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山关城内,一间装饰华丽的厅堂中。

  吕华身穿一袭月白色长衫,坐在一张梨花木太师椅上,手里捧着一个紫铜袖炉。

  卫岑站在他面前,讲述着杨正山的猜测和提议。

  听完后,吕华面色平静的说道:“如果此事跟庆王府没有关系,那么我们所做的一切没有任何意义,你明白吗?”

  他的声音不含半点感情色彩,带着一点磁性的金属质感。

  卫岑低着头,大气都不敢喘。

  吕华的意思他岂能不明白,但是他不敢明白。

  从始至终,吕华的目的就只有一个,那就是庆王府。

  什么贪官污吏,什么走私案,在秘武卫内部都不过是小事而已,真正的大案是谋反,是叛逆。

  卫岑出身于北原镇,他的父亲就是一名百户屯堡官,他还记得那时候父亲为了帮屯堡内的军户讨要棉衣,在防守官衙外等了整整三天,三天的时间,他父亲没有要来一件棉衣。

  杨正山是好人吗?

  这一点似乎有些争议。

  秘武卫办案需要证据,特别是涉及到皇族,那更是要人证物证齐全。

  也或许他一开始就不应该去找什么证据,而是应该直接制造证据。

  捏造,陷害,欲加之罪,总之就应该先把庆王府拉下马。

  “可惜了!”

  他不能再留在重山关了,接下来他要去北原镇,北原镇也是大荣北境的边镇之一,就在重山镇的西南方。

  最起码吕华不觉得杨正山是个好人。

  吕华反而觉得杨正山是个心思深沉的人。

  他们在安源城浪费了太多的时间,或许他一开始就错了,就不该盯着安源城,而应该直接盯着庆华府。

  在迎河堡,杨正山所做的那一切,在安源城,杨正山正在做的那些,都让他感到高兴和羡慕。

  “大人,我们找不到证据!”卫岑轻声说道。

  “准备一下吧,就先这样结案吧!”

  只是他不反感这样的人。

  关于杨正山的出身、经历、战绩以及来到重山镇所做的一切,他手中都有详细的记录。

  这是他们对皇帝的交代,也是皇帝对天下人的交代。

  高兴是因为杨正山是真心实意的帮军户们做事。

  就拿杨正山来说,他在迎河堡确实做了很多看起来很好的事情,但是他也让迎河堡将士们为他付出了数百条性命。

  羡慕的是他年少时没有遇到这样一位官员。

  吕华淡淡的说道。

  他对杨正山所做的一切更具有认同感,就因为他出身于军户。

  吕华将手中的袖炉放在茶台上,起身走到厅堂门前,望着有些阴沉的天际。

  “嗯!”吕华微微点头,突然话音一转,问道:“你觉得杨正山这个人如何?”

  如果当时的防守官是杨正山,他相信他的父亲绝对不用等待三天。

  不过北原镇面对的是兀良胡族,重山镇面对东海胡族,两者相比,东海胡族可是远不如兀良胡族。

  庆王府是不是叛逆,卫岑不知道,可是吕华显然是想让庆王府成为叛逆。

  “好人!”吕华很诧异他的评价。

  “可惜我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吕华那平静的脸庞上浮现出几分无奈。

  “嗯,杨大人有仁爱之心!”卫岑说道。

  现在他倒是可以下决心了,可惜时间上不允许了。

  这就是他对杨正山的感觉,他也了解杨正山,比吕华了解的更深。

  “属下遵命!”卫岑听他说要结案,心里总算是松了一口气。

  可惜他还是不够果断,不够狠辣,不够大胆。

  卫岑没想到他会突然问起杨正山,停顿了好一会才说道:“杨大人是個好人!”

  其实他对杨正山的了解仅限于书面。

  只因为庆王府有理由成为叛逆,秘武卫镇北司需要一个大案。

  那杨正山做的那一切是因为心怀仁爱,还是因为想收拢军心民心,让将士们为他卖命?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施恩不一定是因为心怀仁爱,也可能只是为了达成某些目的。

  对他来说,这世上只有三种人,一种人是皇帝,那是他的主子,不是他能评价的人,第二种则是有用的人,对他有用的人。第三种人就是没用的人,无关紧要的人。

  “可惜什么?”卫岑不解的问道。

  “好人!”吕华再次念道,随即不禁感到有些好笑。

  杨正山属于第二种。

  吕华走进了内室,取出了一个檀木盒子。

  “将这个交给杨正山吧。”

  ……

  沙岭堡马场。

  杨正山看着正在建设的马场,心情很不错。

  杨明诚办事越来越有效率了,这才几天的时间,马场就开工建造了。

  人手、物料都准备的很齐全。

  一切都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这都代表着杨明诚的成长。

  “关城的商铺都处理掉了吗?”杨正山骑着红云,散漫的走在浪花涛涛的河边。

  这里的迎河与迎河堡的迎河完全不同。

  河面更宽,水流更急。

  “还剩下三间没有卖掉!”杨明诚回道。

  “卖了多少银子?”

