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征讨薛延陀的消息,不仅在草原上引起波澜,同样也引起了有心人的蠢蠢欲动。

  这可是个千载难逢的良机,趁着大唐北征无暇他顾,自然也就到了搞事情的时候了。

  齐州,齐王府。

  “好!先生所言甚是!”

  李佑一拍案几,兴冲冲地站起身。

  一向粗鲁的他脸上的兴奋都快溢出去了,完全没有半分虚假的样子。

  站在窗边的阴弘智不着痕迹地摇摇头,这个外甥啊,唉……

  “不过,崔先生……”李佑又迟疑地看了一眼阴弘智,“齐王府人才凋敝,称得上能言善辩之士的,也只有家舅与老师。只是老师必不会为此事,家舅身为齐王府长史,又不可擅自离开齐州;若是派燕弘亮等人,则无法说动薛延陀,如之奈何?”

  这一点他不是谦虚,说的真是实话。

  齐王府那几个类人群猩,不提也罢。

  当然这件事儿也不是什么秘密,崔家的人自然也是早就有所耳闻。

  “无妨,”崔挺之一手抚须,一副自信满满的样子:“只要齐王能够同意在下的计划,便由崔家派人前往薛延陀。”

  “好!”李佑面上一喜,“届时待到本王御极天下,许尔崔家共分朝堂!”

  “如此,便谢过大王了。”崔挺之面带喜色地起身,冲着李佑叉手道:“在下还要赶回家中,便不在王府叨扰了。”

  “先生,请——”李佑伸手道。

  “大王留步。”崔挺之再次叉叉手,转身离去。

  待到崔挺之走出齐王府大门,李佑瞬间敛去笑容。

  “舅舅,我刚才演得怎么样?”他看向阴弘智。

  阴弘智眼中意外之色一闪而过,微笑着冲他颔首道:“方才阿佑差点把我也骗了过去。”

  “哈哈哈……”李佑眼中阴霾一闪,“对于这山东士族,我又怎敢不小心为上?勾结薛延陀这个主意不错,但去薛延陀的人,绝对不能和我齐州有关!”

  “届时就算出了什么状况,也决计牵连不到咱们齐王府身上!”

  那副小人得志的模样,瞬间就暴露了他的草包本质。

  阴弘智一阵无语,还以为李佑是终于长脑子了,没想到只是出于胆小。

  当真是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啊……

  马车之上,崔挺之的侄儿崔鉴面带忧虑地问道:“叔父,咱们当真要和齐王一同铤而走险吗?我观这齐王,非是合适之选。”

  “正因如此,才更应该选择这不成器齐王。”崔挺之冷笑一声:“你当真以为,咱们是要和他一起造反?无非是借此机会制造混乱,动摇大唐根基罢了。”

  “想想看吧,父亲造反,儿子也造反,这不就说明他们李家骨子里就不是什么好东西吗?如此一来,大唐百姓还会愿意跟随他们吗?”

  崔挺之说的百姓,并不是现代意义上讲的普通老百姓,而是指的世家门阀。

  而真正的百姓,在他们看来,看得起谁看不起谁又能怎样?不过是一群苦哈哈土里刨食的牛马罢了。

  “叔父高瞻远瞩,小侄佩服。”崔鉴很直白地拍了一记马屁。

  “回去之后,你便随我再入薛延陀。”崔挺之闭上双眼开始养神:“此番是个好机会,一定要好好把握!”

  “若是天子察觉……”崔鉴不无忧虑地说道。

  “谁会没事怀疑自己不成器的儿子竟敢反叛?”崔挺之冷哼一声,瞟了一眼崔鉴。

  崔鉴知道自己说错了话,立刻住嘴不言。

  转念一想也是,闲着没事儿的时候,谁会想到一个草包竟然心怀异志?

