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好古这次入京的声势不小,虽然他并不是作为知枢密院事入京的——正式任命他知枢密院事的宣麻大诏还没有下达。
他现在是作为沿海市舶制置司入京述职的。倒不完全是因为赵佶的召唤,其实武好古筹谋了许久的两件大事儿,现在已经到了将要进入实行阶段的时候。
其一是纪忆的出使大食国——现在终于是万事俱备,只欠北风了。纪忆作为正使,李纲作为副使,自然要进京面圣,领取国书和礼物,然后才可以出发。
当然了,由于这次出使的特殊性。武好古希望赵佶能给沿海市舶制置司“移牒外交”的权力,这样就可以不用国书,而是用更加灵活的沿海市舶制置司文牒的形式展开外交。
毕竟国书是非常正式的外交文件,不可能给纪忆带上一叠空白国书出国。而换成沿海市舶制置司文牒就没有问题的,直接准备一百张空白加盖官印的文牒就是了,途径的国家都可以塞上一份。至于内容,完全可以让纪忆自由发挥。
其二自然是教化团西征。赵乾顺、赵忠顺兄弟的河西军现在已经准备就绪了。就等赵佶的“讨伐安西诏”送达,就可以挥军向安西四镇发起进攻了。
所以大教化团也必须尽快到位,这样才能赶上出兵。
因为这两件大事,所以纪忆和章援这一次就和武好古一起入京了。再加上一个潘孝庵,入京的队伍也就浩浩荡荡,很有一点气势了。
不过武好古等人并没有沿途游山玩水,慢腾腾的行动,而是抓紧时间赶路,在春暖花开的三月初就抵达了大宋帝国的首善之都开封府。
由于武好古等人沿途入住了馆驿,所以他们抵达的消息也提前送到了开封府。在开封府西北,金水河畔的接官亭前,风尘仆仆的武好古见到了从宫中派出的李忠,还有一百几十个穿着绿袍的年轻官员,人人都佩戴宝剑,显然都是新科的右榜进士。
李忠是奉旨而来的,那些穿绿袍的右榜进士在某种意义上,都是武好古的一派,自然要来迎接。而且也只有武好古才能给他们尽快安排官职……另外,这段时间还有不少传闻说有一些礼部试落榜的读书人出于义愤,要仗剑诛杀入京的武好古。
所以这些实学派的进士都带着长剑在都门迎接武好古,也是为了保护武大奸佞。
至于开封府的其他官员和亲贵,现在可不会来迎接武好古这个“实证学派”的头头。
上次因为公车上书而引发的论道和斗殴,虽然都以辟雍学宫和云台学宫的生员大获全胜而告终,但是舆论却是一边倒的支持举人们的。
这已经不是一个讲道理的问题了,而是一个屁股问题。谁要是支持实证学派,那可就是屁股歪了。
“李大官,可是久违了。”武好古的目光左右一扫,也没显出多少惊讶,而是翻身下马,笑着和李忠招呼了。
“倒是好久不见了。”李忠笑着。他现在是提举皇城司,算是开封府城中实权最大的宦官了。“咱家今次是奉了皇命,来这里等候武崇道你的。官家可是非常想念你啊,让咱家马上带你进宫去。”顿了一下,又低声道:“官家请你去金明池水心殿游玩,也不须换上公服,便装即可。”
听李忠这么一说,在场的一百几十个绿袍官人脸上都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得色。官家显然还是把武好古当成自己人的!
