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二章杜良末路害忠良圣主都城入滇海
粮草桑麻安百姓,淫威强权龙城梦。
古今帝王权谋事,谁为苍生得黎民?
保占病逝,帝国虽然没有显现震动,但是火龙果还是做了调整。
由刘成为左相监国总统军政。从前线急调突觉为右相,总统民政。两人统领三公六部,留守都城。
大理十万之众,由李银玉统领。
圣军神兵天降,枕戈临城。
东哥在东城总调度,噶戎攻北城,李银玉驻西城外,把个龙城围的水泄不通。石头大军继续向闽越岭南,横扫龙城之外的整个陆地,清缴残敌流寇。
与此同时,东觉调兵遣将,组建三军,联合李银玉副将良永分兵三万联合东觉围攻武华。
杜良丧失爱妻玲珑和爱将德高,他知道杜良不能给自己任何的保证,始作俑者就是杜良。
杜良也没完全听王慈年和彭休若注意,而是把童各给了东觉,消武王为武侯。下令以王妃厚葬玲珑,追封德高为镇守将军,官居三品,封唐婉为一品夫人。
东觉本没打算在杜良这里讨到什么说法,此行就是为了告知滇海朝野,杜良言而无信,卸磨杀驴。
回到海晏的东觉也得知杜良调闻起和凌空入龙城,授予左右中郎将,实际和余光一样,闲置囚禁,进一步消弱自己实力。
不过童各总算走出牢笼,虽然身边有建立、建成、白袁飞等众多干将,但那些人的身份不一般,不是不能用,也并非不听话。团结当然团结,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大家才能为小家。
不过,还是长久在自己身边的人,用起来得心应手,总有心有灵犀之感。
东觉任命建立为振威将军,守西山岛,其实在东觉从龙城返回去,建立就偷袭了武华的军港,窃了十艘龙城,带领三千兵士,一万民夫兵陈西山岛,还有之前降服武华兵士,西山岛兵士加起来有两万将士。
东觉封建成为振滇将军,领兵三千带一万民夫,配合良勇全歼武华海军,收缴舰船一应交由振威将军调度。
封童各为中郎将,带五千人归属三军统帅东哥调度指挥,包括他自己也上书圣主,一切行动听指挥,全部精力和任务都为滇海的全面光复。
火龙果带着数十兵卫,急匆匆顺流而下,向腊甸进发。
对于保占的殡西,民间尽人皆知,当然滇海的杜良也知道,虽然龟缩在龙城,但其散布谣言说:“火龙果独断专行,高压施政,必死功臣,打着光复滇海的名义,其实是鱼肉百姓,收缴豪绅......”
火龙果撤噶戎大军回腊甸,散布郡县,安抚民众,当然也做好未能参战将士的思想工作。
火龙果令张小宝昭告天下:免除滇海光复区三年徭役和赋税,免除滇海以外两年的徭役和赋税。郡县重施屯田之法,划出荒芜之地,兵转农归入农垦,兵部和民部共同管理,开荒种地。大型制造业,鼓励商业,以缓滇海之痛。
噶戎所带领的第二集团军,是刘成的嫡系,兵士知道刘成监国,省得圣主信任,先从其改革,十万之众,也是第一批重开屯田。
一切为了人民,休养生息,发展生产,百业俱兴,物资丰富了,吃的问题解决了,丰衣足食,才能稳定民心,民强才能国富。
光复滇海只是时间问题,光复后,滇海百万民众吃穿问题才是大问题,如若不解决好,没有希望,就会和以前一样,民众自然不会服从和安定。
初心没有实现,光复的滇海就会沦为黑暗之夜。
火龙果从腊甸转道攀城的目的就是出现在那里,稳定军心,安抚民众。
火龙果出现,杜良谣言不攻自破,民心安定,生产如常。
龙海湖的春天来了,万物复苏,春回大地,春意怏然的景象随处可见。
血红的木棉花大多已落尽,零星的几个更显眼,纺锤形的果实开出第一朵花,木棉蓬松的如雪如雾。
噶戎依然是虽然是攀城王,现在驻守双柏,把从滇海收复之地及贫苦百姓,组织起来,先从种地开始,长蛇山两面万顷良田荒芜了数十年,把杂草铲除,深耕细作,种上一粒子,就能收完一棵粮。
噶戎知道东觉在滇海休养生息奇闻轶事,就看到圣主十年之功,他也向圣主递交辞呈的同时推荐树根总领攀城,自己全身心屯田,他要把千百里荒袤之地变成千里粮仓,造福滇海百姓。
火龙果乘船返回腊甸,江水欢快飞流,碧波荡漾,南来北方的船只看这艘并无别样的木船,如同一身布衣,头戴斗笠,遮住多半个面容的火龙果一样,观赏两岸青山,和过往的商贾,遇到逆行和并行的船只,还有人招手打招呼:“哎,你们去哪里?”