  他撩起马车的窗帘,看向远方的云。

  不知天上云卷云舒,是否也有心事。

  齐州如此热闹,高句丽也是不差。

  平壤城,王宫之中,高句丽国王高建武正在与臣子商讨事宜。

  其实就目前来讲,高句丽和唐朝的关系还真算不错。

  贞观十四年的时候,太子高桓权前往唐朝进献特产,李世民给他的赏赐甚厚,次年又派遣陈大德持节前往高句丽答谢慰劳。

  当然去肯定不是白去的,毕竟众所周知,外交官一般都兼任着谍报的行业。

  至少老李是掌握了高句丽的大部分情况,而高建武也知道老李掌握了高句丽的大部分情况。

  在得知唐朝与薛延陀开战之后,高建武的心也久违地悸动起来。

  当然,他不是要背刺大唐,而是打算除掉渊盖苏文。

  高句丽方面并不需要避讳唐朝的高祖皇帝名讳,所以在高句丽当中,渊盖苏文依旧没有被改名成泉盖苏文。

  渊盖苏文是高句丽的重臣,此人生性残暴,又心怀不轨,自称自己是从水里涌出来,借此蛊惑百姓。

  高句丽的大臣们自然和他也不是什么好伙伴,在听说唐朝与薛延陀开战之后,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对于高建武来说,什么大唐天兵,那都是特么远在千里的威胁。退一万步讲,大唐毕竟是要脸的,就算灭了高句丽,仍然不失封侯之位,大不了就去长安城学颉利可汗,做长安舞王2.0呗。

  而渊盖苏文这人的残暴,三岁小孩儿都知道,正所谓好死不如赖活着,跑到大唐跳舞,至少比被渊盖苏文杀死要强。

  “王上!渊盖苏文窃据高位,且图谋不轨,更兼残暴不仁!”一位大臣痛心疾首地说道:“和这样的虫豸在一起,怎能让我高句丽强大呢!”

  “是啊,王上!”众臣尽皆说道:“现如今,恰好正逢大唐与薛延陀用兵,无暇他顾,百济也与我国交好,只有新罗在侧独木难支!现在正是除掉渊盖苏文的大好机会!”

  “若是此时不除,万一盖苏文对王上图谋不轨,如之奈何?”

  高建武其实本来就有这方面的想法,在听了群臣的劝导之后,这种心思变得更浓烈起来。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渊盖苏文也真不做人啊!

  他沉吟片刻,对人说出了自己的计较。

  “我欲趁此机会,宣召盖苏文一同议事,言说共商如何趁着大唐进攻薛延陀,无暇东顾之时,前出进攻新罗!一雪前耻!”

  “尔等在宫内埋伏好兵马,等到盖苏文前来之时,一举而出,将盖苏文党羽一网打尽!”

  这的确是一个很好的理由,渊盖苏文的野心不小,不满足于占据高句丽区区一片小地,更不满足于自己屈居人下。

  如果能够借着这个机会,将渊盖苏文集团一举铲除,高句丽的王权在内将再无威胁。

  众臣听了高建武的计策,都认为十分可行。

  首先这个理由就天衣无缝,四年前高建武派兵去攻打新罗,结果被新罗差点打得一个全军覆没。再加上高句丽本来就和新罗有世仇,新仇旧恨一起上的情况之下,他高建武不琢磨打高句丽才奇怪呢。

  “若能如此时,渊盖苏文必中计矣!”众臣纷纷称赞道。

  正所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高手眼中的机会都是相同的。

  与此同时,渊盖苏文也在召集部下,准备趁着大唐进攻高句丽无暇他顾之际,快速夺取高句丽权柄。

  若是等到大唐击败薛延陀,一切可就都晚了!

  渊盖苏文坐在上首,阴沉着脸色说道:“如今大唐征讨薛延陀,无暇顾及我国情况,此乃千载难逢的机会。当今王上无道,朝中群丑横行,我欲行伊尹、霍光之故事,更立王上,你们谁赞成,谁反对?”

  到底是读过书的,知道直接杀国王的名头不好听,必须首先加上一个“伊尹、霍光”的故事,再宣扬一番国王的劣行,给自己套上一层合法的外皮。

  这典故,还是渊盖苏文连夜从书里掏出来的。他这人比较粗鲁,不太注重文化课程,但现如今半岛三国之人都崇尚汉学,所以用点汉家典故也实属正常。

  不管别人信不信,至少他自己是信了。

  伊尹霍光这俩人都快被玩烂了,从王莽篡位开始,一直被玩烂到现在。

  中原人用也就算了,要是知道番邦蛮夷也在用,怕不是要气到诈尸。

  “将军!请下命令吧!”他的部下尽皆道。

  虽然听不懂伊尹、霍光是什么,但总感觉好厉害的样子。

  本着不该问的不问的原则,所有人都选择了住口不说话。

  “好!诸君都是我高句丽的忠臣良将,定然不愿意看到我高句丽走向深渊!”渊盖苏文义正辞严地说道:“我观王上之弟高大阳君之子高葬君气度不凡,定能成为一代英主,不知众位以为如何?”

