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甲车发动机的轰鸣响彻战场。

  唐军和幕府新军跟随在装甲车身后,在装甲车的掩护下,向前发起进攻。

  有装甲车在前方顶着,挡住了敌人大部分的攻击,他们轻而易举的就攻入了岛根城内。

  倒幕联军企图组织巷战,用巷战的方式来拖住唐军的进攻节奏。

  但是,这并没有用。

  日本那低矮的木质结构建制太过脆弱,在装甲车面前几乎一撞就塌,机枪扫射之下,子弹甚至能打穿好几道墙壁,

  建筑根本难以起到掩体的作用。

  在装甲车的掩护下,唐军和幕府新军步步推进,很快就彻底夺取了岛根城的控制权。

  并进一步向着广岛,以及下关方向推进。

  倒幕联军节节败退……

  ……

  萨摩藩,鹿儿岛城。

  岛津家家宅内,一间会议室中,气氛相当凝重。

  重新恢复天皇号的孝明坐在上位,一言不发,脸上的表情凝重的吓人。

  萨摩藩,肥前藩,长州藩,土佐藩等倒幕四大强藩的藩主也是齐聚一堂。

  众人各自落座,萨摩藩的西乡隆盛向他们阐述着当前前线的战况。

  “在唐军大阪登陆之后,幕府那边就开始组织反击。”

  “我军在岛根,广岛,下关等地连连阻击,但均未能挡住唐军和幕府新军的攻势。”

  “目前的最新消息是,唐军正在筹备登陆九州岛,向我们倒幕联军发起总攻……”

  听完西乡隆盛的介绍,孝明面色明显发白,然后询问道。

  “我们能挡得住敌人的攻势吗?”

  面对天皇的问题,西乡隆盛很想说能挡得住。

  但话到嘴边,却是无论如何也说不出口。

  因为他并不想欺骗天皇陛下!

  孝明见此,哪里还能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

  他下意识将目光看向了英国驻日公使贝佐夫,希望能够从他这里得到一些安慰。

  贝佐夫抿了抿唇,然后说道。

  “天皇陛下,以目前大英在东亚地区的力量,根本不足以挡住唐军的攻势。”

  “但是,我们可以选择护送您前往英国进行政治避难。”

  “只要您能到达英国,那大英就能保证您的安全……”

  在贝佐夫看来,既然唐国能保住莫卧儿汗国,那他们大英就同样也能保住日本天皇。

  大英如果能将日本天皇握在手里,那么,将来便多了一个能和大唐进行博弈的筹码。

  孝明闻言,并没有一口答应下来,而是开口说道。

  “还是先筹备接敌吧!”

  “朕不愿离开朕生于斯养于斯的国家,朕要和天下的倒幕义士同生共死!”

  贝佐夫闻言,也就不再说什么了。

  只是表示大英方面可以再提供给倒幕联军一批军火,至于说倒幕联军能否用这批军火,挽回他们在战场上的颓势?

  那这就不关贝佐夫的事情了!

  ……

  很快,会议便在一阵沉凝中散去。

  贝佐夫在离开岛津家宅之后,第一时间唤来自己的侍从,命侍从准备船只离开日本。

  他并不看好接下来倒幕联军的下场,是故,准备提前溜号。

  只是,他才刚离开岛津家宅没多久,就被人给叫住了。

  岩仓具视迈步走到贝佐夫面前,先是躬身行了一礼,然后说道。

  “贝佐夫公使,天皇陛下想要见您!”

  贝佐夫闻言,脚步一滞,心下虽有犹豫,但还是选择跟着岩仓具视去见孝明。

  两人刚一见面,孝明便开口说道。

  “不知贝佐夫公使之前所说的,只要朕前往英国,就能保证朕的安全可是真的?”

  贝佐夫闻言,心下了然,看来孝明所谓的同生共死也只是嘴上说说而已。

  心里真正的想法,还是跑路。

  “天皇陛下放心,唐国人的手,还伸不到大英去!”

  孝明闻言,这才满意点头,有些谄媚的说道。

  “若是如此,便有劳贝佐夫公使。”

  “正好,朕对大英帝国之风物,也是向往已久!”