火龙果也很热情的和对方招手致敬。一个并排的货船上的两个商贾模样的人,其中四五十岁的老者对火龙果说:“客官也是商船?”
躲在暗处的卫士想干涉并支走对方,火龙果摆摆手。
和对方船上的老者说:“你们去哪里?做什么?”
“我们是姜堃商号的人,圣主大军过蛇山,我们开辟滇海商号,圣主鼓励商业,我们占一席之地,为富足自己,也为滇海做些贡献。你们是哪个商号的?”
火龙果正想聊聊,侍卫告诉摇撸掌舵的不要和其并行,这一切也是为了圣主安全,这是他们的职责。
火龙果只好大声的说:“一样,一样......”说完爽朗的笑声传了很多,对方并未等着,而像一叶轻舟,飞快前进。
火龙果沐浴春风,看一片繁华,农田翻耕的泥土气息很浓。亲近土地,就能心安理得。
火龙果浮想联翩,口中不由得念出来:
千里风波起,万里尘世落。
大浪淘万载,安民为丈夫。
大江奔腾,一泻千里,日夜不停,年年不息。
火龙果站在船头,江水奔腾,山川俊秀。举目愿望,仿佛看到了田间的劳作,歌声飘过来:
春来耕种忙,秋收积粮仓,圣主御天下,黎民是一家。春种秋收,冬夏走天下。
随行的张小宝问火龙果道:“圣上,这歌词播种和收获我都知道,这冬夏走天下什么意思?”
“天下太平,民富国安,道路通衢,四通八达,再也约束了不自由了,手里有钱,要到处看看,冬夏多是农闲,正是游玩的好时机。”火龙果说。
张小宝如梦方醒,不住的点头。
火龙果问道:“你想去哪里?”
“圣主去哪里,我就去哪里。”张小宝说。
“我们也学习成方大人,去塞外,任何人都怀念故土,萨尔王姆老人病故在路上,阿尼玛曲也没有奔丧,有时间你陪着她去看看,再到西海走走,回趟家。”
张小宝低声说:“马上要生产了,还受皇后照顾着。”
“榆木疙瘩,孩子大一点就可以去了,光复滇海,休养生息也需要一两年的时间,寡人现在都抽不开身。”
对于张小宝来说对于火龙果满心的报恩,自己从小感知圣主的恩遇,爷爷去世时唯一要求就是令自己保护圣主。张小宝为了报恩也为了履行对爷爷的承诺,忠心事主,忠贞不二。
火龙果当然知道张小宝言听计从,机灵聪慧,封为贴身侍卫,其职级别已达二品。
从大江湾登岸,在拖布洛陵前叩拜,张小宝带侍卫远远守着。
放置拖布洛大人的祭坛已被正式命名为上皇祠,火龙果跪地磕了三个头,坐在面前的蒲团上,一言不发。
他内心在和自己的岳父说话:“您的遗愿很快就要实现了,为了今天,十年前,不得不离开滇海,光复滇海后,天下一统,您九泉之下可以安息了......”
