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宗耀明 第452章、蒸汽朋克大明?

小说:光宗耀明 作者:冬三十娘 更新时间:2025-03-13 18:26:20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整个泰昌十七年和如今这泰昌十八年的前半段,大明已经开始被蒸汽机所推动。

  黄河大铁桥、京武铁路,还有需求量越来越大的蒸汽机、各种其他机械,都对钢铁产量提出了新要求。

  奉天皇极殿里,总管官产大臣王德完、官产院机械司总司肖德和、博研院掌院王徵和二皇子朱由柱都在朱常洛面前。

  “在遵化那边呆了两个多月,什么感受?”

  朱常洛先笑着问二柱子。

  朱由柱已经是个朝气蓬勃的少年。他幼年受启蒙,在朱载堉和博研院一众供奉的熏陶下成长。如今虽然还只是后世刚刚开始读高中的年纪,却已经拥有了这个时代最好的自然科学底子。

  过年后随王徵一同前往遵化、承德,既是一次游学,也能增长他对具体科技实践的理解。

  “回禀父皇,儿子领悟颇多。”朱由柱现如今也稳重了一些,眼神亮亮的,又有些沮丧,“没想到实际用起来,工程师们还有那么多难关要攻克。在铁厂那边……”

  他先絮絮叨叨地说了很多见闻,朱常洛只是耐心听着。

  这是好事。他首先有了理论的底子,接下来就该接触具体应用了。

  等他说完了,王徵才说道:“正如二皇子所言,难关颇多。”

  他看了看王德完,随后继续说:“官产院这边催得紧,但如今首要是把蒸汽机用好。煤矿、铁矿,开采应用还好说。但大铁桥既然得通火车,铁路所用铁轨、火车车轮车架都要有更好用的钢铁。还有军工园那边,院士们对弹道、空气阻力有了些成果,如今枢密院又想着再研制打得更远更准的新炮……”

  他一脸愁容,这些需求最终都落到了博研院头上:大明需要更加先进的钢铁冶炼工艺,既提高品质,也扩大产能。

  朱常洛看着他已经呈奏上来的进展,还有需要攻克的难关、所欠缺的资源。

  现在已经取得的进展,自然就是最容易想到的应用。

  首先是利用蒸汽机形成了稳定而强劲的鼓风装置,炼铁炼钢的高炉炉温提高了不少。

  化学这个学科已经在开始建立,在朱常洛的亲自指点下,他们已经在分离确定元素。虽然还只是开始,但引入了这些理念之后,冶炼上现在也建立了一些质量标准,譬如他们都已经知道了铁水之中不是纯铁,还有碳、硫等杂质。

  只有含碳量低到一定程度,才可称之为钢。而铁轨和黄河大铁桥,必定需要大量使用强度更高的钢,而非高炉出来的生铁。

  高炉温利于脱碳,所以这个应用对于提高铁的品质很有用。

  与此同时,原先用于冶炼的煤炭含硫量就很高。现在蒸汽鼓风同样应用于焦炭窑,冶铁高炉已经开始尝试使用纯度更高的焦炭作为燃料,试验产量提升不少。

  但就算应用了这些,焦炭高炉所产的仍旧是生铁。

  在采矿业逐渐应用机械工业化开采之后,原料和生铁产量当然可以迅速攀升起来,但炼钢却还需要新工艺。

  目前,传统的炼钢也有不少法门:炒钢、灌钢、浇淋、锻铸、退火……

  所谓百炼成钢,足见传统技艺下炼钢之难。

  如今已经很明白:生铁和钢的区别主要就在于其中含碳量多少。只不过从如今技艺下,怎么把生铁之中的含碳量继续规模化、低成本地降低是个难关。

  朱常洛抬头问道:“这轧制机和蒸汽锻锤,用的效果如何?”

  王徵立即回答:“还在改进。有了蒸汽机,铁厂总工就带着人想着是不是能代替人力来锻打,但轧制的铁板和受锻铁块需要多次搬运、翻转,和机器之间协调控制颇难。用这个法子,提升大不了太多,只是省了人力,可以多用一些机器。”

  朱常洛点了点头,归根结底仍是需要更高效的工业化炼钢法门。

  他笑着问了问朱由柱:“你把理论学得一套一套的,有什么想法?”

