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不革命 第九十章 吴国未来的精英

小说:大明不革命 作者:王子虚 更新时间:2024-05-18 14:15:22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朱简烜宣布实验室停工后,就马上返回紫禁城见父亲,向皇帝父亲提出了类似想法:

  “父皇,儿臣想从即将前往北美和澳洲的移民家庭中,筛选出一批比较聪明的孩子,来当我自己的工匠学徒。

  “我在往返北美的路上反正无事可做,可以把这些学徒直接带在身边教导……”

  大明皇帝朱仲林听完明显一愣,不过很快就就释然了。

  自己这宝贝儿子,朱简烜他现在可是大发明家,大明最有名的大工匠。

  这种大工匠亲自收几十个亲传弟子,再收千儿八百个名义上的学徒都属于正常情况。

  朱简烜以前完全没有收过学徒,才应该算是意外情况,毕竟这孩子年龄还小。

  现在看来,他只想要收他自己王国的子弟,而不要普通工匠,可能是觉得这样的徒弟更加可靠。

  皇帝不觉得这个计划有什么不好的:

  “这个当然没问题,我可以下旨给都督府安排。

  “移民都已经集中起来了,现在都住在城外的军营里面,都是按照卫所编制管理的。

  “要筛选一批人是非常快的,但前提是得有一个简单明确的标准。

  “不能让军官挨家挨户的走访,向这些老百姓打听谁家孩子聪明,那根本没有准确性。”

  朱简烜对此倒是早有准备的:

  “我准备举行两场考试,就考数学知识和学习能力。

  “其他的知识都倾向于积累,难以评估真正的天赋水平。

  “只有数学,学不会就真的学不会,不会就真的做不出来。”

  皇帝听了之后点头又摇头:

  “方法倒是没有什么问题,数学确实适合用来考察孩子是否聪明。

  “但考试的前提是识字。

  “如果孩子本身确实聪明,但是不识字也没办法考试。

  “肯定会被你直接错过的。

  “更大的问题是,决定加入移民的家庭,条件大多都算不上多好,甚至可以算是最底层。

  “这种家庭中识字孩子本来就少。

  “所以你想要用考试的方法,是筛选不出多少真正有天分的孩子的。”

  朱简烜也明白这一点:

  “我只能先忽略掉不识字的,如果先让所有孩子识字再去考试,那时间和成本就很难控制了。”

  皇帝稍微考虑了一会儿:

  “其实还有个方法,也就是把筛选范围放大一些,不要局限于已经确定的移民。

  “你可以召集应天府和周边的商人和工匠家庭的孩子来考试。

  “他们的孩子大多本来就是识字的。

  “让被你选中的孩子也都全家移民澳洲就是了。

  “美洲不行,当地的欧洲人太多。

  “你把你的亲传弟子放在美洲,很容易把技术泄露到欧洲去。”

  朱简烜有些不确定的说:

  “儿臣也确实不准备把亲传弟子留在美洲,只是会在去的路上带着教导而已。

  “但是,应天府周边的商人和工匠们,他们可未必愿意全家移民海外。”

  经验丰富的老皇帝随手给朱简烜安排了一个解决方案:

  “可以让都督府打出招募和组建吴王亲卫的名义。

  “说要给吴国王都招募一批殷实家庭的移民,不能让吴国王都未来的居民全都是泥腿子出身。

  “同时,吴王要招募一批聪明的孩子,专门培养之后在吴国担当大任。

  “这样简单画饼式的移民条件,对本土真正的大富大贵之家,当然是没有太大的吸引力的。

  “但是普通商人和工匠大多只能算是殷实之家,对他们而言就值得去搏一搏了。

  “相比于你而言,他们的那点家资,与失地农民没有区别。

  “他们的孩子当了你的徒弟,相当于他们家傍上了你这个藩王,未来肯定能轻松赚回来的。

  “他们肯定会主动依附于你谋取身份和利益的。

  “而且你在民间的声誉极好,商人和工匠都说你贤明而且巨富。

  “商人和工匠本来就乐意追随你。

  “只要这样去招人,不愁找不到足够多的真正聪明的孩子。”

  朱简烜发自真心的说:

  “父皇英明啊,儿臣之前没有想这么多。”

  皇帝无所谓的挥手:

  “行了,你就去准备试卷吧,我安排都督府、礼部、户部、应天府给你选人。”