  “三千两!”

  杨正山有些惊讶的回过头来。

  “嘿嘿,四间店铺卖了三千两!”杨明诚嘿嘿笑着。

  杨正山也露出了淡淡的笑容。

  当初他给了杨明诚一千五百两银子,买了七间店铺,现在只卖了四间,不但回本了,还大赚了一千五百两。

  “现在关城内的房产价格比以前还要高出很多,一间小院子就要七八百两,像我们家的那座院子都能卖到两千两了!”杨明诚解释道。

  “怎么会涨的这么快?”杨正山有些惊疑不定。

  当初他是觉得关城的房产价格会增长,但他认为最多能涨到胡族入境之前的水平,没想到居然比以前还要高出这么多。

  杨明诚挠挠头,说道:“我也不知道,只是觉得现在的关城比以前繁荣了很多,来关城的商队也变多了。”

  “爹,你是不知道,我去关城的那一天,城门外的车队足足排了七八里。”

  杨正山若有所思,很快他就想到了一些原因。

  重山关的经济属于特殊的军事经济,主要消费以军中将士和城内的官眷为主。

  如今城内的官眷应该没有太大的变化,无非就是换了换人而已,总数应该不会有太大的数量变动。

  可是将士就不一样了,以前重山关只有镇标营,可现在重山关还有五千云龙卫。

  除此之外,就是将士们手中的钱财,以前克扣军饷的情况普遍存在,普通士卒手中根本没有几个闲钱,自然也舍不得花钱。

  可自陆崇德和梁储上任之后,克扣军饷的事情变得少多了,将士们能拿到足额的粮饷和饷银,这手里的银钱也就多了,消费能力自然也就提升了。

  再加上这段时间陆崇德和梁储都没有闲着,补充军备,加固城墙,修缮屯堡、开垦荒地等等,大把的银子撒了出去,自然会引来大量的商队。

  如此一来,关城的经济攀升也就不难理解了。

  想清楚这些,杨正山心里还是蛮高兴的。

  “罗裳什么时候过来?”

  “应该就这几天吧!”

  “嗯,马三呢?”

  杨明诚想了想,“他要带着家人一起过来,可能要晚一点!”

  马三不是杨家的奴仆,只能算是杨家的长工,所以他是有家口的。

  “等他来了,给他涨涨月钱!”杨正山说道。

  马三是个技术人才,而且马三还愿意带徒弟,帮杨家培养马倌,这样的人杨正山自然不能亏待了。

  “涨多少?”

  “翻一倍吧。”

  “好!”

  “他是不是有两个儿子?”

  “嗯,大儿子今年十七岁,去年刚刚成亲,小儿子才十岁,他还有一个女儿,今年六岁了!”杨明诚跟马三相处的时间长,对马三的情况很了解。

  “那就让他小儿子跟着林展去书院读书吧!”杨正山说道。

  比起涨月钱,相信马三更喜欢自己的儿子有出息。

  前不久杨正山刚给林展在安源城找了一家书院,正好可以把马三的儿子送过去。

  不只是马三的儿子,杨正山向来重视读书,属下凡是有适龄的子孙,他都愿意送去读书。

  宋大山的儿子也被他送去读书了。

  “嗯,等他来了,我就安排!”杨明诚应道。

  “对了,家里也该请几个老师,给承业请个启蒙老师,给云雪云巧她们请个教养嬷嬷!”杨正山说道。

  家庭教育不能停啊。

  男孩还好说,读书可以去书院,在家里只需要简单的启蒙一下即可。

  可是女孩就要麻烦多了,这里可没有女子学院,想要让女孩上学都没有地方去。

  而很多官宦家族都会请老师到家里给女孩授课。

  授课的科目也有很多,最基本的就是教养,这个教养指的是规矩礼仪。

  虽然杨正山不在乎什么规矩礼仪,可是入乡随俗,他不在意,但不能让别人因为礼仪之事看轻家里的孩子。

  除了礼仪之外,琴棋书画,女红、刺绣、厨艺、花艺、焚香等等,虽然不需要全部都精通,但都要有个基本的了解。

  这大家小姐也不是那么好当的,什么也不会的草包会遭人耻笑的。

  “这个,我去找找看!”杨明诚感到有些为难,请启蒙的先生简单,找个秀才就行,可是请教养嬷嬷,这就有些难度了,他也不知道上哪找合适的教养嬷嬷。

  “嗯,此事不急,慢慢来就行!”

  杨正山说道。

  一直以来,杨家都在从农户向官宦家族转变,这个过程不是三年两年就能完成的,需要长时间的投入大量的银钱才行。

  (本章完)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家族崛起:从当爷爷开始,家族崛起:从当爷爷开始最新章节,家族崛起:从当爷爷开始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