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子稳重点 第一百一十二章 辽使来历

小说:世子稳重点 作者:贼眉鼠眼 更新时间:2024-08-01 21:21:26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做人做事不一定非要带着某种与利益相关的目的性,纯粹找乐也行。

  只要能让自己快乐,损人不利己的事儿也能干。

  人生哪有那么多按部就班的目标,港剧里老掉牙的台词,“做人嘛,开心就好”,其实仔细琢磨,还真是一句千锤百炼,放诸四海皆准的真理。

  赵孝骞本来是跟钱仲深胡说八道来着,后来越说越觉得有趣。

  尤其是想象一下萧光敬光着屁股被人从赌坊里踹出来,那画面……

  回去后大约会被人取个外号,叫“辽国之耻”吧。

  正好与赵孝骞这个“大宋之光”遥相呼应,大家都在各自的领域闪闪发光。

  从城门步行到馆驿,委实有点难为人。

  没走一半,大家都有些吃不消了,赵孝骞当然也好不到哪里去。

  于是在钱仲深可怜兮兮的乞求下,赵孝骞顺水推舟,傲娇地答应了乘坐马车。

  馆驿位于御街鸿胪寺旁,是朝廷专门用来接待外国使臣用的。

  众人下了马车,门口已有礼部和鸿胪寺官员迎候。

  赵孝骞含笑请萧光敬入内,馆驿内已安排了一桌桌丰盛的宴席。

  接下来便是一场国家级别的应酬招待宴会。

  双方致辞,互相敬酒,各自介绍己方的官员随从等等。

  萧光敬自从在城门外被赵孝骞教训了一顿后,态度变得礼貌了许多,酒宴上该起身便起身,该端杯便端杯,不再端着以武凌弱的姿态。

  没办法,大宋那位名叫黄桢的史官也在酒宴上,萧光敬眼尖地发现,这位史官手里端的不是酒杯,而是一摞白纸,一副随时随地奋笔疾书,让你遗臭万年的模样。

  萧光敬是真有点怕了,他倒是不在乎自己在史书上是什么名声,他怕的是辽国国主不高兴。

  酒宴酣畅至半,喝得面红耳赤的赵孝骞肩膀被人轻轻拍了几下。

  魏节微笑站在他身后,悄悄递过一张纸。

  赵孝骞接过,迅速扫了一眼,嘴角微微一勾。

  纸上写的,是萧光敬这个人的详细资料。

  两国使臣见面后,首先是互相了解和试探的阶段。

  对对方有了深入了了解,掌握了对手的优点和弱点后,上谈判桌反而是最后的流程了。

  所以,萧光敬进城后查到了赵孝骞的资料,同样的,赵孝骞也要查萧光敬。

  纸上的资料随意扫了一眼,赵孝骞便大概清楚萧光敬的底细了。

  有意思的是,这位辽国使臣居然也是个纨绔子弟。

  两国谈判如此严肃且重大的事情,居然交给两个纨绔子弟谈,若非赵孝骞是当事者之一,他都忍不住要感叹一句“真特么儿戏”。

  萧光敬二十五岁,出身辽国贵族,很贵很贵的那种。

  他的父亲名叫萧兀纳,在辽国爵封兰陵王,知黄龙府事,东北路统军使,并有监视女真部落之责。

  辽国国主对萧兀纳犹为看重,甚至常将萧兀纳比作唐朝时辅佐帝王的狄仁杰,从他掌握辽国东北路兵权的官职能看出,萧光敬的父亲在辽国的分量委实不轻。

  这次辽国派使臣入大宋,选定了萧光敬,说白了是看在萧兀纳的面子上,让他的犬子过来刷刷资历,毕竟大宋羸弱,此行毫无挑战性,萧光敬相当于在新手村拿着木剑砍小怪,纯涨经验值。

  至于萧光敬这个人的性格分析……

  皇城司的情报上语焉不详,只有寥寥几句,总结起来就是,此人是个纯纨绔,纨绔子弟该有的坏毛病,他一样不缺,欺男霸女,招猫逗狗,他都干过。

  有了皇城司递来的这份情报,赵孝骞心里有底了。

  对于萧光敬这个人,赵孝骞倒是观感一般,不过他爹的身份却引起了赵孝骞的注意。

  东北路统军使,“监视女真部落”……

  “萧兀纳”,赵孝骞将这个名字深深记在心里了。

  酒宴的气氛还算和睦,当然,也有冷场,毕竟在城门外双方都闹了一点不愉快。

  赵孝骞和萧光敬很有默契地没聊正事,甚至连正常的寒暄交谈都很少,无非是你敬我一杯,我再敬你一杯,二人挤出难看的笑脸,说着干巴巴没营养的话。

  诸如“今天天气真好”“路途不太好走”“天气这么热,你们为何还穿貂毛”之类的。

  经常被岛国老师上课的朋友们都知道,这种台词跟岛国动作片里面是一样一样的,心急的朋友一手捏着心相印,一手直接按快进。

  酒宴过后,钱仲深将辽国使团安排进馆驿住下,赵孝骞就不操心了,临走前将钱仲深叫到僻静处,悄声嘱咐他,让鸿胪寺的官员这几日陪萧光敬在汴京城里好好逛逛。

  “逛逛”这俩字,赵孝骞咬得很重,钱仲深仿佛悟了,然后一脸为难。

  赵孝骞对钱仲深的态度很不以为然。

  别人都上门敲诈收钱了,你们还要维持所谓的上国风度和面子,活该被欺负了一百多年。

  不指望钱仲深了,给萧光敬做局这件事,赵孝骞亲自来办。

  …………

  把辽使扔进馆驿后,赵孝骞就不管了。

  接下来是双方的冷静期,先晾他们十天半月再说。

  回到王府,赵孝骞一脸疲惫,中午的酒喝得有点上头,躺在屋子里睡了一觉才缓过来。

  下午醒来后,丫鬟来报,一个名叫张小乙的闲汉门外求见。

  赵孝骞立马穿衣而出。

  是的,张小乙被皇城司收了,准确的说,是被赵孝骞收了。

  原本赵孝骞打算让他做皇城司的眼线,每月还可以领俸禄,张小乙拒绝,他本是市井闲汉,对官府天生有抵触。

  后来赵孝骞换了一个说法,让他为自己效力,张小乙答应了。

  张小乙抵触官府,但并不抵触赵孝骞,二人接触过几次,张小乙也看得出,这位楚王世子人不坏。

  关键是,人家说给钱是真给,一丝一毫都不差。

  给这样的人办事,心里踏实。

  从此以后,张小乙负责打听汴京城市井的各种传闻和情报,他只向赵孝骞汇报,却不愿与皇城司有任何交集。

  今日张小乙带来了两个人,是两个赵孝骞很需要的人。

  人就站在王府的偏院里,张小乙不是第一次来王府,之前汇报情报时来过几次了,此时倒是很淡定,不时安慰另外两个局促不安的人。

  赵孝骞来到偏院后,三人一齐朝他行礼,然后张小乙开始介绍这两个人。

  “刘阿大,州桥簪花楼的厨子,负责给萝卜雕花,经他雕花的脆皮萝卜,一碟能卖十文钱。”

  “孙慕僧,西城郊外给死人刻碑的,祖上三辈的买卖,经他家祖孙刻过碑的死人,据说都投了好胎,下辈子王侯宰相起步……”

  赵孝骞瞥了张小乙一眼,道:“是顾客本人亲自给的五星好评么?”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世子稳重点,世子稳重点最新章节,世子稳重点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