火龙果坐了片刻,站起来,张小宝把战马牵来。
火龙果跃身上马,众人紧随其后,沿着龙川江直到一路向易门而来,火龙果原本把行宫设在玉溪镇,但现在大军兵临龙城,东哥按照圣主命令在龙城东南青龙山和西南青龙镇都建立了行营,火龙果现在就直奔青龙镇中军大帐而来。
青龙山下董炳河是大理至滇海运河终点,现在白文武已开始着手从大理开始挖掘,计划三年完工,饮滇海之水入洱海,开通航运,同时运河两岸开设直道。
东哥指挥三军从龙城外城撤军到花山、高山和老尖山一线,等待圣主亲督攻城之战。
东哥在青龙山制造火龙果亲临行宫的假象,从小龙潭开始就五步一岗十步一岗,青龙山周围部下三万人守卫。
而在青龙镇却少见守卫,其实东哥就是声东击西之计,而是把一万精兵装扮成百姓,散布田野,而更有五千卫士暗地里死守青龙镇。
火龙果骑马到青龙山之后,乔装打扮成农夫模样,只带三五随从,连夜转到青龙镇。
东哥带将军以上降临等候着圣主火龙果,召开秘密军事会议。
东觉也是参会者之一。
在等待圣主的时间,东觉和突觉第一次见面,两人相拥垂泪,千言万语,无法表达离别重聚的激动。
良永站在两人身后,没有打扰他们,他知道曾经发生在两个家族的事情,两人重新坐下来,良永走到东觉前喊了两声大哥,东觉就没有反应过来。
他看着面前这个和自己一样高的年轻人,很是茫然。
突觉赶紧说:“这是良永,认不出来了?”
东觉摇摇头,寻找曾经的记忆,原来矮小的个子,稚嫩的容貌。现在成熟稳重,面容黝黑,双眼睿智,身强力壮,判若两人。
听突觉说面前的这个俊朗的年轻人就是自己的亲弟弟,东觉仔细看,眉目中和自己和父亲确有相似,他一把把良永抱在怀里。
东觉问:“妹妹呢?”
“小蝶很好,现在是大理王妃,有了一个王子两个小公主......咱父母在哪里?”良永答再问。
“父亲被杜良暗杀了,母亲在海晏码头,如果有时间明天我带你去见母亲。”东觉对良永说。
良永听说父亲被暗杀,眼泪断了线的珠子一样,流淌下来,他对东觉说:“哥,现在我还不能见母亲,等攻克王城再去。”
东觉点头,知道他现在身为副帅,王命在身,大局为重。
良永知道武华血洗海晏的事情,他不想揭哥哥的伤疤,就转换话题说:“当年突觉大人突破重围,带着我们到黑山白水的苍山洱海,重开一片太平盛世,等滇海光复,大哥您去大理看看。”
双方十年重逢,一直聊到深夜。
青龙镇坐落在峡谷内,东有阳登山,西有环翠山,中间最宽处相见五十里,青龙镇就在这和宽广的坝子上,青龙河缓缓从村寨中间穿过。
漫山遍野翠色覆盖,四周植被很好,有近百年的原始森林,建造龙城的一部木材取自于这里,不过东觉有意保护,才得以留存更广袤的林木。
中间坝子梁田万顷,青龙河润泽福被,这里属于龙城范围,东觉通过杜良从黄标手里要过来,这里农田复耕,民众虽然不能衣食无忧,但少有人饿死。
月朗星稀,风送林涛,犹如滇海波涛汹涌,犹如千军万马奔腾而来。
圣主行宫并不在青龙寨中央,而是在古寨东南阳登山下的双石头岩,这里有两块巨大岩石并立,形成东西宽五十步,南北长两百步的一个天然石室,东哥把两边围堵,上面设棚,中间就是石屋,再分割成若干大小的石室,就是现在圣主的行宫。
圣主在中间靠右,左边各两个暗室好密道通能容纳两百人的会议厅,众将士临时居住四周。方圆三五里遍布兵众守卫。
有卫士告知东觉和突觉道:“总统大元帅到了,请众将军会议厅。”
三人穿过密道,走进会议厅。
偌大的一个厅堂,座无虚席。建立和建成,李银玉也在其中,东觉再看尽是陌生面孔。
稍作片刻,就听东门有人报:“圣主驾到。”
众人齐刷刷的站起来,为尊重,也为目睹圣主尊容。
粮草桑麻安百姓,淫威强权龙城梦。
古今帝王权谋事,谁为苍生得黎民?