  “……儿子离院士们的学问还远着呢。”朱由柱不由得有些尴尬,“反正是听院士们说,要除去铁水中的碳,只怕还是得从碳和铁在不同温度下的反应和熔点来解决。”

  王徵就说道:“眼下主要尝试的是机械炒钢。过去都是在铁水之中再洒入铁矿粉,人力来搅动铁水。现在试着以蒸汽机来搅动铁水,这样总能更快些。只是,此法炒出熟铁来容易,出钢则品相不一。博研院算过了,要想大铁桥牢固,铁轨耐用,出钢品相还是得稳定,否则必定受力不均,隐患不小。”

  现在博研院向朱常洛提出的需求,自然就是调拨更多有经验的人力和财力继续尝试。

  而朱常洛想了想之后则笑了起来。

  倒不是他藏拙,主要是得让他们先开动脑筋去尝试,在这个过程里加深理解。

  “前世”工作里,有多少调研工业的经历?也许只是草草一看了解大致原理,具体的细节仍旧难,但就算只有一个方向,对他们来说都不容易。

  于是他又提起笔来,让刘若愚拿了一张纸开始画。

  王徵和朱由柱都见怪不怪了,于是好奇又期待地看着他。

  朱常洛边画边说:“炒钢是生铁水加铁矿粉,灌钢是生铁水加熟铁,说穿了都是再中和一下,让含碳量适中。碳容易和其他物质反应,再经锻打轧制就脱落。铁水出来后,冷却之前不就会多一层皮吗?铁水之中的碳和空气会很快反应。既然如此,就把蒸汽鼓风机用好。”

  他画得很快,反正只是个大概意思。

  画完之后,刘若愚就拿了下来,边走边看,然后递到王徵手上。

  “转炉。”朱常洛说道,“生铁水出来,倒入其中。用蒸汽机驱使它转起来,再用鼓风机把空气快速吹入其中,用这种法子降低碳含量。转多久,吹多强的风,温度怎么控制,就要你们多总结。这种法子再出来的钢水,还有什么杂质或问题,那就再想想怎么在炉子内壁做文章,或者结合炒钢、灌钢的法门。”

  王徵自然是懂行了,看得双眼发亮:“妙啊。陛下,如此一来,只用再研制这转炉架子,让它可转动又能将炼好钢水倾倒出来。”

  朱由柱也凑在那里看,随后只能又看看父亲再继续看看那草图。

  父皇每天有那么多事要处置,还能随手出新点子?

  朱常洛摆了摆手:“只是提出一种新想法,怎么制成,和你们如今尝试的法子哪个好,各有什么优缺点,怎么改进,你们去想法子。”

  他看着王德完笑道:“官产院催得急,你们需要的人力财力,朕自不会短缺。老二,你既然已经了解这个项目了,接下来就跟着这个项目。若是能成,记你一功,多动脑筋。”

  “儿子明白了!”朱由柱跃跃欲试,“咱们赶紧先回承德那边让机械厂做个小的试试?这玩意看起来像茶壶一般,应当不难……”

  朱常洛看他已经在跟王徵说话了,让他们先离开。

  有他这个父亲,除了太子仍旧主要在身边历练,朱由柱倒比历代皇子自由多了。

  他对科学的热爱,固然有兴趣的原因,只怕也有刘依的不断提醒,让他通过这种方式让皇后及太子安心——众所周知,二皇子只喜欢自然格物,如今更像个原先的匠人一样。

  等他们都离开了,才是王德完和肖德和二人在面前。

  肖德和从承德知府进入官产院,如今专门管着机械司。目前的机械司,堪称大明推动工业化生产的核心部门。

  朱常洛又看了他们的奏疏一遍,缓缓说道:“采矿、冶铸、工程、纺织……这么说来,如今工程这一块主要是机械研制难题,纺织则是原料和原先制造行当问题?”

  王德完先回答:“正是。采矿、冶铸都好说,官产院推广蒸汽机应用首批四大行当之中,臣先说纺织难题。如今执政院有总纲,陛下也极重粮食,大明田土,能种粮自然是优先种粮。纺织机械用上蒸汽机,这不难,难的是那么多织工怎么办,寻常人家小户自织怎么办。还有各省织造大户,尤其是是江南……”

  朱常洛凝神思索着。

  纺织作为他最先要求列入蒸汽机应用的行业,是因为气候原因。

  重点要攻的方向,是棉纺和毛纺。

  但早期去尝试应用的,自然是丝绸,因为之前具备工业化生产基础的是丝绸:需求所决定的,达官贵人需要大量丝绸,出口也是丝绸,利润很高,这才足以驱动官方和民间都组建了规模不等的织造工坊。

  但民间同样有大量男耕女织。就算蒸汽机不主动应用于丝绸织造,利润仍旧会驱使着官产院内部、民间商人想方设法去用这东西。

  蒸汽机供不应求?优先供给官办工厂?底下总有路子。

  对普通百姓的冲击是一定的。

  同样,机械化生产会带来更大的原料需求。经济作物既然比农作物划算,那么经济作物侵占粮食作物土地的趋势也一定会出现——正如毛纺兴盛驱使了圈地和羊吃人一样。

  何况蒸汽机应用于丝绸生产,大明同样有这个需求:对外贸易规模在扩大,对欧洲和其他外藩来说,丝绸本就是大明可出口的高附加值产品,大明需要钱。

  朱常洛想了想就说道:“仍是主攻棉纺、毛纺。若是寻常织工和小民小户受到影响,南方也可以多办一些这种厂子。他们有经验,自可另有生计,进厂做工。所产棉布主要供的是平民百姓,价格低廉利润不高,只怕那些人也不太愿意去办。”

  王德完所想也是这样:“那就要尽量把民间棉纺商先打垮,或者吸纳到官产院。如此一来,才能保证棉布低价卖出。只是想要让寻常百姓人家都能多添些棉衣棉被,这棉花……”

  朱常洛叹了口气:“是啊,需要很多棉花,需要相当大的规模,这才能让成本降到最低。”

  吃饱穿暖,头等大事。

  可大明田土是有限的,人口却相当多。而棉花……就算能够扩大种植,也需要与粮食作物平衡。

  朱常洛同样不能忽视更重要的粮食。

  “一是进口,二是……”他斟酌了一下,“培育更适合北方旱地、山地的棉种,扩大种植!”

