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夫郎是二嫁[穿书] 8 拜师

小说:我夫郎是二嫁[穿书] 作者:端瑜 更新时间:2024-06-25 03:37:36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累死了,把东西给本少爷摆上。”于岳推开门,大大小小的仆从把床铺铺好,把拎着的书柜放好,这才恭敬的退下。

  于岳,家中有些背景,听说是在淮郡的大人物。年少轻狂,是一个十分的纨绔子弟,犯了些错,被家中的长辈送到镇上的社学读书。

  他在镇上买了宅子,可家中大人是要磨砺他,让他住在宿舍的粗胚房中。

  他们这个宿舍可真是热闹。

  秦青灼拍了拍灰尘。

  时下社学会放假,四个人都到了宿舍,于岳跟他们三个人没有交情,自己闷头就睡觉。

  周池和孙越走得近。

  “孙兄,我们出去看看,我正想买些纸笔。”周池邀请他。

  “那走吧。”

  两个人走出了宿舍。

  秦青灼没什么地方要去,他坐在床上,把书柜里的书拿出来看。这是社学里的教材,教的还是四书五经,但在他手上的《论语》看上去比后世的要薄一些。

  秦青灼读的汉语言文学,他选修的课程其中就有《论语》《孟子》《中庸》《诗经》,九本书就学了四本书。

  自己因私下对《周易》感兴趣,还读了一些《周易》。

  他打开《论语》看见几个熟悉的字眼,露出一抹笑。虽说字体不同,但这几日的学习和原主中的记忆托底,让他还是认清了这些字。

  他从包袱里把《三字经》拿出来摆在书柜里面。

  《论语》和孔子的生平事迹息息相关,他私下了解到孔子长得高大,也有武功。

  在《史记》中司马迁就说道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而异人。”

  怪不得孔子敢带着弟子们周游列国,招摇过市。

  他打开《三字经》继续看书。

  等他回过神来,察觉到肚子饿了,放下书打算去膳堂。

  “于兄,你不用膳吗?”秦青灼礼貌询问。

  于岳:“不用,你自己去吧。”

  他还是一副睡眼朦胧的样子,打了一个哈欠。

  秦青灼自己去了膳堂,吃了一碗白米饭,还有明南知放在他包袱里的咸菜罐子,然后打了一些青菜。

  在社学里不好出门赚钱,他叹口气,不知道在社学里有什么营生可做。

  ……

  吃个半饱后,他去社学溜达,看看有没有什么商机,毕竟书生的钱最好赚。

  饭后一群书生在一座亭子里围成一圈,有热闹的地方就有争论,有争论的地方就可能有商机。

  秦青灼挤了进去。

  “冯兄,这句话有何解?”说话的书生眉眼如漆,长得高大,语气带着笑。

  冯桦冷哼一声:“这句话是说为人孝顺就不会犯上作乱,这样的人就是君子的品德,孝悌是实行仁的根本。”

  洛川露出微笑:“那冯兄可觉得对?”

  “孔夫子说的自然是对的,要是连父母都不孝顺,那如何侍奉君主,怎么成为仁德的君子。”

  洛川:“但有人不孝顺父母,同样是仁德的君子,成为了君主的左右臂膀,自古忠孝难两全,这何解?”

  书生们窃窃自语起来,他们陷入了沉思,不知道如何来回答洛川的话。

  冯桦和洛川都是甲班的学生,他们两人是知己也是对手,经常对经典展开辩论。夫子们又不拘着他们,反而还鼓励他们。

  周池看见秦青灼在人群中,拍了拍他的肩膀:“秦兄,你也来看热闹?”

  “周兄也在。”

  “他们两个人又杠上了,这回估计又是洛兄赢了,冯兄说不过洛兄。”周池笑道:“马上冯桦就认输了。”

  周遭的书生们七嘴八舌的说着话,一旦冯桦和洛川要说话了,他们就安静下来。

  “这回又是我那弟子赢了。”一个老夫子挼了挼自己的花白胡子。

  “这辩题要是我弟子来问,你那弟子也回答不上来。”一个穿着黑衣的老夫子冷哼一声。

  自古忠孝难两全,这确实是一个难题。

  秦青灼下午才翻了《论语》,他记得原文是: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

  汉代李密的《陈情表》中为了照顾自己年迈的祖母,陈情上表拒绝了皇帝的征召。明代袁崇焕抵御金国,未曾见到父亲的最后一面。三国徐庶,为了母亲,投奔曹操,由此出一句话:“身在曹营心在汉”。

  秦青灼看亭上的冯桦和洛川争论得面红耳赤。

  冯桦:“诸位对此有何解?”

  他倒是也聪明,记得集众人之长。

  有书生拱手而立:“身为读书人,自然是要精忠报国,为朝廷出力,何故在于小家!为朝廷出力可救千千万万的小家,所谓舍小家而救大家。”

  两个夫子赞叹点点头,向学子们询问这位书生的名字。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要是连自己的小家都顾不上,何谈救千千万万的小家,我看反而是害了千千万万的小家!”一书生冷笑。

  书生们又开始以理服人。

  秦青灼想了想,脑子灵光一闪。

  他混迹在人群中,大声喊道:“既是求问,有何报酬!”

  这一声震耳欲聋,把书生们震得两耳发晕,可见声音有多大。真是有辱斯文!