武好古则冲着前来迎接他的一百多个绿袍官人拱拱手,大声道:“天子有召,武某只能先走一步了。”接着他回头对跟随自己进京的赵佳人道,“赵夫子,替某好生招待诸位。”
这一回武好古入京,随从的护卫是带了不少——他也怕被某个仗剑护道的儒生刺杀了——不过幕僚却带得不多,除了师爷赵佳人,就是大状何天然,书吏陆人嘉,一共三人。另外还有两个女人,白飞飞和郭小小一路陪伴着武好古,倒也不会寂寞。
同潘孝庵、章援和纪忆道了声暂别,又招来了郭小小,让她拿上两身替换的衣服,两人一起跟着李忠,上马前往万胜楼。然后又上了万胜楼的城墙,再沿着城墙往琼林宫而去。
一路进了宫中,天子正在殿中议事。武好古和郭小小就被李忠领到了金明池北岸的奥屋,这里是停放大龙舟的地方。龙舟上面已经有宫女和小黄门在准备了,看到李忠走来,便纷纷向他行礼。
李忠笑着对武好古道:“天色阴沉,怕是有个阴雨绵绵之夜了。能够水上泛龙舟,金池听夜雨的,满朝文武之中也不得几人啊。”
所谓“金池夜雨”就是阴雨之夜,雨打荷叶的声音传入金明池中的水心殿,别有一番意境。不过这番意境现在是属于天家的(金明池自打纳入了扩建的琼林宫中就不再开放了),也只有武好古这样级别的宠臣才有机会见识一二。
只是如今这些天子的宠臣也流散各地,只有潘孝庵一人能时常入宫伴驾了。不过赵佶也不是能耐住寂寞的孤家寡人,在宠臣们和他渐行渐远的同时,身边的道人们却开始多了起来。除了郭京和刘无忌,又多了王老志、王仔者和林灵素,时常陪着赵佶谈论神仙性命。
因为赵佶还没到,李忠就陪着武好古、郭小小上了龙舟,在一个颇为雅致的小间里面一边喝茶,一边等候。
李忠是李宪的养子,在内侍里面也算是知兵的,当然也知道武好古是为何而来,官家赵佶现下最担心的又是什么事儿?
所以和武好古聊了几句风花雪月,就把话题转到练兵上面去了。
“崇道,你可知道蔡元长这次到底错在哪里吗?”
武好古一笑,“不是说养兵京畿,闭塞言路吗?”
李忠知道武好古在装糊涂,摇摇头道:“那500个府兵又不是蔡京养的,是官家下旨调给速成武学的。速成武学的生员就是学练兵的,在学校里面认识几百个兵总是理所当然的吧?要不然兵都没怎么见过,将来怎么练,怎么带?
至于闭塞言路,呵呵……”
武好古露出疑惑的表情,“那蔡元长是怎么倒台的?”
李忠看了还在装糊涂的武好古一眼,笑了起来:“实话和你说了吧。蔡元长之所以倒台,就是因为那500个府兵太好指挥,太听上官的话,而且又太凶了!
这样的兵摆在外府没有什么,可以摆在开封府,摆在天子脚下,那可就大大的不妥了。”
李忠是在好意提醒武好古——他虽然不是武好古一党的人物,但是界河商市每年都给他一笔丰厚的孝敬。拿了人家那么多,总不好眼睁睁看着人家掉坑里万劫不覆吧?
“实不相瞒,”武好古也不隐瞒李忠了,笑着道,“本官早就知道这些朴实乡民、山民容易被蛊惑了……他们连着当五年兵,如果太太平平的是拿不着一文钱军饷的,而且如今的府兵不是有家产的农夫在当,而是赤贫之民为豪门胁迫,不得已才当兵的,他们想要搞事儿是很自然的。有事儿才能拿钱嘛!
而且官家对他们也没有恩义,同时又和将官朝夕相处。说句不应该说的,带兵的将官可以搞到一点钱发给他们,他们很可能变成将官的心腹私兵。这就是如今这个府兵制度的隐患所在啊!”
现在的府兵制和隋唐那种征中上富户当兵不同,基本上都是强健而赤贫的农民当兵,而且又没军饷,只是在军官的强迫下训练作战。
至于终身免役的好处,对于他们而言,只是未来的,长期的好处。当下却是感觉不到的,而且能不能落实也不好说……所以这样的军队是比较容易闹出军乱的。
“对对对,”李忠连连点头,“还是崇道你看得明白,不愧为当世大儒。”
武好古笑着:“大儒可不敢当,只不过带过府兵,知道他们的秉性……如果朝廷真的要实行府兵,那就一定要有好的武官去带,要不然真的容易出乱子。”
李忠点点头,“若以可靠论,还是禁军最善。”
禁军中的东军在武好古看来根本不是真正的军队,就是一群有着各自营生的老百姓兼职去军营里面站个岗。这样的军队当然可靠了,但前提是没有敌人。
“禁军也不成。”武好古摇摇头,“除了西军尚可,东军根本就是名为军实为民,天下无事还好,一旦有用兵的地方,朝廷要如何应付?”
“可不是吗?”李忠道,“官家正发愁呢!崇道,你真有办法?”