  皇帝打发了朱简烜,就直接下了圣旨。

  礼部领旨之后,直接派人去了应天府和周边的学校,按照平时的考试成绩,查找数学天赋好的孩子。

  结合学校档案里面的学生家庭状况,从十几万中小学生中选出了一万人。

  让老师给学生发通知书,让学生带回家给父母看。

  如果孩子的父母愿意加入吴王亲卫,同时愿意全家移民澳洲的话,就让孩子八月二十一日到江南贡院考试。

  这些工匠和商人收到通知后,绝大部分都是非常激动的,都觉得遇到了飞黄腾达的好机会。

  最终有超过八成都决定去试试,只有不到两成因为种种现实原因放弃了。

  与此同时,都督府已经组织起来的移民护卫军团,也把十二岁以下识字的孩子筛出来了。

  美洲中卫一万户家庭,选出了一千两百多个识字的孩子。

  准备送往澳洲的五个新的护卫军团,总共将近五万户家庭,选出了三千五百多个识字的孩子。

  吴王实验室的两百多个工匠,给朱简烜引荐来了三百二十三个孩子。

  十天之后,在大明咸宁三十五年八月二十一日,朱简烜的收徒考试在江南贡院举行。

  总共一万两千多个十二岁以下的孩子,被送进了这个平时用来考举人的考场。

  考试时间是一整天,上午一场三个小时,下午到晚上一场六个小时。

  朱简烜亲自出了两份数学试卷。

  第一份是数学基本知识考察,难度大概在朱简烜前世的小升初到初中一二年级的程度。

  第二份是由浅入深的数学能力和天赋考察,难度从第一题开始往后不断提高。

  最简单的是小升初水平,最难的是大学普通专业的高数和线性代数水平。

  所有超过初中水平的试题,试卷上面都有题目所需知识的简单介绍,甚至还有简单的例题。

  考场还给所有考生等准备了大学的高等数学教科书。

  第二场的考试时间是六个小时,但是总的题目数量却不是特别多。

  如果学生的脑子足够好,完全可以做到现场学习,现场做题。

  而且第二份试卷越往后的题目分数越高,同时只要把思路理解写对了,多少都能拿到一点分。

  考试结束后,批改工作持续了五天。

  八月二十六日上午,礼部呈上了收徒考试的成绩单。

  皇帝只是简单的看了一眼,就直接转交给了在旁边等着的朱简烜。

  朱简烜拿着自己出的试卷,对着成绩单研究了一整天,忍不住感慨父皇的决策正确。

  应天府周边商人和工匠们,选出了八千多个孩子参加考试,结果排名几乎全都在九千名以内。

  美洲中卫和澳洲的五个新护卫,选出了总共五千多个孩子参加考试,结果绝大部分排名都在八千名以后。

  两批孩子的分数中间出现了一个非常明显的断崖。

  新移民护卫军团的五千个孩子中,只有不到五百个在断崖以上,分散在四千到八千名之间。

  其他的大部分都比应天工商家庭的孩子落后一大截。

  应该是因为,应天府工商家庭的孩子本来都是学生,都在学校里面按照成绩筛选过一遍了。

  能来考试的本来就是成绩比较好的。

  而移民护卫军团出身的孩子,大部分都没有正经上过学。

  至于吴王实验室的工匠介绍的孩子,则是分散在从前几名到两千名之间,大部分都在一千名以内。

  这些孩子的水平比应天府普通工商家庭更高。

  他们都是高级工匠的近亲家庭子弟,同样本来就在上学,而且通常都是最好的学校,还被高级工匠筛选过了。

  朱简烜看着名单考虑了许久。

  最终在成绩单的最前排,在第三十二名下面划了一条线。

  自己将会亲自教导这些三十二个孩子,他们应该可以算是自己未来的“亲传弟子”。

  然后在第一千零二十四名下面又划了一条线。

  这些学生将会被分成三十二组,每一组由一个自己的亲传弟子管理并指导他们学习,可以视为自己广义上的学徒。

  如果自己有空闲时间的话,也可能会抽空亲自给他们讲课。

  这一千零二十四个孩子,都会随自己一起去北美,而后再随自己前往澳洲。

  这些学生都足够聪明,是应天府和周围几个府拔尖选出来的。

  就算是让他们自己互相传授和教导,也不用担心学不会自己传授的知识。

  而在他们之下,剩余的一万多个孩子,朱简烜也不准备放弃。

  自己父皇这次亲自下令,让礼部筛选出来的这数千个孩子,哪怕是排名在最后的的那些,放在普通学生里面也都是好学生。

  至少要一百万以上的相对富裕人口,才有可能筛选出有这种水平的一批孩子。

  吴国未来二十年都很难有相同数量的高质量人口。

  自己父亲也不可能一直都这样支持自己,自己未来应该没有机会再做同样形式的筛选了。

  朝廷向外移民是为了消除隐患,并不想把精英群体向海外送。

  这些孩子未来就算是不当自己的学生,单纯作为吴国未来的储备官吏,甚至只是吴国自己的商人和工匠,也都是绝对值得留下培养的。

  他们至少能成为吴国未来的第一批社会精英。

  所以朱简烜在分数断崖中间花了一条线,以上的所有孩子家庭全部编入吴王亲卫。

  若是他们的家长也都能够接受,那就在未来两年内全家移民澳洲。

  暂时在澳洲继续学习基础数学和博物知识。

  等自己带着一千名学徒回到澳洲,再让这些学生和学徒向他们传授新知识。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不革命,大明不革命最新章节,大明不革命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