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进步是好事儿,任谁原地踏步十多年,肯定都心急。

  苏定方的原因也并不只在他自己,毕竟当年的军中老将其实都正值壮年,占着位置肯定也轮不到他。

  李象听到苏定方的话,不置可否地说道:“说下去。”

  “此次出征高句丽,郡王可否在圣人面前为末将说和几句,让末将也能够随军出征……”

  苏定方深呼吸着,等待李象的定夺。

  李象当然知道,面前这位老苏,在日后的辽东战场也是大放异彩。

  显庆五年的时候,百济就是被苏定方带兵攻灭,并擒获百济王扶余义慈。

  “老苏,你是我的朋友吗?”李象没有回答苏定方,而是这样问道。

  苏定方愣住了,他从李象的话语当中听出了不一样的意思。

  朋友是假,这句话隐藏的意思就是——你愿意投靠我门下么?

  渴望进步的苏定方当然不会拒绝,更何况李象现在可是炙手可热的皇孙,他很快便打蛇随棍上:“郡王身份贵不可言,末将岂敢以朋友相称。若郡王有吩咐,末将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这句话便表明,苏定方已经拜入了李象的门下。

  “那好,这件事就这样定了。”李象笑了。

  苏定方像是被重锤击中一样,这么多年的渴望,难道这一次就要彻底翻身了吗?

  “谢谢郡王,谢谢郡王!”他连声说道。

  裴仁俭也在一旁,一个没忍住,叉手说道:“郡王,下官也一样。”

  “放心好了。”李象手指轻叩桌面:“你看你们两个,现在又不是什么正式场合,何必如此多礼,吃饭吧,边吃边聊。”

  “好。”苏定方应道。

  裴行俭也在心中暗暗为自己打气,同时也在想,应该怎么报效郡王知遇之恩。

  李象夹起一块羊尾油扔进锅里肥锅,口中问道:“老苏,你对这一次征讨辽东,有什么看法?”

  裴行俭现在毕竟还在和苏定方学习,浅见倒是有的,只是谈不上深刻。

  苏定方开口说道:“末将以为,高句丽必须要打,但必须要慎之又慎,灭国之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高句丽盘踞半岛数百年,实力强大,难以一口吞下,最好的办法便是集中力量,先把他们打怕,把他们打疼。”

  这一点,其实和李象的想法暗合。

  李象也颔首,赞同着苏定方的观点。

  还有一点李象其实之前并没有说,先把高句丽打残,目的也在于消除朝臣对高句丽的过高估计,把杨广时代的思想钢印给抹平。

  “将高句丽打疼之后,在辽东驻军,轮番去消耗高句丽的实力,今天打一仗,明天再打一仗,就如同当年匈奴南下打草谷一般,一点点消耗高句丽的实力。”苏定方再次说道。

  “最好是组建一支水师,能够从海上出发,将百济灭掉。这样一来,高句丽孤悬辽东,前有大唐,后有新罗,再难成事!”

  李象颔首道:“老苏的谋划,与我的想法不谋而合。”

  “前番我也建议圣人,必须要有一支强力的水师,能够进行远洋作战的那种,圣人也采纳了我的意见,现如今正令阎立德督造战船。”

  “现如今大唐名将如云,陆上定然是没有指望了,若是你们二人有兴趣,倒是可以入水师。”

  “水师也可,只要能够为国效忠,建功立业,就是水师也可以!”苏定方毫不犹豫地回答道。

  “下官也一样!”裴行俭跟着说道。

  李象笑着颔首道:“好,我知道了,吃饭吧。”

  正事儿说完,无论是苏定方还是裴行俭,心情都是一松。

  缠绕着苏定方许久的升迁难题,今天也算是解决了。老苏是真心高兴,裴行俭也替师父开心,两人不知不觉间,便喝得微醺。

  正熏熏然呢,忽然听到隔壁传来一道声音。

  “听说了吗?朝堂可是出了大事儿啊!”

  “什么大事儿?”另一道声音问道。

  “咳,这你都不知道,高句丽的权臣渊盖苏文,把国王高建武给杀了!”那声音说道。

  “啊?!”又响起几道抽冷气的声音。

  “这么大的事情,你是怎么知道的?”