  “如今能前往一观,实在是不胜荣幸……”

  他之前在会议上表示不愿意离开日本,要和倒幕联军共存亡,并不是单纯的好面子。

  而是他信不过那些倒幕联军的人,认为那些人中,或许会有幕府派过来的间谍。

  他孝明要是当着那么多人的面说自己将前往英国政治避难,那么,他的船估计刚出海,就要被唐国的舰队给拦下来了。

  就像当初的睦仁一般,都出海了,愣是被抓了回来!

  这是孝明所不愿看到的事情!

  ……

  唐军和幕府新军的攻势依旧犀利。

  倒幕联军中,无数人前赴后继的拼死作战,成为装甲车履带下的一滩烂泥,但也只是能稍稍减缓唐军和幕府新军的推进速度。

  除此之外,别无效果。

  萨摩藩藩主等人亲自前往前线督战,但也没有作用。

  面对唐军的钢铁洪流,血肉之躯实在是不堪一击。

  无奈之下,他们想要让孝明天皇站出来鼓舞大军士气,进而进行最后一战。

  但从天皇近臣那里得到的消息却是,天皇病重,不能理事,是故拒绝接见萨摩藩主等人。

  无奈,萨摩藩主等人只能放弃,继续指挥军队作战。

  但很快,唐军便一路杀到了鹿儿岛。

  倒幕联军的余孽几乎全部都被逼到了鹿儿岛上。

  双方最后的决战开始了,倒幕联军节节败退,最终只能退守天皇别院。

  当唐军攻入天皇别院之时,萨摩藩主等人顾不得天皇不可冒犯,冲破天皇近臣的阻拦,便想要带着病重的天皇逃离。

  但等到这时候他们才发现,天皇竟然早就逃了!

  见天皇竟然弃他们而逃,这些倒幕联军中的死忠分子也是顿感自己被出卖,军心士气直接血崩。

  就连萨摩藩主等人,也是不由得怀疑人生。

  原本还能勉强坚持个一时片刻的倒幕联军,当即便兵败如山倒。

  而这时候的孝明,早已带着自己的几名心腹,外加一队护卫,坐上了前往英国的船。

  如今,已经快到印度了!

  日本内乱开始的快,结束的也快。

  大唐开泰十年,1865年年初,日本内乱爆发。

  但在大唐出兵干预之后,仅仅只过去了一年,在大唐开泰十一年初,日本内乱便结束了。

  德川幕府在大唐的帮助下,一举铲除了西南强藩这几个二五仔。

  借此稳固住了幕府原本摇摇欲坠的统治。

  而大唐也是借此狠捞了一笔,西南各强藩的积累基本上都落入大唐手中。

  除此之外,大唐还获得了在鹿儿岛,九州岛等地驻军的资格。

  大唐对日本的渗透和控制程度又增加了不少。

  还有就是,在平定倒幕联军的叛乱之后,大唐选择在日本公家中,重新扶持了一位日本国王登基。

  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为了稳定日本失去天皇的人心。

  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制衡幕府。

  别看现如今的幕府在大唐面前是一条忠犬,但这只是现在,未来如何很难说。

  日本人的性格惯喜欢下克上,这使得李奕很难对日本人完全放心。

  既然如此,那趁着现在狗还算听话,给他栓上个链子,以免将来失控,自然也就是很正常的事情。

  如果德川幕府听话,那么,大唐自然是德川幕府最大的靠山。

  可要是德川幕府敢有二心,那大唐也不是不能扶持日本国王从幕府手上夺回政权!

  政治嘛,最重要的就是平衡了!

  ……

  海面上,波涛涌动!

  海风迎面吹拂而来,空气中夹杂着明显的咸湿和海腥味。

  孝明眺望远处的英国海岸线,不由得深吸一口带着海的味道的空气,表情略显紧张。

  站在船只甲板栏杆旁的他,活脱脱像一只不安的猴子。

  身为日本天皇,他在日本本土时,自然是各种自信,但当他来到英国之后,一种背井离乡的孤寂感,开始浮上心头。

  他开始不由自主的担心,自己在英国的生活会怎么样。

  英国真的会庇护自己吗?

  真的会给在优待吗?

  自己将来还能回到日本,继续做自己的天皇吗?

  就在孝明的心情忐忑时,船只缓缓靠岸。

  贝佐夫和孝明一起登陆,抬眼他便看到了一个穿着燕尾服的中年老帅哥。

  贝佐夫认了出来,这正是女王的王夫,阿尔伯特亲王!

