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来的正好。”

  看到冯清的时候,李象抓起桌子上的晒盐办法,递给了冯清:“这是晒盐的具体办法,你拿去看一看,然后推行到登州各地。”

  “晒盐?”冯清接过那张纸。

  多么不俗的名字啊,一个“晒”字,就成功吊起了冯清的胃口。

  “登州境内多为盐碱地,荒着也是荒着,不如变成晒盐的盐田。”李象笑着说道:“晒出来的盐由都督府进行统购统销,也能成为百姓的一个进项。”

  听到李象的话语,冯清一下就上了心。

  “好,下官这就去办。”

  “不急,你还是先把家人安顿好。”李象笑着说道:“都督府西院恰好没人住,冯长史不妨便住在西院吧。”

  “这……不合适吧?”冯清有些迟疑地问道。

  都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但冯清这知县当的……家里实在是没什么余钱。

  余钱基本上都被他拿来做新衣服穿了,要么就是贴补家用,让他在蓬莱县里买套房子,这钱他可真是掏不出来。

  但总归还是要客气一番的。

  “有什么不合适,身为都督府长史,住在都督府不是很正常吗?”李象笑着说道。

  “那下官就恭敬不如从命啦。”冯清也没多说什么,当即就接受了这个能让他省点钱的提议。

  末了,又冲着身后的女子招招手。

  “这是小女盈盈。”冯清又给李象介绍他的女儿,“拙荆早亡,只留下这么一个女儿和下官相依为命。”

  冯盈盈冲着李象福了一福。

  “见过郡王。”

  “嗯。”李象只是扫了一眼,而后颔首道:“先安顿下来吧。”

  冯清家里一共就五個人,除了他和冯盈盈,只有一对老仆夫妇,还有一个侍女。

  等到冯清安顿下来后,李象便让他跑到各县,开始着手弄盐田的事情。

  李象倒是也没闲着,没事儿就往苏定方那边跑。

  他的话肯定是管用,现在苏定方等人不止在训练陆上作战,水上作战的训练也没有忽略。

  “在训练当中,有什么困难?”李象站在船头,看向苏定方问道。

  “没什么困难。”苏定方当即便回答道。

  李象笑着,伸手点点苏定方。

  “有什么问题千万不要藏着掖着,该说就说出来,然后再解决它,这才是正理。”

  还没等苏定方答话,那边便响起一阵叫骂声。

  三人回头看去,正好看到一名校尉一记强有力的回旋踢踹在一名士兵的肚子上。

  那新兵蛋子噔噔噔地向后猛退好几步,一屁股坐在了地上。

  看样子年纪还不大,被踢了还很委屈,眼泪一下就出来了。

  “这样教育士兵可不行啊,咱们水师可是文明之师。”李象皱着眉头看向那边。

  毕竟是受过现代社会熏陶的,不太见得这个。

  “梁友德!”裴行俭吼了一声。

  那正准备追击的校尉听到裴行俭喊他,也不敢怠慢,恶狠狠地瞪了一眼那还在抹泪的新兵蛋子,转身跑到了这边。

  “我问你,刚才干什么呢?”

  “回将军,那新兵蛋子太笨了,这刀怎么能这么拿呢?”

  说着,梁友德伸手比比刚才那新兵持刀的姿势。

  “要是在军阵中这样挥刀,可是要砍到身边同袍的。”

  李象问道:“可人家毕竟是新兵,你这么干,就不怕他有什么心理阴影吗?”

  闻言梁友德看了一眼李象,又瞅瞅裴行俭,没敢答话。

  “这是咱恒山郡王。”裴行俭如是说道。

  听说是恒山郡王,梁友德连忙叉手道:“郡王!”

  “不必多礼。”李象点头。

  “郡王您有所不知,这有些兵实在是笨了点,这不给点厉害的……”梁友德说话的时候还气不打一处来。

  “那也不行。”李象板着脸道:“你这就有点太狠了,没看都把人家踹哭了吗?苏将军和裴将军都能拿你当弟兄,你就不能拿他们当弟兄吗?”