  “害,那还用说,我老姨的儿媳妇儿的娘家哥的大舅子就在朝中做文书,这事儿还是听他说的。”

  “既然是朝中传来的消息,那定然不会有错,伱说这渊盖苏文弑杀高句丽国王,作为天朝上国,我大唐怎么着也得出兵吧?”

  “那是当然,这可关乎到我大唐的颜面!嘿,我大唐可是天朝上国,外藩有事儿,怎会袖手旁观?”

  这屋里说完,另一间的声音又响起。

  先是说了一遍李象在朝堂上的分析,而后又不不屑地说道:“这恒山郡王,不过黄口孺子之见,怎能当真?圣人也是昏了头了,竟然相信一个乳臭未干的毛孩子!”

  听了这话,苏定方酒意上涌,拎着坛子就要往出走。

  “老苏。”李象低声说道:“听听他们说什么。”

  苏定方这才不情不愿地坐了下去。

  那声音又说道:“圣人现在便如那前秦的始皇帝一般,嘻嘻,哈哈……”

  这年头可不是后世,说当朝皇帝像秦始皇或者汉武帝,可真不是什么好话……

  收着点分析,那是变着法儿地骂皇帝残暴不仁;要豁出去分析,那可就是在指着皇帝的鼻子骂要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了。

  接下来这位,更是重量级。

  “我看哪,当今圣人真不愧和前隋的炀帝是亲戚关系,这穷兵黩武,真是如出一辙,且还相信一孺子之言,竟然断言什么‘高句丽要进攻新罗’,真乃滑天下之大稽!”

  “高句丽那渊盖苏文刚刚弑君,忙着平定国中乱局尚且来不及,怎会去进攻新罗?当真是异想天开!嘴上没有毛,办事到底不牢靠!”

  “就是,隋炀帝都办不成的事儿,难道他……当今圣人就能办成吗?圣人将我山东士族驱逐出朝堂,当真是取祸之道!已有老年昏聩之迹象啊!”

  李象在心里记下一笔,山东士族哈。

  “慎言,崔兄,慎言!”旁边之人立刻说道:“须知隔墙有耳,况且这酒楼,便是那恒山郡王所开设。”

  听到这句话,隔壁房间便住口不言,再也没有提起过高句丽的事儿。

  李象的房间当中,苏定方气愤地说道:“大郎,他们实在是太过分了!”

  “大风吹倒梧桐树,自有旁人论短长。”李象还是那副不温不火的态度:“嘴长在别人的身上,说两句又能如何?”

  苏定方还想再说,但看到李象并不在乎,也只能默默忍了下去。

  吃过饭后,三人下得楼。

  刚走到楼梯处,便听到下面有人在叫嚷。

  “入他娘的高句丽,前隋时期,坏我多少汉家儿郎!”一位虬髯大汉拍着桌子骂道:“竟然还将我汉家儿郎首级筑成京观,是可忍,孰不可忍也!我看圣人做得对!就应该出兵!”

  “嗳,这里也有隋炀帝的问题,不止是高句丽……”边上一位中年汉子说道:“要不是隋炀帝败家,又怎么会在高句丽大败亏输呢?”

  “可是……”边上一位穿着青衫的文士迟疑地说道:“我听一位王氏的人说,高句丽势大不可轻敌,圣人这是在穷兵黩武,在步杨广的后尘。还说这是恒山郡王的黄口孺子之见……”

  一听说山东士族的人如此断定,周围的人都有些沉默。

  还是那位虬髯汉子,大声骂道:“他们懂個茄子!隋炀帝打不下高句丽,是因为他自己不行!圣人如今征讨高句丽,上应天命,下顺民心,如何就打不得?如何是穷兵黩武?”

  “还敢说恒山郡王?恒山郡王以区区十二岁的年纪,就敢在朝堂上直面各位大臣,痛陈自己的意见,当真是一条响当当的汉子!若是圣人在长安招兵,我宋亢第一个报名参军!”

  这一番话,立刻点醒了周围之人。

  “对,我们也参军!”那中年汉子也嚷嚷道:“凭什么说圣人是穷兵黩武?好像咱们大唐不行一样!他高句丽就有三个脑袋,七八条胳膊?我看不然吧!我大唐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区区高句丽而已,有何惧哉!”