  “见过亲王阁下!”

  阿尔伯特上前来,和贝佐夫握手,然后将目光看向了一旁的小矮子,脸上挤出一个笑容开口说道。

  “这位应该就是日本天皇孝明陛下了吧?”

  “欢迎你来到大英帝国做客,我是代表女王陛下来迎接你的。”

  孝明闻言,脸上不由得挤出一个笑容,开口说道。

  “不甚荣幸!”

  阿尔伯特亲王见此,在前面领路道。

  “天皇陛下随我来吧,女王陛下已经在白金汉宫设宴,等待您去赴宴了。”

  说话间,阿尔伯特亲王带着孝明出了港口,上了一辆汽车。

  汽车启动,向着白金汉宫的方向驶去。

  港口外的一处街边酒馆内,一个戴着帽子的杰克看着街道上大摇大摆开走的车队,转头询问一旁的上线道。

  “里昂先生,那应该就是日本天皇的车队吧?”

  里昂抿了一口杯中的威士忌,点点头说道。

  “是的,是他没错!”

  “根据上面传回来的消息,朝廷对日本天皇开出了十万块银元的悬赏花红。”

  “谁能杀了他,就能拿他的人头去大唐领十万块银元。”

  在说这话的时候,里昂眼睛里闪烁着名为欲望的火焰。

  那可是十万块银元啊,着实不是一个小数字。

  里昂和杰克都是大唐在英国这边发展的情报人员。

  由于大唐舍得给钱,所以,情报网铺开的还不错,如今更是有了刺杀的职能。

  里昂深吸一口气,然后说道。

  “回头把弟兄们都给集中起来,大家商量商量,看看怎么把这次的花红给拿下。”

  “十万块银元,即便我们好几个人分,也足够下半辈子衣食无忧了。”

  杰克闻言,深吸了一口卷烟,然后说道。

  “干了,我这就去召集人手,准备装备!

  里昂点了点头,不再说什么。

  ……

  孝明前往了白金汉宫,面见了英国女王。

  双方亲切交谈之后,英国女王为他安排好了住处。

  在伦敦城区外为孝明安排了一座城堡。

  城堡规模不大,装修也很老旧,但胜在安保得力。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孝明便住在了城堡中。

  但他并不是完全不外出!

  反而是会经常外出,去参加各种聚会趴体,或是公开演讲。

  目的便是为了卖惨和为自己积攒政治影响。

  整个1866年,孝明那带着明显口音的英语,几乎被所有的英国上层人物所熟悉。

  1866年,圣诞节。

  入冬之后,伦敦的天气越发湿冷。

  天空中飘着雪花,到处都是白茫茫的一片。

  孝明准备要去参加英国王室组织的圣诞节趴体。

  他出门,上了早已备好的汽车。

  随着发动机启动的轰鸣,汽车缓缓行驶,向着伦敦城内的方向行去。

  煤矸石铺成的道路上,也被积雪覆盖,汽车的轮胎压上,留下几道明显的车辙。

  忽然间,轰鸣声响起。

  轰隆隆!轰隆隆!

  孝明只感觉自己屁股底下传来一阵震动,旋即,汽车便被路边爆炸的冲击波掀翻了出去。

  接连打了好几个滚,这才肚皮朝天倒翻在原地。

  孝明只感觉一阵天摇地晃,旋即便是脑袋生疼。

  一摸,手上染了一手的鲜血。

  “啊……”

  他的脑袋上被磕出一个大口子,鲜血直流。

  孝明忍不住发出一阵惨叫。

  叫声无比凄厉!

  但就在这时候,忽的响起一阵枪械射击声。

  啪啪!啪啪啪!

  孝明的惨叫声忽的一停,因为他意识到,这是冲自己来的刺杀。

  很快,枪声便停了下来。

  倒扣的汽车车门被拉开,头破血流的孝明被从车厢内拽出。

  他忍不住发出一阵惨叫。

  一支黑洞洞的枪口就顶在了他的脑门上。

  几个带着面罩的黑衣人围了上来,叽里咕噜的讨论一阵之后。

  枪声响了!