  “这自然是,属下若不是拿他们当弟兄,何必去管呢。”梁友德叫起屈来。

  “打骂和体罚肯定是不对的,以后有这种不听话的,踢上两脚还是可以的。”李象折中了一下说道。

  “是,郡王。”梁友德挺胸回答道。

  “唉。”李象叹了口气。

  裴行俭立刻问道:“郡王,您怎么了?”

  “没什么,只是有所感怀而已。”李象笑笑,说道:“我本来想着的是,把咱们水师建成一个文明之师,威武之师,只是看起来有些任重道远啊。”

  “郡王放心,以后末将绝对禁止类似情况出现!”苏定方保证道。

  “倒也不必如此,要循序渐进嘛。”李象想了一下后说道:“这样吧,过几日我去请些寒门子弟来军中,教一教他们识字。”

  苏定方和裴行俭对视一眼,虽说不明白郡王到底是什么意思,还是点头称是。

  心里还在琢磨,学字?

  别说学字有什么用,就这些个大头兵,能有什么学习文化课的热情?

  “趁着这个机会,梁校尉,和他们说说。”李象冲着那边两百多个新兵扬扬下巴。

  梁友德也是一头雾水,不过还是痛快地执行了李象的命令。

  李象三人也走了过去,果不其然,便听到有人问了:“校尉,俺们就是刀口上舔血,别着脑袋卖命的大头兵,俺们学字,他能有什么用啊?”

  “这是郡王的命令!”梁友德说道。

  随后,他便感觉到有人手搭在了自己的肩膀上。

  回头一看,是李象。

  “郡王。”他叉手道。

  “嗯,我跟他们说说吧。”李象声音温和。

  他走过去,看向那个问学文化有什么用的人,笑着问道:“伱叫什么名字?”

  “王根生。”那人回答道。

  李象点头,问道:“你想当将军吗?”

  “郡王说笑了,俺哪里是将军的料……”王根生挠头道。

  李象笑了,又问道:“知道让你们学文化是做什么的吗?”

  “不知道。”王根生如实回答,其他人也是摇头,一脸不解。

  “让你们学习文化,就是为了让你们不做一辈子的大头兵。”李象说道,“把头别在腰上,上战场拼杀,固然不需要文化;但等到你们一步一步成为将军的那一天,大字不识一个,匾担倒了都不知道是个一,连军报都看不懂,岂不是贻误战机?”

  “俺们也能当将军?”王根生迟疑地问道。

  “大唐军功爵制明明白白写着,斩获立功达到一定程度,你就会是将军。”李象伸手拍拍他的肩膀:“记住,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王根生重复了一遍,眼睛越来越亮。

  “俺懂了,郡王。”他大声说道。

  李象颔首,对着面前这些人说道:“过几日,本王会请一些教书先生,入军中教你们识字。”

  “下个月,本王就在军中开办识字大赛,每二百人中选出三位优胜者,识字最多的人,奖励一头牛和一只羊;识字第二多的,奖励一头牛;识字第三多的,奖励一只羊!”

  听到竟然有奖励,还是二百人之中选出三个,所有人都瞪大了双眼。

  在他们看来,什么将军啊之类的,都是虚无缥缈的,牛羊可是真实在的东西。

  “另外,决出的优胜者之间,再次进行一次识字比赛,这次的前三名,本王会提拔他们成为校尉!”

  李象当天便派人四处去请寒门子弟来登州水师教书,本来去教这群杀才,还有人不太愿意,但是在两贯一个月的例钱刺激下,纷纷表示帮恒山郡王分忧我辈义不容辞。

  教学行动开展得也很顺利,战士们的学习热情极度高涨。毕竟这可是双重激励,而且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谁不想要牛羊呢?

  其实李象的想法也很简单,水师以后可是要有炮兵的,而炮兵自从出现就有一门学问,叫做炮兵学……

  当然还有更进一步的想法,只是尚且不太成熟。

  时间也来到了六月份,新罗的使节不停地遣使入朝,请求大唐出兵帮助。

  大唐倒也不着急,耐心可谓是十足。

  毕竟高句丽和百济联手,现在也不过才攻破新罗二十余城。

  而如果现在贸然出兵的话,等到到达高句丽,基本上已经到了天寒地冻的时节,并不合适。

  只是大唐的诚意还是很足的,给予了新罗除了实质性帮助以外的一切支持。

  冯清的办事效率也很高,他带着人,在下面跑了将近两个月,终于把盐田晒盐的事情落实了一些。

  然而落实也只不过是在文登一县而已,毕竟冯清在文登任了二十年的县令,总归是有点威望。

  但在其他三县就不尽如人意了,在没见到晒盐之前,谁觉得这玩意儿真的可靠啊?