  “陛下,若是从外买来,价格只怕……”

  朱常洛摇了摇头:“放心,海船越来越大,从西洋海商那里买来不会贵到哪里去。况且,他们自有法子,奴役异族是他们的拿手好戏。”

  在朱常洛的记忆里,规模庞大的美洲种植园和黑奴摘棉花都成了一个梗。

  不那么远的印度,同样是一个巨大的棉产区,支撑了当时英国强大的国力。

  现在欧洲人被他赶到了马六甲和缅甸西面,他们与大明虽然会展开更大规模的贸易,但拿什么大明需要的货物来呢?

  过去他们只能主要拿着白银过来,如果大明对他们增加一个新的进口货物品类,只怕他们会非常欢迎。

  不管是白银还是煤铁矿石都非常沉重,那么大的海船载重量有限,棉花却很轻,搭配一下嘛。

  朱常洛乐得他们开始在那些地方搞种植园,为大明稳定供应棉花。

  当然,也不能完全依赖进口。

  北方粮食产量低,棉花其实喜光,适宜沙壤。要说最适合的地方,朱常洛当然也知道。

  但那里如今还没有被大明实际控制。

  西域广袤的土地虽然还不能去推广这个,但大明能够影响到的地方却并非没有类似区域:山西、陕西、河套。

  “这事朕会安排,再让理藩院和博研院都出力。”朱常洛又看向肖德和,“你那边呢?工程机械难在哪里?”

  肖德和赶紧说道:“陛下,得动起来啊!这工程机械,朝廷要的是主攻道路、水利。可那蒸汽机太重了,水利路桥若要用上这蒸汽机械,都得做一段动一下。”

  他无奈地低头弯腰:“臣和机械所的工程师们实在想不出法子,总不能还沿路修铁路吧?”

  朱常洛闻言也只能苦笑。

  这只能说是他很关切交通和水利。前者关系到对更加广阔国土的控制,后者关系到将来应对更大规模灾害的能力。

  这与男人对挖掘机什么的喜爱关系不大。

  肖德和所说确实是实际问题——蒸汽式挖掘机?只能说是朱常洛想得美。

  但还是得想啊。

  他叹了一口气:“不必想得那么复杂,朕说工程机械,也不必自成一体。哪怕只是先做了个车架子,能托着蒸汽机,再用健马拉着移动位置,用这蒸汽机吊动搬运一些重物也是好的,不必完全依赖人力,用那些旧法子。机器有了,怎么灵活运用,还是得拉到工地上。到时候,工程师和具体做工的人,总会想到法门的。”

  肖德和呆了呆,赶紧请罪:“是臣想岔了,臣管着机械司……”

  “没有怪你的意思。”朱常洛对他还是包容的,“治河工程、大铁桥工程、试验铁路工程,你尽管与他们对接好,大中小不同马力各型蒸汽机都给他们送一些去,顶多再让机械所量身打造一个机器架子,可以拉动,可以在用时固定住。其他的,交给他们。”

  “臣明白了,那臣这就去安排……”

  朱常洛看着他离去,忽然想到一个有趣的可能。

  内燃机这东西,对于制造工艺的精度要求完全不是现在能够达到的,所以不用去多想。

  但以前曾看过一个有趣的设定:说蒸汽机有没有可能还有些科技没点出来?反正核动力本身都还是在烧开水,这条科技树的尽头是什么样的?

  由此诞生了很奇特的蒸汽朋克。

  现在,大明已经提前拥有了相对成熟的蒸汽机,目前这个阶段只能想方设法去提高蒸汽机的效率,完善它的应用。

  而朱常洛的寿命有限,有生之年只怕几乎不可能看到内燃机出现。

  到时候,就算有人会往内燃机的方向去尝试,但经过了朱常洛有心指引和国家级推动的蒸汽机必定发展到了相对高的水平,不论是效率还是应用、成本。

  最早期的内燃机能让人觉得比蒸汽机更有前景吗?

  朱常洛也不确定,所确定的就是大明已经彻底走上了新道路。

  西域是一定要的,他心中自有一个完美疆域的图景。

  而科技的领先,一定要想法子保证。

  就是不知道将来到底会成为什么样子,是蒸汽朋克的大明,还是仍旧循着历史进入内燃机、电气化的轨道?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光宗耀明,光宗耀明最新章节,光宗耀明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