  “对!好样的!”文士也跟着喝彩道:“凭什么他们说不能打就不能打?我看这一仗必须要打!要让他们知道,我大唐不是好惹的!”

  周围之人纷纷应和着,甚至还暗搓搓地骂两句山东士族缩卵子。

  李象带着二人穿过人群,走出酒楼。

  上了马车后,李象笑着问苏定方道:“老苏,看出来什么没有?”

  “民心可用啊。”苏定方感慨道。

  “只有这一点?”李象笑了。

  苏定方愕然地摇摇头,李象又转头看向裴行俭,结果裴行俭也不知道李象是什么意思。

  李象说道:“看到了吗,山东士族已经和百姓割裂了,脱离了百姓。他们的想法,与百姓们不一致,这很危险。”

  “百姓?”二人对视一眼,苏定方不解地问道:“山东士族本身就是脱离百姓的吧……”

  苏定方的意思是,世家凌驾于百姓之上,何谈脱离一说。

  李象笑了:“你可知道,世家门阀倚重的是什么吗?”

  “请大郎赐教。”二人叉手道。

  “这一点,守约你可真是数典忘祖。”李象伸手笑着指指裴行俭:“先说远一点的吧,何为世家门阀,世家门阀为何会在社会中占据强大的力量?”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世家门阀不断吸纳流民,兼并土地,手中掌握着大量的人口,这些人口又化作了保卫世家门阀的私兵。像是琅琊王氏,与陈郡谢氏,每一家都掌握着三五万的私兵。为什么说‘王与马,共天下’?你真以为是朝中半数是姓王的,所以共天下?错,是因为这些私兵!”

  “而河东的薛家、柳家,还有守约你们裴家,以及并州的王家等,每家都隐藏着数万户丁壮。这些家族顶住了慕容氏的进攻,甚至让前秦的苻坚都束手无策。”

  “就连南朝的三等豪族沈家,都能凑出三千骑兵,可想而知其他豪族手中的私兵,到底又多少了。”

  “而这些,就是世家得以屹立不倒的根本。”

  “经过数百年的经营,世家有了武力,掌握了文化,自然而然就有了名望。”

  说到这里,李象笑着说道:“到了前隋文皇帝统一天下,大索天下户籍,将人口从世家门阀的手中夺回;从此,世家的脊梁彻底被打断,再也无法成就左右王朝兴替的气候。”

  “被收走兵权,世家就只剩下了文化和名望。”

  “名望,是世家门阀在谁之中的名望?”李象指着裴行俭问道。

  “当然是百姓。”裴行俭回答道,他感觉自己好像抓住了什么。

  李象抚掌而笑:“这就对了,现如今百姓都不信他们那一套了,套在外面的那层神圣光环消失化,你们说……”

  “啊……这……”裴行俭一下就悟了,苏定方也是如此。

  二人对视一眼,尽皆看到对方眼中对李象的钦佩。

  恒山郡王这才十二岁啊……若是假以时日,日后成长到何种高度,二人真是不敢想。

  李象不以为意地笑笑,学吧,这个世界上值得去学习的东西可太多了。

  回到皇宫之后,李象先将苏定方的想法写在纸上,而后溜到了立政殿,去找李世民。

  老李正在剥橘子,看到李象过来,分给了他一半。

  “说吧,什么事?”李世民看到了他手里的那张纸。

  李象嘿嘿一笑,把纸递给了老李。

  李世民接过纸,粗略一扫,抬头看了一眼李象,再次低头,仔细阅读起来。

  建立水师,从水上消灭百济,推荐了左卫中郎将苏定方。

  老李当然懂他的意思,这是要染指兵权了。

  想到这里,李世民忽然就有些左右为难。

  答应李象的请求,就等于默许了李象染指兵权;不答应的话,又会打击李象的积极性。

  到底如何是好呢?

  老李面色阴晴不定地看向李象。

  (求月票!哭哭了,跪求呜呜呜嘤嘤嘤咦咦咦呃呃呃)

  (本章完)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唐好圣孙!,大唐好圣孙!最新章节,大唐好圣孙!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