“有一点办法,”武好古道,“全天下几十万府兵要怎么调教某也不知道,不过在开封府替官家练出几万既可靠,又堪用的兵,某还是有点办法的。”
“真的吗?”李忠一扬眉毛,正想询问,外面进来一个小黄门,看见李忠就行了一礼:“李都知,官家就快到了。”
他现在是作为沿海市舶制置司入京述职的。倒不完全是因为赵佶的召唤,其实武好古筹谋了许久的两件大事儿,现在已经到了将要进入实行阶段的时候。
其一是纪忆的出使大食国——现在终于是万事俱备,只欠北风了。纪忆作为正使,李纲作为副使,自然要进京面圣,领取国书和礼物,然后才可以出发。
当然了,由于这次出使的特殊性。武好古希望赵佶能给沿海市舶制置司“移牒外交”的权力,这样就可以不用国书,而是用更加灵活的沿海市舶制置司文牒的形式展开外交。
毕竟国书是非常正式的外交文件,不可能给纪忆带上一叠空白国书出国。而换成沿海市舶制置司文牒就没有问题的,直接准备一百张空白加盖官印的文牒就是了,途径的国家都可以塞上一份。至于内容,完全可以让纪忆自由发挥。
其二自然是教化团西征。赵乾顺、赵忠顺兄弟的河西军现在已经准备就绪了。就等赵佶的“讨伐安西诏”送达,就可以挥军向安西四镇发起进攻了。
所以大教化团也必须尽快到位,这样才能赶上出兵。
因为这两件大事,所以纪忆和章援这一次就和武好古一起入京了。再加上一个潘孝庵,入京的队伍也就浩浩荡荡,很有一点气势了。
不过武好古等人并没有沿途游山玩水,慢腾腾的行动,而是抓紧时间赶路,在春暖花开的三月初就抵达了大宋帝国的首善之都开封府。
由于武好古等人沿途入住了馆驿,所以他们抵达的消息也提前送到了开封府。在开封府西北,金水河畔的接官亭前,风尘仆仆的武好古见到了从宫中派出的李忠,还有一百几十个穿着绿袍的年轻官员,人人都佩戴宝剑,显然都是新科的右榜进士。
李忠是奉旨而来的,那些穿绿袍的右榜进士在某种意义上,都是武好古的一派,自然要来迎接。而且也只有武好古才能给他们尽快安排官职……另外,这段时间还有不少传闻说有一些礼部试落榜的读书人出于义愤,要仗剑诛杀入京的武好古。
所以这些实学派的进士都带着长剑在都门迎接武好古,也是为了保护武大奸佞。
至于开封府的其他官员和亲贵,现在可不会来迎接武好古这个“实证学派”的头头。
上次因为公车上书而引发的论道和斗殴,虽然都以辟雍学宫和云台学宫的生员大获全胜而告终,但是舆论却是一边倒的支持举人们的。
这已经不是一个讲道理的问题了,而是一个屁股问题。谁要是支持实证学派,那可就是屁股歪了。
“李大官,可是久违了。”武好古的目光左右一扫,也没显出多少惊讶,而是翻身下马,笑着和李忠招呼了。
“倒是好久不见了。”李忠笑着。他现在是提举皇城司,算是开封府城中实权最大的宦官了。“咱家今次是奉了皇命,来这里等候武崇道你的。官家可是非常想念你啊,让咱家马上带你进宫去。”顿了一下,又低声道:“官家请你去金明池水心殿游玩,也不须换上公服,便装即可。”
听李忠这么一说,在场的一百几十个绿袍官人脸上都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得色。官家显然还是把武好古当成自己人的!