  孝明只感觉额头一痛,然后就彻底失去了意识……

  ……

  白金汉宫!

  圣诞节宴会正在举行。

  西方人过圣诞,就好比中国人过年,这都是相当重要的节日。

  在这样的日子里,就连英国女王都会亲自出面,同贵族们一起召开宴会。

  宴会上,英国女王维多利亚端着一个红酒杯,与几名贵妇闲谈。

  几人不时捂嘴娇笑,仪态十足。

  只是可惜,她们的年龄都已经不小了,不如宴会上的那些年轻女孩更吸引男人的目光。

  就在这时候,宴会大厅外走进来一名仆从。

  布朗目光在宴会大厅内环顾一圈,很快就看到了女王维多利亚。

  他快步走到女王身边,俯身道。

  “女王陛下,出大事了!”

  维多利亚女王闻言,脸上的表情先是一滞,然后就询问道。

  “是吗?”

  “究竟怎么回事?”

  布朗深吸一口气,神情严肃凝重的说道。

  “回女王陛下的话,日本天皇孝明在前来参加宴会的路上,遇到了袭击。”

  “如今,已经身亡……”

  维多利亚闻言,脸上的表情不由得一滞。

  神情顿时阴沉了下来。

  “到底是怎么回事?”

  “谁干的?”

  布朗闻言,摇了摇头表示自己也不知道。

  “具体是谁干的现在还不清楚,但我猜测,可能是唐国那边派人下的手……”

  维多利亚脸上的表情不由得一僵,饱满的胸脯剧烈的起伏。

  “好!好!好!”

  “这些唐国人,可真是该死啊!”

  “竟敢派人来大英,刺杀我大英要保护的人!”

  眼见女王面露怒容,整个宴会大厅的气氛都不由得一沉。

  大家下意识保持了沉默。

  一道道目光汇聚向了宴会大厅中央的女王。

  维多利亚深吸一口气,脸上挤出一个笑容道。

  “大家都看我干什么?接着奏乐,接着舞!”

  维多利亚此言一出,宴会顿时重新恢复热闹。

  见宴会恢复,维多利亚转头低声对布朗说道。

  “你去帮我将首相阁下请来……”

  布朗闻言,躬身告退离去。

  维多利亚女王则是继续面带笑容的与几名贵妇交谈。

  ……

  大唐在英国本土刺杀了日本天皇孝明。

  很快,英国的反击便来了。

  开泰十二年年初,莫卧儿汗国大汗巴哈杜尔沙二世于达卡街头遇刺。

  虽未身亡,但也是身中三枪,可谓是身受重伤。

  大唐的医生抢救了好几个小时,才将巴哈杜尔沙二世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但即便如此,大唐和英国在外交上也是变得剑拔弩张。

  双方在印度,在澳大利亚,在北美,频频针锋相对,几乎要再度开战。

  而就在这大唐和英国针锋相对的时候,欧洲局势也是正在迅速变化。

  首先就是,变化最大的就是德意志联邦。

  普鲁士和奥地利这两个德意志联邦中的带头大哥,1864年才刚并肩子上,和丹麦开战,拿下普丹战争的胜利。

  可等到两年后的1866年,普鲁士和奥地利便因为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的利益而翻脸。

