽然是道姑的身份,可是道观绝对困不住李季兰。
她的交友非常广泛,与很多文人有着笔墨交谈。
一旦有友人远去上任,李季兰就会写一篇诗词送别友人。
对于很多男子而言,李季兰这个女人,给了这些男子最难得的浪漫。
李父见到女儿这般的行事,庆幸自己没有让女儿嫁人。
否则这样的行为,不是给夫家人添堵吗。
要是小心眼,很容易直接气死。
李季兰的诗词与名声,渐渐传到了大明宫。
有人告诉当朝皇帝李季兰这个道姑不简单,才气纵横,浪漫活泼。
身为皇帝的唐代宗,见到了民间闻名的李季兰。
此时的李季兰早不是年轻的模样,可是依旧风采依旧,岁月不曾败美人。
这应该是李季兰一生中最为辉煌的时候,可是代宗去世,德宗继位。
这个时候的李季兰依旧一如年轻,喜欢和众位文人大臣写诗作赋。
其中有一位大臣名叫朱泚,这个大臣想要造反自己当皇帝。
可惜造反失败,但是李季兰写给朱泚的诗词,被抄出来。
李季兰因为朱泚被唐德宗迁怒,最后被乱棒打死。
李季兰是唐朝时期的女子代表,她代表不肯屈服于规矩的女人们。
对于给女子定制的规矩,她不屈,不服,同样不屑。
可是强权之下,所有的不甘,只能用命偿还。
“皎然虽然也欣赏李季兰的才情,但他只把李季兰当做诗词唱和的朋友,中间不夹杂任何男女私情,于是他也写了一首诗回复李季兰。”
“天女来相试,将花欲染衣。”
“禅心竟不起,还捧旧花归。”
“诗的前两句,是一个佛教故事。”
“菩萨讲经说法的时候,有一位天女飞来向众人撒花。”
“花飞到菩萨身上就坠落了,但却紧紧地粘在弟子们的身上,即使弟子们用上神力也无法将花拂落。”
“天女见状向他们解释,只有彻悟佛理摆脱一切杂念,才能让花不粘身。”
“皎然是借这个故事,向李季兰表明自己禅心的坚定,要做那花不沾身的佛子。”
“后面两句就是对李季兰的回复了,他禅心不起波澜,两个人是不可能的,所以只能将李季兰的腹中书再捧回去。”
“婉转表白之后却被婉转拒绝,李季兰失落之外,又若有所思,所以她之后又写了一首诗寄托自己的思绪。”
“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人性最为复杂,两个人之间的关系也是可远可近,就像清溪一样深不见底。”
“当一个人成为另一个人心中的日月之后,就会奔着至亲至疏的关系去了。”
“夫妻之间,本是伉俪情深,但却是同床异梦。”
“所以亲疏究竟如何定论,这是讲不明的。”
“全诗没有言辞优美的意境,却因为点出了这个至亲至疏的道理,被后人奉为千古佳句。”
“唐代著名诗人刘长卿也特别欣赏李季兰在诗词上的才气,称她为女中诗豪,经常和她往来。”
“有茶圣之称的陆羽、还有当时的名士阎伯钧等人,也经常和李季兰一起谈论诗文。”
“当时的皇帝唐代宗李豫听说了李季兰的才华之后,还特地召见了李季兰。”
“这次召见,也让李季兰的名声传遍天下。”
“李季兰虽然因为在诗词上的成就,被当时一干文人追捧。”
“但是后人谈起她,却更喜欢八卦她的几段恋情。”
“李季兰的第一次恋情,就是和僧人皎然的那次没有成功的试探。”
“当时李季兰大约20岁左右,皎然却已经35岁了。”
“李季兰知道了皎然的心意之后,两人并没有因为这段没有开始的恋情而纠结,照样以朋友相处。””
“因为与皎然的交往,李季兰又认识了皎然的诗友阎伯钧。
“被皎然决绝之后,李季兰失落了很久,后来才接纳了阎伯钧。”
“阎伯钧既有才名,也嗜好黄老之术。”
“因此与身为女道士的李季兰也十分谈得来,全唐诗中还收录了一首李季兰为阎伯钧送行的诗。”
“妾梦经吴苑,君行到剡溪。”
“归来重相访,莫学阮郎迷。”
李师师:女道士李季兰爱慕一僧人,表白被拒后,写一诗流传千古。
或许是武则天当政的原因,唐朝女子的地位更加的高。
可是再高的地位,也没有办法扭转多数俗人的眼光和言行。
如果这些偏见是因为父母,那么注定这个女子的一生永无出头之日,李季兰就是这样一个毁在父亲手中的可怜姑娘。
李季兰本不叫做这个名字,这个名字是在李季兰离开母家之后,才开始流传。
待字闺中的时候,她本叫做李冶。
冶字,形容女子装饰艳丽,本身是一个含有贬义的名字。
一家之主的父亲,给女儿起了这样一个名字,可以看出来对于女儿降生的不重视。