  周池:“……”受到近距离攻击。

  冯桦在亭上听闻,从腰间的荷包拿出十两银子。

  “谁回答这个问题让我们两个人都满意的话,我出十两银子的报酬。”

  十两银子,果真是财大气粗,天生的大冤种。

  秦青灼眼中金光闪闪。

  周池扯着秦青灼,秉着自己可怜到一丝的情分劝道:“秦兄,要是说得不好,可是要被嘲笑的。”

  “周兄,放心,我是一个稳健的人。”

  周池干笑:“自是如此。”

  秦青灼一马当先,声音响亮:“我有解法!”

  他穿着青衫,相貌俊美,惹人注目。

  周遭的声音安静下来,纷纷把目光投向秦青灼。

  洛川笑而不语。

  冯桦:“这位兄台请讲。”

  “那就请冯兄再把原文读一遍。”

  冯桦心中有些不耐,期待落空,心中有些淡淡的失望,还是依着秦青灼的要求背了一遍原文。

  “这位兄台何意?”

  秦青灼拱手:“原文中说道,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重点就是这个鲜字,孔夫子说的话并不绝对,为人孝顺而不犯上作乱的人,很少,但并不是不存在,两位兄台皆是忽略了此中的辩证,少但不是没有,事事也不是非黑即白。”

  冯桦眼中一亮,自己又念了几遍,底下的书生们也窃窃私语,皆有些震惊。他们目光惊异,不曾想解法在这里,很多人还有些不服气,但无力反驳。

  这话洛川也无力反驳。

  “不过是钻了空子罢了。”有书生说道。

  “一时的小聪明,不足称得上什么好解法,现在我也能找到!”

  “不曾见过这个人,估计就是运气好才答上了,是小道。”

  “兄台这是十两银子,这话说服了我。”冯桦说话算话:“可否知道兄台的尊姓大名。”

  “好说,我叫秦青灼。”秦青灼飞快收下十两银子,心中美滋滋,“冯兄这般实诚,我再赠一句。”

  冯桦肃静以待。周围的书生也停止吵闹,想要听听秦青灼还有什么见解。

  “自古忠孝难两全,如何抉择,在于自己的本心。在问道德的同时,不妨停下来问问自己的心。”秦青灼丰神俊秀,唇角含笑。

  “问问自己的心。”洛川喃喃自语,似有所悟。

  冯桦心中一动,眼眸发亮,读书读到最妙处,会浑身战栗发抖,听到好的言语会振聋发聩。

  他激动拱手:“秦兄真是大才!”

  冯桦的夫子目光紧紧盯着秦青灼,深吸一口气:“此子心中有乾坤。”

  不,只是有钱财。

  洛川的夫子同样紧紧盯着秦青灼,赞叹道:“此子心中通透。”

  这个叫秦青灼的书生平日不显山露水的,可见是一个低调的人,只是这个名字给他们带来一股莫名的熟悉之感。

  似曾相识。

  周池在人群中哈哈大笑,向众人介绍:“秦兄,和我同寝的室友,这是我好兄弟,我是秦兄的好兄弟。”

  “我兄弟厉害吧,我们丁班也是人才济济。”

  丁班?!

  秦青灼?

  倒数第一!!

  两位夫子大惊失色。

  书生们也发出疑惑:“丁班?!”

  ……

  秦青灼出去时两手空空,兜里一样轻。回来时,有一个兜重了,他很满足。走在社学的小道上,觉得今天真是美好的一天。

  “你便是秦青灼?”穿着灰衣的陆夫子堵住了秦青灼的去路。

  “正是学生。”

  陆夫子轻咳一声:“我是社学里的陆夫子,师承太学,今日见你出言惊人,心性极佳,想要收你为徒。你意下如何?”

  听到师承太学,秦青灼肃然起敬。

  “弟子见过陆夫子。”秦青灼立马顺杆爬。

  等到以后知道了陆夫子的真面目,他才后悔不已。

  “乖徒儿。”陆夫子面容慈祥。

  等秦青灼离开后,冯桦和洛川的夫子急匆匆赶来,看见陆夫子,顿时捶胸顿足。

  “老奸巨猾!”

  ……

  秦青灼走后,明南知就陪着白婉和秦父一起上坡种地。之前秦父为了给秦青灼凑够他成亲的银子,在镇上做了一些短工,现下可以专心种地了。

  镇上的短工一般也只招镇上的人,他们清泉村到安乐镇上靠走路要走一个时辰,坐牛车需要半个时辰。

  秦父见日头大:“我们先去坐一会儿。”

  白婉和明南知应和一声。

  “这日头真大,南知你做会儿活,就去割鸡草,等下就不用过来了。”白婉拿着水囊喝水。

  “知道了,娘。”明南知应声。

  “这水怎么一股甘甜味,闻着也香得很。”白婉喝了好几口。

  “这是金银花的味道。”

  “娘,我见后山上有金银花,就去摘了一些用来晒干,给爹娘装水囊的时候就用温水泡着。金银花喝了精气神好,对身体也好。”明南知温和的解释道。

  “好孩子。”白婉拍了拍明南知的手。

  秦父也露出一个笑。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我夫郎是二嫁[穿书],我夫郎是二嫁[穿书]最新章节,我夫郎是二嫁[穿书]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