  战争刚开始的时候,奥地利联合巴伐利亚、汉诺威、萨克森等德意志联邦国,以捍卫德意志为借口,向普鲁士开战。

  面对敌人的联军,普鲁士不可避免的陷入被动之中。

  但很快,随着俾斯麦在外交场上纵横捭阖,普鲁士利用同意大利及北德的一些中小邦国的结盟,将部分奥军吸引到南部战场。

  北部的普鲁士军队在短时间内控制了整个北德意志,而后普军接连在萨多瓦和柯尼希格雷茨大败奥军。

  战争仅仅只持续了七个星期,奥地利便宣告战败。

  战败的奥地利被迫解散散德意志邦联。

  普鲁士以惊人的速度,迅速搅乱了欧洲大陆上的均势。

  次年,也就是大唐和英国在全球范围内针锋相对的同一时间。

  普鲁士牵头成立了以普鲁士为首的北德意志邦联,并通过联邦宪法,为实现德意志统一准备了条件。

  但是,也正是由于普鲁士的强势崛起,引起了法国方面的警惕。

  在大唐和英国针锋相对的同时,普鲁士和法国也是开始在外交层面上进行争锋。

  ……

  时间迅速流逝,开泰十二年年末,李奕在京城召开大朝会。

  并于大朝会上宣布,自明年起,大唐将试推行义务教育法。

  义务教育法规定,自法律颁布的那一天起,适龄儿童都必须得进入学校,接受为期六年的义务教育。

  如果学生在该接受教育的年纪辍学,那么监护人要接受处罚。

  而大唐朝廷,将会拨款负责负责学生的学费,学生以及学生家长只需要自行承担学杂费和书本费就可以。

  此举,极大的降低了大唐境内的受教育门槛。

  还有就是,李奕之所以推广义务教育,除去想要为大唐的工业发展培养人才,让大唐继续领跑世界之外。

  还有要在年轻人的成长阶段,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为他们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进而塑造学生们的忠君爱国之心。

  而根本目的,还是为了大唐的统治稳固。

  当然,目前义务教育法只是试推行。

  顾名思义,义务教育法不可能直接全国推行。

  李奕准备要先在南北二京,以及各省的省府城市等重要城市试行。

  在试行中,先发现问题,总结经验。

  在确保一切都没有问题之后,再推行全国也不迟。

  当李奕的这项决策在报纸上公开,天下百姓无不称赞皇帝的善政。

  甚至有的地方已经开始自发的给李奕修生祠,做长生牌。

  对中国人来说,读书从来都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能够让朝廷拨款,给天下百姓一个读书机会的皇帝,即便再坏也坏不到哪里去。

  ……

  开泰十二年的腊月三十晚上,京城再次飘起了雪花。

  等到第二天天亮,李载早早起身,收拾停当,准备前去向自己的父皇和母后拜年。

  走出自己的寝殿,李载迈步向着九州清晏而去。

  路上,随处可见宫女内侍们正在清扫积雪。

  来到九州清晏外,他被拦了下来。

  王忠笑呵呵的说道。

  “太子殿下请随奴婢先到偏殿等候,陛下和皇后娘娘正在收拾洗漱。”

  李载闻言,轻轻点头,并没有多说什么。

  王忠跟在李奕身边多年,是李奕最信任的太监,即便李载贵为太子,也不会随意得罪他。

  很快,李载才刚坐下喝了杯茶,便得到了皇帝的接见。

  他被带到了九州清晏的正殿。

  李载迈步来到李奕面前,然后下拜道。

  “儿臣参见父皇,参见母后!”

  李奕轻轻颔首,然后说道。

  “免礼,起来吧!”

  “今日要举行正旦大朝会,载儿便跟在为父身边吧!”

  “你今年已经16,也是时候参与一下政事了!”

  李载闻言,一颗心不由得噗通噗通跳了起来。

  心中满是振奋和激动。

  身为太子,他又怎么可能对政务不感兴趣呢?

  只是可惜,父皇不放话,谁也不敢让他这个太子冒然去接触朝政和朝臣。

  李奕依旧是笑呵呵的,对于儿子的反应,他并不觉得不妥。

  李奕是西历1830年生人,今年已经是1868年,他已经快奔四了。

  虽然依旧能称得上一句年富力强,正是一个男人智慧,经验,最巅峰的年纪。

  但身体却是已经不可避免的走上了下坡路。

  即便他保养得当,甚至有一整个御医团队专门为他服务,可李奕也是能够明显感觉到,自己的精力正在逐步下降。

  虽然,距离驾崩肯定还早的很。

  但他却也是准备要提前培养自己的儿子接班。

  以免李载将来突然接班之后,根本来不及熟悉政务和管理,被底下人玩儿的团团转。

  至于说李奕怕不怕李载接手政务后,自己的权威被挑战?

  这么说吧,李奕可是开国皇帝,他还真不怕这个。

  很快,就到了召开大朝会的时间。

  李奕带着李载,以及罗彩玉,一起坐上御驾,往紫禁城的方向行去。

  虽然李奕平日里习惯住在圆明园,但召开大朝会什么的,还是要去紫禁城的。

  很快,李奕便抵达了紫禁城,然后召开了朝会。

  在朝会结束后,李奕又单独召见了李载,开口说道。

  “还是那句话,载儿今年已经16,也是时候接触一下政务。”

  “接下来,朕给你三个选择!”