在唐朝只要有才华,无论男女,都会受人追捧。
就这样,年仅6岁的李冶,凭借自己的才华,让人侧目。
可是这份光彩,却亲手被亲生父亲遮挡。
6岁的李冶,应父亲的要求,对着满院的蔷薇作诗一首。
李冶脱口而出,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
这首诗形容的满院的蔷薇,无人打理,生长的蓬勃肆意。
就像是心事一样,总是理不出头绪。
可是多心的李冶父亲却认为,不过6岁的女儿,已经有了离经叛道的心思。
作为父亲他是失败的,因为他将女儿送进了道观,以求用清静无为来净化李冶的叛逆。
李冶被送进道观,没有成全父亲的心思。
而是看见了更加广阔的天空,有了更多的施展空间。
妙龄女子,一身道袍,站在林间修道,这本就是一副令人神往的画作。
于是,李冶成为了当时文人墨客的交往对象。
一个美丽的女子,一个富有才华的女子,吸引了太多的男人。
不再用父亲给与的名字,而是用自己的名字,走出了属于自己的人生。
李季兰的第一次少女心动,就给错了人。
身为道姑的李季兰,对一个僧人怦然心动。
僧人皎然,面对着李季兰送来的情诗,直截了当的回复。
皎然直言自己是化外之人,这份感情终究没有结果。
李季兰遇见皎然是她的幸事,因为皎然的果断。
可是世间男子不是所有人都是皎然一般,太多男子不给一个结果,一直消耗对方的年华。
李季兰先后和当时的两位文人相交,可是这两位文人都是一个归宿。
就是和李季兰难舍之后,都选择了锦绣前程。
没有一个人给李季兰一个家,一份安定,一个名分。
或许多余做官之人而言,李季兰可以谈情,不能说爱,不可娶妻。
李季兰的优秀,同样吸引着一个男人,这个男人是有名的茶圣陆羽。
只是陆羽倾心李季兰30余年,李季兰始终对于陆羽不过是朋友之宜。
或许,这就是一场双向的错过,错过了可能的幸福。
一生经历生离的李季兰,终于在伤情之后,写出了流传千古的八至。
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半生匆匆过,李季兰终于寻到了解脱,这份解脱就是内心的平静。
此时的李季兰之名,传到了高高在上的皇权。
当时的皇帝招她觐见,虽然已是知天命的年纪,可是李季兰依旧有着自己独有的风流。
“李季兰称呼阎伯钧为君,称自己为妾。”
“并且李季兰劝阎伯钧不要学阮郎,被仙女迷惑,一去不归。”
“这何尝不是对他的感情倾诉,要阎伯钧不要忘了她,要尽快回来与她相逢。”
“后来阎伯钧与李季兰告别之后,就再也没有回过湖州。”
“这段恋情终究如李季兰所惧怕的那样,她的阮郎被迷住了。”
“有人认为李季兰身为一个女道士,却暗恋皎然,又先后与阎伯钧有男女私情,是不修私德的行为。”
“还有人因为李季兰与一干文士的交往,认为她是和苏小小等一样的妓女。”
“他们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无非是认为在压迫女性的封建时代,普通女子怎么可能抛头露面与男性谈天论地。”
“但李季兰是唐朝人,在她之前,女子都可以做皇帝了。”
“她一个道士与文人谈一些诗文在当时虽然出格,但也并无大碍。”
“在这个观点下,关于李季兰和阎伯钧无疾而终的恋情,还有一种说法。”
“他们可以把李季兰当作自己的精神伴侣,和她谈天说地。”
“但是却不愿意真正娶她进门,作自己的妻子。”
“所以阎伯钧和李季兰在一起的时候虽然相处得很好,但在分开之后就因为各种原因立即把李季兰抛诸脑后。”
“经历过几段失败的恋情后,李季兰也彻底死心了,然而生活却没有多眷顾她。”
“唐德宗建中四年,陇右节度使朱泚叛变。”
“李季兰并不懂政治,她单纯地向朱泚呈了几首贺诗。”
“然而朱泚的叛乱很快就被扑灭,唐德宗听说她曾给朱泚上贺诗的消息后非常生气,下令将李季兰乱棍打死。”
“一代才女,最后却是这样凄惨地退出历史舞台。”
“留给后人的,只有16首诗,还有四句残字句。”
“相比与凄惨的结局,多段无疾而终的爱情。”
“后人更喜欢的,还是她和皎然之间的故事。”
“那种朦朦胧胧,却又暧昧不断的情和爱,让人忍不住感叹和怀恋。”