保占病逝,帝国虽然没有显现震动,但是火龙果还是做了调整。
由刘成为左相监国总统军政。从前线急调突觉为右相,总统民政。两人统领三公六部,留守都城。
大理十万之众,由李银玉统领。
圣军神兵天降,枕戈临城。
东哥在东城总调度,噶戎攻北城,李银玉驻西城外,把个龙城围的水泄不通。石头大军继续向闽越岭南,横扫龙城之外的整个陆地,清缴残敌流寇。
与此同时,东觉调兵遣将,组建三军,联合李银玉副将良永分兵三万联合东觉围攻武华。
杜良丧失爱妻玲珑和爱将德高,他知道杜良不能给自己任何的保证,始作俑者就是杜良。
杜良也没完全听王慈年和彭休若注意,而是把童各给了东觉,消武王为武侯。下令以王妃厚葬玲珑,追封德高为镇守将军,官居三品,封唐婉为一品夫人。
东觉本没打算在杜良这里讨到什么说法,此行就是为了告知滇海朝野,杜良言而无信,卸磨杀驴。
回到海晏的东觉也得知杜良调闻起和凌空入龙城,授予左右中郎将,实际和余光一样,闲置囚禁,进一步消弱自己实力。
不过童各总算走出牢笼,虽然身边有建立、建成、白袁飞等众多干将,但那些人的身份不一般,不是不能用,也并非不听话。团结当然团结,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大家才能为小家。
不过,还是长久在自己身边的人,用起来得心应手,总有心有灵犀之感。
东觉任命建立为振威将军,守西山岛,其实在东觉从龙城返回去,建立就偷袭了武华的军港,窃了十艘龙城,带领三千兵士,一万民夫兵陈西山岛,还有之前降服武华兵士,西山岛兵士加起来有两万将士。
东觉封建成为振滇将军,领兵三千带一万民夫,配合良勇全歼武华海军,收缴舰船一应交由振威将军调度。
封童各为中郎将,带五千人归属三军统帅东哥调度指挥,包括他自己也上书圣主,一切行动听指挥,全部精力和任务都为滇海的全面光复。
火龙果带着数十兵卫,急匆匆顺流而下,向腊甸进发。
对于保占的殡西,民间尽人皆知,当然滇海的杜良也知道,虽然龟缩在龙城,但其散布谣言说:“火龙果独断专行,高压施政,必死功臣,打着光复滇海的名义,其实是鱼肉百姓,收缴豪绅......”
火龙果撤噶戎大军回腊甸,散布郡县,安抚民众,当然也做好未能参战将士的思想工作。
火龙果令张小宝昭告天下:免除滇海光复区三年徭役和赋税,免除滇海以外两年的徭役和赋税。郡县重施屯田之法,划出荒芜之地,兵转农归入农垦,兵部和民部共同管理,开荒种地。大型制造业,鼓励商业,以缓滇海之痛。
噶戎所带领的第二集团军,是刘成的嫡系,兵士知道刘成监国,省得圣主信任,先从其改革,十万之众,也是第一批重开屯田。
一切为了人民,休养生息,发展生产,百业俱兴,物资丰富了,吃的问题解决了,丰衣足食,才能稳定民心,民强才能国富。
光复滇海只是时间问题,光复后,滇海百万民众吃穿问题才是大问题,如若不解决好,没有希望,就会和以前一样,民众自然不会服从和安定。
初心没有实现,光复的滇海就会沦为黑暗之夜。
火龙果从腊甸转道攀城的目的就是出现在那里,稳定军心,安抚民众。
火龙果出现,杜良谣言不攻自破,民心安定,生产如常。
龙海湖的春天来了,万物复苏,春回大地,春意怏然的景象随处可见。
血红的木棉花大多已落尽,零星的几个更显眼,纺锤形的果实开出第一朵花,木棉蓬松的如雪如雾。
噶戎依然是虽然是攀城王,现在驻守双柏,把从滇海收复之地及贫苦百姓,组织起来,先从种地开始,长蛇山两面万顷良田荒芜了数十年,把杂草铲除,深耕细作,种上一粒子,就能收完一棵粮。
噶戎知道东觉在滇海休养生息奇闻轶事,就看到圣主十年之功,他也向圣主递交辞呈的同时推荐树根总领攀城,自己全身心屯田,他要把千百里荒袤之地变成千里粮仓,造福滇海百姓。
火龙果乘船返回腊甸,江水欢快飞流,碧波荡漾,南来北方的船只看这艘并无别样的木船,如同一身布衣,头戴斗笠,遮住多半个面容的火龙果一样,观赏两岸青山,和过往的商贾,遇到逆行和并行的船只,还有人招手打招呼:“哎,你们去哪里?”