  “第一,跟在朕身边观政,朕处理政务时,你就在旁边看着,朕会手把手教授你该怎么做。”

  “第二,隐藏身份,去基层做官,熟悉大唐基层的运转,然后逐步升迁,了解大唐朝政的运转体系。”

  当然了,说是逐步升迁,可肯定和普通人做官不一样,李载的升迁估计会比坐火箭还快。

  李奕只是想让他去基层涨涨见识,磨砺磨砺自己,积攒一下经验,而不是真让他去做基层官员。

  “第三,隐姓埋名,进入军校学习,然后进入军队服役,去吃一吃当兵的苦,了解一下父辈们当初是怎么打的天下。”

  这点,则是李奕想让李载提前去接触军队,也好将来能够掌握军权。

  对一个皇帝来说,军权,财权,人事权,就是最核心的东西,永远不能忽视。

  这三个权力在握,你就是皇帝,实权皇帝。

  如果这三个权力丢失,那皇帝距离被推翻也就不远了。

  说罢这些,见李载脸上的表情若有所思,李奕笑呵呵的说道。

  “载儿好好考虑考虑吧!”

  “三天之内,给朕一个答复即可。”

  李载闻言,深吸一口气,很快就做出了决定。

  “回父皇的话,儿臣选第三个!”

  “儿臣想进军校学习,然后去军队中涨涨见识!”

  李奕闻言,当即点头答应下来,但却是面色严肃的说道。

  “嗯,可以!”

  “不过提前说好,你现在后悔还来得及。”

  “但进入军校之后,就不能后悔了,你进入军校之后,那就是一个兵,吃喝拉撒以及训练学习都和其他人享受一样待遇,不会有任何优待。”

  “受苦,受累,自己咬牙顶着,你要是进了军校再后悔,那就是逃兵。”

  “朕即便换太子,也不会让一个逃兵坐上皇位!”

  “明白?”

  李载闻言,先是心猛地一提,但很快便用力点头。

  “父皇放心,儿臣明白!”

  “儿臣,绝对不会让您失望的!”

  李载知道,虽然父皇说的是自己现在还能反悔。

  可自己要是真的反悔,那就是真的蠢了。

  自己要是连这点决心都没有,估计父皇会对自己很失望,到时候,太子之位说不准真的会丢。

  李奕见此,脸上再度浮现出了笑容,笑呵呵的说道。

  “很好,好好干吧!”

  “朕相信自己的儿子是好样的!”

  说罢这些,李奕继续说道。

  “接下来,朕会安排你前往京城的大唐陆军军官学院进行深造。”

  “军官学院预计将在今年秋天开学,你提前做一下相应的准备吧!”

  李载闻言,深呼吸一口,表示明白,然后转身告退。

  看着李载有些雀跃的背影,李奕也是忍不住满脸笑容。

  待儿子成材,能够接掌皇位,那到时候,他也就可以退休了……

  李奕站起身来,伸了个懒腰,准备返回圆明园。

  但他才刚返回圆明园,便接到了一则奏报。

  大唐连通西域的铁路,如今已修到了喀什,大唐规划许久的丝绸之路终于可以重开。

  ……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

  大唐一边在国内推行义务教育,一边和英国在全世界范围内斗法。

  除此之外,就是向美洲,澳大利亚等地方移民,开扩海外殖民地。

  大唐的一切,都在向着好的方向,欣欣向荣的发展着。

  可世界格局,却是并不安宁。

  首先就是普鲁士和法国之间的矛盾,越发不能调和,双方为了争夺欧陆的霸权,在英国的搅合下,火药味越发浓厚。

  1868年九月,西班牙爆发政变,女王伊莎贝拉二世的统治被推翻,王位虚悬。

  西班牙议会急于挑选一个新的国王登基,而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的远亲霍亨索伦家族的利奥波德亲王有望成为候选人之一。

  但这对法国来说,却是不可接受的。

  法国不能容忍自己的两个邻国走的太近,因为这有可能导致法国陷入两面夹击的境地。

  而这件事,也将成为引爆普法战争的导火索。

  ……

  PS:四百月票的加更!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反清:从金田起义开始,反清:从金田起义开始最新章节,反清:从金田起义开始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