  晒盐?一听就不是很靠谱的样子,难不成光靠日头曝晒,便能把白花花的盐晒出来?

  做梦!

  文登继任的县令孙德隆,算是冯清的心腹,也在尽心尽力地帮助他推广。

  但百姓们被强令去开发盐田,心里难免是有怨言的。

  费心费力这么搞,谁知道能不能成?

  本来服徭役就已经够苦了,没想到徭役之外,还要在这个所谓的晒盐田里忙活。

  其他三县的百姓,还有地主官僚,都在坐等着看冯清的笑话。

  前几天李象的许诺,让登州百姓喝上肉汤,就靠这个?

  圣质如初的晋惠帝起码还知道……咳咳,不能多说,多说犯忌讳的。

  文登县的百姓们现在就是憋着一口气,也有人真的相信冯清,认为老县尊不会坑他们,尽心尽力地去弄盐田,但更多数的人心里都有一股不小的怨气。

  也不能怪他们,实在是周围几县的人没事儿就来这边嘲讽他们白日做梦,换谁,谁都受不了。

  好不容易将盐田建设完毕,便是开始晒盐的时候了。

  好在最近天气不错,一连都是晴天,盐出的也快。

  文登的百姓们也从一开始的怀疑,再到将信将疑,最后在见到盐田当中果然晒出白花花的盐后,纷纷额手相庆。

  谁能想到,就这样简单,便可以将盐给晒出来?

  虽说是准备卤水费事了一点,但这活儿可比上地轻松多了!

  去种地还要担心收成,还要担心虫害,还要担心洪涝灾害或是干旱——盐田呢?往那一放让他晒就完了。

  收成?旱涝保收;虫害?谁家好虫子往盐里跑啊……至于洪涝灾害?过去了再晒呗,耽搁几天也不怕;什么?你说干旱?卧槽,干旱对于俺们晒盐来说不是好事儿吗?

  看到白花花的盐被晒出来后,百姓们再也没有怨言,而是爆发出了更大的积极性。

  其他各县看到文登百姓真的晒出盐后,一下就眼红了,纷纷感到后悔,当初没有听冯长史的话,跟着文登县一起来晒盐。

  等到李象派人代表都督府前往文登县各村收购食盐后,各县的羡慕又被抬到了新一个台阶之上。

  无他,因为李象保证,无论晒出多少盐,登州都督府都会按照现在的价格,统一进行收购,不会发生恶意压价的事件。

  官府的信誉还是有保证的,尤其是李象真的靠这种不被人看好的法子晒出食盐以后。

  登州原本还在看热闹的官员,纷纷感觉自己的脸肿起来三四尺高。

  这脸啊,被打得啪啪作响!

  海边最不缺的就是盐碱地,开挖盐田,那就是白花花的盐。

  最贫瘠的土地,突然变成宝地了。

  郡王让登州百姓喝得起肉汤的构想,搞不好真的能实现啊!

  要是让整个登州的百姓都能喝得起肉汤,这他妈不是比三代之治还要牛逼?

  政绩如此斐然,那他们……

  想到这里,登州的官员们也眼红起来。

  另一方面,也在纷纷派人回到各家,准备开发盐田,跟着恒山郡王一起走向致富。

  李象写了两封信,一封给李世民,另一封则是给高阳公主。

  给李世民的信上,具说一番这边晒盐的事儿,并且请示了他在盐田方面进行摊丁入亩的事情。

  给高阳公主的信就简单了,大管家婆总归是要来派人收购食盐,到时候发卖到全国各地的。

  (一更送到)

  (本章完)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唐好圣孙!,大唐好圣孙!最新章节,大唐好圣孙!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