武好古则冲着前来迎接他的一百多个绿袍官人拱拱手,大声道:“天子有召,武某只能先走一步了。”接着他回头对跟随自己进京的赵佳人道,“赵夫子,替某好生招待诸位。”
这一回武好古入京,随从的护卫是带了不少——他也怕被某个仗剑护道的儒生刺杀了——不过幕僚却带得不多,除了师爷赵佳人,就是大状何天然,书吏陆人嘉,一共三人。另外还有两个女人,白飞飞和郭小小一路陪伴着武好古,倒也不会寂寞。
同潘孝庵、章援和纪忆道了声暂别,又招来了郭小小,让她拿上两身替换的衣服,两人一起跟着李忠,上马前往万胜楼。然后又上了万胜楼的城墙,再沿着城墙往琼林宫而去。
一路进了宫中,天子正在殿中议事。武好古和郭小小就被李忠领到了金明池北岸的奥屋,这里是停放大龙舟的地方。龙舟上面已经有宫女和小黄门在准备了,看到李忠走来,便纷纷向他行礼。
李忠笑着对武好古道:“天色阴沉,怕是有个阴雨绵绵之夜了。能够水上泛龙舟,金池听夜雨的,满朝文武之中也不得几人啊。”
所谓“金池夜雨”就是阴雨之夜,雨打荷叶的声音传入金明池中的水心殿,别有一番意境。不过这番意境现在是属于天家的(金明池自打纳入了扩建的琼林宫中就不再开放了),也只有武好古这样级别的宠臣才有机会见识一二。
只是如今这些天子的宠臣也流散各地,只有潘孝庵一人能时常入宫伴驾了。不过赵佶也不是能耐住寂寞的孤家寡人,在宠臣们和他渐行渐远的同时,身边的道人们却开始多了起来。除了郭京和刘无忌,又多了王老志、王仔者和林灵素,时常陪着赵佶谈论神仙性命。
因为赵佶还没到,李忠就陪着武好古、郭小小上了龙舟,在一个颇为雅致的小间里面一边喝茶,一边等候。
李忠是李宪的养子,在内侍里面也算是知兵的,当然也知道武好古是为何而来,官家赵佶现下最担心的又是什么事儿?
所以和武好古聊了几句风花雪月,就把话题转到练兵上面去了。
“崇道,你可知道蔡元长这次到底错在哪里吗?”
武好古一笑,“不是说养兵京畿,闭塞言路吗?”
李忠知道武好古在装糊涂,摇摇头道:“那500个府兵又不是蔡京养的,是官家下旨调给速成武学的。速成武学的生员就是学练兵的,在学校里面认识几百个兵总是理所当然的吧?要不然兵都没怎么见过,将来怎么练,怎么带?
至于闭塞言路,呵呵……”
武好古露出疑惑的表情,“那蔡元长是怎么倒台的?”
李忠看了还在装糊涂的武好古一眼,笑了起来:“实话和你说了吧。蔡元长之所以倒台,就是因为那500个府兵太好指挥,太听上官的话,而且又太凶了!
这样的兵摆在外府没有什么,可以摆在开封府,摆在天子脚下,那可就大大的不妥了。”
李忠是在好意提醒武好古——他虽然不是武好古一党的人物,但是界河商市每年都给他一笔丰厚的孝敬。拿了人家那么多,总不好眼睁睁看着人家掉坑里万劫不覆吧?
“实不相瞒,”武好古也不隐瞒李忠了,笑着道,“本官早就知道这些朴实乡民、山民容易被蛊惑了……他们连着当五年兵,如果太太平平的是拿不着一文钱军饷的,而且如今的府兵不是有家产的农夫在当,而是赤贫之民为豪门胁迫,不得已才当兵的,他们想要搞事儿是很自然的。有事儿才能拿钱嘛!
而且官家对他们也没有恩义,同时又和将官朝夕相处。说句不应该说的,带兵的将官可以搞到一点钱发给他们,他们很可能变成将官的心腹私兵。这就是如今这个府兵制度的隐患所在啊!”
现在的府兵制和隋唐那种征中上富户当兵不同,基本上都是强健而赤贫的农民当兵,而且又没军饷,只是在军官的强迫下训练作战。
至于终身免役的好处,对于他们而言,只是未来的,长期的好处。当下却是感觉不到的,而且能不能落实也不好说……所以这样的军队是比较容易闹出军乱的。
“对对对,”李忠连连点头,“还是崇道你看得明白,不愧为当世大儒。”
武好古笑着:“大儒可不敢当,只不过带过府兵,知道他们的秉性……如果朝廷真的要实行府兵,那就一定要有好的武官去带,要不然真的容易出乱子。”
李忠点点头,“若以可靠论,还是禁军最善。”
禁军中的东军在武好古看来根本不是真正的军队,就是一群有着各自营生的老百姓兼职去军营里面站个岗。这样的军队当然可靠了,但前提是没有敌人。
“禁军也不成。”武好古摇摇头,“除了西军尚可,东军根本就是名为军实为民,天下无事还好,一旦有用兵的地方,朝廷要如何应付?”
“可不是吗?”李忠道,“官家正发愁呢!崇道,你真有办法?”
“有一点办法,”武好古道,“全天下几十万府兵要怎么调教某也不知道,不过在开封府替官家练出几万既可靠,又堪用的兵,某还是有点办法的。”
“真的吗?”李忠一扬眉毛,正想询问,外面进来一个小黄门,看见李忠就行了一礼:“李都知,官家就快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