火龙果也很热情的和对方招手致敬。一个并排的货船上的两个商贾模样的人,其中四五十岁的老者对火龙果说:“客官也是商船?”
躲在暗处的卫士想干涉并支走对方,火龙果摆摆手。
和对方船上的老者说:“你们去哪里?做什么?”
“我们是姜堃商号的人,圣主大军过蛇山,我们开辟滇海商号,圣主鼓励商业,我们占一席之地,为富足自己,也为滇海做些贡献。你们是哪个商号的?”
火龙果正想聊聊,侍卫告诉摇撸掌舵的不要和其并行,这一切也是为了圣主安全,这是他们的职责。
火龙果只好大声的说:“一样,一样......”说完爽朗的笑声传了很多,对方并未等着,而像一叶轻舟,飞快前进。
火龙果沐浴春风,看一片繁华,农田翻耕的泥土气息很浓。亲近土地,就能心安理得。
火龙果浮想联翩,口中不由得念出来:
千里风波起,万里尘世落。
大浪淘万载,安民为丈夫。
大江奔腾,一泻千里,日夜不停,年年不息。
火龙果站在船头,江水奔腾,山川俊秀。举目愿望,仿佛看到了田间的劳作,歌声飘过来:
春来耕种忙,秋收积粮仓,圣主御天下,黎民是一家。春种秋收,冬夏走天下。
随行的张小宝问火龙果道:“圣上,这歌词播种和收获我都知道,这冬夏走天下什么意思?”
“天下太平,民富国安,道路通衢,四通八达,再也约束了不自由了,手里有钱,要到处看看,冬夏多是农闲,正是游玩的好时机。”火龙果说。
张小宝如梦方醒,不住的点头。
火龙果问道:“你想去哪里?”
“圣主去哪里,我就去哪里。”张小宝说。
“我们也学习成方大人,去塞外,任何人都怀念故土,萨尔王姆老人病故在路上,阿尼玛曲也没有奔丧,有时间你陪着她去看看,再到西海走走,回趟家。”
张小宝低声说:“马上要生产了,还受皇后照顾着。”
“榆木疙瘩,孩子大一点就可以去了,光复滇海,休养生息也需要一两年的时间,寡人现在都抽不开身。”
对于张小宝来说对于火龙果满心的报恩,自己从小感知圣主的恩遇,爷爷去世时唯一要求就是令自己保护圣主。张小宝为了报恩也为了履行对爷爷的承诺,忠心事主,忠贞不二。
火龙果当然知道张小宝言听计从,机灵聪慧,封为贴身侍卫,其职级别已达二品。
从大江湾登岸,在拖布洛陵前叩拜,张小宝带侍卫远远守着。
放置拖布洛大人的祭坛已被正式命名为上皇祠,火龙果跪地磕了三个头,坐在面前的蒲团上,一言不发。
他内心在和自己的岳父说话:“您的遗愿很快就要实现了,为了今天,十年前,不得不离开滇海,光复滇海后,天下一统,您九泉之下可以安息了......”
