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杀。”

  “的确是勿杀。”

  朱棡轻轻点头,方才看向朱标正色道:“可那封奏章不是出自太原。”

  “不是出自太原?”

  朱标顿时一愣的看向朱棡道。

  “我征伐北元,岂能有闲心关注朝廷?”

  朱棡仍是点头道。

  “廖永忠假借你的名义?”

  闻言,朱标的眼中顿时升起一股怒意。

  但转瞬间,朱标又是摇了摇头,看向朱棡道:“你师从李夫子,书法造诣极高,所以那两个字,必是出自你手。”

  朱棡在大明的书法造诣,都可以排进前三之列,而身为父子兄弟,朱元璋与朱标自然不能错认朱棡的字迹。

  还有就是借廖永忠胆子,也不敢仿造朱棡的字迹,用来蒙骗朱元璋。

  “我说了不是出自太原,可没说不是出自我手。”

  朱棡紧了紧身上的衣袍,方才瞥向朱标道:“洪武六年,我只身前往太原之前,便是将这封奏章留给了廖权。”

  “想借此保廖永忠一命,但决定权还在老爷子的手中。”

  顿了顿,朱棡又是继续道:“可若是老爷子执意要杀,我的那封奏章也没有用。”

  这倒是实话,朱元璋究竟杀不杀廖永忠,还是在朱元璋的一念之间。

  也并不是一封奏章,就可以真的保下廖永忠的性命。

  毕竟就如朱标所言,廖永忠的行为,完全就是朱元璋心中的一根刺,若是不拔除,终究还会痛。

  “所以你一开始,便已经知道了老爷子要对廖永忠动手?”

  朱标闻言,眼中当即闪过一抹震动道。

  要明白,朱元璋在对廖永忠对手之前,可从未表露出对廖永忠的不满。

  因为那个时候,大明刚刚开国,那为了稳定国本,老朱就绝对不能对廖永忠出手。

  但等大明度过这个时期,廖永忠的生死,就是在朱元璋的一念之间。

  而等朱元璋下定决心动手除掉这根刺时,朱棡的奏章也是送至了御书房。

  仅仅两个字,勿杀。

  便是让朱元璋放过了廖永忠,甚至保留了廖永忠的侯爵。

  可现在朱棡告诉他朱标,这封奏章并不是出自太原,而是洪武六年就已经写下的奏章?

  这恐怕换谁都不会信吧?

  “嗯。”

  “廖永忠的开国之功,完全足以封以国公。”

  “但就是因为他私自揣摩圣意,致使小明王身死,所以这才封了德庆侯。”

  “可洪武三年,中书省左丞杨宪被杀以后,我便明白廖永忠必死,所以我才会留下那封奏章。”

  朱棡想了想,方才看向朱标道。

  “那便能说得通了,毕竟以你的聪慧,想看出其中的门道,并不是很难。”

  朱标的眼中也是闪过一抹了然道。

  怪不得,朱棡能留下先手,原来是已经猜到廖永忠必死的结局。

  “所以只是想保廖永忠一命?”

  随后朱标又是看向朱棡问道:“又或者,你只是不想让老爷子背上杀戮功臣的骂名?”

  其实这里朱标的确想不明白,毕竟朱棡从未与廖永忠有过交集。

  可老朱为廖永忠安排的罪名是僭用龙凤,那即便是杀了,也不会留下把柄,更不可能留下骂名。

  所以朱棡这么做,究竟是为了什么?

  “两者皆有吧。”

  “但我更想知道真相。”

  朱棡的眼中闪过一抹冷然道。

  “真相?”

  朱标顿时皱起眉头道。

  “嗯。这么说吧,廖永忠追随老爷子多少年了,应该是从元至正十五年,就跟随在老爷子身边了。”

  “而其兄楚国公廖永安,忠心为主,以死明志,忠臣不事二主,死不降张。”

  “那廖家一门忠烈,国之重臣,真会擅自揣摩圣意,从而害死小明王?”

  “而且从始至终,廖永忠都没有害死小明王的理由。”

  朱棡又是看了一眼远处的廖永忠,这才继续看向朱标道:“所以我之所以保下廖永忠,就是想等回京以后,查明背后的真相。”

  朱棡说的不错,廖永忠确实没有害死小明王的理由。

  毕竟小明王死不死,都不会对于廖永忠有任何的影响。

  至于什么天下正统,得国之正,不仅仅是对于廖永忠,而是所有的淮西勋贵而言,都是扯淡。

  因为这天下,是他们辅佐老朱打下来的,而出生贫寒的他们,就认个死理。

  那便是这天下,既然是他们打下来的,那老朱就应该是这天下的皇帝。

  至于是从谁的手中接过?

  你觉得这帮大老粗,会在意?

  更何况,廖永忠负责迎回小明王,那即便是揣摩圣意,也不会蠢到在返回应天府的路上,害死小明王。

  “你的意思是廖永忠被人当枪使了,而且这个人,就是已经被杀的中书省左丞杨宪。”

  闻言,朱标又是沉默良久后,方才出声道。

  现在细细想来,朱标也是觉得细思极恐。

  这完全就是在利用廖永忠对于朱元璋的忠心,害死的小明王。

  而且廖永忠在离开应天府之前,见的最后一个人,便还是身为检校的杨宪。

  “恐怕不只是杨宪。”

  朱棡轻轻摇了摇头道:“别忘了,杨宪在成为中书省参知政事以后,便是与哪些人走的最近。”

  “浙东,江南。”

  霎那间,朱标便是猛然抬起头,更是攥紧拳头道。

  “杨宪出身检校,可在朝中并无根基,而其兄杨希圣更是因为得罪了李伯伯,被李伯伯罢免官职。”

  “那杨宪不管是为求自保,还是想为杨希圣报仇,都得依附一颗大树。”

  不同朱标的咬牙切齿,朱棡反而是依旧淡然道。

  “而且这颗大树,还必须能与李伯伯掰掰腕子。”

  “可纵观朝堂,也就是浙东先生的刘伯温,能与李伯伯掰掰腕子。”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浙东与淮西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

  朱标眼中的冷意越来越甚道。

  “这一点上面,杨宪的确挺成功的。”

  “毕竟老爷子的本意,就是想在中书省插上一根钉子。”

  “但杨宪最蠢的地方,就是过于小看李伯伯,更是高估了自己。”

  说话间,朱棡的嘴角又是勾起一抹讥讽之色。

  因为杨宪曾多次向老朱谏言李善长无大才,不堪为相。

  可李善长在老朱的心中,是何等人物?

  那可是能与汉之萧何比肩的人物。

  即便是晚年被老朱怀疑有不臣之心,可那也是将李善长想成了司马懿。

  那别说你区区一个杨宪,那即便是十个百个的杨宪,也抵不过李善长一根手指头。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最新章节,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