“古代有无数位青史留名的文人墨客,但是留下姓名的才女却寥寥无几。”
“不是女子不如男,是因为她们在男权社会里出不了头。”
“封建社会的女子,大都不会有学习的机会。”
“并且即使父母长辈允许学习,但是深闺女子的文章诗词,等闲也不会让外人看到。”
“千百年来,也只有李清照等少数女子才能因为不输于男人并惊绝于世而青史留名。”
“其他的女子,即使像李季兰一样因为才华和男子有谈论诗文的机会。”
“却没有男子愿意抛开世俗的偏念,给她们一个安稳的家。”
董小宛:唐朝才女李季兰终身未嫁,却写出扎心之诗,读后令人泪流满面。
在唐风宋雨氤氲的倾世烟霞之中,不仅有诗酒当歌的翩翩少年。
在构建语言的江山,更有天生丽质的款款女子,如万古长春温柔了整个诗意的时代。
大唐是一个对才华格外包容的时代,有才女子是大唐的荣耀,但却成为了时代的不幸。
女子无才便是德似乎是世俗的共识,在现实社会看不到光明,才女便只能在文字世界里寻找出口。
唐朝著名诗人兼女道士李季兰,就是这样一位风情女子。
李季兰一生未嫁,却风情万种。
虽为女道士,却从不守道。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她的风月之旅竟是从六岁开始的。
李季兰六岁时,随口吟出一句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
架却二字竟被父亲解读为嫁娶,因此断言此女长大后必失行,于是年幼的李季兰便被父亲送去了道观。
李季兰在道观不加修心,而是每日吟诗作对,并与社会上的文人雅士来往密切。
李季兰一生为道士,且一生未婚配,但她也曾有过爱情。
据说她曾经爱上一个僧人,却被无情拒绝,后来便开始放纵自己。
李季兰最经典的一首诗,就是一首爱情诗,短短四句却道尽了夫妻之间的关系,引人深思。
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最近也是最远的是东与西,最深也是最浅的是清溪。
最高也是最明的是日和月,最亲也是最疏的是夫妻。
这是一首用词简单却寓意深刻的六言诗,通俗易懂。
但却诉尽了人生的真相,令人倍感震撼。
东与西是两个相对的方向,永远也走不到任何一个的尽头,所以是为至远。
然而就单个物体而言,它有东也有西,转身便能相遇,是为至近。
一条十分清澈的溪,是可以一目见底的。
所以给人感官上很浅,这是实情。
而溪水又可以倒映天空、云朵等极深的东西,使人产生至深的幻象。
两句诗都具有很强的哲学意味,同时又会使人联想到世态人情。
毕竟世态人情也不外乎于此,令人捉摸不透,还很容易善变。
然而第三句的至高至明日月就差一些了,它的道理很浅显,是说站得越高看得越清楚。
虽然前三句都蕴含了一定的人生道理,但从这首诗的结构上看,它们只算是抛砖引玉。
目的是为了引出这最为关键的一句,至亲至疏夫妻。
夫妻是和谐共处的两口子,说至亲可以理解,可他们还会至疏。
这就体现了这首诗的精髓,夫妻恩爱时缠绵亲近,可一旦相处不好也可能会不共戴天。
古往今来,夫妻之间伉俪情深的有很多。
但貌合神离、同床异梦者也大有人在,最后闹得反目成仇。
夫妻本就是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在一起时令人羡慕。
可分开后却是老死不相往来,甚至比陌生人还要绝情。
遇上都要绕道而行,这便是至疏的含义。
这也给后世提了醒,若想规避至疏的结果,只能把爱情好好经营。
至亲至疏夫妻这种话,既然李季兰能够感叹出如此深刻的道理,可想而知她必定经历过。
这首诗连用八个至字,可称得上是一首奇诗。
其诗语平白如话,但可从平中见奇。
或许正是这种独特的感染力,才使它历经千年洗礼,却仍能引起世人的共鸣。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最新章节,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最新章节,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