火龙果坐了片刻,站起来,张小宝把战马牵来。
火龙果跃身上马,众人紧随其后,沿着龙川江直到一路向易门而来,火龙果原本把行宫设在玉溪镇,但现在大军兵临龙城,东哥按照圣主命令在龙城东南青龙山和西南青龙镇都建立了行营,火龙果现在就直奔青龙镇中军大帐而来。
青龙山下董炳河是大理至滇海运河终点,现在白文武已开始着手从大理开始挖掘,计划三年完工,饮滇海之水入洱海,开通航运,同时运河两岸开设直道。
东哥指挥三军从龙城外城撤军到花山、高山和老尖山一线,等待圣主亲督攻城之战。
东哥在青龙山制造火龙果亲临行宫的假象,从小龙潭开始就五步一岗十步一岗,青龙山周围部下三万人守卫。
而在青龙镇却少见守卫,其实东哥就是声东击西之计,而是把一万精兵装扮成百姓,散布田野,而更有五千卫士暗地里死守青龙镇。
火龙果骑马到青龙山之后,乔装打扮成农夫模样,只带三五随从,连夜转到青龙镇。
东哥带将军以上降临等候着圣主火龙果,召开秘密军事会议。
东觉也是参会者之一。
在等待圣主的时间,东觉和突觉第一次见面,两人相拥垂泪,千言万语,无法表达离别重聚的激动。
良永站在两人身后,没有打扰他们,他知道曾经发生在两个家族的事情,两人重新坐下来,良永走到东觉前喊了两声大哥,东觉就没有反应过来。
他看着面前这个和自己一样高的年轻人,很是茫然。
突觉赶紧说:“这是良永,认不出来了?”
东觉摇摇头,寻找曾经的记忆,原来矮小的个子,稚嫩的容貌。现在成熟稳重,面容黝黑,双眼睿智,身强力壮,判若两人。
听突觉说面前的这个俊朗的年轻人就是自己的亲弟弟,东觉仔细看,眉目中和自己和父亲确有相似,他一把把良永抱在怀里。
东觉问:“妹妹呢?”
“小蝶很好,现在是大理王妃,有了一个王子两个小公主......咱父母在哪里?”良永答再问。
“父亲被杜良暗杀了,母亲在海晏码头,如果有时间明天我带你去见母亲。”东觉对良永说。
良永听说父亲被暗杀,眼泪断了线的珠子一样,流淌下来,他对东觉说:“哥,现在我还不能见母亲,等攻克王城再去。”
东觉点头,知道他现在身为副帅,王命在身,大局为重。
良永知道武华血洗海晏的事情,他不想揭哥哥的伤疤,就转换话题说:“当年突觉大人突破重围,带着我们到黑山白水的苍山洱海,重开一片太平盛世,等滇海光复,大哥您去大理看看。”
双方十年重逢,一直聊到深夜。
青龙镇坐落在峡谷内,东有阳登山,西有环翠山,中间最宽处相见五十里,青龙镇就在这和宽广的坝子上,青龙河缓缓从村寨中间穿过。
漫山遍野翠色覆盖,四周植被很好,有近百年的原始森林,建造龙城的一部木材取自于这里,不过东觉有意保护,才得以留存更广袤的林木。
中间坝子梁田万顷,青龙河润泽福被,这里属于龙城范围,东觉通过杜良从黄标手里要过来,这里农田复耕,民众虽然不能衣食无忧,但少有人饿死。
月朗星稀,风送林涛,犹如滇海波涛汹涌,犹如千军万马奔腾而来。
圣主行宫并不在青龙寨中央,而是在古寨东南阳登山下的双石头岩,这里有两块巨大岩石并立,形成东西宽五十步,南北长两百步的一个天然石室,东哥把两边围堵,上面设棚,中间就是石屋,再分割成若干大小的石室,就是现在圣主的行宫。
圣主在中间靠右,左边各两个暗室好密道通能容纳两百人的会议厅,众将士临时居住四周。方圆三五里遍布兵众守卫。
有卫士告知东觉和突觉道:“总统大元帅到了,请众将军会议厅。”
三人穿过密道,走进会议厅。
偌大的一个厅堂,座无虚席。建立和建成,李银玉也在其中,东觉再看尽是陌生面孔。
稍作片刻,就听东门有人报:“圣主驾到。”
众人齐刷刷的站起来,为尊重,也为目睹圣主尊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