  “全凭大人做主!”众部下齐声道——这里的大人并不是‘父亲’那个大人,也不是后世的那个‘大人’,而是渊盖苏文的称号——西部大人。

  他们并不了解高葬的为人,他们只知道。只要听渊盖苏文的就对了。

  “既如此,那我便上奏王上,请求出兵新罗!”渊盖苏文竟然和高建武想到了一块儿:“前番王上派兵进攻新罗,阏川小儿于七重城大破我军,斩获无算,王上必定对新罗心怀愤怒。恰逢此时大唐进攻薛延陀,无暇他顾,我欲趁此机会,向王上言说兴兵征讨新罗,王上定然应允。届时我便带着声称阅兵,先诛群丑,再行伊霍之事!”

  “是!”众部下齐声应道。

  其实就算没有大唐进攻薛延陀这件事,最近也是一个渊盖苏文弑君的节点。

  只是大唐无暇他顾,给了他更足的信心罢了。

  朔州。

  今天老李的心情不错,正在和李象共进午餐。

  李象掏出了他的必杀风干肠,一下就引起了老李的注意。

  原本秋猎的时候,他就注意到了这个东西,只是被那顿羊肉泡馍给岔了开。

  但是现在再看到的时候,老李一下就联想到了军粮。

  只是这肠,真咸啊!

  “这风干肠里到底放了多少盐?”李世民咕咚咕咚灌了两大口凉开水,才觉得嘴里淡了一些。

  他只吃了一口,就没有再吃。

  毕竟他是高血压患者,不能多吃这种腌制类的食品,还有高盐的食物。

  其实这风干肠倒也没有那么咸,只是老李最近清淡的吃惯了,忽然吃到这么咸的东西有点不适应罢了。

  “没算,反正不少。”李象津津有味地咂摸着味道,这风干肠是福宝灌的,配比也是福宝自己弄的,他只是给出一个大致的配方,根本就没参与制作。

  “我看伱是把卖盐的打死了!竟然还都是用的精盐,这得多少钱啊……”李世民说着又有些心疼:“吃着还没有杂质的味道,你小子肯定用的是上等的精盐吧?”

  这年头的精盐可是贵得很,是稀缺的紧俏货。

  想到李象这么败家,竟然用这么多精盐,老李就觉得有些肉疼。

  他可是俭朴日子过习惯了的男人。

  “自己提纯的,用的都是便宜的粗盐。”李象摊摊手。

  这可是初中化学课程,只要正常读完九年义务教育,不可能不知道。

  “自己提纯的?”老李虎躯一震,随后又哦了一声:“哦,也是你那位梦中的老师传授的?”

  “嗯。”李象还能说什么呢?自有阿翁为我辩经了属于是。

  而后他又说道:“制盐的方法,我已经写好了,走之前放在姑姑那里了。”

  到底是自己的好大孙,有事儿就是想着他这位阿翁。

  “你办事,我放心。”李世民感慨地说道。

  “其实这风干肠做军粮倒是也行,不过倒是还有更好的选择,等我回去之后就让福宝研究研究。”李象笑着说道。

  他有很多种设想,比如罐头之类的……

  “说到姑姑,好几日没有见到她,有点想念。”李象忽然说道。

  “既然想念,为何不去信?”李世民奇怪地看着李象。

  李象一拍脑袋,竟然把写信给忘了。

  用用习惯了,竟然把这种传统的通讯方式给忘记了。

  “我这就去给姑姑写信!”李象拿起一小段风干肠,转身迈开小长腿就要跑。

  腿刚下地,便听到外面忽然传来通传的声音。

  “禀告陛下,薛延陀使者求见!”

  (啊好困,好烦查资料……)

  (本章完)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唐好圣孙!,大唐好圣孙!最新章节,大唐好圣孙!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